自动补液装置和灌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594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补液装置和灌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灌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补液装置和一种灌酸机。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造中,灌酸工序主要是采用灌酸机对电池进行酸液的灌注。灌酸机的储酸槽中储存有酸液,可通过灌酸管道(也可称为用酸管道),配合酸泵将灌酸机中的酸液补充到电池中。现有灌酸机中,其储酸槽中酸液的液面没有显示或控制装置。且当灌酸机储酸槽中的酸液不足时,均采用人工加注酸液的方法对灌酸机进行补酸。因此,一方面,灌酸机在灌酸过程中,随着酸液不断输出使得储酸槽中液面下降。而当储酸槽中酸液不足时,若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向灌酸机加入酸液进行补酸操作,很可能导致个别电池产品酸量不足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由于灌酸机的储酸槽没有液面显示·或控制装置,在对灌酸机进行补酸操作时,若操作人员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储酸槽因满酸而发生酸液外溢,从而带来浪费和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液装置以及一种可自动补酸的灌酸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补液装置,该装置包括补液控制阀;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用于感知液位变化并生成信号;控制模块,与上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补液控制阀信号连接,用于将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生成的信号转化为可调节补液控制阀打开或关闭的控制信号。上述自动补液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浮标杆,该浮标杆包括底端浮游部以及与所述底端浮游部相连的杆部,用于显示液位变化。更进一步的,上述自动补液装置还包括支撑架,用于固定上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灌酸机,包括储酸槽,还包括补酸控制阀;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用于感知储酸槽内酸液液位的变化并生成信号;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补酸控制阀信号连接,用于将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生成的信号转化为可调节补酸控制阀打开或关闭的控制信号。上述灌酸机,还可包括补酸管道,该补酸管道与上述储酸槽内部连通;上述补酸控制阀设置于该补酸管道上。上述补酸控制阀可为电磁阀。上述灌酸机,还可包括开口,位于储酸槽的顶部;浮标杆,设置于储酸槽内部,包括底端浮游部以及与所述底端浮游部相连且可从该开口伸出的杆部,用于显示储酸槽液位变化。上述灌酸机,还可进一步包括支撑架,设置于上述开口附近,用于固定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具体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可均为光电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补液装置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可感知液位变化,并将该液位变化转换为信号,该信号经控制模块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调控补液控制阀,使其改变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从而实现自动开启补液和停止补液的功能。将该自动补液装置装配在灌酸机后,可得到一种具有自动补酸功能的灌酸机。该灌酸机可根据其储酸槽中酸液的实际情况,在酸液达到设定下限时自动开启进行补酸,且补酸时可在酸液达到设定上限时自动停止补酸,不会发生酸液满溢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灌酸机人工手动补酸的问题,还可保证灌酸机中酸液持续维持在所需范围内。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自动补液装置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灌酸机储酸槽结构示意图(储酸槽内酸液不足状态);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灌酸机储酸槽结构示意图(储酸槽内满酸状态);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灌酸机自动补酸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液装置,并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自动补酸功能的灌酸机。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补液装置可参考图I。如图I所示,该自动补液装置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补液控制阀和控制模块。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用于感知液位变化并生成信号,控制模块连接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补液控制阀,用于将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生成的信号转化为控制信号,补液控制阀则可根据该控制信号改变其打开或关闭的状态。具体说明如下I、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的作用之一在于感知液位变化。其中,第一感应器可用来感知液位是否达到最低值,达到该最低值表示需要进行补液,第二感应器可用来感知液位是否达到最高值,达到该最高值表示应停止补液。该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来进行设定和改变,而根据具体所需的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可直接感知液位的变化,也可通过其他中间结构间接感知液位的变化。该中间结构可显示或传达液位变化信息,一种可以采用的中间结构为浮标杆,该浮标杆可浮于液面上,包括底端浮游部以及与底端浮游部相连的杆部。该浮标杆可随液位高低变化而上下浮动或做圆弧摆动进而产生与液位变化同步的位置变化,中间结构可使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补液装置的感应器的选择更为多样化。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的作用之二在于可根据液位变化生成可供控制模块处理的信号。其信号形式可为各种电信号,也可为其他信号,具体信号的类型由所选择的感应器其自身特点决定。根据上述核心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感应器,可选择的感应器包括但不限于光电感应器、液位感应器等。2、补液控制阀补液控制阀可选择其状态可根据控制信号改变的阀门,其特点在于,该补液控制阀能根据该控制信号而自动改变其阀门开闭状态。补液控制阀实际用于直接启动或停止补液。由于该补液控制阀受控制信号的控制,使得补液或停止补液脱离了人工手动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核心原理和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作为补液控制阀,可选择的补液控制阀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阀等。3、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作用在于连接补液控制阀、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并将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生成的信号,转换为可供补液控制阀利用的控制信号。根据该核心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选择了适用的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补液控制阀后,可根据所选的上述组件来选择适用的控制模块的具体形式;同样,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在选择了适当的控 制模块的具体形式后,再根据所选择的控制模块的具体形式来选择合适的补液控制阀、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例如,当感应器采用光电传感器,补液控制阀采用电磁阀时,控制模块则可包括连接光电传感器和电磁阀的连线、其他电路元件及电源,使得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控制模块和电磁阀共同构成完整的电路回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并不仅限于上述例举的该种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的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补液控制阀,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模块实现上述功能及效果。基于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中可进一步将上述自动补液装置装配在灌酸机中,SP可得到能实现自动补酸功能的灌酸机。以上适用于自动补酸装置的说明均可适用于灌酸机,此处不再累述。以下结合图2、图3和图4,具体说明一种装有自动补酸装置的灌酸机。实施例本例中提供了一种装配有自动补酸装置的灌酸机。请参考图2和图3,图2和图3所示为该灌酸机不同状态下其储酸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储酸槽,2为灌酸管道,3为补酸管道,4为电磁阀,5为开口,6为浮标杆,7为第一光电传感器,8为第二光电传感器,9为支撑架。其中,灌酸管道2与与储酸槽I内部连通,灌酸管道2可进一步与酸泵等其他结构相连,用于将储酸槽I中的酸液输出。具体说明如下I、补酸管道3和电磁阀4本例中,补酸管道3设置在储酸槽I上部的侧壁上,该补酸管道3的一端与储酸槽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其他可持续供酸的结构相连。补酸管道3可如图所示设置在储酸槽I上部的侧壁上,也可设置在储酸槽I的其他部位。电磁阀4设置在补酸管道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补酸管道3不仅可为如本例中所示的与储酸槽I上直接相连且从储酸槽侧壁上伸出的一段管道,也可为并不与储酸槽I直接连接的一段外接管道。当电磁阀4直接与储酸槽I连接时,则可通过电磁阀4将外接的补酸管道间接连接到储酸槽I上,同样能实现其功能。因此,电磁阀4作为补酸控制阀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其具体位置和连接形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中灌酸机的限定。补酸管道3也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中灌酸机的限定。[0035]2、开口 5和浮标杆6在储酸槽I的顶部设有开口 5,该顶部是指与储酸槽I内酸液液面相对的储酸槽I的上端面。开口 5在顶部的具体位置不受限定。储酸槽I内部设有浮标杆6。浮标杆6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底端浮游部,以及与该浮游部相连且可从储酸槽顶部开口 5伸出的杆部。该浮标杆6的两部分可一体成型,也可设计成组装式。本例中,浮标杆6的底端浮游部与储酸槽中酸液直接接触且浮于酸液上,能使浮标杆整体浮于酸液且随酸液液位的变化而上下浮动。浮标杆的杆部则可通过储酸槽I顶部的开口 5露出于储酸槽1,当储酸槽I内部的酸液液位改变时,受浮标杆6底端浮游部的浮力作用,与底端浮游部连接的杆部可沿基本垂直于酸液液面的方向并经开口 5上下移动,该杆部露出储酸槽的长度可显示出储酸槽内酸液液位的高低。基于上述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计不同具体形状的浮标杆。该浮标杆的材质 需考虑到材料的耐酸性。在本例中,浮标杆6的底端浮游部为球形,具体采用PVC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之前对自动补液装置的说明和描述,本例中的开口 5和浮标杆6的设置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中灌酸机的限定。3、第一光电传感器7、第二光电传感器8和支撑架9在储酸槽I开口 5的旁边还设置有支撑架9,支撑架9上安装有第一光电传感器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8。支撑架9设置于开口 5附近,主要用于固定第一光电传感器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8。如图2和图3所示,浮标杆6的杆部上下浮动,可在预先设定的特殊位置上遮蔽进入光电传感器的光线。通过感知光线变化,光电传感器将浮标杆的位置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并将该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具体的,随着储酸槽I中的酸液不断通过灌酸管道2流出,其酸液液位将不断下降,浮标杆6也随之向下运动,如图2所示,当储酸槽I中的酸液不足时,原本遮蔽在第一光电传感器7前的浮标杆6杆部,其顶端将低于第一光电传感器7,光线即可进入第一光电传感器7。第一光电传感器7感应到光线从无到有的变化,即可生成第一电信号。当通过补酸管道3向储酸槽I持续补酸时,储酸槽I酸液液位将不断上升,浮标杆6也随之向上运动,如图3所示,当储酸槽I中酸液快满或已满时,原本位于第二光电传感器8下方的浮标杆6杆部,其顶部将超过第二光电传感器8,进而遮蔽了可进入第二光电传感器8的光线。第二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光线从有到无的变化,即可生成第二电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之前对自动补液装置的说明和描述,第一光电传感器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8作为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够成对本实用新型中灌酸机的限定,同时,本例中作为固定光电感应器的支撑架9及其位置和具体形式也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中灌酸机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具体设计。4、控制模块本例中的控制模块,主要包括连接第一光电传感器7、第二光电传感器8和电磁阀4的电路连线、线圈、接触器以及电源。由此,第一光电传感器7、第二光电传感器8、控制模块和电磁阀4共同构成完整的电路回路,如图4所示,当第一光电传感器7感应到光线由有到无变化时生成第一电信号,该第一电信号使得该电路回路中的线圈11得电,接触器10闭合,电磁阀4通电其阀门打开,外部酸液则可通过补酸管道3进入储酸槽I中,进而实现对灌酸机储酸槽的自动开始补酸。当第二光电传感器8感应到光线由有到无变化时生成第二电信号,该第二电信号使得该电路回路中的线圈11断电,接触器10断开,电磁阀4断电其阀门关闭,酸液则停止通过补酸管道3进入储酸槽1,即实现自动停止补酸。因此,本例中的灌酸机可根据其储酸槽中酸液的实际情况,自动开启补酸功能且自动关闭补酸功能,从而保证了灌酸机中酸液持续维持在所需的设定范围内,既避免了因灌酸机中酸液不足造成电池产品灌酸不足而带来的产品品质不佳,也不会产生补酸超量造成酸液外溢而带来的污染问题,且不再需要人工手动对灌酸机进行补酸。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举例,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 施方式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实施方式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补液控制阀; 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用于感知液位变化并生成信号;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补液控制阀信号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生成的信号转化为可调节补液控制阀打开或关闭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浮标杆,所述浮标杆包括底端浮游部以及与所述底端浮游部相连的杆部,用于显示液位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
4.一种灌酸机,包括储酸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酸控制阀; 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用于感知储酸槽内酸液液位的变化并生成信号;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补酸控制阀信号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生成的信号转化为可调节补酸控制阀打开或关闭的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酸管道,与所述储酸槽内部连通;所述补酸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补酸管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灌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酸控制阀为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灌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口,位于所述储酸槽的顶部; 浮标杆,设置于所述储酸槽内部,所述浮标杆包括底端浮游部以及与所述底端浮游部相连且可从所述开口伸出的杆部,用于显示储酸槽液位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开口附近,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均为光电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补液装置,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灌酸机。该自动补液装置包括补液控制阀、控制模块、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自动补液装置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可感知液位变化,并将该液位变化转换为信号,该信号经控制模块后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调控补液控制阀,使其改变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从而实现自动开启补液和停止补液的功能。将该自动补液装置装配在灌酸机后,可得到具有自动补酸功能的灌酸机,其可根据储酸槽中酸液变化,在酸液达到设定下限时自动开启进行补酸,且补酸时可在酸液达到设定上限时自动停止补酸,不会发生酸液满溢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灌酸机人工手动补酸的问题,还可保证灌酸机中酸液持续维持在所需范围内。
文档编号H01M2/36GK202564471SQ20122018477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熊正林, 王金波 申请人: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