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排线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可提供软排线的端头直接插入结合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软排线,其具有可挠性,可运用连接 各式电子装置,例如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现有软排线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之间,通常以相对应的连接器达到连接的目的,请参阅图11所示,该电路板60上设有一母接头61,该母接头61的一侧形成有一插槽62,插槽62中设有与电路板60电连接的多个端子,且插槽62内部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卡合部63 ;该软排线70的一端设有一公接头71,该公接头71包括有分别设置于软排线70的其中一侧的两固定片72,两固定片7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卡接部73,该公接头71的端头插入于母接头61的插槽62中,两卡接部73分别插入两卡合部63中相互卡扣结合,使软排线70与插槽62内的端子相互电连接。然而,上述软排线及电路板,需分别制造并安装匹配的公接头及母接头,其整体构件多,导致制造成本高,且组装所需的时间长,不利于大量且快速地生产,实有待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软排线及电路板需分别制造并安装匹配的公接头及母接头,具有成本高及组装时间长等缺点,不利于量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仅需在软排线端头略微加工即可对应连接器使用,以达到降低成本及组装时间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压条及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插槽及一安装槽,该插槽形成有一开口,该安装槽位于该插槽上方,该安装槽底部槽面上设置有两通孔,该两通孔分别贯通该插槽的两端顶部槽面,在该绝缘本体中设有多个端子,该多个端子部分位于该插槽中形成多个导通片;该压条顶面上突设有至少一提拉件,该压条的底面上设有两定位件,该各定位件的一侧形成有一倾斜面且朝向于该插槽的开口,该压条设置于该安装槽中,该两定位件分别穿设于该两通孔中并以底端突伸位于该插槽中;该金属外壳顶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压抵件及至少一夹槽,该金属外壳一侧形成有一穿孔,该穿孔上方形成有多个压片,该压抵件及压片均为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其穿孔与该插槽相互重合,其夹槽套设于该提拉件的外侧,该两压抵件抵顶于该压条的顶面,该多个压片位于该插槽中。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插槽的顶部槽面上间隔凹设有多个压片槽,该多个压片分别位于该多个压片槽中。[0012]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压条顶面上所设的提拉件数量为二;该金属外壳顶面上所设的夹槽数量为二,且该两夹槽分别套设在该两提拉件外侧。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金属外壳顶面上所设的压抵件数量为
--o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顶面上设有两抵块,该两抵块底面与该绝缘本体的顶面间具有一间距,该两抵块底面朝向下方突设有一凸条,该两抵块底面分别位于该两夹槽的一端上方,其凸条位于该两夹槽中。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定位件的倾 斜面呈圆弧形。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块;该金属外壳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孔,该两扣孔分别与该两扣块相互结合。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卡块;该金属外壳两端分别设有--^槽,该两卡槽与该两卡块相互卡合。一种与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相连接的软排线,其一端具有多个接点,在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定位孔,该多个压片压抵接触于该软排线的顶面,该压条的两定位件卡扣于该软排线的两侧定位孔,该多个接点与该多个导通片相互接触。通过所述技术手段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需分别在软排线及电路板上分别设置公接头及母接头,本实用新型提供仅需在软排线的端头两侧处分别加工设一定位孔,即可与电路板上的软排线连接器相互结合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其连接的结构,减少了其构件数量,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及组装时间,便于厂商大量且快速地生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供一软排线插入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软排线插入时的剖面动作示意图(一)。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软排线插入时的剖面动作示意图(二)。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软排线插入时的剖面动作示意图(三)。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软排线插入结合后的外观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软排线拔出时的剖面动作示意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外观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绝缘本体11插槽110顶部槽面111压片槽112底部槽面12端子120导通片13安装槽130通孔14扣块15抵块150凸条[0038]16卡块20压条21提拉件22定位件30金属外壳31扣孔32压抵件33夹槽34穿孔35压片36卡槽40电路板50软排线51定位孔 60电路板61母接头62插槽63卡合部70软排线71公接头72固定片73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一压条20及一金属外壳30。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绝缘本体10为一塑胶材料制成的长矩形体,其一侧壁面上设有一插槽11,该插槽11为一长槽且沿绝缘本体10的长轴方向延伸,该插槽11一侧在绝缘本体10侧面上形成有一开口,该插槽11的顶部槽面110上间隔凹设有多个压片槽111,在该绝缘本体10上间隔穿设有多个端子12,该多个端子12 —端突出于插槽11的底部槽面112形成有多个导通片120 ;该绝缘本体10在其顶面上凹设有一安装槽13,该安装槽13为一长槽且沿绝缘本体10的长轴方向延伸,该安装槽13位于插槽11的上方处,在该安装槽13底部槽面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通孔130,该两通孔130分别贯通该插槽11的两端顶部槽面;在该绝缘本体10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一扣块14,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0的顶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抵块15,图中所示该绝缘本体10上设有两抵块15,该抵块15底面与绝缘本体10的顶面间具有一间距,该抵块15底面朝向下方突设有一凸条150,该绝缘本体10的顶面两端处上分别设有一卡块16。该压条20为一长片体,其顶面上垂直设有至少一提拉件21,在图中的具体实施例设有两间隔的提拉件21,该压条20的底面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件22,该定位件22的底面及前侧面形成为一倾斜面,该压条20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0的安装槽13中,以其两定位件22分别穿设于该安装槽13的两通孔130中,该两定位件22底端突伸位于插槽11中,其倾斜面朝向该插槽11的开口。该金属外壳30为一中空壳体,其一侧形成有一开口,其两端处分别设有一扣孔31,其顶面上间隔形成有至少一压抵件32及至少一夹槽33,在图中所示具体实施例中,其具有两压抵件32及两夹槽33,该两压抵件32为朝向下方弯曲的两间隔弹性片体,该两夹槽33间隔设置且位于两压抵件32之间,该金属外壳30相对于开口的一侧壁上形成有一长形穿孔34,在壳体壁面由穿孔34孔缘朝向开口方向形成有多个压片35,该多个压片35为朝向下方弯曲的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30的顶面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卡槽36 ;该金属外壳30套设包覆在绝缘本体10外,其穿孔34与插槽11相互重合,两扣孔31与该绝缘本体10的两扣块14相互结合,两卡槽36与两卡块16相互卡合,两夹槽33分别套设于该两提拉件21的外侧,该抵块15底面位于夹槽33的一端上方,该两压抵件32抵顶于该压条20的顶面,该多个压片35分别位于该多个压片槽111中且相对于该插槽11。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设置在一电子装置的电路板40上使用,其端子12与电路板40电连接;设有一与连接器搭配使用的软排线50,其一端具有多个接点,在该端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一定位孔51,该定位孔51配合该定位件22的形状设计为凹状,以该端插入绝缘本体10的插槽11中。请配合参阅图6及图7所示,该软排线50的一端移动抵靠至该压条20的定位件 22的倾斜面,以将该定位件22朝向上方推顶移动,使该定位件22底部与插槽11的底部槽面112之间形成有一可供软排线50插入的间距,同时使压抵件32蓄积弹力,请进一步参阅图4及8所示,当该软排线50插入至插槽11中定位后,其多个接点与该多个端子12的多个导通片120接触形成电连接,该多个压片35压抵接触于软排线50的顶面,使其接点确实与导通片120相接触,其定位孔51位于定位件22的下方,该压抵件32以弹性恢复力将该压条20朝向下方推顶移动,使其定位件22朝向下方移动卡扣于定位孔51中,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令软排线50与连接器相互结合固定,该金属外壳30包覆于软排线50的端头外,因此可通过金属外壳30的屏蔽效应隔绝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使软排线50及电路板40之间可稳定的传递电子讯号。欲将软排线50从连接器的插槽11中拔出时,将该压条20的提拉件21朝向上方提拉,使其定位件22朝向上方移动并离开定位孔51中,同时使压抵件32蓄积弹力,由于此时该定位件22底部与插槽11的底部槽面112具有一间距,即可将软排线50由插槽11中拔出,再释放该提拉件21,使该压条20由压抵件32的弹性恢复力推顶复位。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压条及一金属外壳; 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插槽及一安装槽,该插槽形成有一开口,该安装槽位于该插槽上方,该安装槽底部槽面上设置有两通孔,该两通孔分别贯通该插槽的两端顶部槽面,在该绝缘本体中设有多个端子,该多个端子部分位于该插槽中形成多个导通片; 该压条顶面上突设有至少一提拉件,该压条的底面上设有两定位件,该各定位件的一侧形成有一倾斜面且朝向于该插槽的开口,该压条设置于该安装槽中,该两定位件分别穿设于该两通孔中并以底端突伸位于该插槽中; 该金属外壳顶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压抵件及至少一夹槽,该金属外壳一侧形成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孔缘上方形成有多个压片,该压抵件及压片均为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其穿孔与该插槽相互重合,其夹槽套设于该提拉件的外侧,该两压抵件抵顶于该压条的顶面,该多个压片位于该插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槽的顶部槽面上间隔凹设有多个压片槽,该多个压片分别位于该多个压片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压条顶面上所设的提拉件数量为二; 该金属外壳顶面上所设的夹槽数量为二,且该两夹槽分别套设在该两提拉件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顶面上所设的压抵件数量为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顶面上设有两抵块,该两抵块底面与该绝缘本体的顶面间具有一间距,该两抵块底面朝向下方突设有一凸条,该两抵块底面分别位于该两夹槽的一端上方,其凸条位于该两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顶面上设有两抵块,该两抵块底面与该绝缘本体的顶面间具有一间距,该两抵块底面朝向下方突设有一凸条,该两抵块底面分别位于该两夹槽的一端上方,其凸条位于该两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的倾斜面呈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块; 该金属外壳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孔,该两扣孔分别与该两扣块相互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卡块; 该金属外壳两端分别设有—^槽,该两卡槽与该两卡块相互卡合。
10.一种与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提拉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相连接的软排线,其特征在于,该软排线一端具有多个接点,在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定位孔,该多个压片压抵接触于该软排线的顶面,该压条的两定位件卡扣于该软排线的两侧定位孔,该多个接点与该多个导通片相互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软排线连接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该软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压条及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插槽及一安装槽,该插槽及安装槽之间贯通设有两通孔;该压条设置于该安装槽中且具有提拉件及两定位件,该两定位件的一侧形成有一倾斜面,该两定位件分别穿设于该两通孔中并以底端突伸位于该插槽中;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其具有至少一压抵件,该压抵件抵顶于该压条的顶面;因此,只需在软排线端部两侧分别加工一定位孔,即可插入于该插槽中,以该两定位件卡扣与该软排线两侧定位孔相互结合,可有效简化连接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及组装时间。
文档编号H01R12/79GK202564638SQ20122019947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黄雅莉 申请人:黄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