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网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449阅读:1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线网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领域技木,尤其是指ー种电线网尾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插头的结构由电源插头壳体、电源插脚和电源线所组成,其电源插脚的一端安装于电源插头壳体中与电源线电连接,电源插脚的另一端由电源插头的前部伸出,电源线则由电源插头壳体的尾部伸出。由于电源插头在被频繁插拔使用的过程中,靠近电源插头处的电源线承受着外力而产生较多的弯曲,因此,通常于电源插头尾部设置有网尾,网尾环包于电源线外部,起到保护电源线的作用,防止靠近插头部分的电源线因弯曲过多而出现断裂的现象。该网尾系由软性材料制成,并沿其四周设置有许多不连贯的凹槽,由于凹槽的不连贯,网尾的韧性降低,若要提高网尾的韧性就要加深凹槽的深度,这将导致网尾的强度不够。因此,应对现有网尾结构进行改良,以在提高其韧性的同时,保证网尾的结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电线网尾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线网尾韧性不强以及提高韧性时强度降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ー种电线网尾结构,于其绝缘本体之相对的两面上分別由其两侧边沿对向延伸形成两排横向开ロ槽,该两排横向开ロ槽分别于两侧边沿上设置有开ロ ;于绝缘本体另外两面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前述两面横向开ロ槽之开ロ的竖向通槽,该竖向通槽与横向开ロ槽彼此--对应。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相邻两横向开ロ槽之间设置有横向凹槽。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开ロ槽之开ロ为弧形。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通槽为弧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网尾绝缘本体上设置彼此连通的横向开ロ槽和竖向通槽,从而在提高网尾韧性的同时,保证其强度。藉此,该网尾结构韧性好,能够适应经常弯折以及较大幅度弯曲,不易断裂,延长了电线使用寿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另ー视角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1、横向开ロ槽[0015]111、开ロ12、横向凹槽13、竖向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I和图2所示,ー种电线网尾结构具有ー绝缘本体10。该绝缘本体10之相对的两面上分別由其两侧边沿对向延伸形成两排横向开ロ槽11,该两排横向开ロ槽11分别于两侧边沿上设置有弧形开ロ 111,并于相邻两横向开ロ槽11之间设置有横向凹槽12 ;于绝缘本体10另外两面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前述两面横向开ロ槽11之开ロ 111的弧形竖向通槽13,该竖向通槽13与横向开ロ槽11彼此对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网尾绝缘本体上设置彼此连通的横向开ロ槽和竖向通槽,从而在提高网尾韧性的同时,保证其强度。藉此,该网尾结构韧性好,能够适应经常弯折以及较大幅度弯曲,不易断裂,延长了电线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电线网尾结构,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之相对的两面上分別由其两侧边沿对向延伸形成两排横向开ロ槽,该两排横向开ロ槽分别于两侧边沿上设置有开ロ ;于绝缘本体另外两面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前述两面横向开ロ槽之开ロ的竖向通槽,该竖向通槽与横向开ロ槽彼此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线网尾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相邻两横向开ロ槽之间设置有横向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线网尾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横向开ロ槽之开ロ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线网尾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竖向通槽为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线网尾结构,于其绝缘本体之相对的两面上分别由其两侧边沿对向延伸形成两排横向开口槽,该两排横向开口槽分别于两侧边沿上设置有开口;于绝缘本体另外两面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前述两面横向开口槽之开口的竖向通槽,该竖向通槽与横向开口槽彼此一一对应。藉此,通过于网尾绝缘本体上设置彼此连通的横向开口槽和竖向通槽,从而,在提高网尾韧性的同时,保证其强度,能够适应经常弯折以及较大幅度弯曲,不易断裂,延长了电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56GK202662899SQ20122024502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蒋飞燕 申请人:东莞市立成电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