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73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
技术背景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绿色能源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进步,材料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技术现已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太阳能光伏产品也从原来的特殊专业化用途逐渐向市场化的消费类产品发展,其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很多领域。传统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体积庞大,无论是存放还是使用都需要占用较大面积,且不易携带和运输,尤其在将光伏应用技术与军事装备技术相结合的前提下,更加需要携带、存放以及运输方便的太阳能应用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可以折叠设置,便于携带和运输,并减少存放面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包括多个壳体,每个壳体的内部形成空腔,多个壳体可折叠地设置;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壳体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壳体上片,其两相对边缘上设置有上片凹槽;以及壳体下片,与壳体上片固定连接,壳体下片具有与上片凹槽对应设置的下片凹槽。进一步地,壳体下片具有加强筋。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太阳能电池单体。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单体包括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第一 EVA膜,与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相贴合;太阳能电池片,与第一EVA膜相贴合;第二EVA膜,与太阳能电池片相贴合;以及蜂窝板,与第二 EVA膜相贴合;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第一 EVA膜、太阳能电池片、第二 EVA膜以及蜂窝板按从壳体上片到壳体下片的方向依次设置。进一步地,铰链内部形成空腔,且铰链具有用于穿过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线的连接孔。进一步地,铰链包括铰链本体,内部形成空腔;以及突出部,固定设置在铰链本体的两相对端,且向远离铰链本体的方向延伸,连接孔设置在突出部上,且连接孔与铰链本体的空腔连通。进一步地,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还包括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以将折叠后的多个壳体固定在一起的紧固件。进一步地,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还包括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用于设置提手和/或背带的提手杆。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多个壳体可折叠地设置,使其折叠后的占用面积大大减小,便于携带、存放以及运输。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折叠状态主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左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壳体上片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壳体下片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分解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铰链的主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图8的铰链的左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图8的铰链的俯视图;以及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铰链与壳体一端相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I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包括壳体10、太阳能电池组件20以及铰链30。其中壳体有六个,每个壳体10的内部形成空腔,每个壳体10的至少一个端部固定设置有铰链30,使相邻两壳体通过铰链30可转动地连接。六个壳体10依次通过铰链30连接,使其可折叠在一起。太阳能电池组件20也有六个,——对应固定设置在六个壳体10的空腔内,相邻两个壳体10内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0串联在一起,通过在两端部的壳体10上设置的太阳能输出接口 15输出电能。这里壳体10的数量不限于六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增加或减少。结合参见图5以及图6,壳体10包括壳体上片11以及壳体下片12。其中壳体上片11为中空壳体结构,包括上片边框111,上片边框111的两相对边缘上设置有上片凹槽113,上片边框111的板面上设置有上片螺钉孔112,在上片边框111的中部形成缺口 114,可以露出太阳能电池组件20,以方便太阳能电池组件20吸收太阳能。壳体下片12包括下片板体121,在下片板体121的板面上设置有下片螺钉孔122,该下片螺钉孔122与上片螺钉孔112对应设置,使壳体上片11与壳体下片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下片板体121两相对边缘具有与上片凹槽113对应设置的下片凹槽124。为了提高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整体强度,在壳体下片1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加强筋123。加强筋123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下片板体121的中心向下片板体121的边缘延伸,在下片板体121的内壁面上呈“米”字形结构设置;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延伸端连接,形成与下片板体121的边缘相对应的“ 口”字形结构,第三部分与与第一部分的延伸端连接,且分别向下片板体121的四个边缘的交点延伸。该加强筋123可以增强整个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抗震、耐用性能。壳体10采用聚碳酸酯注塑制成。聚碳酸酯又称为PC,是一种非晶体工程材料,具有特别好的抗冲击强 常高,并且收缩率很低,一般为O. P/Γο. 2%。聚碳酸酯有很好的机械特性,但流动特性较差,因此这种材料的注塑过程较困难。在确定选用何种品质的聚碳酸酯制作壳体10时,要以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最终期望为基准。如果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使用环境要求壳体10有较高的抗冲击性,那么就使用低流动率的聚碳酸酯;反之,可以使用高流动率的聚碳酸酯,这样可以优化注塑过程。结合参见图7,每个壳体10的内部都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有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20,优选地,粘接剂为硅胶。太阳能电池组件20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太阳能电池单体21。太阳能电池单体21包括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211、第一 EVA膜212、太阳能电池片213、第二 EVA膜214以及蜂窝板215。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211、第一 EVA膜212、太阳能电池片213、第二 EVA膜214以及蜂窝板215按从壳体上片11到壳体下片12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相邻两部件之间相互贴合。其中蜂窝板215又称为蜂窝夹层结构,包括芯板以及面板,其中芯板具有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通孔,面板分别粘接固定于芯板的两侧板面上。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0由钢化玻璃、EVA膜、背板、铝边框等组成,重量较重,不利于运输及野外使用。而且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0由于无法折叠,占用面积较大,不利于储存及携带。而布材料外壳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0,其抗震性能又很差,野外使用时不耐磨损,寿命较短。本实施例中,将太阳能电池组件20改进为轻型组件,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211和蜂窝板215取代传统组件的钢化玻璃和背板。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又称为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材,具有抗污性强、清洗容易、透光率高等特点。蜂窝板215具有受力平均、耐压力强(破坏压力为720kg/m2)、导热性低、抗震性好、不易变形以及质轻等特点。结合参见图8至图11,铰链30用来连接两相邻的壳体10。铰链30采用中空转轴结构,即铰链30的内部形成空腔,且具有用于穿过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线40的连接孔32。相邻两壳体10内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0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线40串联。铰链30包括铰链本体31以及突出部34。其中铰链本体31内部形成空腔。突出部34有四个,四个突出部34分别固定在铰链本体31的两相对端,且向远离铰链本体31的方向延伸,铰链本体31的每一端具有两个突出部34。前述的连接孔32设置在突出部34上,且连接孔32与铰链本体31的空腔连通。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线40从铰链本体31第一端的一个突出部34的连接孔32穿入,经过铰链本体31的空腔后,从第一端的另一个突出部34的连接孔32穿出。为了方便设置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线40,可以在加工时,将铰链30沿长度方向分成结构相同的两片进行加工,每一片包括有半个铰链本体,半个铰链本体的两相对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突出结构,当两片半个铰链本体组合在一起时,两个突出结构组合成一个突出部34。为了方便两片半个铰链本体的连接,在每片半个铰链本体上设置有两个紧固螺钉孔33,两片半个铰链本体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与壳体10配合时,铰链30的铰链本体31置于上片凹槽113以及下片凹槽124中,位于铰链本体31同一端的两个突出部34分别置于相邻两个壳体10中,并被壳体上片11以及壳体下片12夹紧固定,使相邻两个壳体10能够绕铰链30转动。通过铰链30的连接,六个壳体10可以折叠在一起。不需要使用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时,其占用面积仅相当于一个壳体10的大小。需要使用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时,折叠状态的壳体10可以快速打开,并伸展成平铺状态,使太阳能电池组件20接受太阳照射,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为了使折叠状态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不容易散开,在两端部的壳体10上设置有固定轴13。该固定轴13可以用于安装紧固件,将折叠状态下两端部的壳体10固定在一起,防止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散开,方便运输。优选地,紧固件为绑带,可以缠绕在固定轴13上并绑紧固定壳体10。为了方便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携带以及运输,在两端部的壳体10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提手杆14。该提手杆14可以用来安装提手或背带,也可以安装多个提手杆14,以便将提手和背带都安装在壳体10上。为了方便电能的输出,在两端部的壳体10上设置有太阳能输出接口 15,在太阳能·输出接口 15处连接防水航空插头,用来使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或使多个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串联或并联在一起进行工作。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I.通过在壳体内设计加强筋,增强了整个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抗震、耐用性倉泛;2.通过将太阳能电池组件20改进为轻型组件,降低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重量;3.通过采用中空转轴结构的铰链,即可以连接相邻壳体,又可以穿过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线,实现各自独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之间的串联;4.通过采用外壳的折叠结构设计,减少占用面积,折叠时有提手和背带,便于提起和背负整个产品,利于运输;5.通过将壳体改进为聚碳酸酯,使其具有特别好的抗冲击强度、热稳定性、光泽度、抑制细菌特性、阻燃特性以及抗污染性,增强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的整体性能;6.通过采用聚碳酸酯作为壳体,既节约了成本,又减轻了重量;7.通过在两端的壳体设置电源输出接口,可方便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壳体(10),每个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空腔,多个所述壳体(10)可折叠地设置;以及 太阳能电池组件(20 ),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 )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壳体(10)通过铰链(30 )可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 壳体上片(11),其两相对边缘上设置有上片凹槽(113 );以及 壳体下片(12),与所述壳体上片(1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下片(12)具有与所述上片凹槽(113)对应设置的下片凹槽(124)。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筋(1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20)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太阳能电池单体(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21)包括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211); 第一 EVA膜(212),与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211)相贴合; 太阳能电池片(213),与所述第一 EVA膜(212)相贴合; 第二 EVA膜(214),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13)相贴合;以及 蜂窝板(215),与所述第二 EVA膜(214)相贴合; 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211)、第一 EVA膜(212)、太阳能电池片(213)、第二 EVA膜(214)以及蜂窝板(215)按从所述壳体上片(11)到所述壳体下片(12)的方向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30)内部形成空腔,且所述铰链(30)具有用于穿过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线(40)的连接孔(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30)包括 铰链本体(31),内部形成空腔;以及 突出部(34),固定设置在所述铰链本体(31)的两相对端,且向远离所述铰链本体(31)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孔(32 )设置在所述突出部(34)上,且所述连接孔(32 )与所述铰链本体(31)的空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地连接以将折叠后的多个所述壳体(10)固定在一起的紧固件。
10.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地连接、用于设置提手和/或背带的提手杆(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该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包括多个壳体(10),每个壳体(10)的内部形成空腔,多个壳体(10)可折叠地设置;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20),固定设置在壳体(10)的空腔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折叠发电装置,可以折叠设置,便于携带和运输,并减少存放面积。
文档编号H01L31/045GK202651153SQ20122026734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代松, 陈敬欣, 侯超, 王占友, 张占辉, 周海亮 申请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