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725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锂电池极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极柱,它属于一种锂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更注重新能源与新材料的应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全新的储能电池,各方面性能远远超过铅酸电池,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代替汽油为汽车提供动力,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多存在爬液与难于连接的问题,阻碍它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极柱存在爬液与难于连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电池爬液且电池间的连接方便快捷的锂电池极柱。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极柱,包括电芯连接部分和极柱连接部分,其中,它还包括防爬液部分、防扭转部分和增强导电部分,电芯连接部分位于极柱的底端,防爬液部分位于电芯连接部分的上部,防扭转部分位于防爬液部分的上部,增强导电部分位于防扭转部分的上部,极柱连接部分位于增强导电部分的上部,由所述的电芯连接部分、防爬液部分、防扭转部分、增强导电部分和极柱连接部分组成的极柱是一体的。所述电芯连接部分呈矩形块状,中间设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防爬液部分呈圆柱形,表面上设有若干个横向的矩形沟槽。所述防扭转部分呈圆柱形,表面上设有竖向滚花。所述增强导电部分呈圆台形状。所述极柱连接部分呈圆柱形,其上部的表面设有螺纹。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极柱存在爬液与难于连接的技术问题。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能防止电池爬液、电池间的连接方便快捷、可靠性强的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联接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锂电池极柱,包括电芯连接部分5和极柱连接部分I,其中,它还包括防爬液部分4、防扭转部分3和增强导电部分2,电芯连接部分5位于极柱的底端,呈矩形块状,中间设有两个圆形通孔5-1和5-2,防爬液部分4位于电芯连接部分5的上部,呈圆柱形,表面上设有若干个横向的矩形沟槽,防扭转部分3位于防爬液部分4的上部,呈圆柱形,表面上设有竖向滚花,增强导电部分2位于防扭转部分3的上部,呈圆台形状,极柱连接部分I位于增强导电部分2的上部,呈圆柱形,其上部的表面上设有螺纹,由所述的电芯连接部分5、防爬液部分4、防扭转部分3、增强导电部分2和极柱连接部分I组成 的极柱是一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组合电池时,需将锂电池极柱6注塑在热封盖11内,锂电池间进行联接时,首先放入铜连接带10,放入后需保证铜连接带与极柱增强导电部分2接触良好,然后放入弹簧垫圈9和平垫圈8,最后拧上螺母7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锂电池极柱,包括电芯连接部分和极柱连接部分,其特征是它还包括防爬液部分、防扭转部分和增强导电部分,电芯连接部分位于极柱的底端,防爬液部分位于电芯连接部分的上部,防扭转部分位于防爬液部分的上部,增强导电部分位于防扭转部分的上部,极柱连接部分位于增强导电部分的上部,由所述的电芯连接部分、防爬液部分、防扭转部分、增强导电部分和极柱连接部分组成的极柱是一体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柱,其特征是电芯连接部分呈矩形块状,中间设有两个圆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柱,其特征是防爬液部分呈圆柱形,表面上设有若干个横向的矩形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柱,其特征是防扭转部分呈圆柱形,表面上设有竖向滚花。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柱,其特征是增强导电部分呈圆台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柱,其特征是极柱连接部分呈圆柱形,其上部的表面设有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电池极柱。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极柱存在爬液与难于连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极柱,包括电芯连接部分和极柱连接部分,其中,它还包括防爬液部分、防扭转部分和增强导电部分,电芯连接部分位于极柱的底端,防爬液部分位于电芯连接部分的上部,防扭转部分位于防爬液部分的上部,增强导电部分位于防扭转部分的上部,极柱连接部分位于增强导电部分的上部,由所述的电芯连接部分、防爬液部分、防扭转部分、增强导电部分和极柱连接部分组成的极柱是一体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能防止电池爬液、电池间的连接方便快捷、可靠性强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M2/30GK202616328SQ20122026723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赵章宏, 吴伯荣, 陶丹, 张亮, 王杨 申请人:高平唐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