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绝缘隔离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402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绝缘隔离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用的绝缘隔离部件领域,特指一种柔性绝缘隔离条。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的发展日益体现出对能源的渴求,节约、环保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力进行耗能设备的改造、再生能源的发展、高可靠低耗能技术的应用已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方式,这些技术的发展处处离不开变流/变频技术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内企业对变流/变频技术认识的逐步深入和大量外国产品的入境,我国变流/变频市场得以快速启动;经过十多年的应用推广,得到了飞速发展,变流/变频技术己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促进了节能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业电气传动水平,其变流/变频技术也在朝着更高电压,更大功率的方面发展。在上述技术应用中,其电子元器件经常会因为电压高或结构紧凑的原因,两个不同极性之间距离不足,需要在两者之间设置绝缘隔离条来增加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以保证电子元器件间的正常工作。目前,现有用于电子元器件上的绝缘隔离条都是用环氧或不饱和聚脂等材料加工而成,为具有一定刚性的部件,其材料可加工性能不好,造成加工困难;尤其是尺寸越小、力口工越困难。另外,现有绝缘隔离条属硬质材料,在意外冲击或扭曲情况下易脆裂,尤其在电子元器件安装时极易因碰撞造成开裂或断裂,亦或在电子元器件安装有变形时出现分层现象;而且,这种脆性、具有一定刚性的硬质结构也不适合应用于具有强烈振动冲击的工况下,如机车、电动汽车等领域,其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绝缘隔离效果好、耐变形、抗冲击和抗振动性能好的柔性绝缘隔离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绝缘隔离条,包括一组以上的柔性绝缘组件,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均包括用来连接元器件的柔性底面以及连接于柔性底面上的一个以上的柔性侧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底面朝向元器件的一端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凹槽。所述柔性底面粘接于元器件的表面。所述柔性侧面呈长条状。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为一个,所述柔性侧面连接于柔性底面的一端,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或者,所述柔性侧面连接于柔性底面的中部,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凸字形。[0013]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为两个,所述柔性侧面与柔性底面的两端,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U字形或凹字形。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为三个,所述三个柔性侧面分别连接于柔性底面的两端和中部,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山字形。所述柔性底面和柔性侧面的厚度均在0.1 mm 0.5mm之间且为片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绝缘隔离结构,由柔性底面和柔性侧面组成,从而增加了绝缘隔离条整体的韧性,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到外力碰撞或有冲击振动也不会影响其绝缘隔离性能,性能稳定可靠;2.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在需要做绝缘隔离的电子元器件或元器件之间,如复合母排、电容、印制电路板等;3.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简单,可通过模具成型、浇注、拉挤等方式加工,加工难度低,易实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为翼片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柔性底面;2、柔性侧面;3、元器件;4、元器件电极A ;5、元器件电极B ;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包括一组以上的柔性绝缘组件(图中以一组为例),每组柔性绝缘组件均包括用来连接元器件3的柔性底面I以及连接于柔性底面I上的一个以上的柔性侧面2。柔性底面I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涂覆结构胶粘接在元器件3上起固定作用。柔性侧面2是除柔性底面I外在元器件3两电极间连线所经过的面,它的一个作用是增加元器件电极A 4与元器件电极B 5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另外,柔性侧面2可以选择呈长条的筋状,加之具有一定的韧性,因此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很好地抗碰撞和冲击。柔性底面I和柔性侧面2的材质均可采用聚脂、橡胶、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性,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绝缘隔离条整体的韧性,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到外力碰撞或有冲击振动也不会影响其绝缘隔离性能,甚至是在安装尺寸有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产生变形,令绝缘条本身不会损坏开裂,性能稳定可靠。柔性底面I和柔性侧面2可通过模具成型、浇注、拉挤等一体成型方式加工,加工难度低,易实现。柔性底面I和柔性侧面2的厚度均大于0.5mm ;或者柔性底面I和柔性侧面2的厚度均在0.1 mm 0.5mm之间,为翼片状(参见图9),这种翼片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爬电距离,或者是在保证同等爬电距离的条件下,其结构尺寸更小,更节省空间。本发明还进一步在柔性底面I朝向元器件3的一端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凹槽6,其数量根据柔性底面I的宽度来定,以增加粘接强度。例如,可以选择V形的凹槽6,其槽深0.2-lmm。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中,柔性绝缘组件为一组,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2为三个,三个柔性侧面2分别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两端和中间,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山字形。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2中,柔性绝缘组件为一组,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2为两个,柔性侧面2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两端,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U字形或凹字形。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3中,柔性绝缘组件为一组,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2为一个,柔性侧面2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中部,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凸字形。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4中,柔性绝缘组件为一组,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2为一个,柔性侧面2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一端,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5中,柔性绝缘隔离条由两组柔性绝缘组件组成,每组柔性绝缘组件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6中,柔性绝缘隔离条由两组柔性绝缘组件组成,每组柔性绝缘组件的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但两个柔性侧面2不相邻。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7中,柔性绝缘隔离条由两组柔性绝缘组件组成,每组柔性绝缘组件的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但两个柔性侧面2呈相邻状布置。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的柔性绝缘组件,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均包括用来连接元器件(3)的柔性底面(I)以及连接于柔性底面(I)上的一个以上的柔性侧面(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底面(I)朝向元器件(3)的一端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凹槽(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底面(I)粘接于元器件(3)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侧面(2)呈长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2)为一个,所述柔性侧面(2)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一端,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或者,所述柔性侧面(2)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中部,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凸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2)为两个,所述柔性侧面(2)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两端,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U字形或凹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中柔性侧面(2)为三个,所述三个柔性侧面(2)分别连接于柔性底面(I)的两端和中部,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山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绝缘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底面(I)和柔性侧面(2)的厚度均在0.1 mm 0.5mm之间且为片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绝缘隔离条,包括一组以上的柔性绝缘组件,每组所述柔性绝缘组件均包括用来连接元器件的柔性底面以及连接于柔性底面上的一个以上的柔性侧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绝缘隔离效果好,耐变形、抗冲击和抗振动性能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B17/56GK202917269SQ20122032544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王忠民, 张强, 彭乐, 赵振龙 申请人: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