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021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属于电子仪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动簧片,动簧主片的边缘与在继电器的推动片相接触,如果推动片的力量比较大,由于超行程短,容易使动簧主片的边缘产生变形,从而影响下次接触,造成接触不良,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超行程长,使用寿命长的磁保持继电器。[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线圈组合、磁钢组合、拨动杆、推动片、动簧组合和静簧组合,动簧组合包括动簧片和固定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静簧组合包括静簧片和固定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拨动杆一端与磁钢组合连接,另一端与推动片连接;磁钢组合与线圈组合配合;动簧片与推动片连接; 动触点与静触点配合;在线圈组合上连接有线圈引出端口 ;还包括中板和固定在中板上的信号采集芯片,中板固定在基座上,信号采集芯片上电连接有六针通信接口、驱动信号输出端口和触点状态输入端口 ;在动簧组合和静簧组合上连接有触点信号引出端口,触点信号引出端口与触点状态输入端口连接;驱动信号输出端口与线圈引出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簧片包括动簧主片、动簧大弯托片和动簧小弯托片,所述动簧主片、动簧小弯托片、 动簧大弯托片从上到下依次紧密连接,所述动簧主片设置有折弯槽,所述折弯槽将动簧主片分隔成片体和折弯片,所述折弯片往上弯折。[000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盖板,所述的盖板固定在中板上,并将信号采集芯片盖住。[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片体上设置有触点孔,所述触点孔为圆形结构,所述折弯槽为半圆环形结构,所述触点孔和折弯槽共圆心,所述折弯槽的半径大于触点孔,所述动触点安装在触点孔内。[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弯片和片体之间的角度为175度。[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片体和折弯片为一体式结构。[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簧小弯托片和动簧大弯托片的一部分隆起,所述隆起方向朝下。[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簧大弯托片的末端弯折向下。[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接触材料蒸发后使触点,降低了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压力,甚至会使动触点和静触点不接触,所以增加触点超行程可以有效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折弯片上弯,使得折弯片与位于动簧主片下部的动簧小弯托片不直接接触,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保持继电器在负荷工作后触点材料发生转移。增加动触点和静触点的压力,提高抗震能力。抗震能力强,超行程长,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压力大,制造简单,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动簧主片的施压力的作 用点在动触点的轴线上,防止动簧主片扭力过大,而导致电器参数容易发生变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板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簧主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簧主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保持继电器动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保持继电器动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基座1、线圈组合2、线圈信号引出端口 21、 磁钢组合3、拨动杆4、推动片5、动簧组合6、静簧组合7、静簧片71、静触点72、支撑片8、信 号采集芯片9、六针通信接口 91、驱动信号输出端口 92、触点状态输入端口 93、触点信号引 出端口 10、中板11、盖板12、线圈引出端口 13。动簧组合6包括动簧片61和动触点62,动触点62固定在动簧片61上。静簧组合 7包括静簧片71和静触点72,静触点72固定在静簧片71上。线圈组合2、磁钢组合3、拨动杆4、推动片5、动簧组合6、静簧组合7均安装在基座1上。支撑片8固定在 基座1上,磁钢组合3与支撑片8转动连接。拨动杆4 一端与磁钢组合3固定,另一端与推 动片5活动连接。磁钢组合3与线圈组合2相对设置并配合。动簧片61与推动片5连接, 动触点62与静触点72配合。线圈引出端口 13与线圈组合2连接。这些均为现有技术。信号采集芯片9固定在中板11上的,中板11固定在基座1上。盖板12安装在中 板11上,并将信号采集芯片9盖住,起保护作用。信号采集芯片9上电连接有六针通信接口 91、驱动信号输出端口 92和触点状态输 入端口 93。信号采集芯片9中采样电路是采用光电耦合方式。六针通信接口 91与外部控制设备相连接。触点信号引出端口 10与动簧组合6和静簧组合7上连接,触点信号引出端口 10 与触点状态输入端口 93连接,用于将动触点62和静触点72的触点状态信息传输到信号采 集芯片9。驱动信号输出端口 92与线圈引出端口 13连接。六针通信接口 91、驱动信号输出端口 92、触点状态输入端口 93均安装在中板11上。工作原理信号采集芯片9通过触点信号引出端口 10和触点状态输入端口 93对触点的动作状态进行采样,然后将信号传递到外部控制设备的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再与交流电压周波信号进行对比。通过外部控制设备的控制主机软件进行自动分析调整后,将对继电器发出一个驱动信号,该驱动信息通过驱动信号输出端口 92与线圈引出端口 21转输到继电器并使其执行相应动作,使继电器实现无浪涌切换。避免了磁保持继电器在工作中产生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信号采集芯片9中的检测采样电路是采用光电耦合方式,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弱电信号受强电干扰的问题。[003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直接将信号采集芯片9直接设在继电器上,从而有效实现采样装置与继电器相配合的连接问题,而且信号采集芯片9 可以组装在继电器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方便运用到节能控制设备中,为快速实现智能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带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采集芯片9中的检测采样电路是采用光电耦合方式,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弱电信号受强电干扰的问题。[0033]动黃片包括动黃王片14、动黃小弯托片15和动黃大弯托片16,动黃王片、动黃小弯托片、动簧大弯托片从上到下依次紧密连接,动簧主片设置有折弯槽14a,折弯槽14a将动簧主片分隔成片体14b和折弯片14c,折弯片14c沿着折弯槽14a往上弯折。[0034]片体14b上设置有触点孔,触点孔为圆形结构,折弯槽14a为半圆环形结构,触点孔14d和折弯槽14a共圆心,折弯槽14a的半径大于触点孔,动触点62安装在触点孔内。折弯片14c和片体14b之间的角度为175度。片体14b和折弯片14c为一体式结构。动簧小弯托片和动簧大弯托片的一部分隆起,所述隆起方向朝下。动簧大弯托片的末端弯折向下。[0035]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线圈组合、磁钢组合、拨动杆、推动片、动簧组合和静簧组合,动簧组合包括动簧片和固定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静簧组合包括静簧片和固定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拨动杆一端与磁钢组合连接,另一端与推动片连接;磁钢组合与线圈组合配合;动簧片与推动片连接;动触点与静触点配合;在线圈组合上连接有线圈引出端口 ;还包括中板和固定在中板上的信号采集芯片,中板固定在基座上,信号采集芯片上电连接有六针通信接口、驱动信号输出端口和触点状态输入端口 ;在动簧组合和静簧组合上连接有触点信号引出端口,触点信号引出端口与触点状态输入端口连接;驱动信号输出端口与线圈引出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黃片包括动黃王片、动黃大弯托片和动簧小弯托片,所述动簧主片、动簧小弯托片、动簧大弯托片从上到下依次紧密连接,所述动簧主片设置有折弯槽,所述折弯槽将动簧主片分隔成片体和折弯片,所述折弯片往上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的盖板固定在中板上,并将信号采集芯片盖住。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上设置有触点孔,所述触点孔为圆形结构,所述折弯槽为半圆环形结构,所述触点孔和折弯槽共圆心,所述折弯槽的半径大于触点孔,所述动触点安装在触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片和片体之间的角度为175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和折弯片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小弯托片和动簧大弯托片的一部分隆起,所述隆起方向朝下。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大弯托片的末端弯折向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它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线圈组合、磁钢组合、拨动杆、推动片、动簧组合和静簧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动簧主片、动簧大弯托片和动簧小弯托片,所述动簧主片、动簧小弯托片、动簧大弯托片从上到下依次紧密连接,所述动簧主片设置有折弯槽,所述折弯槽将动簧主片分隔成片体和折弯片,所述折弯片往上弯折。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接触材料蒸发后使触点,降低了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压力,甚至会使动触点和静触点不接触,所以增加触点超行程可以有效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H50/64GK202816809SQ20122043603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丁方平, 吴金良, 任锋, 沈旭光, 魏钦彪, 徐必清, 施耀, 宋海敏 申请人: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