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拆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234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拆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附件,尤其是一种快速拆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时,往往是采用打死结或采用箍紧接头连接的方式,两根导线连接之后还需要在二者的连接处缠绕防水胶带等附件,因此当线路出现故障,需要分离时,对二者的拆分则变得极其不便,首先要去除外部缠绕的胶带,然后还要将连接在一起的两根导线进行剥离,这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快速拆、接线的场合的需求;另外,由于是导线与导线之间直接连接在一起,二者的连接处的可靠性也难以保证,严重时,两导线的连接处甚至会出现明火,严重的影响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拆接线装置,以提高对两导线的拆接效率,保证两导线的可靠连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拆接线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快速拆接线装置,包括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两个接线接触件及一个转接接触件,转接接触件固定装配在壳体中,每个接线接触件均具有插接端和接线端,两个接线接触件的插接端相对设置并通过转接接触件连接,壳体中在每个接线接触件的接线端处分别设有固定簧圈,所述固定簧圈具有向内悬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形成倒刺结构并挡止对应的接线接触件从壳体中退出。所述壳体的外部固定装配有密封护套,所述密封护套由互相插接并固定在一起的公、母半套构成,密封护套的两端处的内壁面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对应导线密封配合的密封凸环。所述母半套于其靠近公半套的一端处的内壁面上设有台阶面,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设有凸环,该凸环被挤紧在所述台阶面与公半套的对应端面之间。所述壳体的内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扩大段,所述固定簧圈装配在壳体对应端的扩大段中,壳体的两端口处分别设有挡止固定簧圈退出的收口结构。所述固定簧圈的对应端与对应的收口结构之间隔设有垫圈。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一台阶面,转接接触件的外壁面上具有凸环,转接接触件的凸环的一侧与壳体内壁面上的台阶面紧贴在一起,壳体中于转接接触件的凸环背离壳体内的台阶面的一侧还设有柄套,柄套与转接接触件装配在一起且过盈装配在壳体中。接线接触件的外周面上设有朝向其接线端的台阶面,所述固定簧圈上的弹片顶压对应接线接触件上的台阶面挡止接线接触件从壳体中退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拆接线装置具有筒形的壳体并在壳体设置有两个接线接触件及一个转接接触件,转接接触件固定装配在壳体中,两个接线接触件的插接端相对设置并通过转接接触件连接,壳体中在每个接线接触件的接线端处分别设有固定簧圈,固定簧圈具有向内悬伸的、形成倒刺结构的弹片,因此,在接线时,可通过相应的工具迫使对应固定簧圈上的弹片张开以使其解除对相应接线接触件的挡止,从而可将对应的接线接触件取出进行接线,接线完毕后将接过线的接线接触件直接插入壳体的对应端即可,当两接线接触件均插入壳体后,转接接触件实现对两端导线的导通,接触可靠,在需要对线路断开维修时,仍按照上述方法将对应的接线接触件卸下即可,操作快捷、方便,提高了对两导线的拆接效率的同时保证两导线的可靠连接。更进一步的,密封护套可直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胶带等附件,由于是采用分体式结构,拆装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对相应导线的拆接效率;将壳体通过密封护套的两半套的配合挤紧,可有效地保证对壳体的密封性,保证了装置整体的可靠性;通过设置所述收口结构以防止对应的固定簧圈退出可减少相应的固定部件,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实现了装置的快拆快装;垫圈可实现固定簧圈的内嵌安装,可以使固定簧圈不必凸出于壳体的对应端,起到保护固定簧圈的作用;接线接触件外周面上设置的台阶面增加了弹片对接线接触件的挡止的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拆接线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接线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拆接线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1,壳体11为金属壳体且呈圆筒形,壳体11的外部装配有密封护套,密封护套为分体式结构,由两个互相插装并粘结在一起的公半套12和母半套13构成,公半套12用于与母半套13配合的一端具有一缩径段,母半套13的内孔用于与公半套12配合的一端具有一扩径段,公、母半套便是通过所述缩径段的外壁面与扩径段的内壁面之间填充的胶粘结在一起的,另外,该扩径段使得母半套13的扩径段的后端处形成一台阶面,当公、母半套插接时,上述缩径段与扩径段使得公、母半套的内外表面配合处均互相平齐,壳体11上设有一凸环11-1,该凸环11-1被挤紧在母半套13的扩径段后端处的台阶面与公半套12的对应端的端面之间,从而可确保对壳体11的密封;密封护套的两端还分别具有一进线孔14,进线孔14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导线15密封配合的密封环16,密封环16与进线孔同中心线设置;密封护套的内壁面上于壳体的两端处还分别设有面向壳体11对应端的台阶面。壳体11中装配有转接接触件17和接线接触件18,接线接触件为孔接触件且有两个,每个接线接触件18均具有插接端和进线端,接线接触件18进线端上设有用于固定导线15的结构,另外,接线接触件18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朝向其接线端的台阶面,若设接线接触件18的前端为插接端,后端为接线端,则其外周面上的台阶面朝向后方设置,此处设两接线接触件中靠近公半套的一个为第一接线接触件,设另一个为第二接线接触件;转接接触件17为双头针接触件且位于两接线接触件18之间,两接线接触件18分别与转接接触件17的对应端插接并被转接接触件17电性连接在一起,转接接触件17固定在壳体11中,具体地说,壳体11的内壁面上设有一台阶面,转接接触件17于其两端之间的外壁面上设有凸环,该凸环的靠近第一接线接触件的一侧与所述的壳体内壁面上的台阶面贴合,壳体11中于转接接触件17的凸环的另一侧(背向壳体内壁面上的台阶面的一侧)设有柄套19,柄套与转接触件固定装配在一起后强行插装在壳体中,即柄套与壳体过盈配合,柄套19的远离转接接触件17的凸环的一端处设有第一固定簧圈20,第一固定簧圈20的远离柄套19的一端设有第一垫圈21,壳体的对应端口处设有收口结构,该收口结构挡止第一垫圈21从壳体中退出,从而使得转接接触件17、柄套19、第一固定簧圈20及第一垫圈21均被挤紧固定,第一固定簧圈20上具有向内悬伸的弹片20-1,该弹片形成倒刺结构,第二接线接触件从壳体11的对应端插入壳体时,第二接线接触件在插入的过程中首先涨开各弹片,当插装到位后,各弹片回弹并通过其悬伸的一端顶住第二接线接触件外周面上的台阶面,从而形成倒刺结构防止第二接线接触件从壳体11的对应端脱出,需要指出的是,壳体11的内孔在第一固定簧圈20的装配位置处具有一扩大段,第一固定簧圈20便位于该扩大段中;壳体11内孔的远离公半套的一端同样具有一扩大段,该扩大段与壳体的内孔的其它部分之间形成一台阶面,该台阶面与一个第二固定簧圈22的对应端顶压配合,第二固定簧圈22位于壳体11的内孔靠近公半套的一端的扩大段中,第二固定簧圈22的结构及作用均与第一固定簧圈20相同,此处不予赘述,第二固定簧圈22与该台阶面之间隔设有第二垫圈23。在接线时,可通过相应的工具迫使对应固定簧圈上的弹片张开以使其解除对相应接线接触件的挡止,从而可将对应的接线接触件取出进行接线,接线完毕后将接过线的接线接触件直接插入壳体的对应端即可,当两接线接触件均插入壳体后,转接接触件实现对两端导线的导通,接触可靠,在需要对线路断开维修时,仍按照上述方法将对应的接线接触件卸下即可,操作快捷、方 便,提高了对两导线的拆接效率的同时保证两导线的可靠连接。
权利要求1.快速拆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两个接线接触件及一个转接接触件,转接接触件固定装配在壳体中,每个接线接触件均具有插接端和接线端,两个接线接触件的插接端相对设置并通过转接接触件连接,壳体中在每个接线接触件的接线端处分别设有固定簧圈,所述固定簧圈具有向内悬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形成倒刺结构并挡止对应的接线接触件从壳体中退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拆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固定装配有密封护套,所述密封护套由互相插接并固定在一起的公、母半套构成,密封护套的两端处的内壁面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对应导线密封配合的密封凸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拆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半套于其靠近公半套的一端处的内壁面上设有台阶面,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设有凸环,该凸环被挤紧在所述台阶面与公半套的对应端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拆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扩大段,所述固定簧圈装配在壳体对应端的扩大段中,壳体的两端口处分别设有挡止固定簧圈退出的收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拆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簧圈的对应端与对应的收口结构之间隔设有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快速拆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一台阶面,转接接触件的外壁面上具有凸环,转接接触件的凸环的一侧与壳体内壁面上的台阶面紧贴在一起,壳体中于转接接触件的凸环背离壳体内的台阶面的一侧还设有柄套,柄套与转接接触件装配在一起且过盈装配在壳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拆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接触件的外周面上设有朝向其接线端的台阶面,所述固定簧圈上的弹片顶压对应接线接触件上的台阶面挡止接线接触件从壳体中退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附件,尤其是一种快速拆接线装置;接线装置包括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两个接线接触件及一个转接接触件,转接接触件固定装配在壳体中,每个接线接触件均具有插接端和接线端,两个接线接触件的插接端相对设置并通过转接接触件连接,壳体中在每个接线接触件的接线端处分别设有固定簧圈,所述固定簧圈具有向内悬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形成倒刺结构并挡止对应的接线接触件从壳体中退出;该装置在接拆线时操作快捷、方便,提高了对两导线的拆接效率的同时保证两导线的可靠连接。
文档编号H01R4/48GK202888412SQ20122047891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雷晓露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