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装开关的开关插入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3924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电气安装开关的开关插入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安装开关的开关插入件,带有由壳体下部件和壳体罩盖形成的开关壳体,开关跷板可旋转运动地固定在该开关壳体上,其中设置有至少两个联接端子,该联接端子可借助于可通过开关跷板(Schalterwippe)来加载的接触跷板(Kontaktwippe)以电的方式彼此相连接。

背景技术:
从文件DE10125690B4中已知一种在开关壳体中带有多个联接腔(其带有被引入的接触联接部)、多个切换腔以及至少一个切换跷板(Schaltwippe)的开关装置,其中备选地可实现交叉开关(Kreuzschalter)、单开关(Einfachschalter)、转换开关、双开关(Doppelschalter)。从文件DE102009038234A1中已知一种带有开关壳体的安装开关的切换机构,在其中可摆动地支承有切换跷板并且加载可运动的接触件,该接触件同样以可摆动地支承的方式在稳定的两个终点位置(Endstellung)中分别接触固定接触件。可运动的接触件构造为接触跷板(Kontaktwippe)并且弹性地支承在布置在弓形件(Bügel)上的刀口支承部(Schneidenlagerung)上。在装配由单个的结构构件构成的这样的开关插入件/切换装置/切换机构时,尤其装配接触跷板或者切换跷板显示为有问题的,因为这些结构构件必须以很高的精度引入到开关壳体的相对很窄且可很难接近的内部空间中。接触跷板在装配期间已经具有相对少许错误的定位可导致开关插入件在运行期间由于接触跷板的错误/不精确的引导而引起的稍后的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电气安装开关的经优化的开关插入件。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电气安装开关的开关插入件来解决,带有由壳体下部件和壳体罩盖形成的开关壳体,开关跷板可旋转运动地固定在该开关壳体上,•其中,设置有至少两个联接端子,其可借助于可通过开关跷板来加载的接触跷板以电的方式彼此相连接,•其中,在壳体罩盖的内侧处设置有固定器件,其将接触跷板锁定在预装配位置中,•其中,在壳体罩盖的底壁中设置有用于接合开关跷板的操作臂的穿孔,•其中,在开关跷板装配在开关壳体上时,操作臂将接触跷板推动到运行位置中,在该运行位置中接触跷板贴放在接触跷板支承部上。利用本发明可得到的优点尤其在于将简化由单个的结构构件构成的开关插入件的装配。在装配时,尤其准确地定位接触跷板很难,亦即由于切换腔(在其中,接触跷板必须处于其运行位置中)的很难的可接近性。所建议的在壳体罩盖的内侧处将接触跷板定位在专门的预装配位置中以很高的程度简化了该装配步骤。在装配开关跷板时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动且精确的方式实现将接触跷板从预装配位置移动到运行位置中。有利地,固定器件由在壳体罩盖的侧壁中的带有处于部分区段中的加厚部的肋状部来形成。以这种方式允许接触跷板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在壳体罩盖的内部空间中以所期望的预装配位置固定在加厚部与壳体罩盖的内侧之间。优选地,接触跷板在此具有侧向的槽口,肋状部以起引导作用的方式接合到该槽口中。因此在接触跷板从预装配位置移动到运行位置中时确保在开关插入件内部受限定地且精确地引导接触跷板。有利地,开关跷板的操作臂由可以弹簧加载的方式而在引导套筒中移动地被引导的带有端侧的切换凸块的推杆形成。适宜地,壳体下部件和壳体罩盖经由罩盖铰接部来互相连接。附图说明接下来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在其中:图1显示了开关插入件的重要的结构构件的分解图示,图2显示了在预装配接触跷板之前打开的开关插入件,图3显示了在预装配接触跷板之后打开的开关插入件,图4显示了在预装配接触跷板之后通过打开的开关插入件的截面,图5显示了在装配开关跷板之前闭合的开关插入件,图6显示了在装配开关跷板之前在接触跷板的预装配位置中通过闭合的开关插入件的截面,图7显示了在装配开关跷板之前不久通过闭合的开关插入件的截面,图8显示了完成装配的开关插入件,图9以接触跷板的运行位置显示了通过完成装配的开关插入件的截面。参考标号列表1电气安装开关的开关插入件2-3壳体下部件4壳体底部5侧壁6端壁7止动窗8轴颈容纳部9导体开口10操作开口11罩盖铰接部12-13接触腔14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15接触件16固定螺栓17接触腔18固定接触部联接端子19接触跷板支承部20固定螺栓21接触腔22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23接触件24固定螺栓25切换腔26-27壳体罩盖28底壁29用于操作臂/引导套筒的穿孔30侧壁31侧壁32止动凸起33肋状部34加厚部35-36接触跷板37槽口38切换接触部39切换接触部40-41开关跷板42轴颈(Achsstummel)43引导套筒44推杆45切换凸块4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开关插入件1的重要的结构构件的分解图,亦即:•呈打开的方体(Quader)的形式的壳体下部件3以及经由罩盖铰接部11固定的壳体罩盖27,•可装配在壳体下部件3的接触腔中的三个联接端子,亦即带有固定螺栓16的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14、带有固定螺栓20的固定接触部联接端子18以及带有固定螺栓24的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22,•可装配在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14处的接触件15、可装配在固定接触部联接端子18处的接触跷板支承部19以及可装配在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22处的接触件23,•可预装配在壳体罩盖27处的接触跷板36,•带有操作臂的开关跷板41,该操作臂优选由引导套筒43形成以用于容纳推杆44,该推杆44可沿纵向运动地且借助于弹簧46以弹簧加载的方式而在引导套筒43内部被引导以及在其端部处具有用于操作接触跷板36的切换凸块45。在图2中示出了在预装配接触跷板之前的打开的开关插入件。壳体下部件3由两个侧壁5、两个端壁6以及壳体底部4(参见图6和图9)形成。在截面中大约为U形的壳体罩盖27具有底壁28,两个侧壁30,31以与底壁28垂直的方式联接到该底壁28处。侧壁30,31设有向外指向的多个止动凸起32,该止动凸起32在壳体罩盖27闭合时以锁定的方式接合到在壳体下部件3的侧壁5中的对应的止动窗(Rastfenster)7中。在壳体下部件3的侧壁5中用于容纳开关跷板41的轴颈42的轴颈容纳部8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轴颈42用于将开关跷板41可旋转运动地固定在壳体下部件3处-对此参见图7。为了将接触跷板36预装配在壳体罩盖27处,在侧壁31的内侧处设置有肋状部33,其中,该肋状部33部分区段地设有加厚部34。以这种方式可以预定的位置将接触跷板36预装配且固定在壳体罩盖27的内侧处。接触跷板36在其两端部区段中分别具有用于与接触件23或15接触的切换接触部38或39。接触跷板36的中间区段设有侧向引入的槽口37,该槽口37的宽度少许大于肋状部33的宽度,从而肋状部33通过以下方式可用于引导接触跷板36,即肋状部33接合到槽口37中。借助于肋状部33的加厚部34实现接触跷板36的固定,该加厚部34的宽度少许大于槽口37的宽度,从而出现预装配在壳体罩盖27处的接触跷板36的所期望的卡紧(Verklemmung)。在图3中示出了在预装配接触跷板之后的打开的开关插入件。如可识别出的那样,接触跷板36预装配在壳体罩盖27的内侧处,其中,通过肋状部33接合到槽口37中取得侧向的定位,并且其中,加厚部34以不取决于位置的方式防止接触跷板36从壳体罩盖中脱落,即接触跷板36卡住在加厚部34与壳体罩盖27的内侧之间。在图4中示出了在预装配接触跷板之后通过打开的开关插入件的截面。在壳体下部件3中形成有分别通过隔板来彼此分开的三个接触腔13,17,21,在该接触腔13,17,21中装配有联接端子14,18,22。在此不言而喻,在装配之前,各U形的接触件15,23以及同样U形的接触跷板支承部19固定在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14,22和固定联接部联接端子18处。切换腔25位于接触腔13,17,21上方,在该切换腔25中通过使接触跷板36的切换接触部38,39与接触件15,23相接触来实现切换动作。此外,图4以对图3进行补充的方式显示了为了预装配而卡住在加厚部34与壳体罩盖27的内侧之间的接触跷板36,其中,通过肋状部33来精确地预定接触跷板36在壳体罩盖27中的空间的定位。在图5中示出了在装配开关跷板之前闭合的开关插入件。在所显示的位置中,壳体下部件3借助于壳体罩盖27来闭合。止动凸起32锁止在止动窗7中。在壳体罩盖27的底壁28中引入有用于接合开关跷板41的操作臂即引导套筒43的居中的穿孔29。在图6中示出了在装配开关跷板之前在接触跷板的预装配位置中通过闭合的开关插入件的截面。接触跷板36直接位于壳体罩盖27的底壁28处。标明了在肋状部33与槽口37之间的接合。还可看出可在箭头方向A上在朝向接触跷板支承部19的方向上来按压/推动接触跷板36,其中,肋状部33/槽口37的接合保证沿着箭头方向A来引导接触跷板36。在接触跷板36沿着肋状部33移动时必须越过(überwinden)加厚部34,为此使用少许提高的力消耗。此外,图6显示了在壳体下部件3的壳体底部4中引入的操作开口10,穿过该操作开口10借助于螺丝刀或者类似的工具可进行操作/旋转固定螺栓16,20,24以便如此固定/松开经由导体开口9(参见图8)引入到联接端子14,18,22中的导线。在图7中示出了在装配开关跷板之前不久通过闭合的开关插入件的截面。如此使开关跷板41在箭头方向A上在朝向壳体罩盖27的方向上运动,即操作臂也就是说引导套筒43通过穿孔29来作用,直到切换凸块45触碰接触跷板36。通过施加力到开关跷板41上,接触跷板36被推压越过起锁定作用的加厚部34且利用其槽口37沿着壳体下部件3的肋状部33滑动。一旦接触跷板36到达其终点位置或者更确切地说运行位置,轴颈42自动锁止到壳体下部件3的轴颈容纳部8中。在图8中示出了完成装配的开关插入件1。开关跷板41可旋转运动地固定在由壳体下部件3和壳体罩盖27形成的开关壳体处。描绘了上述在图6的情况下已经提及的导体开口9。在图9中以接触跷板的运行位置示出了通过完成装配的开关插入件1的截面。在该运行位置的情况中,接触跷板36处于切换腔25中并且贴座(aufsitzen)在接触跷板支承部19上,从而可通过操作开关跷板41由于在接触跷板36上滑动的切换凸块45的摆动以及紧接着的接触跷板36的倾摆而激活切换过程。在此,在其端部处具有切换凸块45的推杆44优选地构造成在截面上为矩形的棒杆的形式,该棒杆可在引导套筒43内部沿纵向移动,其中,弹簧46在朝向接触跷板36的方向上来推压推杆44。根据接触跷板36的切换位置得到以下的切接通线路:•在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14与接触件15-接触跷板36的切换接触部39-固定接触部联接端子18与接触跷板支承部19之间的电连接,或者•在切换接触部联接端子22与接触件23-接触跷板36的切换接触部38-固定接触部联接端子18与接触跷板支承部19之间的电连接。在上文中联接端子构造成螺纹联接件的形式。为此备选地不言而喻也可能的是,联接端子实施成插塞式联接件/弹簧联接端子的形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