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276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在基站天线中广泛应用。其中,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中的各个偶极子之间通过限位件进行连接。通过改变偶极子的尺寸,可以使天线接收和发射不同频段的电磁波。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限位件来控制偶极子的尺寸精度。但是,这样会造成偶极子的安装繁琐,且工作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以使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的安装方便,并提供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四个辐射体、连接件及四个第一限位件,所述四个辐射体依次相连围成一闭合结构,所述四个辐射体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每一辐射体的第二端与相邻的辐射体的第二端之间通过一第一限位件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相连接的两辐射体的第二端一体成型。其中,每一辐射体包括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第一振子臂及第二振子臂,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的第一端为所述辐射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的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振子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馈电臂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振子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臂的第二端为所述辐射体的第二端,每个第一振子臂与相邻的第二振子臂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件,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振子臂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振子臂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臂,所述第二振子臂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臂,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臂均包括固定部及由固定部的第一端垂直延伸出的弯折部,所述第一振子臂的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振子臂的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馈电臂的第二端,每一第一振子臂的弯折部的顶端与相邻的第二振子臂的弯折部的顶端通过相应的第一限位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振子臂的弯折部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四个第二限位件,每一第一馈电臂与相应的第二馈电臂之间连接有一第二限位件,且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四个第三限位件,每一第一馈电臂与相应的第二馈电臂之间连接还连接有一第三限位件,且所述第三限位件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一体成型。其中,所述连接件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振子臂及第二振子臂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馈电臂及第二馈电臂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平面之间,所述四个辐射体构成十字锥形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呈闭合几何图形状,所述四个辐射体的第一端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馈电网络、信号输入端口及上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所述馈电网络通过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相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信号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并对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馈电,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辐射出去。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四个辐射体、连接件及四个第一限位件。所述四个辐射体依次相连围成一闭合结构。所述四个辐射体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每一辐射体的第二端与相邻的辐射体的第二端之间通过一第一限位件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相连的两辐射体的第二端一体成型。故,如此结构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无需另外的限位件安装于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从而避免了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的安装繁琐的问题,从而提供了工作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站天线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100。所述基站天线100包括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馈电网络20及信号输入端口 30。所述馈电网络20通过所述信息输入端口 30连接至基站40,以通过所述信息输入端口 30接收来自所述基站40的信号。所述馈电网络20还连接至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以对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馈电。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用于将所述信号辐射出去。请参阅图2,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包括四个辐射体11、连接件12及四个第一限位件13。所述四个辐射体11依次相连围成一闭合结构。所述四个辐射体11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2上。每一辐射体11的第二端与相邻的辐射体11的第二端之间通过一第一限位件13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件13与其连接的两辐射体11的第二端一体成型。具体地,所述连接件12呈闭合几何图形状,如圆形。所述四个辐射体11的第一端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2上。其中,每一辐射体11均括第一馈电臂111、第二馈电臂112、第一振子臂113及第二振子臂114。所述第一振子臂113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臂111。所述第二振子臂114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臂112。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111及112的第一端为所述辐射体1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111及112的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连接件12。所述第一馈电臂111的第二端垂直至所述第一振子臂11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馈电臂112的第二端垂直至所述第二振子臂114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臂113及114的第二端为所述辐射体11的第二端。每个第一振子臂113与相邻的第二振子臂114之间均连接有一第一限位件13,且所述第一限位件13与其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振子臂113及114 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12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振子臂113及第二振子臂114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馈电臂111及第二馈电臂112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平面之间。所述四个辐射体11构成十字锥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臂113及114均包括固定部及由固定部的第一端垂直延伸出的弯折部。所述第一振子臂113的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馈电臂11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振子臂114的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馈电臂112的第二端。每一第一振子臂113的弯折部的顶端与相邻的第二振子臂114的弯折部的顶端通过相应的第一限位件13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13与其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振子臂113及114的弯折部一体成型。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还可以包括四个第二限位件14。每一第一馈电臂111与相应的第二馈电臂112之间连接有一第二限位件14,且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111及112 —体成型。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还可以包括四个第三限位件15。每一第一馈电臂111与相应的第二馈电臂112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三限位件15,且所述第三限位件15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111及112 —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体11、所述第一限位件13、第二及第三限位件14及15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体11、第一限位件13、第二及第三限位件14及1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包括四个辐射体11、连接件12及四个第一限位件13。所述四个辐射体11依次相连围成一闭合结构。所述四个辐射体11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2上。每一辐射体11的第二端与相邻的辐射体11的第二端之间通过一第一限位件13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件13与其相连的两辐射体11的第二端一体成型。故,如此结构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10无需另外的限位件安装于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从而避免了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的安装繁琐的问题,从而提供了工作效率。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四个辐射体、连接件及四个第一限位件,所述四个辐射体依次相连围成一闭合结构,所述四个辐射体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每一辐射体的第二端与相邻的辐射体的第二端之间通过一第一限位件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相连接的两辐射体的第二端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辐射体包括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第一振子臂及第二振子臂,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的第一端为所述辐射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的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振子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馈电臂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振子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臂的第二端为所述辐射体的第二端,每个第一振子臂与相邻的第二振子臂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件,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振子臂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臂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臂,所述第二振子臂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臂,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子臂均包括固定部及由固定部的第一端垂直延伸出的弯折部,所述第一振子臂的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振子臂的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馈电臂的第二端,每一第一振子臂的弯折部的顶端与相邻的第二振子臂的弯折部的顶端通过相应的第一限位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振子臂的弯折部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四个第二限位件,每一第一馈电臂与相应的第二馈电臂之间连接有一第二限位件,且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还包括四个第三限位件,每一第一馈电臂与相应的第二馈电臂之间连接还连接有一第三限位件,且所述第三限位件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馈电臂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振子臂及第二振子臂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馈电臂及第二馈电臂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平面之间,所述四个辐射体构成十字锥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闭合几何图形状,所述四个辐射体的第一端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
8.一种基站天线,包括馈电网络、信号输入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 所述馈电网络通过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相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信号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并对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馈电,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辐射出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四个辐射体、连接件及四个第一限位件,所述四个辐射体依次相连围成一闭合结构,所述四个辐射体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每一辐射体的第二端与相邻的辐射体的第二端之间通过一第一限位件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相连接的两辐射体的第二端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所述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的安装繁琐的问题,从而提供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
文档编号H01Q21/24GK203056083SQ20132001191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王平, 朱太标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