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969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包括固定在盒体内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有多个导流条,导流条上安装有带夹三角簧、线夹三角簧及管夹三角簧,二极管安装于相邻导流条的管夹三角簧之间。本实用新型将安装板上的二极管形成交错分部,位于不同的直线上,使热量相对分散;同一导流条之间二极管管脚热距离远,使传导散热空间增大;中间二极管管脚除由管夹三角簧夹持连接外还与导流条充分接触,形成第二连接点。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导流条与安装板的扣位固定结构,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凸台,借助凸台作为支点可方便撬动带夹三角簧及管夹三角簧,便于安装拆卸。
【专利说明】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0002]在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连接技术中,通常采用光伏接线盒来实现光伏组件和逆变器之间的电连接。目前常用的光伏接线盒在盒体之间设置一个安装腔,带有二极管的导电片就安装在安装腔中。由于二极管在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随着二级管温度的不断升高,二极管中的电阻将不断增大,导致二极管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浪费更多的电力资源进入恶性循环。为了保证光伏接线盒具有更好的散热性,一般采用增大光伏接线盒中安装腔体积的方法,从而增加了整个光伏接线盒的厚度和体积,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0003]申请号为201110259776.1的中国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连接端子的安装结构。该设计方案存在的不足在于,各连接端子采用统一设计,二极管在连接端子上的安装方式相同,且所有二极管处于同一直线上,没有针对光伏接线盒中不同位置的二极管发热量不等的现状做出特殊设计,且同一连接端子之间二极管管脚热距离较近,因此难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光伏接线盒的上述缺点, 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通过对二极管散热特性设计和安装结构设计,实现光伏接线盒散热及快速传热,达到光伏接线盒的内部热平衡并保护二极管,使产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包括固定在盒体内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多个导流条,所述导流条上安装有带夹三角簧、线夹三角簧及管夹三角簧;二极管安装于相邻导流条的管夹三角簧之间;所述安装板上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上安装有I个管夹三角簧;所述安装板上其余的导流条上安装有2个位置错开的管夹三角簧;相邻导流条相互接近的管夹三角簧的位置对应;相应的,相邻二极管的位置错开,位于不同的直线上。
[000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除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以外的其余导流条呈围圈状结构。
[000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二极管的管脚被管夹三角簧夹持,且至少一个二极管的管脚与导流条相接触。
[000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带夹三角簧安装于每个导流条的前端,所述线夹三角簧安装于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的尾端。
[00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板的一面为导流条的安装面,其上包括多个并排的安装单元,每个安装单元上可供一个导流条安装;最外侧的两个安装单元上具有I个卡钩,其余的安装单元上具有2个卡钩;相应的,安装于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上具有I个卡槽,其余的导流条上具有2个卡槽;当导流条与安装板装配时,所述卡钩插入对应的卡槽中。
[00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板上每个安装单元的中间设有一个凸台,所述凸台与带夹三角簧或管夹三角簧之间具有供撬动的缝隙。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在热特质优化上,通过导流条与安装板的垂直接触结构,减小了接触面积,使传导到安装板的热量减少;安装板上的二极管成品字形交错分部,使热量相对分散;同一导流条之间二极管管脚热距离远,使传导散热空间增大;较热的中间二极管管脚除由管夹三角簧夹持连接外还与导流条充分接触,形成第二热连接点,利于快速散热。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结构优化上,设计了导流条与安装板的扣位固定结构,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凸台,借助凸台作为支点可方便撬动带夹三角簧及管夹三角簧,便于安装拆卸。
[0014]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结构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在盒体(图中未示出)内的安装板1,安装板I上固定有多个导流条2,导流条2上安装有各种三角簧,包括带夹三角簧3、线夹三角簧4及管夹三角簧5。带夹三角簧3安装于每个导流条2的前端,线夹三角簧4安装于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2的尾端,管夹三角簧5安装于每个导流条2的中部。二极管6安装于相邻两个导流条2的管夹三角簧5之间。
[0021]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需要安装的二极管6的数量是3个,相应的导流条2的数量是4个。在安装板I上最外侧的左、右两个导流条2上都只有一个管夹三角簧的安装位置,其上安装了 I个管夹三角簧5 ;安装板I上中间的两个导流条2上具有两个管夹三角簧的安装位置,其上安装了 2个位置相互错开的管夹三角簧5。虽然导流条2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当导流条2在安装板I上固定后,相邻的导流条2之间相互接近的两个管夹三角簧5的位置对应,形成一组,然而每组的位置又相互错开。相应的,安装在每组管夹三角簧5上的二极管6的安装位置也相互错开,位于不同的直线上,例如在图2中,3个二极管6呈品字形分布。以此类推,当需要安装的二极管6的数量增多时(但二极管的总数只能为奇数),只需相应增加有两个管夹三角簧安装位置的中间类型导流条2的对数即可。
[0022]如图1所示,由于二极管6的管脚夹持点是导流条6的热量集中点,因此将中间的两个导流条2设计为围圈状结构,这样使得同一导流条上连接的两个二极管6的管脚两点路径较长,散热比较充分。
[0023]如图2所示,各二极管6的管脚都被两侧的管夹三角簧5夹持。但是,最中间的一个二极管6的管脚除了被管夹三角簧5夹持外,其管脚的水平部分还与导流条2的顶部接触,与导流条2形成连接。以此类推,当需要安装的二极管6的数量增多时,有部分二极管6也会与导流条2形成如此接触。
[0024]图3示出了安装板的结构实施例。安装板I的一面为导流条2的安装面,其上包括多个并排的安装单元,每个安装单元上可供一个导流条2安装。最外侧的左、右两个安装单元上具有I个卡钩la,中间的各安装单元上具有对称的2个卡钩la。
[0025]图4示出了导流条的结构实施例。与图3相应的,处于安装板I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2-1、2-4上具有I个卡槽2a,中间的导流条2-2、2-3上具有2个卡槽2a。结合图2,当导流条2与安装板I装配时,各卡钩Ia插入对应的卡槽2a中。
[0026]如图2、图4所示,安装板I上的每个安装单元的中间设有一个凸台lb,凸台Ib与带夹三角簧3或管夹三角簧5之间具有供撬动的缝隙。借助凸台Ib作为支点,可方便撬动带夹三角簧3及管夹三角簧5。
[00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包括固定在盒体内的安装板(I),所述安装板(I)上固定有多个导流条(2),所述导流条(2)上安装有带夹三角簧(3)、线夹三角簧(4)及管夹三角簧(5) ;二极管(6)安装于相邻导流条(2)的管夹三角簧(5)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I)上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2 )上安装有I个管夹三角簧(5 );所述安装板(I)上其余的导流条(2)上安装有2个位置错开的管夹三角簧(5);相邻导流条(2)相互接近的管夹三角簧(5)的位置对应;相应的,相邻二极管(6)的位置错开,位于不同的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除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2)以外的其余导流条(2)呈围圈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6)的管脚被管夹三角簧(5)夹持,且至少一个二极管(6)的管脚与导流条(2)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夹三角簧(3)安装于每个导流条(2)的前端,所述线夹三角簧(4)安装于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2)的尾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I)的一面为导流条(2)的安装面,其上包括多个并排的安装单元,每个安装单元上可供一个导流条(2)安装;最外侧的两个安装单元上具有I个卡钩(la),其余的安装单元上具有2个卡钩(Ia);相应的,安装于最外侧的两个导流条(2)上具有I个卡槽(2a),其余的导流条(2)上具有2个卡槽(2a);当导流条(2)与安装板(I)装配时,所述卡钩(Ia)插入对应的卡槽(2a)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I)上每个安装单元的中间设有一个凸台(lb),所述凸台(Ib)与带夹三角簧(3)或管夹三角簧(5)之间具有供撬动的缝隙。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3536450SQ20132045355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发明者】彭祁军, 李艳群 申请人:浙江鑫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