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436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多频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频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装置。该多频天线设置于电路板上,电路板具有馈入线,馈入线具有信号传输端及接地端,多频天线包括:耦接于信号传输端的馈入部、耦接于接地端的接地部、自馈入部朝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中频片状区段、低频支臂以及高频支臂;低频支臂自中频片状区段对应馈入部的一侧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形成;高频支臂包括:第一弯折臂部,其自中频片状区段的该侧朝第二方向弯折形成而具有内凹槽且连接于接地部;第二弯折臂部,其自第一弯折臂部与接地部连接的位置延伸形成且伸入内凹槽中,用来与第一弯折臂部共同收发频率位于第一频段内的信号。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以及进一步地提升多频天线的带宽。
【专利说明】多频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多频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装置,尤指ー种将高频支臂的第二弯折臂部从第一弯折臂部延伸以伸入第一弯折臂部的内凹槽中的多频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无线通信装置在使用时不须数据传输实体(如光纤、电缆等)就能传输信号,故其为传递信息的极佳途径,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亦随之应运而生,例如移动电话等。
[0003]在上述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用来收发无线电波以进行信号传输的天线无疑是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尤其是在现今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天线不仅要轻薄短小而达到不占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的目的以利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此外,天线运作时的带宽(bandwidth)与可收发的频段也要随着现今无线信号传输量的增加而有所扩增,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间内扩增天线的带宽以及可收发的频段便是现今天线结构设计上所应考虑的重要课题之一。
[0004]从而,需要提供一种多频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一种将高频支臂的第二弯折臂部从第一弯折臂部延伸以伸入第一弯折臂部的内凹槽中的多频天线及其便携式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公开ー种多频天线,该多频天线设置于一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具有一馈入线,该馈入线具有一信号传输端以及ー接地端,该多频天线包含:ー馈入部、一接地部、一中频片状区段、一低频支臂以及一高频支臂;该馈入部耦接于该信号传输端;该接地部耦接于该接地端;该中频片状区段自该馈入部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形成;该低频支臂自该中频片状区段对应该馈入部的一侧朝ー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该高频支臂包含:一第一弯折臂部以及ー第二弯折臂部;该第一弯折臂部自该中频片状区段的该侧朝该第二方向弯折形成而具有一内凹槽且连接于该接地部;该第二弯折臂部自该第一弯折臂部与该接地部连接的位置延伸形成且伸入该内凹槽中,用来与该第一弯折臂部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一频段内的信号。
[000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含:ー电路板以及一多频天线;该电路板具有一馈入线,该馈入线具有一信号传输端以及ー接地端;该多频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多频天线包含:ー馈入部、一接地部、一中频片状区段、一低频支臂以及一高频支臂;该馈入部耦接于该信号传输端;该接地部耦接于该接地端;该中频片状区段自该馈入部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形成;该低频支臂自该中频片状区段对应该馈入部的一侧朝ー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该高频支臂包含:一第一弯折臂部以及一第二弯折臂部;该第一弯折臂部自该中频片状区段的该侧朝该第二方向弯折形成而具有一内凹槽且连接于该接地部;该第二弯折臂部自该第一弯折臂部与该接地部连接的位置延伸形成且伸入该内凹槽中,用来与该第一弯折臂部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一频段内的信号。
[000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频天线利用第二弯折臂部从第一弯折臂部延伸以伸入第一弯折臂部的内凹槽中的高频支臂设计以及中频片状区段与低频支臂的结构设计,以达到可收发多频段的信号以及充分利用天线内部空间的目的,如此即可有利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以及进ー步地提升多频天线的带宽。
[0009]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到进ー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多频天线的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VSWR)与频率关系意图。
[0012]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3]10 便携式电子装置12电路板
[0014]14 多频天线 16馈入线
[0015]18 信号传输端 20接地端
[0016]22 馈入部 24接地部
[0017]26 中频片状区段 28低频支臂
[0018]30 高频支臂 32第一弯折臂部
[0019]34 第二弯折臂部 36内凹槽
[0020]38 带宽扩增支臂 S侧边
[0021]W1^ff2 宽度 DpD2间距
[0022]f: 第一频段 f2第二频段
[0023]f3 第二频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參阅图1,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便携式电子装置10的部分示意图,便携式电子装置10包含一电路板12以及ー多频天线14。电路板12具有ー馈入线16,馈入线16可较佳地为一同轴缆线且具有一信号传输端18以及ー接地端20,多频天线14设置于电路板12上,多频天线14包含ー馈入部22、一接地部24、一中频片状区段26、一低频支臂28以及一高频支臂30。由图1可知,馈入部22耦接于信号传输端18,且接地部24耦接于接地端20,藉以建立电路板12与多频天线14之间的信号传输,其中馈入部22与接地部24的ー间距Dl介于3mm至5mm的范围内,但不受此限。
[0025]至于在多频天线14的结构设计方面,如图1所示,中频片状区段26自馈入部22朝如图1所示的-X轴方向延伸形成,低频支臂28自中频片状区段26对应馈入部22的一侧边S朝如图1所示的+X轴方向延伸形成,也就是说,中频片状区段26与低频支臂28分别往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藉以分别收发频率位于中频段以及低频段内的信号。高频支臂30包含一第一弯折臂部32以及ー第二弯折臂部34,第一弯折臂部32自中频片状区段26的侧边S朝如图1所示的+X轴方向弯折形成而具有一内凹槽36且连接于接地部24,而第ニ弯折臂部34则是从第一弯折臂部32与接地部24连接的位置延伸形成且伸入内凹槽36中,藉以用来与第一弯折臂部32共同收发频率位于高频段内的信号。
[0026]需注意的是,中频片状区段26与低频支臂28的尺寸比例可随着多频天线14在实际应用中所采用的中低频率收发范围大小而有所变化,并不以图1所示的尺寸比例为限。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臂部32的ー宽度W1可较佳地介于第二弯折臂部34的ー宽度W2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ニ的范围内,且第二弯折臂部34与第一弯折臂部32的ー间距D2可较佳地介于0.3mm至0.5mm的范围内,但不以此为限,意即第一弯折臂部32的宽度W1与第二弯折臂部34的宽度W2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第ニ弯折臂部34与第一弯折臂部32的间距D2可随着多频天线14的实际应用而有所增减,换句话说,只要是使用第二弯折臂部以从第一弯折臂部延伸而伸入第一弯折臂部的内凹槽中的天线高频支臂设计,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27]另外,在此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可还包含一带宽扩增支臂38,带宽扩增支臂38耦接于中频片状区段26以及低频支臂28之上,其耦接方式可采用常见的天线支臂增设配置,举例来说,带宽扩增支臂38可利用三点焊接方式固接于中频片状区段26以及低频支臂28之上,藉以达到扩增中频片状区段26以及低频支臂28所能收发的频率范围的目的。
[0028]以下针对多频天线14的信号频率收发范围进行说明,请參阅图1以及图2,图2为图1的多频天线14的电压驻波比与频率关系示意图。由图2可知,多频天线14可利用如图1所示的第一弯折臂部32与第二弯折臂部34所共同形成的结构、中频片状区段26以及低频支臂28,以分别收发频率位于图2的一第一频段f 1、一第二频段f2以及ー第三频段f3内的信号,其中第一频段fl可介于2.5GHz至2.7GHz的频率范围内而为高频频段、第二频段f2可介于1.71GHz至2.17GHz的频率范围内而为中频频段,第三频段f3可介于824MHz至960MHz的频率范围内而为低频频段。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频天线利用第二弯折臂部从第一弯折臂部延伸以伸入第一弯折臂部的内凹槽中的高频支臂设计以及中频片状区段与低频支臂的结构设计,以达到可收发多频段信号以及充分利用天线内部空间的目的,如此即可有利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以及进ー步地提升多频天线的带宽。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ー种多频天线,该多频天线设置于一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具有一馈入线,该馈入线具有一信号传输端以及ー接地端,该多频天线包括: ー馈入部,该馈入部耦接于该信号传输端; 一接地部,该接地部稱接于该接地端; 其特征在干,该多频天线还包括一中频片状区段,该中频片状区段自该馈入部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形成; 一低频支臂,该低频支臂自该中频片状区段对应该馈入部的一侧朝ー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以及一高频支臂,该高频支臂包括: 一第一弯折臂部,该第一弯折臂部自该中频片状区段的该侧朝该第二方向弯折形成而具有一内凹槽且连接于该接地部;以及 一第二弯折臂部,该第二弯折臂部自该第一弯折臂部与该接地部连接的位置延伸形成且伸入该内凹槽中,用来与该第一弯折臂部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一频段内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折臂部的ー宽度介于该第二弯折臂部的一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弯折臂部与该第一弯折臂部的ー间距介于0.3mm至0.5mm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频段介于2.5GHz至2.7GHz的频率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干,该多频天线还包括: 一带宽扩增支臂,该带宽扩增支臂耦接于该中频片状区段以及该低频支臂之上,用来与该中频片状区段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二频段内的信号以及与该低频支臂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三频段内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频段介于1.71GHz至2.17GHz的频率范围内,该第三频段介于824MHz至960MHz的频率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部的ー间距介于3_至5mm的范围内。
8.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一馈入线,该馈入线具有一信号传输端以及ー接地端;以及 一多频天线,该多频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多频天线包括: ー馈入部,该馈入部耦接于该信号传输端; 一接地部,该接地部稱接于该接地端; 其特征在干,该多频天线还包括一中频片状区段,该中频片状区段自该馈入部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形成; 一低频支臂,该低频支臂自该中频片状区段对应该馈入部的一侧朝ー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方向 与该第一方向相反;以及一高频支臂,该高频支臂包括: 一第一弯折臂部,该第一弯折臂部自该中频片状区段的该侧朝该第二方向弯折形成而具有一内凹槽且连接于该接地部;以及一第二弯折臂部,该第二弯折臂部自该第一弯折臂部与该接地部连接的位置延伸形成且伸入该内凹槽中,用来与该第一弯折臂部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一频段内的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折臂部的ー宽度介于该第二弯折臂部的一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弯折臂部与该第一弯折臂部的ー间距介于0.3mm至0.5mm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干,该第一频段介于2.5GHz至2.7GHz的频率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干,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带宽扩增支臂,该带宽扩增支臂耦接于该中频片状区段以及该低频支臂之上,用来与该中频片状区段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二频段内的信号以及与该低频支臂共同收发频率位于ー第三频段内的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频段介于1.71GHz至2.17GHz的频率范围内,该第三频段介于824MHz至960MHz的频率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部的ー间距介于3mm至5mm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H01Q5/01GK203434279SQ20132057695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周震宇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