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005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路转换开关,属于电路开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关体、弹簧座、接触簧片、弹簧、触头和销子;开关体的侧壁开有阶梯孔,开关体沿圆周表面开有凹槽,触头安装在各凹槽的通孔内,弹簧座置于该开关体的中空部分,弹簧座外圆周面上设置多个凹槽,接触簧片置于该凹槽内,弹簧座中心开有通孔,通孔的大尺寸端内放置弹簧,销子置于弹簧座内;在外力作用下推动销子使弹簧座在阶梯孔内移动,使得接触簧片与不同的触头接触,形成不同的导通回路,完成电路转换开关的通断转换。本实用新型具有转换通道多、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电路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组行程转换开关,适用于电路的通断转换以及电路的原始状态判断和检测。
【背景技术】
[0002]在机电领域中,电路转换开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电路转换开关工作是否可靠关系到电路的通断以及电路的原始状态判断和检测的准确性,是电路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判断依据之一。为此,具有转换通道多、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电路转换开关,是当前电路开关【技术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0003]现有的电路转换开关如图1所示。该电路转换开关为长方体结构,包括开关体、弹簧座、弹簧、推杆弹簧、动触头、夹箍、触头本体、静触头和推杆。开关体左右两侧开有缺口,触头本体及静触头置于两侧缺口内,推杆弹簧一侧固定动触头,推杆弹簧另一侧固定在推杆上,开关体前后两侧开有凹槽,夹箍置于凹槽内将转换开关箍紧。在外力驱动推杆情况下,推杆会推动弹簧座运动,推杆弹簧及动触头随着推杆移动,动触头另一侧沿静触头移动,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和断开功能转换。这种电路转换开关虽然可以实现开关的通断转换,但是开关体前后两侧均被夹箍占据,导致转换通道少,没有起到很好的减小体积作用,而且此开关的零部件较多,可靠性不高,经常出现开关卡死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电路转换开关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转换开关,具有转换通道多、体积小、结构简单的特点。
[0005]一种电路转换开关,包括开关体、弹簧座、接触簧片、弹簧、触头和销子;
[0006]所述开关体由中空的开关圆柱体和位于其外壁对称分布的支耳构成;开关圆柱体底部中心开有小孔,开关圆柱体内壁对称开有两个凹槽,开关圆柱体外壁对称开有两个方槽,两凹槽连线与支耳中轴线重合,两方槽连线与支耳中轴线垂直,开关圆柱体内壁在凹槽与方槽之间开有小凹槽,开关圆柱体外壁在凹槽与方槽之间开有大凹槽,小凹槽和大凹槽之间纵向具有多个圆孔;
[0007]所述弹簧座包括弹簧座圆柱体,弹簧座圆柱体安放于开关体的开关圆柱体内,弹簧座圆柱体外壁对称加工有两凸台,两凸台分别置于开关圆柱体的两凹槽内,弹簧座圆柱体内部具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第二孔直径小于第一孔和第三孔,弹簧座圆柱体外壁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四个金属片用凹槽,四个金属片用凹槽分别与开关圆柱体的四个小凹槽位置一一对应,形成接触簧片腔室;
[0008]所述接触簧片置于接触簧片腔室内;
[0009]所述触头由触头圆柱体和半球头连接构成,半球头置于开关圆柱体的小凹槽内,触头圆柱体穿过开关圆柱体的圆孔置于开关圆柱体的大凹槽内,触头圆柱体尾部焊接的导线与外部电路连接;
[0010]所述弹簧置于弹簧座的第一孔内;
[0011]所述销子置于弹簧座圆柱体内;
[0012]在外力作用下推动销子,销子驱使弹簧座圆柱体在开关圆柱体内纵向移动,使得接触簧片与位于不同圆孔处的触头接触,形成不同的导通回路,完成转换开关的通断转换。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簧片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圆孔的距离且小于第一到第三个圆孔间的距离,所述接触簧片伸出弹簧座圆柱体外壁距离为0.15mm?0.2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簧片为具有弯曲角度的带状金属片,所述弯曲角度为15°?30。。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抗力为所有接触簧片和触头接触抗力总和的1.5?3倍。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夹箍,安装于开关圆柱体上端,用于将所有零件封闭为整体部件。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簧片和触头表面经过镀银处理,所述接触簧片和触头的表面还涂敷有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
[00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0019]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开关在外力作用下推动销子驱使弹簧座在开关体内移动,使得接触簧片与不同的触头接触,形成不同的导通回路,完成电路转换开关的通断转换,触头的圆柱体尾部焊接的导线与电路连接实现电路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转换开关为同轴圆柱结构,接触簧片和触头沿圆周均匀分布,在增加转换开关通道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了转换开关的空间。
[0020]进一步的,对接触簧片的长度和伸出量以及接触簧片的弯曲角度进行了优化限定,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功能,能可靠的实现接触簧片和触头接触,提高了转换开关的接触可靠性。
[0021]进一步的,限定弹簧的抗力为所有接触簧片和触头接触抗力总和的1.5?3倍,既确保弹簧座运动可靠又能减小弹簧体积。
[0022]进一步的,通过反复的工艺摸索,将接触簧片和触头表面进行镀银处理后,再按GJB1385-92《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涂敷工艺》,将接触簧片和触头表面均涂敷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结果不仅有效消除了电路转换开关卡死的现象,显著的提高了电路转换开关的工作可靠性,而且提高了电路转换开关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传统的电路转换开关;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转换开关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簧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为图4 (b)的C-C剖视图,图4(b)为图4 (a)的A-A剂视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簧片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头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实用新型销子结构示意图;[00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夹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转换开关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关体1、弹簧座2、接触簧片3、弹簧4、夹箍5、触头6和销子7。
[0033]如图3所示的开关体I由模塑料例如FX-501塑压成型,由中空的开关圆柱体1_1和位于其外壁对称分布的支耳1-2构成;开关圆柱体1-1底部中心开有小孔1-3,开关圆柱体1-1内壁对称开有两个凹槽1-4,开关圆柱体1-1外壁对称开有两个方槽1-5,两凹槽1-4连线与支耳1-2中轴线重合,两方槽1-5连线与支耳1-2中轴线垂直,开关圆柱体1-1内壁在凹槽1-4与方槽1-5之间开有小凹槽1-6,开关圆柱体1-1外壁在凹槽1-4与方槽1_5之间开有大凹槽1-7,小凹槽1-6和大凹槽1-7之间纵向具有多个圆孔1-8。
[0034]如图4所示的弹簧座2由模塑料FX-501塑压成型,其由一体的弹簧座圆柱体2_1和对称分布的两个凸台2-2构成,弹簧座圆柱体2-1内部具有第一孔2-3、第二孔2-4和第三孔2-5,圆柱体2-1外壁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凹槽2-6,弹簧座2置于开关体I内且弹簧座2两个凸台2-2置于开关体I相应小凹槽1-5内,如此设计可有效防止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弹簧座2在开关体I内转动,造成的接触簧片3与触头6错位,确保转换开关可靠转换;
[0035]如图5所示的接触簧片3为一端具有一定弯曲角度的带状铍青铜片,置于弹簧座2的四个凹槽2-6内,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功能,能可靠的实现接触簧片3和触头6接触;
[0036]所述弹簧4为两端磨平的等节距螺旋簧,置于弹簧座2的第一孔2-3内;
[0037]如图6所示的触头6由牌号为T2的铜线制作,由一体的圆柱体6-1和半球头6_2构成,置于开关体I的小凹槽1-6和大凹槽1-7之间的圆孔1-8内,触头6的半球头6-2置于小凹槽1_6内,触头6的圆柱体6-1置于大凹槽1-7内,圆柱体6-1置于大凹槽1_7的尾部焊接导线并用HL环氧聚硫胶将焊点和导线根部固定;
[0038]如图7所示的销子7材料为不锈钢丝,其由一体的第一圆柱体7-1、凸台7-2和第二圆柱体7-3组成,置于开关体I和弹簧座2内;
[0039]如图8所示的夹箍5由铍青铜制作,由两个支脚5-1和圆环面5-2构成,圆环面
5-2中间具有通孔5-3,夹箍5将所有零件封闭为整体部件。
[0040]所述接触簧片3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触头6的距离且小于三个触头6的距离,所述接触簧片3伸出弹簧座2弹簧座圆柱体(2-1)外壁距离为0.15mm?0.2mm,与触头6过盈接触,以提高电路转换开关的接触可靠性。所述接触簧片3由铍青铜带材制作,所述接触簧片3弯曲角度15°?30°。
[0041]所述的电路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2与开关体I间隙配合,在已经安装触头6的开关体I内,弹簧座2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滑落。
[0042]所述弹簧4推动弹簧座2及弹簧座2内的接触簧片3在开关体I内运动时,弹簧4的抗力为所有接触簧片3和触头6接触抗力总和的2倍,确保了电路转换开关转换的灵活。
[0043]所述接触簧片3和触头6的表面均进行Ep.AgS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后,将所述接触簧片3和触头6的表面按GJB1385-92《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涂敷工艺》均涂敷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如此将接触簧片与触头的摩擦阻力降低了 30%,不仅有效消除了电路转换开关卡死的现象,显著的提高了电路转换开关的工作可靠性,而且提高了电路转换开关的使用寿命。
[004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体(I)、弹簧座(2)、接触簧片(3)、弹簧(4)、触头(6)和销子(7); 所述开关体(I)由中空的开关圆柱体(1-1)和位于其外壁对称分布的支耳(1-2)构成;开关圆柱体(1-1)底部中心开有小孔(1-3),开关圆柱体(1-1)内壁对称开有两个凹槽(1-4),开关圆柱体(1-1)外壁对称开有两个方槽(1-5),两凹槽(1-4)连线与支耳(1-2)中轴线重合,两方槽(1-5)连线与支耳(1-2)中轴线垂直,开关圆柱体(1-1)内壁在凹槽(1-4)与方槽(1-5)之间开有小凹槽(1-6),开关圆柱体(1-1)外壁在凹槽(1-4)与方槽(1-5)之间开有大凹槽(1-7),小凹槽(1-6)和大凹槽(1-7)之间纵向开有多个圆孔(1-8); 所述弹簧座(2)包括弹簧座圆柱体(2-1),弹簧座圆柱体(2-1)安放于开关体(I)的开关圆柱体(1-1)内,弹簧座圆柱体(2-1)外壁对称加工有两凸台(2-2),两凸台(2-2)分别置于开关圆柱体(1-1)的两凹槽(1-4)内,弹簧座圆柱体(2-1)内部从下往上依次加工有第一孔(2-3)、第二孔(2-4)和第三孔(2-5),第二孔(2-4)直径小于第一孔(2-3)和第三孔(2-5),弹簧座圆柱体(2-1)外壁加工有均勻分布的四个金属片用凹槽(2-6),四个金属片用凹槽(2-6)分别与开关圆柱体(1-1)上的四个小凹槽(1-6)位置一一对应,形成四个接触簧片腔室; 所述接触簧片(3)置于接触簧片腔室内; 所述触头(6)由触头圆柱体(6-1)和半球头(6-2)连接构成,半球头(6-2)置于开关圆柱体(1-1)的小凹槽(1-6)内,触头圆柱体(6-1)穿过开关圆柱体(1-1)的圆孔(1-8)置于开关圆柱体(1-1)的大凹槽(1-7)内,触头圆柱体(6-1)尾部焊接的导线与外部电路连接; 所述弹簧(4)置于弹簧座(2)的第一孔(2-3)内; 所述销子(7)置于弹簧座圆柱体(2-1)内; 在外力作用下推动销子(7),销子(7)驱使弹簧座圆柱体(2-1)在开关圆柱体(1-1)内纵向移动,使得接触簧片(3)与位于不同圆孔处的触头(6)接触,形成不同的导通回路,完成电路转换开关的通断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为三个,所述接触簧片(3)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相邻圆孔的距离且小于第一到第三个圆孔间的距离,所述接触簧片(3)伸出弹簧座圆柱体(2-1)外壁距离为0.15mm?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簧片(3)为具有弯曲角度的带状金属片,所述弯曲角度为1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的抗力为所有接触簧片(3)和触头(6)接触抗力总和的1.5?3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箍(5),安装于开关圆柱体(1-1)上端,用于将所有零件封闭为整体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簧片(3)和触头(6)表面经过镀银处理,所述接触簧片(3)和触头(6)的表面还涂敷有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
【文档编号】H01H19/10GK203536269SQ20132072532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李响, 袁长宏, 胡勇 申请人: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