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333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包括中部具有让位空间的基座和两端固设于基座上的转轴,转轴上轴向顺序套固有三相转动鼓;对应每相转动鼓,基座上轴向顺序设有若干个静触头组,每个静触头组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静触头,且两个静触头位于该相转动鼓相对的上下两侧;对应每相转动鼓,该相转动鼓上间隔设定角度设有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分别一体化嵌入成型于转动鼓内,且部分露出转动鼓;转轴正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定位时,带动正、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同时接通和分断。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安装简单、触头安装到位后无需要再调整、工频耐压高、承载电流大、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
【专利说明】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换相开关,具体是涉及一种隔离换相开关。
【背景技术】
[0002]隔离换相开关是一种机械开关,通过触头的机械运动实现主电路的隔离和改变电流的相序。隔离换相开关可应用于矿用隔爆电磁起动器中,用作主电路的隔离和在无负载情况下改变电源的相序。隔离换相开关大多带有辅助触头,辅助触头与主触头由同一操作机构驱动,用于为控制系统提供信号。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系列隔离换相开关普遍存在体积大、安装复杂、触头需要反复调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较小等问题,且触头转动力较大。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具有体积小、安装简单、触头安装到位后无需要再调整、工频耐压高、承载电流大、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且能够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包括中部具有让位空间的基座和两端固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轴向顺序套固有三相转动鼓;对应每相转动鼓,所述基座上轴向顺序设有若干个静触头组,每个静触头组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静触头,且两个所述静触头位于该相转动鼓相对的上下两侧;对应每相转动鼓,该相转动鼓上间隔设定角度设有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所述正向动触头组和所述反向动触头组分别一体化嵌入成型于所述转动鼓内,且部分露出所述转动鼓;所述转轴正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定位时,带动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同时接通和分断。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两个所述第一正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两个所述第一反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反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正、反向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通时,所述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所述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一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两个所述第二正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两个所述第二反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正、反向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通时,所述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所述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二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每相转动鼓,所述基座上轴向顺序设有三个所述静触头组。这样,通过设置三个静触点组,可实现与动触头的多点接触,提高隔离换相开关电流承载能力。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静触头包括冒部和杆部,所述基座上对应设有让位槽,所述冒部和所述杆部容置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杆部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杆部外套设有触头弹簧,所述触头弹簧一端止挡于让位槽内,所述触头弹簧另一端止挡于冒部。这样,通过增设触头弹簧,可以保证静触头的触头压力,且静触点固定到位后不用再调整。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初始状态,所述转动鼓位于零位,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处于断开隔离状态;所述转动鼓正向旋转60°带动所述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接通;所述转动鼓反向旋转60° ,带动所述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接通。这样,动触头转动角度大,为60°转动角,能够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鼓上的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的中间设有两个凸台,两个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凸台位于背向所述零位的一侧。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通过每相转动鼓设置若干个静触头组,可以实现隔离换相开关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多断点接触,从而提高产品的电流承载能力。通过将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分别一体化嵌入成型于转动鼓内,具体实施时,正、反向动触头组可采用模具压制在绝缘转动鼓中,能够有效减小隔离换相开关的体积,且组装时安装简单。较佳的,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径向贯穿转动鼓。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较佳的,第一正、反向动触头与静触头接通时,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一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较佳的,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两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较佳的,第二正、反向动触头与静触头接通时,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二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较佳的,设置三个静触点组,可实现与动触头的多点接触,提高隔离换相开关电流承载能力。较佳的,通过在静触头上增设触头弹簧,可以保证静触头的触头压力,且静触点固定到位后不用再调整。较佳的,转动鼓正向旋转60°带动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转动鼓反向旋转60°,带动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这样,动触头转动角度大,为60°转动角,能够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较佳的,所述转动鼓上的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的中间设有两个凸台,两个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凸台位于背向所述零位的一侧。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0017]图3为图1中B-B向和C-C向剖视图。
[0018]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19]I——让位空间·2——基座
[0020]3——转轴4——转动鼓
[0021]5—静触头6—第一反向动触头
[0022]7——第一正向动触头8——第二正向动触头
[0023]9——第二反向动触头10——冒部
[0024]11——杆部12——让位槽
[0025]13——螺栓14——触头弹簧
[0026]15——零位16——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包括中部具有让位空间I的基座2和两端固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转轴3,所述转轴上轴向顺序套固有三相转动鼓4 ;对应每相转动鼓,所述基座上轴向顺序设有若干个静触头组,每个静触头组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静触头5,且两个所述静触头位于该相转动鼓相对的上下两侧;对应每相转动鼓,该相转动鼓上间隔设定角度设有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所述正向动触头组和所述反向动触头组分别一体化嵌入成型于所述转动鼓内,且部分露出所述转动鼓;所述转轴正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定位时,带动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同时接通和分断。上述结构中,每相转动鼓通过设置若干个静触头组,可以实现隔离换相开关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多断点接触,从而提高产品的电流承载能力。通过将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分别一体化嵌入成型于转动鼓内,具体实施时,正、反向动触头组可采用模具压制在绝缘转动鼓中,能够有效减小隔离换相开关的体积,且组装时安装简单。
[0028]优选的,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7,两个所述第一正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6,两个所述第一反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反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
[0029]优选的,所述第一正、反向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通时,所述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所述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一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
[0030]优选的,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8,两个所述第二正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反向动触头9,两个所述第二反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
[0031]优选的,所述第二正、反向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通时,所述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所述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二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
[0032]优选的,对应每相转动鼓,所述基座上轴向顺序设有三个所述静触头组。这样,通过设置三个静触点组,可实现与动触头的多点接触,提高隔离换相开关电流承载能力。
[0033]优选的,每个静触头包括冒部10和杆部11,所述基座上对应设有让位槽12,所述冒部和所述杆部容置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杆部通过螺栓13固接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杆部外套设有触头弹簧14,所述触头弹簧一端止挡于让位槽内,所述触头弹簧另一端止挡于冒部。这样,通过增设触头弹簧,可以保证静触头的触头压力,且静触点固定到位后不用再调整。
[0034]优选的,初始状态,所述转动鼓位于零位15,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处于断开隔离状态;所述转动鼓正向旋转60°带动所述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接通;所述转动鼓反向旋转60°,带动所述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接通。这样,动触头转动角度大,为60°转动角,能够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0035]优选的,所述转动鼓上的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的中间设有两个凸台16,两个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凸台位于背向所述零位的一侧。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0036]本实用新型隔离换相开关动、静触头每相为三个断口转动式触头,分为三相静触头组、三相正向动触头组和三相反向动触头组,正、反向动触头组借助操作机构和交叉导电板,实现动、静触头的接通、分断和更换电源的相序。具体实施时,电源经静触头组输入,当操作机构在零位时,正、反向动触头组处于断开状态,电源被隔离;当操作机构顺时针转动60°时,带动转轴上的转动鼓驱使正向触头组转动并且与上下相对的三个静触头组闭合,接通电源,此时,操作机构自锁使转动鼓定位,即正向动触头组与三个静触头组获得最终压力。分断时,将操作机构逆时针转向零位,操作机构带动转动鼓,使正向动触头组快速分离,切断电源。同样,当操作机构由零位逆时针转动60°时,可实现反向动触头组和三个静触头组的闭合接通,改变输出端电源相序,实现换相。综上所述,操作机构在零位时,主电路处于隔离状态。操作机构顺时针转动60°接通输入、输出相序一致,正向接通;操作机构逆时针转动60°接通,输出端相序改变,反向接通。
[00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通过每相转动鼓设置若干个静触头组,可以实现隔离换相开关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多断点接触,从而提高产品的电流承载能力。通过将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分别一体化嵌入成型于转动鼓内,具体实施时,正、反向动触头组可采用模具压制在绝缘转动鼓中,能够有效减小隔离换相开关的体积,且组装时安装简单。较佳的,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径向贯穿转动鼓。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一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较佳的,第一正、反向动触头与静触头接通时,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一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较佳的,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两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位于转动鼓径向的两端。这样,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正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时,其中一个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上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另一第二反向动触头与下方的若干个静触头接通。较佳的,第二正、反向动触头与静触头接通时,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静触头的轴线。即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与静触头的轴线不重合,第二正、反向动触头接通时偏中,这样,能够减小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接通和分断时的转动力。较佳的,设置三个静触点组,可实现与动触头的多点接触,提高隔离换相开关电流承载能力。较佳的,通过在静触头上增设触头弹簧,可以保证静触头的触头压力,且静触点固定到位后不用再调整。较佳的,转动鼓正向旋转60°带动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转动鼓反向旋转60° ,带动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静触头组接通。这样,动触头转动角度大,为60°转动角,能够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较佳的,转动鼓上的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的中间设有两个凸台16,两个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凸台位于背向所述零位的一侧。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组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0038]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安装简单、触头安装到位后无需要再调整、工频耐压高、承载电流大、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且能够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0039]本实用新型隔离换相开关可应用于煤矿井下交流50Hz,电压至3.6kV、电流至800A的矿用大容量隔爆电磁起动器中,用作主电路的隔离和改变电流的相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几种电压等级,如1.14kV和3.6kV。
[0040]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包括中部具有让位空间(I)的基座(2)和两端固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轴向顺序套固有三相转动鼓(4);对应每相转动鼓,所述基座上轴向顺序设有若干个静触头组,每个静触头组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静触头(5),且两个所述静触头位于该相转动鼓相对的上下两侧;对应每相转动鼓,该相转动鼓上间隔设定角度设有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所述正向动触头组和所述反向动触头组分别一体化嵌入成型于所述转动鼓内,且部分露出所述转动鼓;所述转轴正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定位时,带动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同时接通和分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正向动触头(7),两个所述第一正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反向动触头(6),两个所述第一反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反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反向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通时,所述第一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所述静触头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相转动鼓的正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正向动触头(8),两个所述第二正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正向动触头径向贯穿所述转动鼓;该相转动鼓的反向动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二反向动触头(9),两个所述第二反向动触头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反向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通时,所述第二正、反向动触头的轴线背向接通方向偏离所述静触头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每相转动鼓,所述基座上轴向顺序设有三个所述静触头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静触头包括冒部(10 )和杆部(11),所述基座上对应设有让位槽(12 ),所述冒部和所述杆部容置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杆部通过螺栓(13)固接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杆部外套设有触头弹簧(14),所述触头弹簧一端止挡于让位槽内,所述触头弹簧另一端止挡于冒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所述转动鼓位于零位(15),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处于断开隔离状态;所述转动鼓正向旋转60°带动所述正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接通;所述转动鼓反向旋转60° ,带动所述反向动触头组与若干个所述静触头组接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换相开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鼓上的所述正、反向动触头组的中间设有两个凸台(16),两个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转动鼓径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凸台位于背向所述零位的一侧。
【文档编号】H01H31/16GK203644640SQ20132082365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徐长华, 巴丽华, 余铁辉 申请人:昆山瑞普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