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577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线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夹,包括第一枢转抵压件及座体。座体开设有至少两线材通道,线材通道贯穿座体对应的两侧;且座体还开设有贯穿座体的输送腔,输送腔将线材通道分隔出第一线材通道及第二线材通道;每一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第一枢转抵压件,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枢接于座体,且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的一端伸向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并形成一第一抵压部,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的另一端沿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远离输送腔并形成第一受推部,第一受推部驱使第一抵压部旋入第一线材通道并抵压穿置于第一线材通道内的线材。本实用新型的线夹能对穿置于线材通道内的线材进行快速的夹紧,并具有操作方便快捷且结构简单的优点。
【专利说明】线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线材进行夹紧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快捷地对线材进行夹紧的线夹。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自动化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柱,从而促使自动化行业的蓬勃发展。
[0003]其中,在线缆的市场中,随处可见到带有胶壳的线束,且带胶壳的线束种类多及产量大,故给带胶壳的线束的生产带动巨大的市场的同时,还带来巨大的生产压力。
[0004]而目前,带胶壳的线束生产方式是,操作人员通过手工的方式将线材一根一根地穿置于胶壳内,但是,由于带胶壳的线束种类多及产量大,单靠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是很难满足线束的产量要求,从而无法满足自动化的生产场合中,因此,应用于对线材进行穿胶壳的穿胶壳装置应运而生。
[0005]但是,现有的穿胶壳装置中用于对线材进行夹紧的夹具都是比较复杂的,且对线材的夹紧操作是极其麻烦的,相应地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6]因此,急需要一种线夹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线材进行快速夹紧并具有操作方便及结构简单之优点的线夹。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夹,包括第一枢转抵压件及座体。所述座体开设有至少两供线材穿置排序用的线材通道,所述线材通道贯穿所述座体对应的两侧;且所述座体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座体以供将穿置于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输送出外界的输送腔,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线材通道的贯穿方向相交错,且所述输送腔将所述线材通道分隔出第一线材通道及第二线材通道;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枢接于所述座体,且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的一端伸向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并形成一第一抵压部,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的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远离所述输送腔并形成第一受推部,所述第一受推部驱使所述第一抵压部旋入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并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内的线材。
[0009]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线夹还包括第二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枢接于所述座体,且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的一端伸向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并形成第二抵压部,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的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远离所述输送腔并形成第二受推部,所述第二受推部与所述第一受推部呈同侧布置,且所述第二受推部驱使所述第二抵压部旋入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并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内的线材。
[0010]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线夹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且所述弹性元件驱使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相互靠拢,则靠拢的第一受推部驱使第一抵压部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内的线材,靠拢的第二受推部驱使第二抵压部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内的线材。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二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结构,且所述第一倾斜结构沿远离所述输送腔的方向呈扩大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间距的设置,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及所述第一倾斜结构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一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结构,且所述第二倾斜结构沿远离所述输送腔的方向呈扩大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间距的设置,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及所述第二倾斜结构之间。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二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结构,所述第二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一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结构,所述第一倾斜结构及所述第二倾斜结构均沿远离所述输送腔的方向呈扩大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间距的设置,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与所述第一倾斜结构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与所述第二倾斜结构之间。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倾斜结构邻近所述第一受推部的末端,所述第二倾斜结构邻近所述第二受推部的末端。
[0014]较佳地,所述座体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还开设有第一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抵压部及第一受推部之间的第一枢接部,每一所述第一枢接部呈枢接的嵌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内。
[0015]较佳地,所述座体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还开设有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抵压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的第二枢接部,每一所述第二枢接部呈枢接的嵌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内。
[0016]本实用新型的线夹还包括导线管,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导线管,每一所述导线管呈对接的装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内。
[0017]较佳地,所述线材通道贯穿所述座体的左右两侧,所述输送腔贯穿所述座体的上下两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座体开设有至少两线材通道,故一次可穿置多个线材;同时,由于实用新型的每一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第一枢转抵压件,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枢接于座体,且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的一端伸向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并形成一第一抵压部,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的另一端沿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远离输送腔并形成第一受推部,故通过第一受推部驱使第一抵压部旋入第一线材通道内,并抵压穿置于第一线材通道内的线材,从而使线材夹紧于第一抵压部及第一线材通道的内壁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线夹借助座体及第一枢转抵压件的配合,即能实现对线材进行方便快捷的夹紧之目的,还具有操作方便及结构简单之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的线夹的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所示的线夹的第一枢转抵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所示的线夹的第二枢转抵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线夹10包括第一枢转抵压件11及座体12。座体12开设有至少两供线材IOa穿置排序用的线材通道121,线材通道121的数量可以选择为二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但,不以此为限,且线材通道121贯穿座体12对应的两侧,如在图1中,线材通道121是贯穿座体12的前后两侧,且座体12还开设有贯穿座体12以供将穿置于线材通道121内的线材IOa输送出外界的输送腔122,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与线材通道121的贯穿方向相交错;具体地,如图1所示,输送腔122是贯穿座体12的上下两侦牝而线材通道121是贯穿座体12的前后两侧,故使得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与线材通道121的贯穿方向相交错;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线材通道121贯穿座体12的左右两侧,输送腔122贯穿座体12的上下两侧,一样实现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与线材通道121的贯穿方向相交错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
[0025]输送腔122将线材通道121分隔出第一线材通道1211及第二线材通道1212,较优的是,第一线材通道1211及第二线材通道1212呈直线的对接,每一第一线材通道1211对应一个第一枢转抵压件11,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枢接于座体12,具体地,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均是通过同一的第一枢转轴15枢接于座体12的后侧上,以使位于座体12后侧的第一线材通道1211与第一枢转抵压件11呈同侧的设置,并减少枢接件的使用数量;且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的顶端伸向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1211并形成一第一抵压部111,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的底端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远离输送腔122并形成第一受推部112 ;当第一受推部112驱使第一抵压部111旋入第一线材通道1211,第一线材通道1211较优开设有供第一抵压部111旋入的第一缺口 1211a,且旋入第一线材通道1211的第一抵压部111抵压穿置于第一线材通道1211内的线材10a,以对第一线材通道内1211内的线材IOa进行方便快捷的夹紧作用。
[0026]其中,为了能对穿置于线材通道121内的线材IOa进行更可靠的夹紧作用,故本实用新型的线夹10还包括第二枢转抵压件13,每一第二线材通道1212对应一个第二枢转抵压件13,每一第二枢转抵压件13枢接于座体13,具体地,每一第二枢转抵压件13均是通过同一的第二枢转轴16枢接于座体12的前侧上,以使位于座体12前侧的第二线材通道1212与第二枢转抵压件13呈同侧的设置,并减少枢接件的使用数量;且每一第二枢转抵压件13的顶端伸向第二线材通道1212并形成第二抵压部131,每一第二枢转抵压件13的底端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远离输送腔122并形成第二受推部132,第二受推部132与第一受推部112呈同侧布置(即是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均是位于座体12的下侧处);当第二受推部132驱使第二抵压部131旋入第二线材通道1212,第二线材通道1212较优开设有供第二抵压部131旋入的第二缺口 1212a,且旋入第二线材通道1212的第二抵压部131抵压穿置于第二线材通道1212内的线材10a,以对第二线材通道内1212内的线材IOa进行方便快捷的夹紧作用。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线夹10在自然状态下对穿置于线材通道121内的线材IOa进行夹紧,故本实用新型的线夹10还包括弹性元件14,弹性元件14连接于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且弹性元件14驱使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相互靠拢,则靠拢的第一受推部112驱使第一抵压部111抵压穿置于第一线材通道1211内的线材IOa ;靠拢的第二受推部132驱使第二抵压部131抵压穿置于第二线材通道1212内的线材IOa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4的数量与第一枢转抵压件11或第二枢转抵压件13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以更灵活地选择驱使第一枢转抵压件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3中的任一者松开对穿置于线材通道121内的线材IOa的夹紧。更具体地,如下:
[0027]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受推部112面对第二受推部132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结构1121,第二受推部132面对第一受推部112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结构1321,第一倾斜结构1121及第二倾斜结构1321均沿远离输送腔122的方向呈扩大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间距的设置;弹性元件14的一端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位于输送腔122与第一倾斜结构1211之间,弹性元件14的另一端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位于输送腔122与第二倾斜结构1321之间,以便于外界驱动组件从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的入口处进入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的空间内,从而驱使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朝远离各自的方向摆动,进而松开对相应的线材IOa的夹紧之目的;具体地,第一倾斜结构1121邻近第一受推部112的末端,第二倾斜结构1321邻近第二受推部132的末端,更便于外界驱动组件从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的入口处进入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的空间内。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便于外界驱动组件进入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的入口处方式还有:第一受推部112面对第二受推部132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结构1121,且第一倾斜结构1121沿远离输送腔122的方向呈扩大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间距的设置,弹性元件14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位于输送腔122及第一倾斜结构1121之间;又或者,第二受推部132面对第一受推部112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结构1321,且第二倾斜结构1321沿远离输送腔122的方向呈扩大第一受推部112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间距的设置,弹性元件14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位于输送腔122及第二倾斜结构1321之间。
[0028]同时,座体12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还开设有第一嵌入槽123,每一第一线材通道1211对应一个第一嵌入槽123,第一嵌入槽123较优是位于第一线材通道1211对应的下方,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具有位于第一抵压部111及第一受推部112之间的第一枢接部113,每一第一枢接部113呈枢接的嵌于对应的一个第一嵌入槽123内,以便于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枢接于座体12上,较优的是,第一抵压部111及第一受推部112呈直线的对接,而第一枢转部113呈垂直于第一抵压部111及第一受推部112的设置,以简化第一枢转抵压件11的结构。
[0029]再者,座体12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还开设有第二嵌入槽124,第二嵌入槽124较优是位于第二线材通道1212对应的下方,每一第二线材通道1212对应一个第二嵌入槽124,每一第二枢转抵压件13具有位于第二抵压部131及第二受推部132之间的第二枢接部133,每一第二枢接部133呈枢接的嵌于对应的一个第二嵌入槽124内,以便于每一第二枢转抵压件13枢接于座体12上,较优的是,第二抵压部131及第二受推部132呈直线的对接,而第二枢转部133呈垂直于第二抵压部131及第二受推部132的设置,以简化第二枢转抵压件13的结构。
[0030]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线夹10还包括导线管17,每一第一线材通道1211对应一个导线管17,每一导线管17呈对接的装配于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1211内,较优是,每一导线管17呈直线对接的装配于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1211内,以便于对线材IOa的导引。为了对座体12的垫高,故线夹10还包含安装于座体12下方的支撑座18,以便于支撑座18对座体12的支撑及垫高。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座体12开设有至少两线材通道121,故一次可穿置多个线材IOa ;同时,由于实用新型的每一第一线材通道1211对应一个第一枢转抵压件11,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枢接于座体12,且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的一端伸向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1211并形成一第一抵压部111,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的另一端沿输送腔122的贯穿方向远离输送腔122并形成第一受推部112,故通过第一受推部112驱使第一抵压部111旋入第一线材通道1211内,并抵压穿置于第一线材通道1211内的线材10a,从而使线材IOa夹紧于第一抵压部111及第一线材通道1211的内壁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线夹10借助座体12及第一枢转抵压件11的配合,即能实现对线材IOa进行方便快捷的夹紧之目的,还具有操作方便及结构简单之优点。
[003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枢转抵压件及座体,所述座体开设有至少两供线材穿置排序用的线材通道,所述线材通道贯穿所述座体对应的两侧,且所述座体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座体以供将穿置于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输送出外界的输送腔,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线材通道的贯穿方向相交错,且所述输送腔将所述线材通道分隔出第一线材通道及第二线材通道,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枢接于所述座体,且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的一端伸向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并形成一第一抵压部,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的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远离所述输送腔并形成第一受推部,所述第一受推部驱使所述第一抵压部旋入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并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内的线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枢接于所述座体,且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的一端伸向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并形成第二抵压部,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的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远离所述输送腔并形成第二受推部,所述第二受推部与所述第一受推部呈同侧布置,且所述第二受推部驱使所述第二抵压部旋入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并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内的线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且所述弹性元件驱使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相互靠拢,则靠拢的第一受推部驱使第一抵压部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内的线材,靠拢的第二受推部驱使第二抵压部抵压穿置于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内的线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二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结构,且所述第一倾斜结构沿远离所述输送腔的方向呈扩大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间距的设置,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及所述第一倾斜结构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一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结构,且所述第二倾斜结构沿远离所述输送腔的方向呈扩大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间距的设置,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及所述第二倾斜结构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二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结构,所述第二受推部面对所述第一受推部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结构,所述第一倾斜结构及所述第二倾斜结构均沿远离所述输送腔的方向呈扩大所述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间距的设置,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与所述第一倾斜结构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位于所述输送腔与所述第二倾斜结构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结构邻近所述第一受推部的末端,所述第二倾斜结构邻近所述第二受推部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还开设有第一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抵压部及第一受推部之间的第一枢接部,每一所述第一枢接部呈枢接的嵌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沿所述输送腔的贯穿方向还开设有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抵压部及第二受推部之间的第二枢接部,每一所述第二枢接部呈枢接的嵌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管,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导线管,每一所述导线管呈对接的装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通道贯穿所述座体的左右两侧,所述输送 腔贯穿所述座体的上下两侧。
【文档编号】H01B13/012GK203721383SQ20132089230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薛树明, 陈成, 卢世秋 申请人: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