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4352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输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小型化的输入装置。输入装置(D)具备:操作部(100)、倾倒检测部(800b)、第1、第2脚部(220a、220b)、第1、第2臂(230a、230b)和第1压下部(250)。操作部(100)具有外壁(130)。倾倒检测部(800b)位于外壁(130)下方,至少中心位于比外壁(130)的内表面(131)靠内侧。第1臂(230a)从第1脚部(220a)向第2脚部(220b)侧延伸,第2臂(230b)从第2脚部(220b)向第1脚部(220a)侧延伸。第1压下部(250)设在第1、第2臂(230a、230b)之间。第1压下部(250)的力点部(253)位于外壁(130)下方。第1压下部(250)的作用点部(254)的至少中心位于比内表面(131)靠内侧的位置并且通过在力点部(253)施加载荷能够压下倾倒检测部(800b)。
【专利说明】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输入装置,具有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拨盘、支承部、多个倾倒检测部和基板。拨盘能够进行倾倒操作并且具有外壁。支承部具有多个脚部、多个圆弧臂和多个压下部。所述脚部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壁下方。所述圆弧臂从所述脚部延伸并配置于所述外壁下方。所述压下部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弧臂之间,并配置于所述外壁下方。所述倾倒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压下部下方。当倾倒所述拨盘时,所述外壁压下所述压下部,该压下部压下所述倾倒检测部。由此,倾倒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拨盘的倾倒。
[0003]现有技术文件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9177号公报
[0006]所述倾倒检测部的大致中心位于比所述外壁的内表面靠外侧的位置。这成为上述输入装置大型化的一个原因。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输入装置。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具备:操作部;倾倒检测部;第1、第2脚部;第1、第2臂和第I压下部。所述操作部能够倾倒。所述操作部具有外壁,该外壁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倾倒检测部是能够检测所述操作部的规定的方向上的倾倒的检测部。所述倾倒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外壁下方的所述规定的方向侧的区域,并且至少该倾倒检测部的中心位于比所述外壁的所述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所述第1、第2脚部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外壁下方。所述第I臂从所述第I脚部向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所述第2臂从所述第2脚部向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所述第I压下部被设置在所述第I臂与所述第2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倾倒检测部之间。所述第I压下部具有力点部和作用点部。所述力点部位于所述外壁下方,并且能够与所述操作部的倾倒相应地被所述外壁施加载荷。所述作用点部与所述倾倒检测部对置。至少所述作用点部的中心位于比所述外壁的所述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通过对所述力点部施加载荷,所述作用点部能够压下所述倾倒检测部。
[0009]在这种形式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下,至少倾倒检测部的中心位于比操作部的外壁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第I压下部配置成,第I压下部的力点部位于外壁下方,第I压下部的作用点部的至少中心位于比所述外壁的所述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因此,与现有例相t匕,倾倒检测部和第I压下部能够配置于输入装置的内侧,因此能够实现该输入装置的小型化。而且,由于作用点部位于比力点部靠内侧的位置,因此,根据杠杆原理,施加于第I压下部的力点部的载荷适当地传递至所述倾倒检测部。因而,即使倾倒检测部配置成中心位于比操作部的外壁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也能够抑制该倾倒检测部的检测精度降低。
[0010]所述第I臂能够构成为具有支承臂和倾斜臂。所述第I臂的所述支承臂能够构成为从所述第I脚部向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所述第I臂的所述倾斜臂能够构成为,设于该第I臂的所述支承臂并且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外壁的内侧延伸。所述第2臂能够构成为具有支承臂和倾斜臂。所述第2臂的所述支承臂能够构成为从所述第2脚部向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所述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能够构成为,设于该第2臂的所述支承臂并且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外壁的内侧延伸。所述第I压下部能够构成为设于所述第1、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之间。
[0011]在这种形式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下,第I压下部的力点部位于外壁下方,该第I压下部的作用点部位于比所述外壁的所述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当对第I压下部的力点部施加有载荷时,该第I压下部向外壁的外侧倾斜。另一方面,第1、第2臂的倾斜臂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壁的内侧延伸。因此,当第I压下部向外壁的外侧倾斜时,第1、第2臂的倾斜臂的一部分或整体向外壁的内侧倾斜。即,第I压下部和第1、第2臂的倾斜臂的一部分或整体向相对的方向倾斜,因此,在操作部倾倒时,能够抑制外壁从第I压下部脱落。
[0012]所述第I臂的所述倾斜臂能够构成为具有倾斜臂主体和支承部。所述第I臂的所述倾斜臂主体能够构成为从该第I臂的所述支承臂向所述外壁的所述内侧延伸。所述第I臂的所述支承部能够构成为从该第I臂的所述倾斜臂主体向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所述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能够构成为具有倾斜臂主体和支承部。所述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主体能够构成为从该第2臂的所述支承臂向所述外壁的所述内侧延伸。所述第2臂的所述支承部能够构成为从该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主体向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所述第I压下部能够构成为设于所述第1、第2臂的所述支承部之间。
[0013]上述输入装置能够构成为还具备两个第3臂、两个第4臂及两个第2压下部。所述规定的方向能够具有Xl方向、Xl方向相反侧的X2方向、Yl方向以及Yl方向相反侧的Y2方向。所述Xl方向和所述X2方向可垂直于所述Yl方向和所述Y2方向。所述倾倒检测部能够形成四个,该倾倒检测部能够构成为,配置于所述外壁下方的所述Xl方向、所述X2方向、所述Yl方向和所述Y2方向的区域。所述第1、第2脚部能够是两个。所述第1、第2臂能够是两个。一个所述第I臂能够构成为,从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另一个所述第I臂能够构成为,从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一个所述第2臂能够构成为,从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另一个所述第2臂能够构成为,从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一个所述第3臂能够构成为,从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另一个所述第3臂能够构成为,从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一个所述第4臂能够构成为,从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另一个所述第4臂能够构成为,从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所述第I压下部能够是两个。该第I压下部中的一个第I压下部能够构成为,设于所述一个第I臂与所述一个第2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Yl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另一个第I压下部能够构成为,设于所述另一个第I臂与所述另一个第2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Y2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所述两个第2压下部中的一个第2压下部能够构成为,设于所述一个第3臂与所述一个第4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Xl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另一个第2压下部能够构成为,设于所述另一个第3臂与所述另一个第4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X2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0015]图1B是所述输入装置的主视图。
[0016]图2A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2A-2A线的剖视图。
[0017]图2B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2B-2B线的剖视图。
[0018]图2C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2C-2C线的剖视图。
[0019]图2D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2D-2D线的剖视图。
[0020]图3A是输入装置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3B是输入装置的从正面、底面及左侧面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4A是示出所述输入装置的操作部、第I支承部和倾倒检测部的可动触点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23]图4B是示出所述输入装置的操作部和第I支承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24]图5A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2A-2A线的剖视图,是示出操作部倾倒的状态的图。
[0025]图5B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2B-2B线的剖视图,是示出操作部倾倒的状态的图。
[0026]图6A是用于说明所述输入装置的操作部倾倒前的状态下的第I压下部与第I臂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27]图6B是用于说明所述输入装置的操作部倾倒的状态下的第I压下部与第I臂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28]标号说明
[0029]100:操作部;
[0030]110:环;
[0031]120:内壁;
[0032]130:外壁;
[0033]131:内表面;
[0034]132:外表面;
[0035]140:键顶;
[0036]150:突部;
[0037]160:固定板;
[0038]200:第I保持部;
[0039]210:轴支承部;
[0040]220a:第 I 脚部;
[0041]220b:第 2 脚部;
[0042]230a:第 I 臂;
[0043]231a:支承臂;
[0044]232a:倾斜臂;
[0045]232al:倾斜臂主体;
[0046]232a2:支承部;
[0047]230b:第 2 臂;
[0048]231b:支承臂;
[0049]232b:倾斜臂;
[0050]232bl:倾斜臂主体;
[0051]232b2:支承部;
[0052]240a:第 3 臂;
[0053]240b:第 4 臂;
[0054]250:第I压下部;
[0055]260:第2压下部;
[0056]300:触头;
[0057]400:压下操作部;
[0058]500:第2保持部;
[0059]600:基板;
[0060]700:加强板;
[0061]800a:旋转检测部;
[0062]800b:倾倒检测部;
[0063]800c:压下移动检测部;
[0064]900a:固定带;
[0065]900b: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以下,一边参照图1A~图6B —边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输入装置进行说明。
[0067]【实施例1】
[0068]图1A~图2B所示的输入装置D是能够进行操作部100的旋转操作输入、操作部100的周围向四个方向的倾倒操作输入以及压下操作部400的压下操作输入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D具备:操作部100、第I保持部200、触头300、压下操作部400、第2保持部500、基板600、加强板700、旋转检测部800a、4个倾倒检测部800b、压下移动检测部800c和固定带900a、900b。以下,对输入装置D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如图2A~图5B所示,Xl表示输入装置D的宽度方向的一侧,X2表示输入装置D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XI方向的相反侧)。Yl表不输入装置D的长度方向的一侧,Y2表不输入装置D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Yl方向的相反侧)。Zl表不输入装置D的高度方向的一侧,Z2表不输入装置D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Xl方向、X2方向、Yl方向和Y2方向相当于四个倾倒操作输入方向(规定的方向)。Y1-Y2方向垂直于X1-X2方向,Z1-Z2方向垂直于X1-X2方向和Y1-Y2方向。
[0069]基板600是公知的柔性印刷基板。基板600具有Zl方向侧的组装面和Z2方向侧的安装面。加强板700是金属板。该加强板700被安装于基板600的安装面,用于加强该基板600。基板600能够与能够搭载输入装置D的电子设备连接。
[0070]如图2A?图3B所示,压下移动检测部800c具有固定触点81 lc、固定触点812c和可动触点820c。固定触点811c是在基板600的组装面上的中心部设置的大致环状的导体。固定触点812c是在基板600的组装面的固定触点811c内设置的大致圆形的导体。固定触点811c、812c能够通过基板600的导电线路与上述电子设备连接。可动触点820c是能够弹性变形的截面呈圆弧状的金属板。可动触点820c具有周缘部和顶部。可动触点820c以周缘部与固定触点811c接触且顶部与固定触点812c隔开间隙地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基板600的组装面。可动触点820c通过在顶部被施加载荷而弹性变形,从而该顶部与固定触点812c接触。
[0071]固定带900a是具有绝缘性的环状的粘结带。固定带900a以覆盖压下移动检测部800c的可动触点820c的方式被固定于基板600的组装面。
[0072]如图2A?图3B所示,旋转检测部800a具有多个固定触点810a和电刷820a。固定触点810a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呈环状配设在基板600的组装面上的固定触点811c的周围。固定触点810a能够通过基板600的导电线路而与上述电子设备连接。电刷820a具有固定部821a和4个接触臂822a。固定部821a是环状的板体。接触臂822a是通过将固定部821a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切下来而形成的。电刷82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配置在基板600的组装面上,以便接触臂822a的末端部在该组装面上滑动从而能够与固定触点810a选择性地接触。
[0073]4个倾倒检测部800b被设置在基板600的组装面上的压下移动检测部800c的Xl方向、X2方向、Yl方向和Y2方向(B卩,四个倾倒操作输入方向)上。倾倒检测部800b具有固定触点811b、固定触点812b和可动触点820b。固定触点811b是被设置在基板600的固定触点811c的Xl方向、X2方向、Yl方向和Y2方向侧的规定的部位的大致环状的导体。固定触点812b是被设置在基板600的组装面的固定触点811b内的大致圆形的导体。固定触点811b、812b能够通过基板600的导电线路而与上述电子设备连接。可动触点820b是能够弹性变形的截面呈圆弧状的金属板。可动触点820b具有周缘部和顶部。可动触点820b以周缘部与固定触点811b接触且顶部与固定触点812b隔开间隙地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基板600的组装面。可动触点820b通过在顶部被施加载荷而弹性变形,从而该顶部与固定触点812b接触。
[0074]固定带900b是具有绝缘性的环状的粘结带。固定带900b以覆盖4个倾倒检测部800b的可动触点820b的方式被固定于基板600的组装面。旋转检测部800a的固定触点810a和固定带900a从固定带900b内露出。
[0075]如图1A?图3B所示,操作部100是能够沿周向进行旋转操作和能够从初始位置向周围的任意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环状的树脂制成型品。该操作部100具有:环110、内壁120、外壁130、键顶140和突部150。环110具有Zl方向侧的表面(上表面)和Z2方向侧的表面(下表面)。在环110的下表面的内侧的周缘部上设有向Z2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壁120。内壁120具有圆筒状的内表面和圆筒状的外表面。内壁120的内径与环110的内径大致相同。
[0076]在内壁120的Z方向的端面(下端面)固定有环状的金属板即固定板160。固定板160的内径比内壁120的内径小。固定板160的外径比内壁120的外径大。因而,固定板160的内周缘部比内壁120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固定板160的外周缘部比内壁120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旋转检测部700a的电刷820a的固定部821a和固定板160 —起被固定于操作部100的内壁120的下端面。由此,伴随着操作部100的旋转,电刷820a能够在基板600的组装面上旋转。
[0077]在环110的下表面的外侧的周缘部上设有向Z2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壁130。外壁130具有圆筒状的内表面131和圆筒状的外表面132。外壁130的外径与环110的外径大致相同。环110、内壁120和外壁130划分出环状的收纳空间α I。在操作部100的位于外壁130下方的四个倾倒操作输入方向侧的区域(XI方向、Χ2方向、Yl方向和Υ2方向侧的区域)配置有倾倒检测部800b。对于倾倒检测部800b,该倾倒检测部800b的大致中心(可动触点820b的大致中心)位于比外壁130的内表面131靠内侧的位置。
[0078]在环110的上表面的靠外侧的大致一半区域上,设有向Zl方向延伸的环状的键顶140。键顶140和环110划分出圆柱状的收纳空间α2。换言之,收纳空间α 2形成在键顶140的内侧。在环110的上表面的靠内侧的区域上设有向Zl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突部150。突部150的Ζ1-Ζ2方向的尺寸比键顶140的Ζ1-Ζ2方向的尺寸小。在键顶140和突部150之间产生环状的间隙。
[0079]如图2Α~图3Β所示,触头300是金属板被冲压成型的板簧。该触头300具有安装部310和一对弹簧部320。安装部310是具有水平部和垂直部的剖视观察呈大致L字状的板。安装部310的水平部被固定于操作部100的环110的下表面,触头300被收纳于收纳空间α?。弹簧部320设于安装部310的垂直部的两端,是沿着操作部100的内壁120呈大致圆弧状延伸的板 。弹簧部320的末端部向内壁120侧弯折成圆弧状。
[0080]如图2Α~图3Β所示,第I保持部200是树脂制的成型品,并将操作部100保持成能够沿周向旋转并且能够向任意方向倾倒。该第I保持部200具有:轴支承部210 ;两个第1、第2脚部220a,220b ;两个第1、第2臂230a,230b ;两个第3、第4臂240a,240b ;两个第I压下部250 ;和两个第2压下部260。
[0081]如图2A~图2B中最佳地示出,轴支承部210是截面形状呈大致凸字状的圆筒体。轴支承部210具有上层部211和下层部212。上层部211大致为圆筒。操作部100的内壁120内嵌于上层部211。上层部211被配置于操作部100的收纳空间α?内。上层部211具有圆筒状的内表面、外表面、和Ζ2方向的端面(下表面)。在上层部211的内表面的Ζ2方向的端部(下部)设有沿Ζ1-Ζ2方向延伸的环状的滑动接触面211a。该滑动接触面211a的直径比操作部100的内壁120的外径稍大。该滑动接触面211a以沿周向旋转自如的方式轴支承操作部100的内壁120。并且,在上层部211的内表面的滑动接触面211a的靠Zl方向侧的部分,设有上层部211的内径朝向Zl方向逐渐扩大的锥面211b。利用该锥面211b,避免了当操作部100从初始位置向周围的任意方向倾倒时内壁120与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的干涉。在上层部211的Z2方向的端面(下表面)的靠内侧的区域上设有突部211c。该突部211c是向Z2方向延伸的环状。
[0082]在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的外表面的整周上设有凸凹部211d。将凸凹部211d的凸部的末端连接起来的假想圆的直径比触头300的弹簧部320的末端部的顶部之间的尺寸大。弹簧部320的末端部的顶部与第I保持部200的凸凹部211d弹性接触。伴随着操作部100的旋转,弹簧部320在第I保持部200的凸凹部211d上振动移动,由此对操作部100的旋转操作赋予操作感。
[0083]下层部212是被设置在上层部211的下表面的外侧区域上并且向Z2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下层部212的外径比上层部211的外径大。下层部212的内径比上层部211的内径大并且比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外径大。固定板160以能够倾倒的方式被收纳在下层部212内。固定板160的外周缘部与突部211c抵接。由此,操作部100的内壁120的内表面被支承在相对于滑动接触面211a大致平行的状态。这是操作部100的上述初始位置。当操作部100从初始位置倾倒时,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与倾倒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突部211c的与所述倾倒方向相反侧的部分并作为操作部100的倾倒支点发挥功倉泛。
[0084]如图2C?图4B所示,第1、第2脚部220a、220b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交替地配置于下层部212的外周面,并且呈放射状延伸。第1、第2脚部220a、220b被设置在固定带900b上,并且贯穿固定带900b、基板600和加强板700而被固定于基板600和加强板700。第1、第2脚部220a、220b以具有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在外壁130下方。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将两个第1、第2脚部220a、220b中的一方称为一个的第1、第2脚部220a、220b,将两个第1、第2脚部220a、220b中的另一方称为另一个第1、第2脚部220a、220b。
[0085]如图2A、图2C及图3A?图4B所示,两个第I臂230a中的一个第I臂230a是从一个第I脚部220a向一个第2脚部220b侧(包括X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一个第I臂230a具有支承臂231a和倾斜臂232a。支承臂231a从一个第I脚部220a向一个第2脚部220b侧(包括X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倾斜臂232a设于支承臂231a并且至少一部分向外壁130的内侧(包括Y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倾斜臂232a具有倾斜臂主体232al和支承部232a2。倾斜臂主体232al从支承臂231a向外壁130的内侧(包括Y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支承部232a2从倾斜臂主体232al向一个第2脚部220b侧(包括X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如图1B所示,支承臂231a和倾斜臂232a大致平行于基板600的组装面。这是支承臂231a和倾斜臂232a的初始状态。
[0086]如图2A、图2C及图3A?图4B所示,两个第I臂230a中的另一个第I臂230a是从另一个第I脚部220a向另一个第2脚部220b侧(包括Xl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另一个第I臂230a是与一个第I臂230a对称的形状。因而,省略了对另一个第I臂230a的重复说明。
[0087]如图2A、图2C及图3A?图4B所示,两个第2臂230b中的一个第2臂230b是从一个第2脚部220b向一个第I脚部220a侧(包括Xl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第2臂230b具有支承臂231b和倾斜臂232b。支承臂231b从一个第2脚部220b向一个第I脚部220a侧(包括Xl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倾斜臂232b设于支承臂231b并且至少一部分向外壁130的内侧(包括Y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倾斜臂232b具有倾斜臂主体232bl和支承部232b2。倾斜臂主体232bl从支承臂231b向外壁130的内侧(包括Y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支承部232b2从倾斜臂主体232bl向一个第I脚部220a侧(包括Xl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如图1B所示,支承臂231b和倾斜臂232b大致平行于基板600的组装面。这是支承臂231b和倾斜臂232b的初始状态。
[0088]如图2A、图2C及图3A?图4B所示,两个第2臂230b中的另一个第2臂230b是从另一个第2脚部220b向另一个第I脚部220a侧(包括X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另一个第2臂230b是与一个第2臂230b对称的形状。因而,省略了对另一个第2臂230b的重复说明。
[0089]如图2A、图2C、图3A?图4B及图6A所示,两个第I压下部250中的一个第I压下部250设于一个第1、第2臂230a、230b的支承部232a2、232b2之间,并配置于Yl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与外壁130之间。两个第I压下部250中的另一个第I压下部250设于另一个第1、第2臂230a、230b的支承部232a2、232b2之间,并配置于Y2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与外壁130之间。
[0090]各第I压下部250具有主体部251、突起252、力点部253和作用点部254。主体部251为向Zl方向(上方向)凸出的大致L字状。主体部251的内侧部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主体部251的内侧部是能够由外壁130施加载荷的力点部253。力点部253的高度位置位于比第1、第2脚部220a、220b的Zl方向的端面的高度位置靠Zl方向侧的位置。突起252是设于主体部251的下表面的向Z2方向(下方向)凸出的圆柱状突起,并经由固定带900b与Yl、Y2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抵接。突起252的与倾倒检测部800b抵接的部分是作用点部254。如图2A所示,作用点部254的大致中心位于外壁130的内表面131的内侧。作用点部254与倾倒检测部800b的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大致中心)抵接。S卩,作用点部254与倾倒检测部800b的大致中心对置配置。通过对力点部253施加载荷,第I压下部250以第1、第2臂230a、230b的支承部232a2、232b2为支点向外壁130的外侧(输入装置D的外侧)倾斜,作用点部254压下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即,作用点部254对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施加载荷。)。与此同时,如图6B所示,第1、第2臂230a、230b从初始状态弹性变形,倾斜臂主体232al、232bl向外壁130的内侧(输入装置D的内侧)倾斜。另外,关于图6B中的第I压下部250、倾斜臂主体232al、支承部232a2的倾斜角度,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夸张画出的。
[0091]如图2B及图3A?图4B所示,两个第3臂240a中的一个第3臂240a是从一个第I脚部220a向另一个第2脚部220b侧(包括Y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两个第3臂240a中的另一个第3臂240a是从另一个第I脚部220a向一个第2脚部220b侧(包括Yl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两个第4臂240b中的一个第4臂240b是从另一个第2脚部220b向一个第I脚部220a侧(包括Yl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两个第4臂240b中的另一个第4臂240b是从一个第2脚部220b向另一个第I脚部220a侧(包括Y2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弹性体,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第3、第4臂240a、240b与基板600的组装面大致平行。这是第3、第4臂240a、240b的初始状态。
[0092]如图2B和图3A?图4B所示,两个第2压下部260中的一个第2压下部260设于一个第3、第4臂240a、240b之间,并配置于Xl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与外壁130之间。两个第2压下部260中的另一个第2压下部260设于另一个第3、第4臂240a、240b之间,并配置于X2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与外壁130之间。
[0093]各第2压下部260具有主体部261、突起262、力点部263和作用点部264。主体部261为向Zl方向(上方向)凸出的大致L字状。主体部261的内侧部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外壁130下方。主体部261的内侧部是能够由外壁130施加载荷的力点部263。力点部263的高度位置位于比第1、第2脚部220a、220b的Zl方向的端面的高度位置靠Zl方向侧的位置。突起262是设于主体部261的下表面的向Z2方向(下方向)凸出的圆柱状突起,并经由固定带900b与X1、X2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抵接。突起262的与倾倒检测部800b抵接的部分是作用点部264。作用点部264的大致中心位于外壁130的内表面131的内侧。作用点部264与倾倒检测部800b的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大致中心)抵接。即,作用点部264与倾倒检测部800b的大致中心对置配置。通过在力点部263施加载荷,第2压下部260以第3、第4臂240a、240b为支点向外壁130的外侧(输入装置D的外侧)倾斜,作用点部264压下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即,作用点部264对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施加载荷。)。此时,第3、第4臂240a、240b从初始状态弹性变形,向外壁130的外侧(输入装置D的外侧)倾斜。
[0094]如图2A?图3B所示,第2保持部500是树脂制的成型品,并将压下操作部400保持成能够从原点位置压下移动(沿Z1-Z2方向移动)。第2保持部500具有保持部主体510、一对弹性臂520和键顶530。保持部主体510是具有比操作部100的内壁120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柱。保持部主体510被配置于操作部100的内壁120内并且贯穿基板600和加强板700,从而被固定于该基板600和加强板700。保持部主体510具有引导孔511和一对卡合孔512。引导孔511沿Z1-Z2方向贯穿保持部主体510的中心部。卡合孔512隔开间隔地设在保持部主体510的引导孔511的两侧。卡合孔512沿Z1-Z2方向贯穿保持部主体510。在卡合孔512的内壁的Zl方向的端部,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卡定凸部。
[0095]键顶530是具有比操作部100的键顶140的内径小的外径的环。键顶530被收纳于操作部100的键顶140内侧的收纳空间α 2,并被载置在突部150上。因此,键顶530能够和操作部100 —起倾倒。
[0096]如图2Α?图3Β所示,弹性臂520具有基端部、中间部和末端部。弹性臂520的基端部以180°的间隔设在保持部主体510的Zl方向的端面(上表面)上。弹性臂520的末端部以180°的间隔设在键顶530的Ζ2方向的端面(下表面)上。弹性臂520的中间部是沿着保持部主体510的外周面呈圆弧状延伸的臂,将所述基端部和所述末端部之间连接起来。弹性臂520随着键顶530的倾倒而弹性变形。
[0097]如图2Α?图3C所示,压下操作部400是树脂制的成型品。压下操作部400具有键顶410、一对卡合片420、转动部(runner)430和突起440。键顶410是具有比键顶530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环形的板。键顶410被配置在第2保持部500的键顶530内。转动部430设于键顶410的Z2方向的端面(下表面)的中心部,并向Z2方向延伸。转动部430是与第2保持部500的引导孔511的内部形状对应的形状的柱,并以沿Z1-Z2方向移动自如地方式嵌合于该引导孔511。突起440是在转动部430的Z2方向的端面(下表面)设置的圆柱状的突起。突起440经由固定带900a被载置在压下移动检测部800c的可动触点820c的顶部上。一对卡合片420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设在键顶410的Z2方向的端面(下表面)的转动部430的两侧,并向Z2方向延伸。卡合片420以沿Z1-Z2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于第2保持部500的卡合孔512。在卡合片420的末端部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爪。通过卡合片420的爪与卡合孔512的卡定凸部抵接,防止了压下操作部400向Zl方向的脱落。压下操作部400被支承于可动触点820c,卡合片420的爪与卡合孔512的卡定凸部卡定的位置是压下操作部400的上述原点位置。压下操作部400从第2初始状态向Z2方向压下移动,由此对可动触点820c的顶部施加载荷。
[0098]以下,对输入装置D的组装步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准备基板600和加强板700。在基板600的组装面上,通过公知的印刷法等,在规定的区域(外壁130下方的四个倾倒操作输入方向侧的区域)预先形成固定触点810a、固定触点811b、固定触点812b、固定触点811c和固定触点812c。然后,将加强板700固定于基板600的安装面。然后,准备可动触点820c。然后,使可动触点820c的周缘部与固定触点811c接触,并使可动触点820c的顶部与固定触点812c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对置。然后,准备固定带900a。然后,利用固定带900a将可动触点820c固定于基板600的组装面。然后,准备可动触点820b。然后,使可动触点820b的周缘部与固定触点811b接触,并使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与固定触点812b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对置。然后,准备固定带900b。然后,利用固定带900b将可动触点820b固定在基板600的组装面。
[0099]另一方面,准备操作部100和触头300。然后,将触头300插入到操作部100的上述收纳空间α I,通过热铆接等将触头300的安装部310固定到操作部100。然后,准备第I保持部200。然后,在使触头300的一对弹簧部320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操作部100的内壁120从Zl方向插入到第I保持部200的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内。这样,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被配置于操作部100的收纳空间α?。然后,当弹簧部320被释放时,该弹簧部320复原并配置在上层部211的凸凹部211d上。此时,第I保持部200的第1、第2脚部220a、220b、第1、第2臂230a、230b、第3、第4臂240a,240b和第1、第2压下部250、 260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在操作部100的外壁130下方。由此,第I压下部250的力点部253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对置配置在操作部100的外壁130下方。第2压下部260的力点部263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对置配置在操作部100的外壁130下方。第I压下部250的作用点部254的大致中心被配置在操作部100的外壁130的内表面131的内侧。第2压下部260的作用点部254的大致中心被配置在操作部100的外壁130的内表面131的内侧。
[0100]然后,准备固定板160和电刷820a。然后,通过热铆接等使固定板160和电刷820a的固定部821a固定于操作部100的内壁120。这样,固定板160的外周缘部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抵接。由此,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的滑动接触面211a与操作部100的内壁120以具有少许间隙并大致平行的方式对置配置。这样,操作部100以旋转自如且向周围的任意方向倾倒自如的方式保持于第I保持部200。
[0101]然后,使第I保持部200的第1、第2脚部220a、220b固定于基板600和加强板700。这样,电刷820a的接触臂822a与基板600的组装面弹性接触。倾倒检测部800b的大致中心位于比操作部100的外壁130的内表面131靠内侧的位置。第I压下部250的作用点部254与倾倒检测部800b的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抵接。第2压下部260的作用点部264与倾倒检测部800b的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抵接。由此,第1、第2压下部250、260被配置在倾倒检测部800b和外壁130之间。
[0102]然后,准备第2保持部500。然后,将第2保持部500插入到操作部100的内壁120内。在该状态下,固定到基板600和加强板700上。然后,准备压下操作部400。然后,将压下操作部400的转动部430和突起440插入到第2保持部500的引导孔511中,并将压下操作部400的卡合片420插入到第2保持部500的卡合孔512中。这样,突起440与压下移动检测部800c的可动触点820c的顶部抵接。卡合片420的爪与卡合孔512的卡定凸部卡合。这样,压下操作部400以能够压下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于第2保持部500。
[0103]以下,对上述输入装置D的使用方法和各结构元件的动作进行说明。当操作部100在初始位置处被沿周向旋转操作时,操作部100的内壁120与第I保持部200的轴支承部210的滑动接触面211a滑动接触并旋转。因此,操作部100几乎不晃动地以内壁120为中心沿周向旋转。伴随着该操作部100的旋转,电刷820a沿周向旋转,该电刷820a的接触臂822a在基板600上滑动,并选择性地接触该基板600上的固定触点810a。由此,与操作部100的旋转角对应的信号被输出到上述电子设备。并且,伴随着该操作部100的旋转,触头300旋转,触头300的一对弹簧部320在第I保持部200的轴支承部210的凸凹部211d上振动移动。由此,使操作部100的旋转操作产生操作感。
[0104]当向Yl方向或Y2方向倾倒操作初始位置的操作部100的键顶140或第2保持部500的键顶530时(参照图5A),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倾倒方向相反侧(Y2方向或Yl方向)的部分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的倾倒方向(Y2方向或Yl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的部分作为操作部100的支点发挥功能,另一方面,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部分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的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部分离开。由此,操作部100的内壁120相对于第I保持部200的轴支承部210倾斜。在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的滑动接触面211a的上侧设有锥面211b,因此避免了内壁120和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的干渉。与此同时,如图5B和图6B所示,操作部100的外壁130的倾倒方向侧的部分压下位于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第I压下部250的力点部253。即,利用外壁130对力点部253施加载荷。由此,第I压下部250以第1、第2臂230a、230b为支点向外壁130的外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倾斜,该第I压下部250的作用点部254压下位于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ο具体地,通过作用点部254对倾倒检测部800b的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施加载荷,该可动触点820b弹性变形,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与固定触点812b接触。由此,表示操作部100的Yl方向或Y2方向的倾倒的信号被输出到上述电子设备。以随着第I压下部250的倾斜,倾斜臂232a、232b向外壁130的内侧(Y2方向或Yl方向)倾斜的方式,第1、第2臂230a、230b从初始状态弹性变形。
[0105]然后,当操作部100的键顶140或第2保持部500的键顶530被释放时,倾倒方向侦仪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可动触点820b复原,抬起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第I压下部250的作用点部254。由此,第I压下部250的力点部253抬起外壁130的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部分。这样,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部分,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的倾倒方向侧(Yl方向或Y2方向侧)的部分抵接。由此,固定板160与突部211c在整周范围抵接,操作部100复位到初始位置。
[0106]当向Xl方向或X2方向倾倒操作初始位置的操作部100的键顶140或第2保持部500的键顶530时(参照图5B),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倾倒方向相反侧(X2方向或Xl方向)的部分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的倾倒方向相反侧(X2方向或Xl方向)的部分抵接的部分作为操作部100的支点发挥功能,另一方面,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部分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的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部分离开。由此,操作部100的内壁120相对于第I保持部200的轴支承部210倾斜。在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的滑动接触面211a的上侧设有锥面211b,因此避免了内壁120和轴支承部210的上层部211的干渉。与此同时,操作部100的外壁130的倾倒方向侧的部分压下位于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第2压下部260的力点部263。即,利用外壁130对力点部263施加载荷。由此,第2压下部260以第3、第4臂240a,240b为支点向外壁130的外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倾斜,该第2压下部260的作用点部264压下位于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倾倒检测部800b。具体地,通过作用点部264对倾倒检测部800b的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施加载荷,该可动触点820b弹性变形,可动触点820b的顶部与固定触点812b接触。由此,表示操作部100的Xl方向或X2方向上的倾倒的信号被输出到上述电子设备。以随着第2压下部260的倾斜,第3、第4臂240a、240b被扭曲而向外壁130的内侧(X2方向或Xl方向)倾斜的方式,第3、第4臂240a、240b从初始状态弹性变形。
[0107]然后,当操作部100的键顶140或第2保持部500的键顶530被释放时,倾倒方向侦仪Xl方向或X2方向侧)的可动触点820b复原,抬起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第2压下部260的作用点部264。由此,第2压下部260的力点部263抬起外壁130的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部分。这样,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部分,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的倾倒方向侧(XI方向或X2方向侧)的部分抵接。由此,固定板160与突部211c在整周范围抵接,操作部100复位到初始位置。
[0108]当将原点位置的压下操作部400向Z2方向压下操作时,压下操作部400的转动部430在第2保持部500的引导孔511内向Z2方向移动,并且压下操作部400的卡合片420在第2保持部500的卡合孔512中向Z2方向移动。这样,压下操作部400的突起440压下压下移动检测部800c的可动触点820c的顶部。即,通过对可动触点820c的顶部施加载荷,该可动触点820c弹性变形,可动触点820c的顶部与固定触点812c接触。由此,表示操作部100的Xl方向或X2方向的压下移动的信号通过固定触点811c、812c而输出到上述电子设备。
[0109]在这样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倾倒检测部800b的中心位于比操作部100的外壁130的内表面131靠内侧的位置。第I压下部250被配置成,第I压下部250的力点部253位于外壁130下方,第I压下部250的作用点部254的中心位于比外壁130的内表面131靠内侧的位置。这样,倾倒检测部800b和第I压下部250被配置于输入装置D的内侧,因此能够减小基板600的Y1-Y2方向的尺寸,能够使输入装置D小型化。而且,由于作用点部254位于比力点部253靠内侧的位置,所以根据杠杆原理,对第I压下部250的力点部253施加的载荷适当地传递至倾倒检测部800b。因而,即使倾倒检测部800b被配置成中心位于比操作部100的外壁130的内表面131靠内侧的位置,也抑制了该倾倒检测部800b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0110]而且,当对第I压下部250的力点部253施加有载荷时,该第I压下部250向外壁130的外侧倾斜,另一方面,第1、第2臂230a、230b的倾斜臂232a、232b的倾斜臂主体232al、232bl向外壁130的内侧倾斜。即,由于第I压下部250、第1、第2臂230a、230b的倾斜臂232a、232b的一部分向相对的方向倾斜,所以在操作部100倾倒时,能够抑制外壁130从第I压下部250脱落。
[0111]另外,上述输入装置D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以下详述。
[0112]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部100能够向四个方向倾倒并能够沿周向旋转,操作部100具有环110、内壁120、外壁130、键顶140和突部150。但是,本发明的操作部只要能够向至少一个规定的方向倾倒并且具有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外壁,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因而,倾倒检测部只要至少一个即可。能够省略旋转检测部、触头、压下操作部、第2保持部和压下移动检测部。
[0113]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部100的外壁130是圆筒状。但是,本发明的操作部的外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外壁能够设计变更成具有多个圆弧状的外壁并且该圆弧状的外壁呈环状配置的结构。换言之,圆筒状的外壁能够构成为局部断裂。并且,外壁能够设计变更成多边形状的筒。本发明的外壁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也能够设计变更成圆弧状、多边形状的筒。
[0114]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部100的固定板160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部分与第I保持部200的突部211c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的部分作为操作部100的倾倒支点发挥功能。但是,本申请的操作部的倾倒的支点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能够设计变更成:省略突部211c,操作部的固定板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部分与第I保持部的轴支承部的上层部的下表面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的部分成为操作部的倾倒的支点。另外,操作部的圆筒状或圆柱状的内壁能够设计变更成以能够倾倒的方式被保持在第I保持部的圆筒状的轴支承部。另外,能够代替操作部的内壁而设计变更成操作部的柱状的軸部倾倒自如地轴支承于基板或壳体等的凹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轴支承部。另外,本发明的固定板能够与内壁设置为一体。
[011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第2脚部220a、220b设于第I保持部200的轴支承部210。但是,本发明的第1、第2脚部只要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外壁下方,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
[0116]在上述实施例中,第I臂230a是配置在外壁130下方的弹性体,并且具有支承臂231a和倾斜臂232a,支承臂231a从第I脚部220a向第2脚部220b侧延伸,倾斜臂232a设于支承臂231a,并且至少一部分向外壁130的内侧延伸。但是,本发明的第I臂只要从第I脚部向第2脚部侧延伸,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I臂能够设计变更成直线状、圆弧状或V字状等。
[0117]在上述实施例中,第I臂230a的倾斜臂232a具有倾斜臂主体232al和支承部232a2。但是,本发明的第I臂的倾斜臂只要设于第I臂的支承臂,且该倾斜臂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壁的内侧延伸,并且这一部分能够与第I压下部向外壁的外侧的倾斜相应地向外壁的内侧倾斜,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I臂的倾斜臂能够设计变更成只具有从支承臂向外壁内侧延伸的倾斜臂主体的结构。另外,第I臂的倾斜臂能够设计变更成具有从外壁的外侧向外壁的内侧延伸的部分的蜿蜒弯曲状。
[0118]在上述实施例中,第2臂230b是配置在外壁130下方的弹性体,并且具有支承臂231b和倾斜臂232b,支承臂231b从第2脚部220b向第I脚部220a侧延伸,倾斜臂232b设于支承臂231b并且至少一部分向外壁130的内侧延伸。但是,本发明的第2臂只要从第2脚部向第I脚部侧延伸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2臂能够设计变更成直线状、圆弧状或V字状等。
[0119]在上述实施例中,第2臂230b的倾斜臂232b具有倾斜臂主体232bl和支承部232b2。但是,本发明的第2臂的倾斜臂只要设于第2臂的支承臂,且该倾斜臂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壁的内侧延伸,并且这一部分能够与第I压下部向外壁的外侧的倾斜相应地向外壁的内侧倾斜,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2臂的倾斜臂能够设计变更成只具有从支承臂向外壁内侧延伸的倾斜臂主体的结构。另外,第2臂的倾斜臂能够设计变更成具有从外壁的外侧向外壁的内侧延伸的部分的蜿蜒弯曲状。
[0120]在上述实施例中,各第I压下部250具有主体部251、突起252、力点部253和作用点部254。但是,第I压下部只要是下述结构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第1,第I压下部设在上述第1、第2臂之间并且位于外壁与倾倒检测部之间。第2,第I压下部具有下述力点部和下述作用点部。本发明的第I压下部的力点部只要位于外壁下方并且能够与操作部的倾倒相应地被外壁施加载荷,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力点部能够设计变更成以从Z2方向与外壁抵接的方式配置在该外壁下方的结构。本发明的第I压下部的作用点部只要是,该作用点部的至少大致中心位于比外壁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与倾倒检测部对置并且能够通过对力点部施加载荷来压下倾倒检测部,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作用点部能够设计变更成与倾倒检测部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对置配置。另外,作用点部能够设计变更成抵接在倾倒检测部的可动触点的除了顶部以外的部分上的结构。本发明的作用点部能够设计变更成其整体位于比外壁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0121 ]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3臂240a从第I脚部220a向第2脚部220b延伸,第4臂240b从第2脚部220b向第I脚部220a延伸,第2压下部260设在第3、第4臂240a、240b之间。但是,能够省略第3、第4臂和第2压下部。另外,能够设置上述第1、第2臂和第I压下部来替代第3、第4臂240a、240b和第2压下部260。
[0122]本发明的第3臂只要从第I脚部向第2脚部延伸并且配置在外壁下方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本发明的第4臂只要从第2脚部向第I脚部延伸并且配置在外壁下方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3、第4臂能够设计变更成直线状、圆弧状或V字状等。本发明的第2压下部只要设在第3、第4臂之间并位于外壁与倾倒检测部之间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本发明的第2压下部的力点部和作用点部也能够与上述第I压下部的力点部和作用点部相同地进行设计变更。
[0123]上述倾倒检测部800b是具有可动触点820b和固定触点811b、812b的结构,所述可动触点820b配置在外壁130下方的四个倾倒操作输入方向侧的区域并且至少大致中心位于比外壁130的内表面131靠内侧的位置。但是,本发明的倾倒检测部只要配置在外壁下方的操作部的规定的方向侧的区域,且该倾倒检测部的至少大致中心位于比外壁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并且通过由第I压下部的作用点部施加载荷而能够检测到操作部的规定方向上的倾倒,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倾倒检测部能够设计变更成利用第I压下部的作用点部的载荷来接通或断开的轻触(夕”人 >)开关、或者对由第I压下部的作用点部施加的载荷的变化进行检测的载荷传感器等。倾倒检测部的整体能够配置成位于比外壁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0124]上述旋转检测部只要能够检测操作部的旋转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旋转检测部能够设计变更成检测操作部的旋转的可变电阻器、磁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等。所述可变电阻器具有供电刷820a和该电刷820a的接触臂822a滑动的电阻图案,能够检测出操作部100的旋转和旋转量。所述磁传感器对随着安装于操作部100的磁铁的旋转移动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出操作部100的旋转和旋转量。作为所述光学传感器可以使用穿透型光遮断器或反射型光遮断器等。穿透型光遮断器构成为,从受光元件向与操作部100 —起旋转的旋转板照射光,并经由设于旋转板的缝隙使受光元件接收光,从而检测出操作部100的旋转和旋转量。反射型光遮断器构成为,向与操作部100 —起旋转的反射板照射光,由该反射板反射的光由受光元件接收,从而检测出操作部100的旋转和旋转量。
[0125]上述压下移动检测部只要能够检测出压下操作部的压下移动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压下移动检测部能够设计变更成,能够检测压下操作部的压下移动的光学传感器、磁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利用压下操作部接通或断开的轻触开关、或者对由压下操作部施加的载荷的变化进行检测的载荷传感器等。
[0126]上述基板600是柔性印刷基板,但不限于此。例如,基板600能够设计变更成柔性绝缘膜片,硬质基板或硬质的绝缘板。可以省略加强板700。
[0127]另外,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构成输入装置的各结构元件的原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及配置等,说明了一个例子,只要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上述实施例和设计变更例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够相互组合。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够构成为还具备将操作部弹性地保持在初始位置的施力部。例如,为了将操作部保持在初始位置,施力部可以是夹设于操作部与第1、第2脚部之间或者操作部与基板之间的螺旋弹簧或橡胶等弹性体。另外,上述Xl方向、X2方向、Yl方向、Y2方向、Zl方向及Z2方向能够任意设定。并且,对于上述初始位置、原点位置和初始状态,也能够任意设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输入装置,其具备: 操作部,其具有外壁并且能够倾倒,该外壁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 倾倒检测部,其是能够检测所述操作部的规定的方向上的倾倒的检测部,该倾倒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外壁下方的所述规定的方向侧的区域,并且至少中心位于比所述外壁的所述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第I脚部及第2脚部,它们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外壁下方; 第I臂,其从所述第I脚部向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 第2臂,其从所述第2脚部向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以及 第I压下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I臂与所述第2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倾倒检测部之间, 所述第I压下部具有: 力点部,其位于所述外壁下方,并且能够与所述操作部的倾倒相应地被所述外壁施加载荷;和 作用点部, 所述作用点部与所述倾倒检测部对置,至少该作用点部的中心位于比所述外壁的所述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通过对所述力点部施加载荷,该作用点部能够压下所述倾倒检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I臂具有: 支承臂,其从所述第I脚部向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和 倾斜臂,其被设置于该第I臂的所述支承臂,并且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外壁的内侧延伸, 所述第2臂具有: 支承臂,其从所述第2脚部向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和 倾斜臂,其被设置于该第2臂的所述支承臂,并且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外壁的内侧延伸, 所述第I压下部被设置在所述第I臂的所述倾斜臂与所述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I臂的所述倾斜臂具有: 倾斜臂主体,其从该第I臂的所述支承臂向所述外壁的内侧延伸;和 支承部,其从该第I臂的所述倾斜臂主体向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 所述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具有: 倾斜臂主体,其从该第2臂的所述支承臂向所述外壁的内侧延伸;和 支承部,其从该第2臂的所述倾斜臂主体向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 所述第I压下部被设置在所述第I臂的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第2臂的所述支承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 两个第3臂及两个第4臂;和 两个第2压下部, 所述规定的方向具有Xl方向、Xl方向相反侧的X2方向、Yl方向、以及Yl方向相反侧的Y2方向,所述Xl方向和所述X2方向垂直于所述I方向和所述Y2方向, 所述倾倒检测部是四个,该倾倒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外壁下方的所述Xl方向、所述X2方向、所述Yl方向和所述Y2方向的区域, 所述第I脚部及所述第2脚部是两个, 所述第I臂及所述第2臂是两个, 一个所述第I臂从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 另一个所述第I臂从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 一个所述第2臂从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 另一个所述第2臂从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 一个所述第3臂从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 另一个所述第3臂从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向一个所述第2脚部侧延伸, 一个所述第4臂从另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 另一个所述第4臂从一个所述第2脚部向另一个所述第I脚部侧延伸, 所述第I压下部是两个,该第I压下部中的一个第I压下部被设置在所述一个第I臂与所述一个第2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Yl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另一个第I压下部被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第I臂与另一个第2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Y2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 所述两个第2压下部中的一个第2压下部被设置在所述一个第3臂与所述一个第4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Xl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另一个第2压下部被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第3臂与所述另一个第4臂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外壁与所述X2方向的倾倒检测部之间。
【文档编号】H01H25/04GK104051178SQ201410085552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浅田信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