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结构、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5622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结构、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结构、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该发光结构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三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电连接形成的整体采用交流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不能同时发光,所述第三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发光层或所述第二发光层同时发光。该发光结构采用交流电源进行驱动,易于实现颜色和照度可调。
【专利说明】一种发光结构、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结构、显示装置和 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光源例如白炽光源、荧光光源的发光颜色落在预定的光谱范围内,单个光源的颜 色通常不能够随意调节。在某些特定场合,为了获得可调色的发光装置,必须组装大量光 源,并采用控制单元控制这些光源的发光强度。由此,一方面可能产生不实用、体积庞大的 发光装置,另一方面所产生的颜色通常对于人眼而言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0003] 此外,在显示【技术领域】中,对于包括显示装置用面照明光源和背照明光源的各种 照明应用,也存在期望获得照度可调,即颜色或强度或两者均可控的照明光源。
[0004] 因此,设计一种颜色或强度可调的发光装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发光结 构、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该发光结构采用交流电源进行驱动,易于实现颜色和照度可调。
[0006]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发光结构,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发光器 件以及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器 件包括第三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电连接形成的整体采用交流驱 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不能同时发光,所述第三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发光层 或所述第二发光层同时发光。
[0007]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中间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发光 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层设置于所述中间电极与所述 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三电极和 第四电极,所述第三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所述中间电极与所 述第四电极相连接。
[0008]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电极相连接,所述中间电 极与所述第四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相连接。
[0009] 优选的是,所述中间电极采用金属材料形成,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锂、镁、银、铝、 铝-锂、钙、镁-铟、镁-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间电极的厚度范围为5-500nm。
[0010]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电极或所述第四电极设置为透明,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 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采用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形成,或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 的采用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或采用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金属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材料配 合形成。
[0011]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锂、镁、银、铝、铝-锂、钙、镁-铟、镁-银中的 至少一种,采用所述金属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的 厚度范围为5-500nm ;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掺杂氧化 锌、氧化铟或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0012]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为透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 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采用金属材料形成,或采用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或采用金属材料 与金属氧化物材料配合形成。
[0013]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锂、镁、银、铝、铝-锂、钙、镁-铟、镁-银中的 至少一种,采用所述金属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 厚度范围为5-500nm ;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掺杂氧化 锌、氧化铟或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0014]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发光层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力和电子传输能力的发光材料制 成;或者,所述第三发光层采用基质材料掺杂发光材料制成,所述基质材料包括具有空穴传 输能力的基质材料和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基质材料或同时具有空穴传输能力和电子传输 能力的基质材料。
[0015]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 的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中间电极之间的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中 间电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第三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的第四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三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分别 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材料或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器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三发光层之间的第五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发光层与所述 第四电极之间的第六有机层,所述第五有机层、所述第六有机层分别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 力和电子传输能力的材料形成。
[0016]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交流电源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极连接交流电源的另 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在交流正半周期或交流负半周期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在交 流负半周期或交流正半周期发光;所述第三发光层在交流正半周期和交流负半周期均发 光。
[0017]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各不 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
[0018]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结构以及与所述像素结构连接的驱动电路,所述像 素结构采用上述的发光结构。
[0019] 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多个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采用上述的发光结构。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光结构采用适当的结构和驱动方式,使得0LED具有独 特的性能(如颜色可调),也可以使得0LED的某些性能(如寿命)得到提高,可广泛应用于 显示领域和照明领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发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中发光结构交流驱动的等效电路图;
[0023] 图3为图2中发光结构的交流驱动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中:
[0025] 10 -第一发光器件,11 一第一电极,12 -第一发光层,13 -中间电极,14 一第二发 光层,15 -第二电极,16 -第一连接电极,
[0026] 20 -第二发光器件,21 -第三电极,22 -第三发光层,23 -第四电极,24 -第二连 接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 式对本发明发光结构、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 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0LED),其具有自主发光、广视角、反应时间快、发 光效率高、工作电压低、制程简单及成本低廉等优点,有望获得更深广的应用。但是,有机电 致发光二极管仍难以实现照度可调。究其原因,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通常为直流驱动,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空穴从阳极注入,被注入的电子和 空穴在发光层内传输并在层内辐射复合而发射光子。
[0029]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与二极管性质相同,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单向导通 特性;同时,0LED的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结构与驱动方式被认为是提高0LED稳定性 的最重要的因素。本发明中的发光结构即在于采用适当的结构和驱动方式(例如交流驱 动),使得0LED具有独特的性能(如颜色可调),也可以使得0LED的某些性能(如寿命) 得到提1?。
[0030] 实施例1 :
[003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结构,如图1所不,该发光结构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发光器 件10以及第二发光器件20,第一发光器件10包括第一发光层12和第二发光层14,第二发 光器件20包括第三发光层22 ;第一发光器件10与第二发光器件20电连接形成的整体采 用交流驱动,第一发光层12和第二发光层14不能同时发光,第三发光层22与第一发光层 12或第二发光层14同时发光。
[0032] 在该发光结构中,第一发光器件10为叠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具有一层以上 的发光层;第二发光器件20为双极型(bipolar)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可以通过双向电 流驱动发光。具体的,第一发光器件10包括第一电极11、中间电极13和第二电极15,第一 发光层12设置于第一电极11与中间电极13之间,第二发光层14设置于中间电极13与第 二电极15之间,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5相连接;第二发光器件20包括第三电极21和 第四电极23,第三发光层22设置于第三电极21与第四电极23之间,中间电极13与第四 电极23相连接。另外,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5通过第一连接电极16相连接,中间电极 13与第四电极23通过第二连接电极24相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能保证具有叠层发光 结构的第一发光器件10的任一发光层仅在半个周期时间内发光,而单层发光结构的第二 发光器件20在整个周期的任一时刻均能发光,不仅适用于交流驱动方式,而且保证发光结 构的颜色或强度可调以及延长发光结构的寿命。
[0033] 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5设置在不同的层、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绝缘层,该发光结 构的制备过程中,只需使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5之间的绝缘层形成过孔,并使二者通过 过孔搭接起来即可形成第一连接电极16,使得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5相连接;中间电 极13与第四电极23形成在同一层,该发光结构的制备过程中,只需使形成中间电极13与 第四电极23的图案保持连接即可形成第二连接电极24,使得中间电极13与第四电极23相 连接。
[0034] 其中,中间电极13采用金属材料形成,金属材料包括锂(Li)、镁(Mg)、银(Ag)、铝 (A1)、铝-锂(Al-Li)、钙(Ca)、镁-铟(Mg-In)、镁-银(Mg-Ag)中的至少一种。
[0035] 第三电极21或第四电极23设置为透明,第三电极21、第四电极23与第二连接电 极24采用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形成,或采用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金属氧化 物材料形成,或采用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金属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材料配合形成。例如,金 属材料包括锂(Li)、镁(Mg)、银(Ag)、铝(A1)、铝-锂(Al-Li)、钙(Ca)、镁-铟(Mg-In)、 镁-银(Mg-Ag)中的至少一种,采用金属材料形成的中间电极13、第三电极21、第四电极23 与第二连接电极24的厚度范围为5-500nm ;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ΙΤ0)、氧化铟锌 (ΙΖ0)、氧化锌(ZnO)、铝掺杂氧化锌(ΑΖ0)、氧化铟(Ιη 203)或氧化锡(Sn02)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具有能级匹配的功函数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第三电极21、第四电极23与第二连接 电极24,能保证交流驱动过程中第二发光器件20在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均有适当的不同 载流子的正常注入,确保第二发光器件20在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均可以发光。
[0036] 第一电极11或第二电极15设置为透明,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5和第一连接电 极16采用金属材料形成,或采用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或采用金属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材料 配合形成。例如,金属材料包括锂(Li)、镁(Mg)、银(Ag)、铝(A1)、铝-锂(Al-Li)、钙(Ca)、 镁-铟(Mg-In)、镁-银(Mg-Ag)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ΙΤ0)、氧化 铟锌(ΙΖ0)、氧化锌(ZnO)、铝掺杂氧化锌(ΑΖ0)、氧化铟(Ιη 203)或氧化锡(Sn02)中的至少 一种。
[0037] 该发光结构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中,上述用于形成各电极的金属材料 或金属氧化物材料,其能级均适合与其他电极的能级搭配;而且,上述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 物材料均为半导体领域中的常用材料,因此取材比较方便。
[0038]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即 指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功函数差异较小,优选为< 〇. 5ev,以获得更好的发光结构 的性能。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透明的电极;金属材料可以用于制备不透明的电极, 或者,将采用金属材料制备的电极设计为较小的厚度,以达到透明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第一连接电极至第二连接电极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优 选各电极的厚度范围在5-500nm即可。
[0039] 为了实现交流驱动,第一电极11连接交流电源的一端(也同时连接第二电极15), 第三电极21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发光层12在交流正半周期或交流负半周 期发光,第二发光层14在交流负半周期或交流正半周期发光;第三发光层22在交流正半 周期和交流负半周期均发光。由于人眼色视觉暂留效应(Visual staying phenomenon, duration of vision),从而可实现变色或白色等多色可调效果。
[0040] 在第二发光器件(即双极型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为了配合交流电源实现一 个周期两次发光,第三发光层22采用基质材料掺杂发光材料制成,基质材料包括具有空穴 传输能力的基质材料和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基质材料或同时具有空穴传输能力和电子传 输能力的基质材料;或者,第三发光层22也可以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力和电子传输能力的 发光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材料形成第三发光层22,能保证交流驱动过程中的正半周期和负 半周期中不同载流子正常注入发光层,确保第二发光器件20在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都可 以发光。
[0041 ] 为了使得第一发光器件10和第二发光器件20具有更好的发光性能,优选的是,第 一发光器件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11与第一发光层12之间的第一有机层(图1中未 不出)、设置于第一发光层12与中间电极13之间的第二有机层(图1中未不出)、设置于 中间电极13与第二发光层14之间的第三有机层(图1中未不出)、设置于第二发光层14 与第二电极15之间的第四有机层(图1中未不出),第一有机层、第二有机层、第三有机层、 第四有机层分别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材料或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材料形成。
[0042] 第二发光器件20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电极21与第三发光层22之间的第五有机层 (图1中未示出)、设置于第三发光层22与第四电极23之间的第六有机层(图1中未示 出),第五有机层、第六有机层分别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力和电子传输能力的材料形成。根 据交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与该发光结构的第一电极11与第三电极21之间的连接关系,可 将各有机层适当设置为具有电子传输或空穴传输性质的层,例如:电子注入层、空穴阻挡层 或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这里不做限定。采用上述材料形成第五有机层、第六有机层,能 有效提高载流子的注入效率,保证第一发光器件10的任一发光层仅在半个周期时间内发 光,而单层发光结构的第二发光器件20在整个周期的任一时刻均能发光。
[0043] 其中,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三苯胺化合 物、芳香族三胺类化合物、联苯二胺衍生物或三芳胺聚合物;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基质材料 包括金属配合物、咔唑类衍生物、咪唑类衍生物、邻菲罗林衍生物或蒽的衍生物;发光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r、Pt、Ru、Cu的磷光材料。
[0044] 在本实施例的发光结构中,第一发光层12、第二发光层14和第三发光层22的发光 颜色各不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例如:作为一种不例方式,第一发光层12为蓝色 发光层,第二发光层14为红色发光层,第三发光层22为绿色发光层,通过不同交流电源的 驱动频率可以实现变色及白色;作为另一种示例方式,第一发光层12为蓝色发光层,第二 发光层14为蓝色发光层、第三发光层22为黄色发光层,通过不同交流电源的驱动频率可以 实现白色。在发光照度调节时,可以使得第三发光层22在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发光强度不 同,和/或第一发光层12与第二发光层14在各自的发光周期内发光强度不同,这样在不同 的发光周期中发光结构整体的发光强度即不相同;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正半周期和负半 周期占整个发光周期的比例,使得发光结构呈现出变化的发光强度;且使得第一发光层12 与第二发光层14的使用频率降低一半,提高该发光结构的寿命。
[0045] 应该理解的是,根据颜色需求,第一发光层12、第二发光层14或第三发光层22的 点亮颜色可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实现颜色或强度可调,这里不做限定。
[0046] 如图2所示,该发光结构等效于两个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1和D2, D1的负极和D2 的正极与交流电源AC连接,D1的正极和D2的负极与发光元件L连接。这样,在交流电源 的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D1或D2任一个将导通,而L在交流电源的整个周期始终都是点亮 的。可见,该发光结构可以采用交流电源驱动,且在交流电源的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均能点 壳。
[0047] 如图3所示,以第一电极11为第一发光器件10的阳极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0048] 在交流电源的正半周期,该发光结构中的电流方向为图3中实线所示:电流依次 经过第一电极11、第一发光层12、中间电极13、第二连接电极24、第四电极23、第三发光层 22和第三电极21,此时,人眼看见的颜色为第一发光层12发出的光的颜色与第三发光层22 发出的光的颜色的混合;
[0049] 在交流电源的负半周期,该发光结构中的电流方向为图3中虚线所示:电流依次 经过第三电极21、第三发光层22、第四电极23、第二连接电极24、中间电极13、第二发光层 14、第二电极15、第一连接电极16和第一电极11,此时,人眼看见的颜色为第二发光层14 发出的光的颜色与第三发光层22发出的光的颜色的混合。
[0050] 而且,发明人通过对该发光结构在施加反向电压后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由于该 发光结构中的第一发光器件10仅在交流电源的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任一半周期发光,而 在另一半周期不发光,降低了第一发光器件10的使用频率,损耗得到了降低,寿命得到了 提1?,使得发光结构的工作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
[0051] 本实施例中的发光结构,可以直接采用交流电源进行驱动,进而使得其中的有机 电致发光二极管具有独特的性能(如颜色或强度可调),或某些性能的提高(如寿命得到提 商)。
[0052] 实施例2 :
[005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体地说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0LED)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结构以及与像素结构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像 素结构采用实施例1中的发光结构。
[0054] 该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0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 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55]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了实施例1中的发光结构,因此各像素的光源 可以通过交流电源的控制对其颜色进行调节,获得更新的观看体验。
[0056] 实施例3 :
[005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可以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 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该光源装置包括多个发光结构,该发光结构 采用实施例1中的发光结构。
[0058] 该光源装置可以设计为直下式或侧入式背光源,其与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可根据 应用对象适当设置,这里不做限定。
[0059] 采用该实施例中的光源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相比现有技术中的背 光源具有壳度可调,寿命长的优点。
[0060] 实施例4 :
[006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可以应用于照明领域,具体地说是应用 于装饰显示领域中作霓虹灯显示。该光源装置包括多个发光结构,该发光结构采用实施例 1中的发光结构。
[0062] 传统的霓虹灯是由玻璃经过烧制制成的,玻璃管能弯曲成任意形状,不同类型的 玻璃管内充入不同的惰性气体,依靠玻璃管两端设置的电极头,在高压电场下将玻璃灯管 内的稀有惰性气体击燃,从而得到五彩缤纷、多种颜色的彩光显示效果。但是,由于传统的 霓虹灯含汞等重金属而可能产生环境污染,而且采用高压电场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随 着技术的发展,实现霓虹灯显示的重任逐渐转移到采用别的发光光源方向。
[0063]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发光结构形成光源装置,根据霓虹灯显示需要设定的颜 色,通过相应设置发光结构中发光层的颜色,可以在不同的发光结构中得到不同的颜色,或 者进而得到不同颜色构成的不同图案,实现多种颜色的霓虹灯显示的效果,从而得到更加 轻薄的霓虹灯。
[0064] 采用该光源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不含汞等重金属,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2.作 为一种固体光源,不存在碎裂后碎片伤人的可能;3.作为一种冷光源,即使不小心碰到,也 不会出现烫伤等现象。另外,由于构成光源装置的每一发光结构是点光源,由该多个点光源 组成的一个线光源或面光源,其中的每一个点光源都可控,所以可通过对每个点光源的控 制实现照明的多样化,得到更绚丽的照明效果。
[0065]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 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 一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三发光层;所述第一 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电连接形成的整体采用交流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 二发光层不能同时发光,所述第三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发光层或所述第二发光层同时发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中 间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第二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中间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 第四电极之间,所述中间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 第一连接电极相连接,所述中间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电极采用金属材料形成,所 述金属材料包括锂、镁、银、铝、铝-锂、钙、镁-铟、镁-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间电极的厚 度范围为5-500nm。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或所述第四电极设置 为透明,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采用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金 属材料形成,或具有相匹配的功函数的采用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或采用具有相匹配的功 函数的金属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材料配合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锂、镁、银、铝、 铝-锂、钙、镁-铟、镁-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所述金属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 四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的厚度范围为5-500nm ;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 氧化铟锌、氧化锌、错掺杂氧化锌、氧化铟或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设置 为透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采用金属材料形成,或采用金属 氧化物材料形成,或采用金属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材料配合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锂、镁、银、铝、 铝-锂、钙、镁-铟、镁-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所述金属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 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厚度范围为5-500nm ;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 氧化铟锌、氧化锌、错掺杂氧化锌、氧化铟或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层采用具有空穴传输 能力和电子传输能力的发光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三发光层采用基质材料掺杂发光材料 制成,所述基质材料包括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基质材料和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基质材料或 同时具有空穴传输能力和电子传输能力的基质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 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的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中间电极 之间的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中间电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第三有机层、设置于所 述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四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所述 第三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分别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材料或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材 料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三发光层之间的第五有机 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发光层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第六有机层,所述第五有机层、所述第六 有机层分别采用具有空穴传输能力和电子传输能力的材料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交流 电源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极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在交流正半周 期或交流负半周期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在交流负半周期或交流正半周期发光;所述第三 发光层在交流正半周期和交流负半周期均发光。
12.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 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
13. -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结构以及与所述像素结构连接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像素结构采用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结构。
14. 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多个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采用权利要求1-12 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结构。
【文档编号】H01L27/32GK104218068SQ201410412494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0日
【发明者】闫光, 吴长晏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