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6059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本体、电流互感器底座、电流互感器插座;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包括磁环、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串接在待检测电路上的分流器、二次接线端子。通过其结构设计,本发明实施例降低了现有技术中电流互感器因内部结构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减少了这些可控因素对电流互感器存在精度误差,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精度,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专利说明】 一种电流互感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愈演愈烈的现代化趋势的加强,人们对电子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互感器为例,互感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电流互感器的理论依据是电磁感应,一般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额定电流作为电流互感器的一个主要参数,是指电流互感器在允许的工作环境下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值。
[0003]已知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内部有初级导体通过的环形磁芯,次级绕组或工作绕组以有规则地显示的匝而不是以分段绕法缠绕在磁芯周围,亦即没有将绕组分成单独的段。这种类型的布局受到外部磁场或者初级导体的未对准、偏差或缺陷的影响。这些外部影响引起磁芯的局部过饱和,因此导致电流互感器的不精确。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互感器由于对精度的要求,进一步使得电流互感器无法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下工作,且容易遭到被窃电等问题的困扰,内部容易进灰,更加影响电流互感器的精度。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旨在解决现有电流互感器因内部结构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的电流互感器存在精度误差,影响量测结果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电流互感器本体、电流互感器底座、电流互感器插座;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包括磁环、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串接在待检测电路上的分流器、二次接线端子;所述磁环的内腔中设有所述二次绕组;所述二次绕组缠绕于所述磁环上;所述二次绕组的外围设有所述一次绕组;所述一次绕组缠绕在所述磁环上;所述一次绕组与所述分流器并联;所述二次绕组输出的信号用于测量和分析;所述二次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上;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设于所述电力互感器本体的下方;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插座设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上方;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所述磁环的环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还包括:至少两个屏蔽圈;所述至少两个个屏蔽线圈彼此紧接地依次布置在所述磁芯圆周周围。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主体为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所述二次绕组及所述铁芯浇注在所述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的环氧树脂内,所述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在铸造工艺中为一次成型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插座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孔,所述至少两个插孔均匀分散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插座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孔中有人一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的两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中,所述一次绕组的匝数为5匝-3000匝,所述二次绕组的匝数为5匝-50000匝。
[0011]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线圈形成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的所述二级绕组的至少一部分。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的磁环为铁芯;所述铁芯由一置EI铁芯置加组成或者由至少一对ED组成或者由至少一付环形切口铁芯组成或者由至少一付矩形切口铁芯组成。
[0013]与现有电流互感器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通过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本体、电流互感器底座、电流互感器插座;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包括磁环、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串接在待检测电路上的分流器、二次接线端子的结构设计,降低了现有技术中电流互感器因内部结构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减少了这些可控因素对电流互感器存在精度误差,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精度,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本体10、电流互感器底座20、电流互感器插座30 ;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包括磁环11、一次绕组12、二次绕组13、串接在待检测电路上的分流器14、二次接线端子15 ;所述磁环11的内腔中设有所述二次绕组13 ;所述二次绕组13缠绕于所述磁环11上;所述二次绕组13的外围设有所述一次绕组12 ;所述一次绕组12缠绕在所述磁环11上;所述一次绕组12与所述分流器14并联;所述二次绕组13输出的信号用于测量和分析;所述二次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20上;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20设于所述电力互感器本体的下方;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插座设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的上方;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设有通孔16 ;所述通孔为所述磁环11的环孔。
[0018]与现有电流互感器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通过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本体10、电流互感器底座20、电流互感器插座30 ;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包括磁环11、一次绕组12、二次绕组13、串接在待检测电路上的分流器14、二次接线端子的结构设计,降低了现有技术中电流互感器因内部结构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减少了这些可控因素对电流互感器存在精度误差,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精度,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19]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还包括:至少两个屏蔽圈;所述至少两个个屏蔽线圈彼此紧接地依次布置在所述磁芯圆周周围。
[0020]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互感器主体为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所述二次绕组13及所述铁芯浇注在所述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的环氧树脂内,所述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在铸造工艺中为一次成型结构。
[002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互感器插座30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孔,所述至少两个插孔均匀分散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插座30中。
[0022]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20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孔中有人一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20的两端。
[002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中,所述一次绕组12的匝数为5匝-3000匝,所述二次绕组13的匝数为5匝-50000匝。
[0024]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线圈形成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的所述二级绕组的至少一部分。
[002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0的磁环11为铁芯;所述铁芯由一叠EI铁芯叠加组成或者由至少一对ED组成或者由至少一付环形切口铁芯组成或者由至少一付矩形切口铁芯组成。
[002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互感器本体、电流互感器底座、电流互感器插座;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包括磁环、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串接在待检测电路上的分流器、二次接线端子;所述磁环的内腔中设有所述二次绕组;所述二次绕组缠绕于所述磁环上;所述二次绕组的外围设有所述一次绕组;所述一次绕组缠绕在所述磁环上;所述一次绕组与所述分流器并联;所述二次绕组输出的信号用于测量和分析;所述二次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上;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设于所述电力互感器本体的下方;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插座设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上方;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所述磁环的环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还包括:至少两个屏蔽圈;所述至少两个个屏蔽线圈彼此紧接地依次布置在所述磁芯圆周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主体为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所述二次绕组及所述铁芯浇注在所述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的环氧树脂内,所述全封闭式母线型结构在铸造工艺中为一次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插座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孔,所述至少两个插孔均匀分散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插座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孔中有人一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底座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中,所述一次绕组的匝数为5匝-3000匝,所述二次绕组的匝数为5匝-50000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圈形成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的所述二级绕组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的磁环为铁芯;所述铁芯由一叠EI铁芯叠加组成或者由至少一对ED组成或者由至少一付环形切口铁芯组成或者由至少一付矩形切口铁芯组成。
【文档编号】H01F38/30GK104269261SQ20141055394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陈智勇, 张松, 郭滨钊, 冯超, 孙莉 申请人:夏邑县供电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