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082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端子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端子组合结构,包含有一平板导电端子及弹臂导电端子,该平板导电端子其包含有一固定部及分别自固定部两端延伸的焊接部及接触部,其中该接触部分别形成有一平板接触区及自平板接触区延伸的斜面接触区;该弹臂导电端子包含有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端延伸的线缆包覆部及弹性接触部,其中该弹性接触部形成有一朝内侧弯折并具有弹性的平面接触部;当平板导电端子插设于弹臂导电端子上时,通过斜面接触区的导引而插入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内,并通过平板接触区及平面接触区相互接触,增加两导电端子间的接触面积。
【专利说明】端子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端子结构及其组合,特别是指一种可增加端子间的接触面积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通讯电器用品,如数据机、网路卡、电话机或传真机等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大多是利用数据传输线的线端连接器插入上述电器用品的板端连接器中,并通过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两者的导电端子相抵接来进行信号或电力的传输。
[0003]然而,目前使用的线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皆装设于绝缘本体上,并且线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并无法相对于绝缘本体产生移动。因此,当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不慎产生晃动时,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两者的导电端子会有瞬间分离的情况产生,造成两者之间的信号传输瞬间断路。也就是说,当信号产生瞬断时,信号的传递或电源的连接会造成例如画面中断、电源中断或其它状况,甚至造成电器用品的损坏。
[0004]详细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为目前应用于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从图可知,其分别为应用于板端连接器上的平板导电端子10及应用于线端连接器上的弹臂导电端子11,平板导电端子10前端的接触部IOA形成一两侧分别突起的圆弧接触结构,而弹臂导电端子11的接触部IlA则形成一可相对于平板导电端子10两侧夹持的弹性接触部,且其接触部IlA为一凸起的圆弧结构,因此当平板导电端子10及弹臂导电端子11的接触部10AU1A相互接触时,由于两接触部皆为圆弧结构,因此仅形成点接触面积,若平板导电端子10或弹臂导电端子11在制造上有任何误差时,则很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因此如何提高导电端子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其接触稳定性,实为一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5]由此可见,上述公知使用的结构仍有诸多缺失,而亟待加以改良。
[0006]本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的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端子组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平板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平板接触区及斜面接触区的设置,达到增加与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的功能。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通过弹臂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平面接触部的设置,达到增加与平板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的功能。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组合结构,其包含有一供平板导电端子相对接的弹臂导电端子,该弹臂导电端子包含有一插设固定于线端连接器内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端延伸的线缆包覆部及弹性接触部,其中该弹性接触部自底部板状结构朝上弯折后,再朝内侧弯折形成有一具有弹性的平面接触部,且两平面接触部间形成一供平板导电端子插设的对接空间,据此与平板导电端子间呈一面接触。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固定部整体弯折呈矩形状结构,且自固定部上朝外弯折延伸一卡扣部,借以卡扣固定于线端连接器的本体内。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线缆包覆部则自固定部上延伸,使其一侧形成一包覆线缆的包覆曲面,而自包覆曲面则延伸一线缆定位部,该线缆定位部朝内侧折弯,使其得以与线缆电性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平板导电端子包含有一固定部及分别自固定部两端延伸的焊接部及接触部,其中该接触部分别形成有一平板接触区及自平板接触区延伸的斜面接触区,通过斜面接触区的导引插设于弹臂导电端子内,使得平板接触区与弹臂导电端子呈面接触。
[0013]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接触部整体为一平板结构,且其固定部上则朝外缘延伸有至少一倒勾,通过倒勾插设固定于板端连接器的本体内。
[0014]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平板导电端子其插设于板端连接器本体后,其焊接部及接触部则分别外露于本体外,且该焊接部朝本体的底端延伸设置。
[0015]采用以上设计后,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端子组合结构通过平板导电端子的平板接触区的设置,使其得以增加与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电性连接稳定性。通过弹臂导电端子的平面接触部的设置使其得以增加与平板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的电性连接稳定性。当平板导电端子插设于弹臂导电端子上时,通过斜面接触区的导引而插入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内,并通过平板接触区及平面接触部相互接触,增加两导电端子间的接触面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图2A为本实用新型平板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平板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A为本实用新型弹臂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弹臂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板导电端子及弹臂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平板导电端子及弹臂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平板导电端子插设于板端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弹臂导电端子插设于线端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组合的示意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0平板导电端子 11弹臂导电端子 IOA接触部
[0029]1lA接触部2平板导电端子 21固定部
[0030]22焊接部23接触部24倒勾
[0031]25平板接触区 26斜面接触区 A板端连接器
[0032]Al本体3弹臂导电端子 31固定部
[0033]311卡扣部32线缆包覆部 321包覆曲面
[0034]322线缆定位部 33 弹性接触部 331底面
[0035]332侧面333顶面334平面接触部[0036]335对接空间B线端连接器BI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8]请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其包含有一可插设固定于电连接器本体的固定部21及分别自固定部21两端延伸的焊接部22及接触部23,该具体而言,该平板导电端子2为一板状结构,且其固定部21上则朝外缘延伸有数个倒勾24,借以通过倒勾24插设固定于板端连接器A的本体Al内,请参阅图6所示,当其插设固定于板端连接器A的本体Al上后,其焊接部22及接触部23则分别外露于本体Al外,该接触部23朝本体Al的底端延伸设置,使其得以焊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而接触部23分别形成有一平板接触区25及自平板接触区25延伸的斜面接触区26,从接触部23的侧面观之,由平板接触区25至斜面接触区26成V字型斜面状,其中该斜面接触区26可作为导引插设于弹臂导电端子3内用,而平板接触区25则可作为与弹臂导电端子3接触之用,据此通过平板接触区25的设置,使其得以增加与弹臂导电端子3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的电性连接稳定性。[0039]请参阅图3A、图3B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弹臂导电端子3的示意图,其包含一可插设固定于线端连接器B内的固定部31及自固定部31两端延伸的线缆包覆部32及弹性接触部33,其中该固定部31整体弯折略呈矩形状结构,且自固定部31上朝外弯折延伸一^^扣部311,借以卡扣固定于线端连接器B的本体BI内,而该线缆包覆部32则自固定部31上延伸,使其一侧形成一可包覆线缆的包覆曲面321,而自包覆曲面321则延伸一线缆定位部322,该线缆定位部322朝内侧折弯,使其得以与线缆电性连接;而前端的弹性接触部33则分别形成有一底面331、自底面331延伸的侧面332及顶面333,从侧面观之略呈Cl字型结构,且自顶面333在朝内延伸一具有弹性变形的平面接触部334,且该平面接触部334等上述结构自固定部31上延伸两两相对设置,使得两平面接触部334间则形成一可供平板导电端子2插设的对接空间335,通过平面接触部334的设置使其得以增加与平板导电端子2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的电性连接稳定性;请参阅图7所示,当弹臂导电端子3插设于线端连接器B之本体BI后,其连接的线缆则自线端连接器B本体BI后端延伸出,而两平面接触部334则位于线端连接器B本体BI所设置的对接面上,借以达到与线端连接器B与板端连接器A相互卡扣电性连接的功能。
[0040]请参阅图4、图5及图8所示,当平板导电端子2插设于弹臂导电端子3上时,平板导电端子2前端的接触部23通过斜面接触区26的导引而插入弹臂导电端子3接触部33的对接空间335内,此时平板导电端子2的平板接触区25则与弹臂导电端子3的平面接触部334相互接触,由于两者间皆为平面结构,因此可大幅增加导电端子2、3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连接器间的电性连接稳定性。
[0041]上列详细说明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是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供平板导电端子相对接的弹臂导电端子,该弹臂导电端子包含有一插设固定于线端连接器内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端延伸的线缆包覆部及弹性接触部,其中该弹性接触部自底部板状结构朝上弯折后,再朝内侧弯折形成有一具有弹性的平面接触部,且两平面接触部间形成一供平板导电端子插设的对接空间,据此与平板导电端子间呈一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部整体弯折呈矩形状结构,且自固定部上朝外弯折延伸一卡扣部,借以卡扣固定于线端连接器的本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线缆包覆部则自固定部上延伸,使其一侧形成一包覆线缆的包覆曲面,而自包覆曲面则延伸一线缆定位部,该线缆定位部朝内侧折弯,使其得以与线缆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平板导电端子包含有一固定部及分别自固定部两端延伸的焊接部及接触部,其中该接触部分别形成有一平板接触区及自平板接触区延伸的斜面接触区,通过斜面接触区的导引插设于弹臂导电端子内,使得平板接触区与弹臂导电端子呈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触部整体为一平板结构,且其固定部上则朝外缘延伸有至少一倒勾,通过倒勾插设固定于板端连接器的本体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平板导电端子其插设于板端连接器本体后,其焊接部及接触部则分别外露于本体外,且该焊接部朝本体的底端延伸设置。
【文档编号】H01R13/04GK203733990SQ20142011246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林乐尧 申请人:昆山前端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