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680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包括:调温组件,电池砖组件,散热管组件,电芯组件,电箱组件,保险组件,调温组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间包含有电芯组件,在调温组件一端连接有散热管组件,此基本结构组成一个电池砖组件,由多个电池砖连接后,组成电箱组件,在每个电芯,电砖,电箱之间均安装有保险装置,所述调温组件进一步包括:上部调温槽,下部调温槽,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导热片,风扇,本电池组结构可应用于:如电动交通工具的电池安全设计,如UPS(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结构设计,也可以应用于如移动电源、移动电子设备类的电池调温结构和电池安全结构,本电池组结构具有使用安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成本低廉的特点。
【专利说明】—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涉及电池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温度以及带安全保护的电池结构,可作为如电动汽车类的交通工具电源结构使用,也可以应用于如UPS、移动电源等电子设备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首先,本技术是用于电池结构应用的设计,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结构由锂合金金属氧化物(正极)、石墨(负极)、电池鼓壳、导电涂层等构成。对于利用上述电池结构构成的普通锂电池组结构,其主要存在几方面的缺陷问题:1.使用条件有限制,高低温使用危险大。2.不能大电流放电,价格昂贵,安全性较差。3.有电池被过充过放电的缺陷。4.生产要求条件高,成本高。5.存在安全性差,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0003]利用本技术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几方面的问题:1,能够自动调节电池组的待机温度和运行温度,使电池组工作在设定的待机和工作温度范围内。2,通过自熔断保险的合理布局设计,使电池组结构可以安全有效的运行,避免单个电池芯、电池砖组件结构的故障导致整个电池组发生故障。3,通过电池组结构的并联和串联,为电子设备提供适合的高电压和大电流的电池组结构。4,通过若干电芯组成电池砖组件、电池箱的结构,降低大功率电池结构的生产成本。5,通过电池保护线路,可避免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被过充、过放或互充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往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电池组结构。这种电池组结构具有能够自动调节温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率、易于维护、并且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
[0005]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包括:调温组件,电池砖组件,散热管组件,电芯组件,电箱组件,保险组件,调温组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间包含有电芯组件,在调温组件一端连接有散热管组件,此基本结构组成一个电池砖组件,由多个电池砖组件连接后,组成电箱组件,在每个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之间均安装有保险装置,所述调温组件进一步包括:上部调温槽,下部调温槽,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导热片,风扇,本电池组结构可应用于:如电动交通工具的电池安全设计,如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结构设计,也可以应用于如移动电源、移动电子设备类的电池调温结构和电池安全结构。本电池组结构具有使用安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成本低廉的特点。
[0006]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由调温系统、电芯、电池砖组件外壳、散热管结构、保险结构、电池箱构成。
[0007]调温组件的系统结构是通过珀尔帖效应,利用电流通过导体后产生制冷和制热效果的原理设计而成。具体来说,当有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例如,当电流从自由电子数较高的一端A流向自由电子数较低的一端B,则B端的温度就会升高;反之,B端的温度就会降低。
[0008]调温组件系统主要由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及其电路、电芯调温片、温度传导片、连接端口、连接线路构成。其中连端口进一步包括充、放电接口、数据传输&监控端口、控制端口。
[0009]调温组件系统的散热模块由电芯调温片、温度传导片两部分构成。其中,电芯调温片的设计结构为上下套管形状,电芯在其内部。温度传导片为片状结构设计,其通过导热绝缘材料与电池砖组件的金属导热外壳连接。当电芯温度高于设定范围时,电芯调温片起制冷作用,其热量通过温度传到片、电池砖组件金属外壳、导热管结构后散发到电池砖组件外部。反之,当电芯温度低元设定范围时,电芯调温片其制热作用,热量通过导热管结构、电池砖组件金属外壳、温度传导片,传导到电芯调温片上,从而保证电芯工作在合理的设计范围内。
[0010]调温系统电芯调温片部分,根据电子设备的设计需要,可以将电芯调温片设计为上下套管形状,也可以设计为片状。如电池选用非18650型电池时候,通常电芯设计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这种设计模式下,可以将调温系统的电芯调温片设计为扁平的片状,与电芯贴合在一起,同样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0011]电池砖组件外壳部分主要为分为三部分结构:左上壳,左下壳,右壳。其中左上壳的顶面设计有电量显示按钮和电量指示灯,在左上壳的内部,设计有电路板箱,其内部包含电路,其防过充、防过放、防互充、电源显示作用。左下壳的正面包括有功能选择按钮和控制连接端口。左下壳的后部设计有电源连接端口。右壳由如金属铜或导热性良好的合金材料构成,其正面有带过滤的散热接口,与散热管结构连接。右壳的内部有用于连接温度传到片的螺丝接口或卡口。为了能够起到绝缘和导热的作用,在右壳和温度传导片之间设计有如绝缘导热橡胶的材料。电池砖组件外壳三个组成部分的连接部分设计有用于固定的螺丝孔和卡口设计。
[0012]散热管结构由如铜或导热性良好的合金材料构成。其内部为中空设计,热量可以通过其中空的空间,将冷、热空气在风扇的带动下,进行快速的调节。散热管的一端连接在电池砖组件的右壳正面,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箱外部。根据连接电池砖组件数量的不同,以及电子设备的电池结构不同,散热管结构可以设计为单连接接口,或多连接接口。在散热管结构与电池砖组件结构的连接处,设计有起固定作用的卡口和螺丝口设计。
[0013]为了保证电池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每节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之间均设计有如可恢复熔断丝的保险组件。这种设计方式不会因为单节点的电芯、电池砖组件损坏而影响其他电芯、电池砖组件甚至整个电箱的正常工作,从而可以提高电箱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更可以避免如单节电池或电池砖组件过热而引起的火灾发生。
[0014]电池箱主要由前面板、箱体上板,一体式底板和背板三部分。在前面板上设计有用于显示电量以及功能设置电池箱状态显示屏,在显示屏下方设计有功能选择和设置按钮。在箱体上板的后部侧面有与箱体底板连接的旋转卡口,这种设计可以方便的打开电池箱,对其内部进行操作。在一体式底板和背板上,其底板侧面设计有用于散热和其空气循环流通作用的导热孔。在背板上设计有散热孔、导热风扇、功能开关、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导热风扇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可以自动调节器运转的时间以及转速。在背板的一侧,设计有方便更换保险丝设备的空槽设计,其上游用于固定的旋转盖帽。
[0015]电池组的供电结构包括,由若干个电池芯串联或并联后,组成电池砖组件结构,再有多个电池砖组件并联或串联后组成电箱结构。其中在每个电芯之间设计有保险装置,其位置设计在电池砖组件内部。在电池砖组件之间也设计有保险装置,为了方便检查和更换,其位置设计在电箱背板后部的孔槽中。为了适应不同电子设备的电池组结构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可以手动或通过接口软件控制来修改电芯、电池砖组件的串、并联结构。
[0016]本实用新型同现有电池组结构相比,其具备能够自动调节温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率、易于维护、并且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
[0017]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如电动汽车类的电动交通工具的电池组结构。
[0018]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如UPS (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户外太阳能设备的蓄电池组结构、移动电源、移动电子设备类的电池调温结构和电池安全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砖组件内部模块结构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温系统模块结构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芯与调温组件连接结构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砖组件散热板结构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砖组件组装结构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块电池砖组件与散热管连接结构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正面组装结构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背板结构图。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温系统原理图。
[00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设计拓扑图。
[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砖组件间串联模块结构图。
[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砖组件间并联模块结构图。
[0032]图中各组件为:(1.1)温控器及其附属,(1.2.1)上部电芯调温片,(1.2.2)下部电芯调温片,(1.2.1.1)电芯连接孔,(1.3.1)第一温度传导片,(1.3.2)第二温度传导片,(1.3.3)第三温度传导片,(1.3.4)温度传导片固定孔,(1.4)风扇,(1.5.1)第一温度传感器,(1.5.2)第二温度传感器,(1.6.1)正极电芯间连接器,(1.6.2)负极电芯间连接器,(1.6.3)正极卡扣,(1.6.4)负极卡扣,(1.6.5)电芯间保险端子,(1.7)电池砖组件间保险端子,(2)电池砖组件右壳,(2.1)电池砖组件散热孔,(2.2)电池砖组件右壳螺丝孔,(2.2.1)电池砖组件左上壳,(2.2.2)电池砖组件左下壳,(2.3)电路板箱,(2.3.1)电量显示按钮,(2.3.2)电量指示灯,(2.3.3)调试及控制接口,(2.3.4)调试及控制按钮,(2.4)电池砖组件固定螺丝口,(2.4.1)左上壳散热孔,(2.4.2)左下壳散热孔,(3)散热管,(3.1)散热管到电池砖组件接口,(3.2)散热管外接接口,(4)电芯,(5.1)电箱下壳,(5.1.1)电箱下壳散热孔,(5.1.2)下盖固定螺丝孔,(5.2)电箱上盖,(5.2.1)电箱外壳旋转连接件,(5.2.2)上盖闭合卡扣,(5.2.3)上盖固定螺丝孔,(5.3)电箱前面板,(5.3.1)电箱电量及功能显示屏,(5.3.2)电箱电量及功能显示按钮,(5.3.4)前盖固定螺丝孔,(6.1)电箱背板散热孔,(6.2)电箱充电接口,(6.3)功能跳线选择器,(6.4)电箱供电输出端口,(6.5)电池砖组件保险孔槽及旋转盖帽,(6.6)电箱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包括:调温组件,电池砖组件,散热管组件,电芯组件,电箱组件,保险组件,调温组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间包含有电芯组件,在调温组件一端连接有散热管组件,此基本结构组成一个电池砖组件,由多个电池砖组件连接后,组成电箱组件,在每个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之间均安装有保险装置,所述调温组件进一步包括:上部调温槽,下部调温槽,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导热片,风扇,本电池组结构可应用于:如电动交通工具的电池安全设计,如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结构设计,也可以应用于如移动电源、移动电子设备类的电池调温结构和电池安全结构。本电池组结构具有使用安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成本低廉的特点。
[0035]本实用新型设计由若干电芯模块按顺序排练在调温组件内部,在调温组件的外部由电池砖组件构成并固定。电池砖组件通过与散热管组件连接,进行温度传导作用。若干电池砖组件再通过电箱组件整合成电箱模块。其中各个组件进一步包括如下设计连接方式:
[0036]一、调温组件:在(1.1)温控器及其附属上,通过导线连接有(1.2.1)上部电芯调温片以及(1.2.2)下部电芯调温片,其中(1.2.1)上部电芯调温片和(1.2.2)下部电芯调温片上设计有(1.2.1.1)电芯连接孔。在(1.1)温控器及其附属上通过导线连接有(1.3.1)第一温度传导片、(1.3.2)第二温度传导片、(1.3.3)第三温度传导片。在每个温度传导片上有起固定作用的(1.3.4)温度传导片固定孔。在(1.1)温控器及其附属上设计有(1.4)风扇、(1.5.1)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有(1.5.2)第二温度传感器。在(1.2.1)上部电芯调温片的上部设计有(1.6.1)正极电芯间连接器,(1.6.3)正极卡扣。在(1.2.2)下部电芯调温片下部设计有(1.6.2)负极电芯间连接器,(1.6.4)负极卡扣。在每节电芯、电池砖组件之间设计有(1.6.5)电芯间保险端子和(1.7)电池砖组件间保险端子。
[0037]二、电池砖组件:在(2)电池砖组件右壳上设计有(2.1)电池砖组件散热孔和(2.2)电池砖组件右壳螺丝孔,可以和(2.2.1)电池砖组件左上壳进行连接和固定。,其中(2.2.1)电池砖组件左上壳设计有(2.4.1)左上壳散热孔。在(2.2.2)电池砖组件左下壳内部设计有(2.3)电路箱。在(2.2.2)电池砖组件左下壳的外部设计有(2.3.1)电量显示按钮、(2.3.2)电量指示灯、(2.3.3)调试及控制接口、(2.3.4)调试及控制按钮、(2.4)电池砖组件固定螺丝口、(2.4.2)左下壳散热孔。
[0038]三、散热管组件:在(3)散热管的外端设计有(3.1)散热管到电池砖组件接口,内端设计有(3.2)散热管外接接口。
[0039]四、电芯组件:由若干(4)电芯构成。
[0040]五、电箱组件:在(5.1)电箱下壳侧面设计有(5.1.1)电箱下壳散热孔、(5.1.2)下盖固定螺丝孔。在(5.2)电箱上盖侧面设计有(5.2.1)电箱外壳旋转连接件和(5.2.2)上盖闭合卡扣,以及(5.2.3)上盖固定螺丝孔。在(5.3)电箱前面板设计有(5.3.1)电箱电量及功能显示屏、(5.3.2)电箱电量及功能显示按钮。其侧面设计有(5.3.4)前盖固定螺丝孔。在电箱的背板上设计有(6.1)电箱背板散热孔、(6.2)电箱充电接口、(6.3)功能跳线选择器、(6.4)电箱供电输出端口、(6.5)电池砖组件保险孔槽及旋转盖帽、(6.6)电箱风扇。
[0041]导温组件使用的中热电制冷片主要是利用珀尔帖效应,其单片内部阻值:
2.1?2.5 Ω,环境温度23± I°C,IkHZ Ac测试),最大温差:Δ Tmax(Qc=O) 60°C,工作电流:Imax=5.8A,恒定12V后根据散热能力为4.5A,额定电压:DC12V,最高电压:15V,最高启动电流5.8A,致冷功率:Qcmax 58-65W,装配压力:85N/cm2,工作环境:温度范围-55°C?83°C,封装工艺:四周利用标准704硅橡胶进行密封,热电制冷片连接的散热片可以设计为上下套管结构,或设计为扁平散热片结构。
[0042]电芯组件中的电芯组件具体可以使用18650锂电池,电池使用过程中放电的平台电压3.7V,即典型电压,充电满电时的电压4.2V,电池主流的容量从1200mAh到2600mAh,电芯也可以为:铅酸电芯,镍氢电芯,锂离子电芯,镍铬电芯,钠硫电芯,镍锌电芯,锌空气电芯,飞轮电芯,液体电芯。
[0043]所述的电池砖组件由调温组件、电芯组件和散热管组件构成,在每个电芯连接端子处具有可恢复保险丝装置,在电池砖组件内部和电池砖组件之间均设计有防过充保护电路,防互充保护电路,可恢复保险丝,识别电阻。调温组件中进一步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及其电路、电芯调温片、温度传导片、传输端口、连接线路构成。电池转组件的连端口进一步包括:充、放电接口、数据传输&监控端口、控制端口。
[0044]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电路可以由两个场效应管,以及如专用保护集成块S-8232组成,过充电控制管FET2和过放电控制管FETl串联于电路,由保护IC监视电池电压并进行控制,当电池电压上升时,过充电保护管FET2截止,停止充电。为防止误动作,一般在外电路加有延时电容。当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下,电池电压降至设定低值时,过放电控制管FETl截止,停止向负载供电。过电流保护是在当负载上有较大电流流过时,控制FETl使其截止,停止向负载放电,目的是为了保护电池和场效应管。过电流检测是利用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作为检测电阻,监视它的电压降,当电压降超过设定值时就停止放电。在电路中一般还加有延时电路,以区分浪涌电流和短路电流。
[004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池组结构的最基本供电单元为电芯,由多个电芯根据设计需要并联或串联后,组成一个电池砖组件结构,再由多个电池砖组件结构根据需要并联或串联后组成电箱结构。
[0046]散热管组件可以是单独一个或多个连接后组成的内部中空的导热管,其材料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铜材料或导热良好的合金材料设计而成。
[0047]电池砖组件外部包含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由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其一端有带过滤的导热接口,与导热管组件连接,在其内侧利用导热绝缘弹性橡胶与调温组件中的散热片连接,第二部分的为电池砖组件外壳的左上部分,其表面设计有电量显示器,功能选择按钮,调试接口,第三部分为电池砖组件外壳的左下部分,其与另外两部分通过卡口和螺母结合后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0048]电箱组件由金属材料构成,其分为前面板,上盖和底壳与背部面板三部分,在前面板上设计有电量、功能显示屏,调节、选择按钮,底壳与背部面板为一体设计,在背部面板上设计有充电接口,散热孔,风扇,保险组件,输入输出端口,上盖可以通过卡口与螺丝与另外两部分连接。其中输入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电子设备的控制端连接后,可以对电箱内部的组件进行控制操作。
[0049]利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组合:自动调节温度,使电芯始终工作在恒定设计的温度范围内。安全防范功能,由于每节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之间均设计有保险丝组件,其不会因为单节点的电芯、电池砖组件损坏而影响其他电芯正常工作。
[0050]实例I利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可应用于如电动汽车类的电动交通工具的电池组结构。当前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多为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设计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有几方面:如汽油不可再生、由于汽油不能充分燃烧,而产生的尾气污染、油电转换损耗等问题,由此产生了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不可避免的需要一种低成本、高效率、高稳定性、环保的电池设备。
[005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与其他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根本区别在于:1,可以自动调节电池温度,使之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锂离子电池的极限环境温度为-20°c?60°C,而(TC?40°C是最合理的工作环境,但要发挥电池的性能潜力,20°C左右是最佳使用环境)。如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当电池温度过低,将会严重影响电池电能的输出,同时也会大幅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反之,在炎热的热带地区,电池待机、工作温度过高,产生电池自燃、甚至爆炸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以自动的调节过低或过高的待机、工作温度,从而保证电池结构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通过在每个电芯、电池砖组件之间增加保险结构,可以在单节电芯、电池砖组件发生故障的时候,不影响其他电芯、电池砖组件的继续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52]实例2利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可应用于如UPS (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户外太阳能设备的蓄电池组结构。在户外UPS以及户外太阳能电池组的应用中,温度调节是十分必要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影响电池组的能量输出、工作稳定性以及电池组寿命。
[0053]利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由于采用了电子式的调温结构,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可以自动进行升温调节。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可以自动进行降温调节。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如UPS (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户外太阳能设备的蓄电池组结构可以安全,稳定的工作在设计的温度范围内。
[0054]实例3利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如移动电源、移动电子设备类的电池调温结构和电池安全结构。在当前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移动硬盘、充电宝等电子设备中,均有电池结构设计,这些电池结构本事会发出热量,当热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候,会产生如燃烧、爆炸的危险。
[0055]利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通过导热管的设计,可以将电子设备以及电池产生的热量快速有效的排出设备内部。在通过调温模块,可以进一步的对电子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自动调节,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
[0056]简单来说,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如电动汽车类的电动交通工具的电池组结构。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如UPS (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户外太阳能设备的蓄电池组结构、移动电源、移动电子设备类的电池调温结构和电池安全结构。
[0057]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计算通讯设备,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包括:调温组件,电池砖组件,散热管组件,电芯组件,电箱组件,保险组件,调温组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间包含有电芯组件,在调温组件一端连接有散热管组件,此基本结构组成一个电池砖组件,由多个电池砖组件连接后,组成电箱组件,在每个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之间均安装有保险装置,所述调温组件进一步包括:上部调温槽,下部调温槽,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导热片,风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组件中热电制冷片主要是利用珀尔帖效应,其单片内部阻值:2.Γ2.5Ω,环境温度23土1°C,IkHZ Ac 测试,最大温差:Δ Tmax (Qc=O) 60°C,工作电流:1max=5.8A,恒定 12V后根据散热能力为4.5A,额定电压:DC12V,最高电压:15V,最高启动电流5.8A,致冷功率:Qcmax 58-65W,装配压力:85N/cm2,工作环境:温度范围-55°C?83°C,封装工艺:四周利用标准704硅橡胶进行密封,热电制冷片连接的散热片可以设计为上下套管结构,或设计为扁平散热片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芯组件可以使用18650锂电池,电池使用过程中放电的平台电压3.7V,即典型电压,充电满电时的电压4.2V,电池主流的容量从1200mAh到2600mA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芯组件为:铅酸电芯,镍氢电芯,锂离子电芯,镍铬电芯,钠硫电芯,镍锌电芯,锌空气电芯,飞轮电芯,液体电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砖组件由调温组件、电芯组件和散热管组件构成,在每个电芯连接端子处具有可恢复保险丝类装置,在电池砖组件内部和电池砖组件之间均设计有防过充保护电路,防互充保护电路,可恢复保险丝,识别电阻,调温组件中进一步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及其电路、电芯调温片、温度传导片、传输端口、连接线路构成,电池砖组件的连端口进一步包括:充、放电接口、数据传输、监控端口、控制端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结构的最基本供电单元为电芯,由多个电芯根据设计需要并联或串联后,组成一个电池砖组件结构,再由多个电池砖组件结构根据需要并联或串联后组成电箱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组件可以是单独一个或多个连接后组成的内部中空的导热管,其材料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铜材料或导热良好的合金材料设计而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砖组件外部包含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由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其一端有带过滤的导热接口,与导热管组件连接,在其内侧利用导热绝缘弹性橡胶与调温组件中的散热片连接,第二部分的为电池砖组件外壳的左上部分,其表面设计有电量显示器,功能选择按钮,调试接口,第三部分为电池砖组件外壳的左下部分,其与另外两部分通过卡口和螺母结合后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箱组件由金属材料构成,其分为前面板,上盖和底壳与背部面板三部分,在前面板上设计有电量、功能显示屏,调节、选择按钮,底壳与背部面板为一体设计,在背部面板上设计有充电接口,散热孔,风扇,保险组件,输入输出端口,上盖可以通过卡口与螺丝与另外两部分连接,其中输入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电子设备的控制端连接后,可以对电箱内部的组件进行控制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电池组结构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组合:自动调节温度,使电芯始终工作在恒定设计的温度范围内,安全防范功能,由于每节电芯、电池砖组件、电箱之间均设计有保险丝组件,其不会因为单节点的电芯、电池砖组件损坏而影响其他电芯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H01M10/635GK203983426SQ20142025027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6日
【发明者】许振宇 申请人:许振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