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绕线管及使用此绕线管的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566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绕线管及使用此绕线管的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绕线管,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基底凸缘部,该基底凸缘部是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以及中间凸缘部,该中间凸缘部是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上述卷绕芯部具有第1卷绕芯部,该第1卷绕芯部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和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以及第2卷绕芯部,该第2卷绕芯部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上述第1卷绕芯部的相反侧;其特征为,上述第1卷绕芯部的直径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长。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绕线管部件具有简单构造,易于制造,且适于耐高电压的磁性元件的制造。
【专利说明】一种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绕线管及使用此绕线管的磁性元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耐高电压的磁性元件的制造,且具有简单构造的绕线管部件,以及使用了该绕线管部件的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LED (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代替至今为止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成为普及了的照明设备。在采用此种LED的照明设备上,搭载有LED驱动电路。
[0003]就相关的LED驱动电路而言,其中一个例如,日本专利文件特开2001-8443号公开公报(专利文献1:以下称为“现有例I”)就有明确说明。这个现有例I的LED驱动电路中,如图16所示,具备LED元件102,与此LED元件102串联的线圈103,以及二极管元件104,该二极管元件104与LED元件102以及线圈103为并联连接的状态。
[0004]并且,在这个驱动电路中设置有施加脉动电压的直流电源101,在LED元件102和直流电源101之间,还连接设置有切换直流电源101向LED元件102输出电压的输入/非输入用的开关元件105。
[0005]在如上构成的现有例I的LED电路中,上述的LED驱动电路在开关元件105接通的时候,把直流电源101输出电压施加到LED元件102,使LED元件102发光,而在开关元件105断开的时候,利用线圈103的反电动势,使LED元件102发光。
[0006]但是,在LED驱动电路中,由于LED元件102 —般被看作是电容元件,所以从直流电源101所供给的电力的大部分都被线圈103所消耗掉了。电源电压的大部分被该线圈103所承载,其结果特别是在家庭电力供应为200v以上的日本国以外的国家,为了防止在线圈103卷绕终结侧的导电导线和卷绕开始侧的导电导线之间出现短路,要求此线圈103的耐压性要在500?600v以上。
[0007]为了满足相关的耐压性要求,现有一种技术方案,其中把绕组分割为互相隔离的多个绕组,从而提高线圈整体的耐压性(详参专利文献2:以下称为“现有例2”)。在此现有例2的技术中,如图17所示,磁性铁心80,通过从卷绕芯部81开始沿着其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了下端凸缘部83a和上端凸缘部83b,此外,还通过设置I个以上的中间凸缘部,使每个凸缘部之间都分别形成个别绕组部,从而使对于线圈整体的耐压性要求得以分散到每个个别绕组部上。
[0008]另外,在现有例2的技术中,在下端凸缘部83 a,上端凸缘部83b和中间凸缘部的各自的外缘上还形成有较浅的缺口部,同时,从下端凸缘部83 a到上端凸缘部83b,包括下端凸缘部83a和上端凸缘部83b,还形成有深达卷绕芯部的轴心的连续缺口部。并且,绕组的卷绕开始端或者卷绕终结端,通过穿过该连续缺口部,能够确保卷绕开始端或卷绕终结端与全体个别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压性。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8443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10-161260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3]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4]在上述的现有例2的技术中,在磁性铁心上形成有深达卷绕芯部的中轴线为止的连续缺口部。此连续缺口部的深度非常之深。另外,为了确保卷绕在卷绕芯部的绕组部与穿过连续缺口部的卷绕开始端或卷绕终结端之间的绝缘耐压,有必要使连续缺口部的幅宽变窄。具有这样的幅宽很窄,而且深度很深的连续缺口部的绕线管,就很容易通过从塑料等绝缘材料中选取合适材料来制得。
[0015]但是为了提高使用绕线管制造的线圈的电感,一般会采用下述构成方案,即形成沿着绕线管的卷绕芯部的中轴线延伸的贯穿细孔,并将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芯部插入该贯穿细孔。但是,如果采用了现有例2技术所使用的磁性铁心的形状的绕线管的话,绕组的卷绕开始端或者卷绕终结端沿着卷绕芯部的中轴线穿过,所以不能采用沿着绕线管的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把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芯部插入的构成方案。
[0016]本实用新型,真是鉴于上述的情况做出的,以提供下述绕线管部件作为目的的,即该绕线管部件在采用具有中间凸缘部的构成的同时,还能易于形成绕线管,而且适于制造能够耐受较高外加电压的磁性元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以提供下述磁性元件作为目的的,即该磁性元件在易于制造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耐压性。
[0017]解决方案:
[001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态是一种绕线管,其是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基底凸缘部,该基底凸缘部是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以及中间凸缘部,该中间凸缘部是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上述卷绕芯部具有第I卷绕芯部,该第I卷绕芯部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与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以及第2卷绕芯部,该第2卷绕芯部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相反侧;其特征为,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长。
[0019]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还可以至少设置有连续缺口部,该连续缺口部跨越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述第I卷绕芯部及上述中间凸缘部,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穿过该连续缺口部的导电导线的导线部与绕组部之间空间距离,进而保持两者之间的绝缘性,并且,还可以从第I卷绕芯部开始卷绕配线。由此,具有下述效果,即不必担心由于从第2卷绕芯部开始卷绕绕组而使绕组紊乱的情况,还能够确保一定的空间距离。
[0020]这里,优选上述连续缺口部具有深达上述第2卷绕芯部外周面的直径方向位置为止的深度。并且,优选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还设置有具有比上述连续缺口部深度浅的第I个别缺口部。而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还设置第2个别缺口部,该第2个别缺口部被设置在与上述第I缺口部相对的,且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的位置上,具有深达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外周的直径方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0021]另外,优选在上述卷绕芯部上还设置有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延伸的贯穿细孔。
[0022]通过此绕线管,可以使与绕组的卷绕开始端连接的第I导线部从安装端面侧穿过连续切口部引导上来,并从远离安装端面的第2卷绕芯部开始向着第I卷绕芯部进行卷绕。接着,被卷绕在第2卷绕芯部的绕组部,通过穿过中间凸缘部上的第2个别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与邻接的卷绕在第I卷绕芯部的绕组部进行电连接。
[0023]另外,在形成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绕组部(以下,也称之为「最终绕组部」)之后,对于与绕组的卷绕终结端连接的第2导线,一边维持其与最终绕组部以外的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性,同时使其穿过第I个别缺口部,并将第2导线引导到安装端面侧。
[0024]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部件,因为不需要形成很窄且很深的连续缺口部,就能轻易地使之成型,而且,对各绕组部的耐压性要求变得很低,能提高把该绕线管部件作为构成要素的磁性元件的整体耐压性。
[0025]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的上述第I及第2卷绕芯部上还形成有沿着这些卷绕芯部中轴线延伸的贯穿细孔。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在每个凸缘部间形成绕组部,同时,把磁性部件插入该贯穿细孔,能够制造具有较高电感的磁性元件。
[0026]本实用新型的第2形态是一种磁性元件,其是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绕线管,以及绕组的磁性元件,上述绕线管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基底凸缘部,该基底凸缘部是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以及中间凸缘部,该中间凸缘部是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上述卷绕芯部具有第I卷绕芯部,该第I卷绕芯部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和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以及第2卷绕芯部,该第2卷绕芯部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相反侧;其特征为,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长,且上述绕组卷绕于上述卷绕芯部。
[0027]这里,优选还可以至少设置有连续缺口部,该连续缺口部跨越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述第I卷绕芯部及上述中间凸缘部,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另外,优选上述连续缺口部具有深达上述第2卷绕芯部外周面的直径方向位置为止的深度。并且,优选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还设置有具有比上述连续缺口部深度浅的第I个别缺口部。而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还设置第2个别缺口部,该第2个别缺口部被设置在相对于上述第I缺口部,且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的位置上,具有深达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外周的直径方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0028]此磁性元件是一种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的卷绕芯部上卷绕绕组的磁性元件。即,在卷绕绕组时,可以使与绕组的卷绕开始端连接的第I导线部从安装端面侧穿过连续切口部引导到远离安装端面的第2卷绕芯部才开始向着第I卷绕芯部进行卷绕。接着,被卷绕在第2卷绕芯部的绕组部,通过穿过中间凸缘部上的第2个别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与邻接的卷绕在第I卷绕芯部的绕组部进行电连接。
[0029]另外,在形成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绕组部(以下,也称之为“最终绕组部”)之后,对于绕组的卷绕终结端连接的第2导线,一边维持其与最终绕组部以外的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性,同时使其穿过第I个别缺口部,并将第2导线引导到安装端面侧。由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磁性元件,在易于制造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耐压性。
[0030]另外优选下述构成,即上述绕组部具有第I绕组部,该第I绕组部被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上;以及第2绕组部,该第2绕组部在被卷绕在上述第2卷绕芯部上的同时,还经由穿过上述第2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连接;上述第I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终结端;上述第2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开始端;上述卷绕开始端经由穿过上述连续缺口部的第I导线部与第I金属端子连接,上述卷绕终结端经由穿过上述第I个别缺口部的第2导线与第2金属端子2连接,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还形成有由绝缘部件所构成的衬垫部件。
[0031]这里,上述衬垫部件优选绝缘胶带。绝缘胶带可以使用下述材料所构成的胶带,例如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PTEE薄膜,醋酸纤维薄膜,聚酯薄膜,和使用了橡胶性粘接剂的胶带纸,聚酯薄膜薄板,玻璃纤维等做成的胶带。
[0032]另外,通过使衬垫部件隔离在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即使在导线部和绕组部之间的电压差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充分确保绝缘性。作为上述衬垫部件,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基,ABS树脂,AS树脂,丙烯树脂等所成的部件。
[0033]还可以使上述绕组部具有第I绕组部,该第I绕组部被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上;以及第2绕组部,该第2绕组部在被卷绕在上述第2卷绕芯部上的同时,还经由穿过上述第2缺口部绕组中间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连接;上述第I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终结端;上述第2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开始端;上述卷绕开始端经由穿过上述连续缺口部的第I导线部与第I金属端子连接,上述卷绕终结端经由穿过上述第I个别缺口部的第2导线与第2金属端子2连接,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还形成有绝缘空间。
[003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可以在第I卷绕芯部上设置连续缺口部,该连续缺口部为了收容导线部,使第2卷绕芯部的外周部与底面的高度相同。由此,在把导线部捆扎在金属端子部之后,使之穿过此连续缺口部,并卷绕在第2卷绕芯部时,能够确保穿过上述缺口部的导电导线的导线部和绕组部之间具有充分的空间距离。由此,即使比如说导线部与绕组部之间的电压差很高,也能充分确保它们之间的绝缘性。
[0035]另外,由于不需要涂抹树脂或者缠卷绝缘胶带的步骤,就能产生使磁性元件的构造变简单,同时还可以有减少制造步骤的效果。
[0036]这里,也可以使上述卷绕芯部上还设置有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延伸的贯穿细孔。同时,还可以把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芯部插入到上述贯穿细孔。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磁性元件得到较高的电感值,同时,还可以抑制从磁性元件向外泄漏磁通。因此,可以防止对装载在同一基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
[0037]有益效果:
[0038]如上述说明那样,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具有下述效果,即具有中间凸缘部的简单构成,且可以实现一种磁性元件,其易于制造,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耐压性。另外,通过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可以提供一种易于制造,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耐压性的磁性元件。
[0039]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下述效果,即在把导电导线的导线部从安装在磁性元件的安装面上的金属端子开始,使之穿过上述的连续缺口部,并在绕线管的第2卷绕芯部开始卷绕时,由于被形成在上述连续缺口部的底面与第2卷绕芯部的外周面之间没有高度差,所以也就可以降低导线断线的可能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绕线管的立体图。
[0041]图2是表示图1的绕线管的连续缺口部的正面图。
[0042]图3是表示图1的绕线管的个别缺口部的背视部。
[0043]图4是图1的绕线管的顶视图。
[0044]图5是图1的绕线管的A- A ’截面的截面图。
[0045]图6是表示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的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的第I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6]图7是图6所表示的磁性元件的绕组绕线管的立体图。
[0047]图8是图7的绕组绕线管的正面图。
[0048]图9是图7的绕组绕线管的背视图。
[0049]图10是表示图7的绕组绕线管的B-B’截面的截面图。
[0050]图11是表示具有罐状铁心的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0051]图12是图6的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的正面图,顶视图及底视图。
[0052]图13是表示具有2个EE形铁心的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0053]图14是表示具有E形铁心及I形铁心的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0054]图15是表示具有罐状铁心及I形铁心的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0055]图16是表示一般的LED驱动电路的构成图。
[0056]图17是为了说明现有的磁性铁心组成的图。
[0057]附图标记说明:
[0058]10…绕线管
[0059]11…基底凸缘部
[0060]11 a,11b,13 a,13b,14 a,14b…个别缺口部
[0061]12A…第I卷绕芯部
[0062]12B...第2卷绕芯部
[0063]13…顶部凸缘部
[0064]14…中间凸缘部
[0065]15…连续缺口部
[0066]18…基台部
[0067]19A,19B…金属端子
[0068]20…磁性元件
[0069]21…绕组绕线管
[0070]22A…第I绕组部
[0071]22B…第2绕组部
[0072]22M…绕组中间部
[0073]23A…第I导线部
[0074]23B…第2导线部
[0075]25…罐状铁心
[0076]51…贯穿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77]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及磁性元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叙述及附图中,对同样或同等的要素赋予同样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78]1.第一实施方式:绕线管的实施例
[0079]对涉及本实施例的绕线管10将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表示绕线管10的斜视图。另外,图2是绕线管10的正面图,而图3表示绕线管10的背视图。
[0080]绕线管10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图1?图3综合性地表示了此绕线管10,其具有形成于基台部18上的的基底凸缘部11,以及第I卷绕芯部12A,该第I卷绕芯部12A是与位于基台部18的相反侧,从基底凸缘部11沿着轴(30)方向延伸的柱状。另外,绕线管10具有中间凸缘部14,该中间凸缘部14是在与第I卷绕芯部12A的基底凸缘部11相反侧的端部上形成的,第2卷绕芯部12B,该第2卷绕芯部12B是在第I卷绕芯部12A的相反侧,沿着中轴线30方向从中间凸缘部14开始延伸的柱状,以及顶部凸缘部13,该顶部凸缘部13是在第2卷绕芯部12B的中间凸缘部14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的。并且,沿着中轴线30方向在绕线管10中心部,还形成有从顶部凸缘部13顶面开始到基台座18下表面为止的贯穿细孔51。
[0081]这里,由第I卷绕芯部12A、第2卷绕芯部12B来构成卷绕芯部12。并且,第I卷绕芯部12A的直径比第2卷绕芯部12B的直径大,比基底凸缘部11、顶部凸缘部13及中间凸缘部14中的任意一个的直径都短。另外,第I卷绕芯部12A的轴向长度LA,比第2卷绕芯部12B的轴向长度LB长。
[0082]并且,基台部18的直径比基底凸缘部11、顶部凸缘部13及中间凸缘部14中的任意一个的直径都长。
[0083]并且,还设置有连续缺口部15,其从基底凸缘部11及基台部18到中间凸缘部14,并具有深达到第I卷绕芯部12A的外周的直径方向位置的深度(图2)。在这个连续缺口部15中,缺口的最深部分大体上与中轴线30平行,而且具有与第2卷绕芯部12B的外周面大体上同一平面的深度,沿着这部分使导电导线的导线部穿过时,该导线部与卷绕在第I卷绕芯部12A上而形成的绕组部(后述图7里的第I绕组部22A)之间就会确保形成具有充分绝缘性的空间距离。
[0084]另外,此连续缺口部15还进一步具有在中间凸缘部14上的缺口部14 a、基底凸缘部11及在基台部18上的缺口部11 a。
[0085]另外,在基底凸缘部11及基台部18上,以中轴线30的位置为中心,在与连续缺口部15形成位置相对着的位置上,还设置有比连续缺口部15深度浅的个别缺口部llb(图3)。另外,在顶部凸缘部13上,还设置有与上述缺口部14 a和11 a相对应的缺口部13 a,以及与上述个别缺口部14b和11 a相对应的个别缺口部13b。此13a和13b,是形成个别缺口部14 a Ul a,以及个别缺口部14b、llb的时候,用来使冲模的针通过的构造。
[0086]另外,在基台部18底面上还设置有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通孔的第I金属端子部19A以及第2金属端子部19B。
[0087]另外,本实施例的绕线管10材质是绝缘材料,如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或用2种以上这些材料所成的混合物等。
[0088]另外,关于绕线管10的制造方法,常用的有切削法,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法(MetalInject1n Molding),压缩法或充填法等。并且,还可以将绕线管10分成几个部分,各自单独成形之后,再通过粘合剂等组合成一个绕线管。
[0089]2.第2实施方式:磁性元件的实施例
[0090]其次,主要参照图6?图10对涉及本实施例的磁性元件20进行说明。这里,图6是盖着罐状铁心的磁性元件20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作为磁性元件20的构成要素的卷绕有绕组的绕线管(以下,也称为“绕组绕线管21”)的立体图,图8是绕组绕线管21的正面图,而图9是绕组绕线管21的背视图。图10是图7的绕组绕线管21沿B-B’截面截断时的截面图。图11是表示盖着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25之后的磁性元件20的立体图。图12是作为磁性元件20构成要素的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25的正面图,顶视图及底视图。
[0091]如图6所示,磁性元件20还具有绕组绕线管21。另外磁性元件20还具有罐状铁心25。
[0092]上述的绕组绕线管21如图7?9综合性地表示的那样,具有与上述的绕线管10以及由导电导线卷绕在该绕线管10上而形成的绕组22。另外,绕组绕线管21具有第I导线部23A以及第2导线部23B。
[0093]上述的绕组22具有卷绕在第I卷绕芯部12A上的第I绕组部22A,以及卷绕在第2卷绕芯部12B上的第2绕组部22B。另外,绕组22还具有穿过个别缺口部14b,连接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的绕组中间部22M。
[0094]本实施例中,第I绕组部22k的匝数与第2绕组部22B的匝数大致相同。另外,第I绕组部22A及第2绕组部22B,一样呈圆柱状。因此,第I绕组部22A的外径大体上与第2绕组部22B的外径相同。
[0095]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第I绕组部22A的内周部与穿过连续缺口部15的第I导线部23A之间还有空间距离,所以即使两者之间有数百伏的电压,因为绝缘空间的隔离,也就降低了短路的危险。
[0096]上述第I导线部23A—边与连续缺口部15的最深部相接触,一边穿过连续缺口部15,与第I金属端子19A以及第2绕组部22B的卷绕开始端相连接。另外,上述的第2导线部23B,穿过个别缺口部11b,与第2金属端子19B以及第I绕组部22A的卷绕终结端相连接。另外,在个别缺口部11 a以及个别缺口部14 a之间,第I导线部23A呈直线状。
[0097]另外,如上所述,因为第I绕组部22A的内周与连续缺口部15的最深部相隔离,所以在个别缺口部11 a和14 a之间呈直线状的第I导线部23A,与第I绕组部22A之间存在空间。本实施例中,通过此隔离空间,就能确保相对于外加于第I导线部22A和第I绕组部22A之间的电压的绝缘耐性,并按照所希望的电感,来决定第I卷绕芯部12A的直径方向的长度LA、第2卷绕芯部12B的直径方向的长度LB以及第I绕组部22A的匝数及第2绕组部22B的匝数。
[0098]在制作相关的绕组绕线管21时,首先,把导电导线的一个端部第I导线部23A捆绕在第I金属端子19A上之后,使之穿过连续缺口部15,并引导至第2卷绕芯部12B。之后,按照预先决定好的匝数将导电导线卷绕到第2卷绕芯部12B,并形成圆柱状的第2绕组部 22B。
[0099]接着,使导电导线穿过个别缺口部14b,并引导至第I卷绕芯部12A。之后,按照预先决定的匝数把导电导线卷绕至第I卷绕芯部12A,并形成圆柱状的第I绕组部22A。
[0100]其次,使导电导线的另一个端部的第2导线部23B穿过个别缺口部Ilb之后,捆绕到第2金属端子19B上。结果,就制作好了绕组绕线管21。
[0101]上述的罐状铁心25,其材质除了可以使用具有规定的绝缘率的Mn-Zn系或N1-Zn系等的铁氧体以外,还可以使用Fe-Al-Si等软磁性金属和非晶体金属,或2种以上这些材料的混合物等。但是以罐状铁心有规定绝缘率作为前提条件。此罐状铁心25是一个底部呈有底的圆筒体。
[0102]罐状铁心25的外径与上述绕线管10的基台部18的外径大体上相同,同时,轴向长度比绕线管10中的基台部18顶面开始到顶部凸缘部13的上表面为止的长度长。因此,在罐状铁心25内部空间中可以收纳绕线管10的基底凸缘部11、卷绕芯部12、中间凸缘部14及顶部凸缘部13。
[0103]在制造具有上述构成要素的磁性元件20时,首先,如上所述,将导电导线卷绕在绕线管10上来制作绕组绕线管21。接着,从绕组绕线管21的上方(顶部凸缘部13侧)盖上罐状铁心25之后,使用粘合剂固定。结果,就制造好了如上述图6所示的磁性元件20。
[0104]正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的绕线管10,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绕线管,具有柱状的第I卷绕芯部12A以及第2卷绕芯部12B;基底凸缘部11,该底凸缘部11是从第I卷绕芯部12A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第I卷绕芯部12A的上述卷绕芯部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成的;以及中间凸缘部14,该中间凸缘部14是沿着与基底凸缘部11平行的截面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出而形成的。
[0105]并且,还设置有连续缺口部15,该连续缺口部15从基台部18及基底凸缘部11开始到中间凸缘部为止,具有深达第I卷绕芯部12A的外周直径方向位置的深度。同时,还设置有个别缺口部11b,该个别缺口部Ilb是被设置在与连续缺口部15的设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且具有比连续缺口部15的深度浅的深度。另外,中间凸缘部14上,在相对于个别缺口部Ilb,且与第I卷绕芯部12A的中轴线方向平行的位置上,还设置有个别缺口部14b。
[0106]另外,在此实施例的磁性元件20中还具有上一个实施例的绕线管10,及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该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是把导电导线依次卷绕在该绕线管10的第I卷绕芯部12A以及第2卷绕芯部12B上而形成的。在制造此磁性元件时,首先把导电导线的一个端部的第I导线部23A捆绕在第I金属端子19A之后,使其穿过连续缺口部15,并被引导到第2卷绕芯部12B。之后,按照预先规定的匝数将导电导线缠绕到第2卷绕芯部12B,形成圆柱体的第2绕组部22B。接着使导电导线穿过个别缺口部14b,引导其至第I卷绕芯部12A。之后,按照预先规定的匝数将导电导线缠绕到第I卷绕芯部12A,形成圆柱体的第I绕组部22A。再次,使导电导线的另一个端部的第2导线部23B穿过个别缺口部Ilb,捆绕到第2金属端子19B。
[0107]因此,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下述绕线管部件,即其采用了中间凸缘部的构成的同时,还易于成型,而且适于制造能耐受高外加电压的磁性元件。另外,还能实现易于制造的,同时具有较高耐压性的磁性元件。
[0108]本实施例中,把连续缺口部15深度设定为到第2卷绕芯部12B的外周的直径方向位置为止的深度。因此,为了第I绕组部22A或者第2绕组部22B的形成,而使导电导线的第I导线部23A穿过连续缺口部15的时候,第I导线部23A的变形就会最小。
[0109]另外,本实施例中,第I卷绕芯部12A的直径比第I卷绕芯部12B的直径长,同时,第I卷绕芯部12A的长度LA比第2卷绕芯部12B的长度LB长。因此能容易地使形成于第I卷绕芯部12A的第I绕组部22A,与第2绕组部22B的绕组的空间大体上相同,且绕组被平均地分成两个,即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从而使外加于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的外加电压相同化。
[0110]另外,这个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具有罐状铁心25。因此,可以抑制磁通泄漏到磁性元件20外,从而防止对装载在同一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
[0111]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实现了第I绕组部22A与第I导线部23A之间的绝缘耐性。另外,通过在与第I绕组部22A和第2导线部23B之间置入绝缘部件,就实现了第I绕组部22A与第2导线部23B之间的绝缘耐性。
[0112]3.第3实施方式:磁性元件的变形例
[0113]作为变形例,还可以在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22A之间设置由绝缘部件构成的衬垫部件。这里,作为上述绝缘部件,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基,ABS树脂,AS树脂,丙烯树脂等。
[0114]通过设置由绝缘部件组成的衬垫部件,能更确实地使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22k之间绝缘。
[0115]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衬垫部件,而只是确保空间距离,这一点也毋庸赘述。
[0116]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所用的罐状铁心,如图11所示,还可以是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25。图12表示的是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的构造。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25中,在杯状外壁65及其中心部位上设置有凸部(中央突起部)66,这个中央突起部66被插入绕线管10上所设置的贯穿细孔51中。因此,为了使罐状铁心和绕线管物理性地固定在一起,就能尽量减少它们之间的错位。
[0117]并且,通过使基台部18与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10分离,并将基底凸缘部11厚度变厚,并且使基底凸缘部11的直径与中间凸缘部14以及顶部凸缘部13的直径大体一致,如图13所示,就能够把2个EE型铁心67安装在绕线管10上。(图13只表现了上方的E型铁心67)另外,如图14所示,还可以把I型铁心70和EI型铁心68安装到绕线管10上。并且,如图15所示,还可以把罐状铁心或者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69和I型铁心70安装在绕线管10上。并且,还可以采用没有中央芯部的罐状铁心与钉状铁心的组合。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凸缘部可以为I个,也可以为I个以上。在此情况下,绕组部也可以被分割成二个以上。上述的内容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还可以有种种的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绕线管,其是由绝缘材料构成的, 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 基底凸缘部,该基底凸缘部是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 以及中间凸缘部,该中间凸缘部是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 上述卷绕芯部具有第I卷绕芯部,该第I卷绕芯部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与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 以及第2卷绕芯部,该第2卷绕芯部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相反侧; 其特征为,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管,其特征为,至少设置有连续缺口部,该连续缺口部跨越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述第I卷绕芯部及上述中间凸缘部,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管,其特征为,上述连续缺口部具有深达上述第2卷绕芯部外周面的直径方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管,其特征为,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还设置有具有比上述连续缺口部深度浅的第I个别缺口部;而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还设置第2个别缺口部,该第2个别缺口部被设置在与上述第I个别缺口部相对的,且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管,其特征为,在上述卷绕芯部上还设置有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延长的贯穿细孔。
6.一种磁性元件,其是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绕线管,以及绕组的磁性元件, 上述绕线管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 基底凸缘部,该基底凸缘部是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 以及中间凸缘部,该中间凸缘部是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 上述卷绕芯部具有与第I卷绕芯部,该第I卷绕芯部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和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 以及第2卷绕芯部,该第2卷绕芯部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相反侧; 其特征为,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长,且上述绕组卷绕于上述卷绕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还可以至少设置有连续缺口部,该连续缺口部跨越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述第I卷绕芯部及上述中间凸缘部,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连续缺口部具有深达上述第2卷绕芯部外周面的直径方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还设置有具有比上述连续缺口部深度浅的第I个别缺口部;而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还设置第2个别缺口部,该第2个别缺口部被设置在与上述第I个别缺口部相对的,且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方向平行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绕组部具有第I绕组部,该第I绕组部被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上;以及第2绕组部,该第2绕组部在被卷绕在上述第2卷绕芯部上的同时,还经由穿过上述第2个别缺口部绕组中间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连接; 上述第I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终结端;上述第2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开始端; 上述卷绕开始端经由穿过上述连续缺口部的第I导线部与第I金属端子连接,上述卷绕终结端经由穿过上述第I个别缺口部的第2导线与第2金属端子2连接,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还形成有由绝缘部件所构成的衬垫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卷绕芯部上还设置有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线延长的贯穿细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把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芯部插入到上述贯穿细孔。
【文档编号】H01F27/30GK204257350SQ201420440208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西野龙实 申请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