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638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呈一体设置的外壳头部和外壳尾部,所述外壳头部包括多排接线柱,所述外壳尾部设置有与接线柱联通的接线孔,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外壳本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数量为1至5条,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方便辨别方向的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
【专利说明】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件,更具体的说,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车控制器在利用多个电子单元组成电子系统时,每个电子单元均需要与特定的接线端子组合连接。因此,对于整个电子系统来说,电线和接线端子的数量往往会很多,排列十分杂乱,对电子单元进行维护或更换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辨认相对应的电线和接线端子,给电子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带来许多不便。因此通常在接线端子外部套接接线端子外壳使多个接线端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布,并将电子单元安装于控制器面板方便与接线端子外壳相配合。接线端子外壳包括用于与电子单元配合的外壳头部和用于插入接线端子的外壳尾部,外壳头部包括多个四棱柱形接线柱,每个四棱柱形接线柱与一个接线端子相配合,现有的接线端子外壳为了方便拆卸并固定接线端子通常需要在外壳尾部一侧设置一个弹性扣合件,通过弹性扣合件将接线端子外壳固定于带有电子单元的控制器面板上实现接线端子与电子单元的连接。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320862834.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外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接线端子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呈一体设置的外壳头部和外壳尾部,所述外壳头部与外壳尾部连接处设有防水凸缘,所述防水凸缘设有朝向外壳头部一侧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外壳头部之间形成防水槽,旨在提供一种防水的接线端子外壳。
[0004]这种接线端子外壳虽然具有防水效果,但是在安装连接时,由于其形状为两侧对称的镜像体,装配者很难区分方向,从而导致安装时容易接错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辨别方向的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呈一体设置的外壳头部和外壳尾部,所述外壳头部包括多排接线柱,所述外壳尾部设置有与接线柱联通的接线孔,其中:所述外壳本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数量为I至5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在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一侧设置定位条,从而可以方便的辨别其方向,有效提高了该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安装效率和合格率。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每排接线柱中都包括有六棱柱形接线柱和四棱柱形接线柱,且任意两排相邻的接线柱中的六棱柱形接线柱和四棱柱形接线柱的排列相反。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六棱柱形接线柱这种不同形状的接线柱进一步防止在安装时出现误装。并且按压部的宽度大于夹持部宽度提升拆卸安装时使用者的手感,使得产品与控制器面板的拆卸更加方便。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尾部的两个侧面分别对称设置有I至2个弹性扣合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所述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安装的更加平衡稳固,防止其脱落、倾斜,从而提高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安装合格率。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扣合件呈一体式带状设置,弹性扣合件包括设置在其两端的夹持部和按压部,在所述弹性扣合件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按压部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外壳本体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按压部在受到按压时其应力对于弹性扣合件的作用更加平滑的传递至连接部,减少所述连接部在承受按压时产生的变形,从而提高所述连接部的使用寿命。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柱个数总数为4至30个。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产品满足多种尺寸规格的控制器面板,方便配合,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通过在其正面设置了多个明显的定位条,从而令装配人员可以方便直观的辨别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正面和背面,大大提高了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和合格率,并且通过在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两侧设置I至2个弹性扣合件使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安装的更加牢固,有效防止其脱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实施例的尾部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本体;2.外壳头部;3.外壳尾部;4.接线柱;41.六棱柱形接线柱;42.四棱柱形接线柱;5.定位条;6.弹性扣合件;61.夹持部;62.按压部;63.连接部;7.接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1]一种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包括外壳本体1,所述外壳本体I包括呈一体设置的外壳头部2和外壳尾部3,所述外壳头部2包括多排接线柱4,优选设置为两排,每排三个或四个或十个,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排且每排四个,更优选的,如说明书附图所示,所述的每排接线柱4中都包括有两个六棱柱形接线柱41和两个四棱柱形接线柱42,且任意两排相邻的接线柱4中的六棱柱形接线柱41和四棱柱形接线柱42的排列相反,所述外壳尾部3设置有与接线柱4联通的接线孔7,显而易见的,所述接线孔7的数量与接线柱4的数量相同,即在本实施例中的接线孔7数量为8个,所述外壳本体I的正面上设置有定位条5,所述定位条5的数量为I至5条,优选设置为2条,且分别设置在外壳本体I正面的两侧。
[0022]通过固定在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一侧设置的定位条5,从而可以方便依靠视觉或者触觉来辨别其安装时的方向,有效提高了该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安装效率和合格率,通过增加六棱柱形接线柱4这种不同形状的接线柱4进一步防止在安装时出现误装。并且按压部62的宽度大于夹持部宽度提升拆卸安装时使用者的手感,使得产品与控制器面板的拆卸更加方便。
[0023]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尾部3的两个侧面分别对称设置有I至2个弹性扣合件6,所述弹性扣合件6呈一体式带状设置,弹性扣合件6包括设置在其两端的夹持部61和按压部62,在所述弹性扣合件6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按压部62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外壳本体I连接,令所述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安装的更加平衡稳固,防止其脱落、倾斜,从而提高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的安装合格率,使按压部62在受到按压时其应力对于弹性扣合件6的作用更加平滑的传递至连接部,减少所述连接部在承受按压时产生的变形,从而提高所述连接部的使用寿命。
[0024]作为扩展方案,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中所述接线柱4个数总数可以为4至30个中的任意个数,使产品满足多种尺寸规格的控制器面板,方便配合,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呈一体设置的外壳头部和外壳尾部,所述外壳头部包括多排接线柱,所述外壳尾部设置有与接线柱联通的接线孔,其特征是:所述外壳本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数量为I至5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每排接线柱中都包括有六棱柱形接线柱和四棱柱形接线柱,且任意两排相邻的接线柱中的六棱柱形接线柱和四棱柱形接线柱的排列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尾部的两个侧面分别对称设置有I至2个弹性扣合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扣合件呈一体式带状设置,弹性扣合件包括设置在其两端的夹持部和按压部,在所述弹性扣合件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按压部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外壳本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面板线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接线柱个数总数为4至30个。
【文档编号】H01R13/642GK204011897SQ20142045759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陈景静 申请人:乐清市振特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