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头连接器及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517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弯头连接器及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头连接器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机床、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工业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航天设备等电气设备中大量使用弯头连接器安装电缆。

现有的弯头连接器包括弯管、内芯、连接螺母和并紧螺母,其中,弯管由相互呈L形连接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组成,第一管与内芯同轴相对,第二管用于供电缆接入,并对电缆线的出线方向进行限定;连接螺母套合在第一管上,可以转动,内芯伸入连接螺母内,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并紧螺母套合在连接螺母外的内芯上,当内芯插接在电气设备的插座上时,通过并紧螺母可将内芯螺接在插座上,以实现安装固定。

由上可知,现有的弯头连接器通过两个螺母将弯管、内芯与插座连接,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在此连接器已经装配上电缆,成为一条加工检验好的线束后,使用到设备装配现场发现电缆的出线方向需要调整时,则需要松开连接螺母,并旋转弯管调整好电缆出线方向后再并紧连接螺母,然而这样做是不安全的,因为此时松开连接螺母去调整电缆的出线方向,容易对电缆造成损伤,而且,此时若松开连接螺母操作后未拧紧,还会造成防护不当等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头连接器,旨在实现使用线束的电气安装现场能方便调整出线方向,并不受人为因素干扰造成安全、质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弯头连接器,该弯头连接器包括弯管、内芯和呈中空轴套状的并紧件,所述弯管包括相互呈夹角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内芯的外壁中部设有轴肩,所述轴肩将所述内芯分成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伸入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内且两者同轴间隙配合,所述内芯的第二轴部用于与电气设备上的插座插接连接;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外壁上设有第一环槽,所述并紧件沿其轴向在其内壁上设有第二环槽及阻挡部,所述并紧件通过所述第二环槽与套接在所述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卡簧连接,并通过所述阻挡部抵接所述轴肩而将所述内芯与所述弯管锁紧,所述并紧件还用于与所述插座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并紧件沿其轴向在其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座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弯管的第一管过盈配合,在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伸入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内时,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弯管的第一管过盈连接,使所述内芯与所述弯管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弯管的第一管过盈配合,在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伸入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内时,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弯管的第一管过盈连接,使所述内芯与所述弯管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第二轴部上设置有紧贴所述轴肩的第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与所述弯管的第一管相对的端部和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内分别设有波峰、波谷均布的波浪形曲面,所述内芯上的波浪形曲面与所述弯管上的波浪形曲面的波峰、波谷相互嵌合,以使所述内芯与所述弯管相互结合;所述内芯与所述弯管具有对应不同波峰、波谷嵌合位置的多个结合位置。

优选地,所述内芯上的波浪形曲面和所述弯管上的波浪形曲的波峰至波谷的相对位置距离分别为0.5毫米。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与所述弯管的第一管相对的端部设有轴向凸起,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内设有限位槽,所述轴向凸起伸入所述限位槽中,并围绕所述内芯的中心轴线在所述限位槽中转动;所述限位槽呈圆弧形设置,用以限制所述轴向凸起的转动弧度。

优选地,所述轴向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内芯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限位槽的数量对应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相对于所述弯管的第一管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且互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芯包括绝缘本体和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外壁中部形成所述轴肩;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设母插针,所述母插针与从所述弯管的第二管伸入的电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母插针与所述电缆连接相背的一端内孔中设有冠簧结构。

优选地,所述弯头连接器还包括格兰头,所述格兰头设于所述弯管的第二管的电缆入口端,该电缆入口端内设有止口孔;所述格兰头包括夹紧螺母、密封套及夹紧套;所述密封套套接在电缆上,所述夹紧套套接在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上;所述夹紧套一端伸入所述弯管的第二管的止口孔内,另一端设有第一锥形弹性卡爪,所述第一锥形弹性卡爪位于所述止口孔外;所述夹紧螺母套接在所述夹紧套的第一锥形弹性卡爪外壁上,并与所述弯管的第二管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止口孔内设有套装在电缆上的屏蔽圈;所述屏蔽圈包括外环边和第二锥形弹性卡爪,所述屏蔽圈的外环边压接在所述止口孔的内端面与所述夹紧套之间,所述第二锥形弹性卡爪弹性压紧在电缆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格兰头、第二管的电缆入口端和电缆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包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包裹并密封所述格兰头、第二管的电缆入口端和电缆结合位置的护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固定在所述设备主体上的插座及如上所述的弯头连接器,该弯头连接器包括弯管、内芯和呈中空轴套状的并紧件,所述弯管包括相互呈夹角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内芯的外壁中部设有轴肩,所述轴肩将所述内芯分成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内芯的第一轴部伸入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内且两者同轴间隙配合,所述内芯的第二轴部用于与电气设备上的插座插接连接;所述弯管的第一管外壁上设有第一环槽,所述并紧件沿其轴向在其内壁上设有第二环槽及阻挡部,所述并紧件通过所述第二环槽与套接在所述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卡簧连接,并通过所述阻挡部抵接所述轴肩而将所述内芯与所述弯管锁紧,所述并紧件还用于与所述插座连接固定;所述弯头连接器的内芯与所述插座插接连接,且通过所述弯头连接器的并紧件与所述插座连接固定,以将所述内芯与所述插座锁紧并密封。

本发明通过设置弯管、内芯和并紧件组成弯头连接器,其中当电缆插入弯管后、电缆与内芯先进行组装,然后将带有电缆的内芯与弯管组装,后通过第一卡簧与并紧件配合将实现并紧件与弯管连接,同时并紧件的阻挡部抵接内芯的轴肩,使得内芯不会从弯管中脱落,线束加工完成;当线束到设备安装现场时将连接器与插座对插后可以调整弯管的方向,从而达到想要的电缆出线角度,然后将并紧件与插座连接后,使得弯管和内芯锁紧,弯管方向不再可动,安全连接;松开并紧件可反复调整电缆出线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预制好合格的线束后,不会因为设备现场的使用线束状况而打开连接器,造成质量隐患从而保证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弯头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弯头连接器组装有电缆;

图2为图1所示的弯头连接器的第一视角图;其中,弯头连接器组装有电缆;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弯头连接器的组装分解图;

图5为图4中并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内芯与弯管的组装分解图;

图7为图4中内芯的组装分解图;

图8为图4中格兰头、屏蔽圈与弯管的组装分解图;

图9图为图1所示的弯头连接器的第二视角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弯头连接器,该弯头连接器适用于机床、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工业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航天设备等电气设备中,用于将电缆线接入对应的电气设备,例如电机。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该弯头连接器包括弯管10、内芯20和并紧件30。

其中,弯管10包括相互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管10a和第二管10b,其中夹角角度可以是80度或者是120度等其他角度,此处并不限定,实际应用中一般优选为90度,即弯管10呈L形;该弯管10的第一管10a外壁上设有第一环槽101;第二管10b具有电缆入口端10b1,电缆接入时,从第二管10b的电缆入口端10b1插入,并从第一管10a的管口伸出。

内芯20的外壁中部设有轴肩200,轴肩200将内芯20分成第一轴部20a和第二轴部20b,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伸入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且两者同轴间隙配合,内芯20的第二轴部20b用于与安装于电气设备上的插座(图未示出)插接连接。其中,内芯20用于安装母插针40,母插针40的一端与第一管10a的管口伸出的电缆5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气设备上的插座插接,以传递电信号。该母插针40的数量不作限定,根据实际需要相应配置。

并紧件30为中空轴套状构件,用于将弯管10、内芯20与电气设备上的插座连接固定,该并紧件30与插座连接固定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其中,在卡扣连接的方式中,可在并紧件30上设置扣接部,在插座上对应设置与扣接部扣接适配的扣接座,通过扣接部与扣接座扣接连接而实现并紧件30与插座卡扣连接。在螺纹连接的实施例中,插座上设置有连接筒,筒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该并紧件30沿其轴向在其内壁上依次设有第二环槽301、阻挡部302及内螺纹303,该并紧件30通过第二环槽301与套接在第一环槽101内的第一卡簧61连接,使并紧件30连接于弯管10上,并通过阻挡部302抵接轴肩200面向第二轴部20b的一侧而使内芯20与弯管10不会脱离;该并紧件30还通过内螺纹303与插座的连接筒螺纹连接,而将弯管10、内芯20与电气设备上的插座连接固定,并锁紧弯管10与内芯20。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内螺纹303可凸设于并紧件30的内壁上,并与其内壁之间形成面向第二环槽301一侧方向的台阶,以使该台阶形成所述阻挡部302。

安装时,首先将电缆50从弯管10的第二管10b插入,第一管10a伸出,然后将母插针40与电缆50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将母插针40压接于电缆50上以实现连接,连接后将母插针40装入内芯20;再然后将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插入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并将第一卡簧61套接于弯管10上的第一环槽101内,再套上并紧件30,该并紧件30通过第二环槽301与套接在所述第一环槽101内的第一卡簧61连接,并通过阻挡部302支撑内芯20的轴肩200而将内芯20与弯管10连接;此时,内芯20相对弯管10可以转动,但不会脱离;然后,可将内芯20插接在插座上,并转动弯管10调整好电缆50的出线方向后,再将并紧件30与插座连接固定,使弯管10和内芯20上锁紧,弯管10方向不再可动,实现安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并紧件30若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与插座连接固定,则在调整好电缆50的出线方向后,直接通过扣接部与扣接座扣接连接而实现并紧件30与插座卡扣连接,操作简单、快捷。

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则在调整好电缆50的出线方向后,直接旋转并紧件30,使其内螺纹303与插座上的外螺纹连接,操作也比较简单。

综上可知,本发明提出的弯头连接器通过设置弯管10、内芯20和并紧件30组成弯头连接器,其中当电缆50插入弯管10后、电缆50与内芯20先进行组装,然后将带有电缆50的内芯20与弯管10组装,后通过第一卡簧61与并紧件30配合将实现并紧件30与弯管10连接,同时并紧件30的阻挡部302抵接内芯20的轴肩200,使得内芯20不会从弯管10中脱落,线束加工完成;当线束到设备安装现场时将该连接器与插座对插后可以调整弯管10的方向,从而达到想要的电缆50出线角度,然后将并紧件30与插座连接后,使得弯管10和内芯20上锁紧,弯管10方向不再可动,安全连接;松开并紧件30可反复调整电缆50出线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预制好合格的线束后,不会因为设备现场的使用线束状况而打开连接器,造成质量隐患从而保证安全可靠。

此外,该弯头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因为还减少了一个连接螺母,从而简化了组装结构,使组装更加简单。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该弯头连接器包括本发明弯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的所有结构特征,且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做出如下改进,结合图3至图5,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5,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通过第一密封圈65与弯管10的第一管10a过盈配合,其中,可设置第一密封圈65的内径小于第一轴部20a上的径向截面的直径,第一密封圈65的外径大于弯管10的第一管10a的管径;在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伸入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时,第一密封圈65与弯管10的第一管10a过盈连接,使内芯20与弯管10密封连接。

该第一密封圈65采用软胶制成,套接在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上。其中,第一轴部20a上可设置第一环形安装槽201,供第一密封圈65安装固定,需要保证的是,第一密封圈65安装于第一环形安装槽201内时,第一密封圈65的一部分凸露于第一轴部20a的外壁上,以便于与弯管10内的密封槽(图未示出)密封配合,同时也可以在内芯20插入弯管10内时,与弯管10内的密封槽过盈配合,实现内芯20与弯管10的初步结合,以便于在安装并紧件30时,内芯20与弯管10轻易松动。其中第一密封圈65凸露于第一轴部20a外壁上的部分与弯管10内的密封槽过盈配合,用以实现内芯20与弯管10之间的连接密封。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在,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6,对应地,可在第一轴部20a上设置第二环形安装槽202,供第二密封圈66安装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密封圈66与第一密封圈65的作用一样,用于在安装后,对内芯20与弯管10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密封,即该第二密封圈66的实施例与第一密封圈61的实施例及效果基本相同,可参照第一密封圈65的实施方式实现,此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由于本实施例,增加了一个密封圈,密封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弯管10的第一管10a对应第一密封圈65和/或第二密封圈66的位置可进一步设置与对应的密封圈相配的环形槽,以更好的密封。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在,内芯20的第二轴部20b上套设紧贴所述轴肩200的第三密封圈67,如图3所示。该第三密封圈67同样可采用软胶制成,安装后,轴肩200通过第三密封圈67紧紧压接在插座的连接筒的端面上,实现对该弯头连接器与插座的连接密封。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该弯头连接器基于本发明弯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实现,且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做出如下改进,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与弯管10的第一管10a相对的端部和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分别设有相互结合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使内芯20与弯管10相互结合后,不会轻易转动,避免触碰弯管10转向时造成电缆50的扭曲或损伤。其中,定位结构可为齿槽配合结构或者其他形式的凸起和凹槽形式的配合结构,在一优选实施例,结合图6和图7,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与弯管10的第一管10a相对的端部和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分别设有沿圆周方向布置且波峰、波谷均布的波浪形曲面Ⅰ,内芯2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与弯管10上的波浪形曲的波峰、波谷相互嵌合,以使内芯20与弯管10相互结合;且内芯20与弯管10具有对应不同波峰、波谷嵌合位置的多个结合位置。其中,波浪形曲面Ⅰ可以理解为一个环状结构,以便于内芯20与弯管10沿圆周方向相对转动时,在圆周方向不同的位置都可以相互嵌合,实现对内芯20和弯管10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内芯20插入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时,通过内芯2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与弯管1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的波峰、波谷相互嵌合,使内芯20与弯管10结合在一种结合位置。需要变换内芯20、弯管10的结合位置时,通过内芯20、弯管10的相对转动,内芯20第一轴部20a上的波浪形曲面Ⅰ的波峰从弯管10上波浪形曲面Ⅰ的一个波谷内越过与该波谷相邻的弯管10上波浪形曲面Ⅰ的一个波峰,落入弯管10上波浪形曲面Ⅰ的另一波谷中,从而使得内芯20、弯管10处于不同的结合位置;当将弯头连接器插入插座且拧紧并紧件30时,内芯20的轴肩200受到朝向弯管10方向的轴向挤压使得所述内芯20、弯管10无法相对转动,此时,内芯20与弯管10的结合位置处于相对固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能够在安装后,锁定弯管10,避免触碰弯管10转向时造成电缆50的扭曲或损伤。其中,由于内芯20和弯管10结合的端面为波浪形曲面Ⅰ,不会完全锁死,便于在需要调整电缆50的角度时,只需一定的扭力,就可以在不完全拧松并紧件30的情况下,调整内芯20与弯管10的相对位置,同时内芯20和弯管10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避免调整角度时,调整角度过大而扭伤电缆50。此外,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与弯管10的第一管10a相对的端部和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的波浪形曲面Ⅰ为波峰、波谷均布的波浪形曲面Ⅰ,每一个波峰对应一定的转角,因此,调整人员从内芯20、弯管10相对转动波峰的数量,就可推算出内芯20、弯管10相对转动的角度,整个调整过程快捷、准确,而且用一个并紧件30就可实现旋转。

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内芯2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和弯管10上的波浪形曲的波峰至波谷的相对位置距离分别为0.5毫米。波峰至波谷的相对位置距离为0.5毫米可以在内芯2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与弯管1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的波峰、波谷相互嵌合后能够使内芯20对弯管10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同时又可以避免内芯2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与弯管1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的波峰、波谷相互嵌合后锁死。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该弯头连接器基于本发明弯头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或者第三实施例实现,且在该第四实施例中做出如下改进,结合图6和图7,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与弯管10的第一管10a相对的端部设有轴向凸起23,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设有限位槽,轴向凸起23伸入限位槽中,并围绕内芯20的中心轴线在限位槽中转动;限位槽呈圆弧形设置,用以限制轴向凸起23的转动弧度。该转动弧度可以是小于360度的任意角度,此处并不限制,实际应用中,可优选采用90度、120度等,以对应限制弯管10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为90度或者120度,从而避免弯管10过度转动,以较佳的保护电缆50不被扭伤。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限位槽和轴向凸起23进行限位配合,调整电缆50出线方向时,弯管10调整的角度和力度会因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而造成隐患,则可能会因为调整角度过大损伤电缆50。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四实施例尤其在与第三实施例结合时,能够更好的限制弯管10过度转动,较大程度的保护电缆50不被扭伤。

该第四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将轴向凸起2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该两个轴向凸起23相对于内芯20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对应地,限位槽的数量也对应设为两个,两个限位槽相对于弯管10的第一管10a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且互不连通。

该优选实施例中,两个限位槽在圆周方向上的圆弧度分别为120度,两个轴向凸起23分别插入一限位槽中,两个限位槽限制对应的轴向凸起23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为120度,从而保证弯管10安装后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转动0至120度的范围,以便于调整电缆50的出线方向,同时又可以防止电缆50转动角度过大而扭伤。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内芯20可采用整体结构实现,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实现,此处并不限制,为了增强连接的强度,上述实施例中的内芯20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实现,结合图4和图7,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内芯20包括绝缘本体21和金属外壳22,所述金属外壳22为中空轴套状构件,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21上,形成内芯20的外壁;则上述实施例中设于内芯20外壁上的轴肩200、第一密封圈65、供第一密封圈65安装的第一环形安装槽201、第二密封圈66、供第二密封圈66安装的第二环形安装槽202、第三密封圈67均设于金属外壳22上;且上述内芯20的波浪形曲面Ⅰ形成于该金属外壳22朝向弯管10一端的端面上;另外,上述轴向凸起23也设于该金属外壳22上,且由金属外壳22的内环壁向第二管10b方向延伸形成,同时该轴向凸起23呈与金属外壳22对应的圆弧形片状结构,以便于在圆弧形的限位槽内转动。

该实施例中,绝缘本体21为塑胶件,以具有绝缘作用,金属外壳22用于增强内芯20的强度;并且,绝缘本体21上设置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通孔210,所述通孔210用于插设母插针40,通过母插针40与通孔210过盈配合固定。安装时,该母插针40先与从所述弯管10的第二管10b伸入的电缆50连接固定,再插入至通孔210中。其中,由于母插针40与绝缘本体21上的通孔210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并通过母插针40与通孔210过盈配合固定,因此,通过一定的外力也可以将母插针40从通孔210中拔出,实现拆卸。可以理解的是,电缆50与内芯20内母插针40插接连接,方便安装,同时相比于母插针40完全固定于内芯20中的方式,制造工艺简便可靠。

此外,进一步地,母插针40与电缆50连接相背的一端内孔中设有冠簧结构,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进一步地,内芯20的外壁上开设有沿第二轴部20b轴向设置的定位槽203,对应电气设备的插座上设置的定位筋(未图示),在该内芯20优选实施例中,定位槽203设于金属外壳22形成内芯20的第二轴部20b的外壁上,且贯穿金属外壳22的径向侧壁,将内芯20与插座插接时,内芯20的金属外壳22上的定位槽203与插座上的定位筋对位,插接后,定位筋插入定位槽203内限制内芯20与插座的相对位置,避免内芯20与插座受外力使两者相对转动,而损坏器件。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在进一步地的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8及图9,弯头连接器还包括格兰头70,格兰头70设于弯管10的第二管10b的电缆入口端10b1,该电缆入口端10b1内设有止口孔(图未标示);格兰头70包括夹紧螺母71、密封套72及夹紧套73;密封套72套接在电缆50上,夹紧套73套接在密封套72的外壁上;夹紧套73一端伸入弯管10的第二管10b的止口孔内,另一端设有第一锥形弹性卡爪730,第一锥形弹性卡爪730位于止口孔外;夹紧螺母71套接在夹紧套73的第一锥形弹性卡爪730外壁上,并与弯管10的第二管10b螺纹连接。

安装时,首先将夹紧套73套接在密封套72的外壁上,然后将套接好的密封套72、夹紧套73及夹紧螺母71预先安装于电缆50上,在电缆50的接线端子插入第二管10b内后,将套接好的密封套72、夹紧套73插入第二管10b的止口孔内,然后将夹紧螺母71与第二管10b螺纹连接,并拧紧,从而实现将电缆50与弯管10固定,并对第二管10b的电缆入口端101b与电缆50结合位置进行密封。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格兰头70,可方便、可靠地锁紧电缆50,且由于螺纹配合,锁紧强度和力度容易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有该格兰头70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胶带缠绕的方式密封第二管10b的电缆入口端10b1与电缆50的结合位置,并固定住电缆50。

该实施例,进一步地,止口孔内设有套装在电缆50上的屏蔽圈80;屏蔽圈80包括外环边81和第二锥形弹性卡爪82,屏蔽圈80的外环边81压接在止口孔的内端面与夹紧套73之间,第二锥形弹性卡爪82弹性压紧在电缆50的外壁上。该屏蔽圈80与弯管10直接接触,弯管10为金属件,这样电缆50通过屏蔽圈80与金属材质的弯管10接触,实现接地作用,从而无需额外将电缆50屏蔽层的屏蔽线与接地线焊接,降低制作工艺。

更进一步地,上述格兰头70、第二管10b的电缆入口端10b1和电缆50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包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包裹并密封所述格兰头70、第二管10b的电缆入口端10b1和电缆50结合位置的护套(图未示出)。这样,将弯管10的电缆入口端10b1完全可靠的密封,油水、粉尘从此端口无法进入该弯头连接器内,另一方面,包胶后,使得电缆50相对于弯管10固定,进一步可靠地锁紧电缆50。

结合附图1至9及上述所有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弯头连接器的整体安装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安装时,首先将格兰头70的夹紧套73套接在密封套72的外壁上,然后将套接好的密封套72、夹紧套73及夹紧螺母71预先安装于电缆50上。

然后将电缆50从弯管10的第二管10b插入,第一管10a伸出,然后将母插针40与电缆50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将母插针40压接于电缆50上以实现连接,连接后将母插针40装入内芯20的通孔210中;再然后将内芯20的第一轴部20a插入弯管10的第一管10a内,通过第一密封圈65与弯管10的第一管10a过盈连接,使内芯20与弯管10密封连接。

然后,将第一卡簧61套接于弯管10上的第一环槽101内,再套上并紧件30,该并紧件30通过第二环槽301与套接在所述第一环槽101内的第一卡簧61连接,并通过阻挡部302支撑内芯20的轴肩200而将内芯20与弯管10连接,此时,内芯20相对弯管10可以转动,但不会脱离。

然后,将套接好的密封套72、夹紧套73插入第二管10b的止口孔内,然后将夹紧螺母71与第二管10b螺纹连接,并拧紧,以将电缆50与弯管10固定,并对第二管10b的电缆入口端10b1与电缆50结合位置进行密封。

然后,将内芯20插接在插座上,并转动弯管10调整电缆50的出线方向,由于弯管10内的限位槽限制内芯20的轴向凸起23的转动范围为0至120度,相反的,转动弯管10时,弯管10相对内芯20也只能转动0至120度,以此保证在调整电缆50的出线方向时不会因调整角度过大而扭伤电缆50。

当调整好电缆50的出线方向后,再旋转并紧件30,使其内螺纹303与插座上的外螺纹连接,在旋紧并紧件30的过程中,并紧件30向插座方向的拉力带动弯管10向插座方向运动,并使弯管10上的波浪形曲与内芯20上的波浪形曲面Ⅰ的波峰、波谷相互嵌合,而使内芯20与弯管10相互结合锁紧,此时弯管10不能转动,内芯20也因并紧件30带动弯管10向下的压力与插座可靠接触,以此,实现将电缆50通过弯头连接器与电气设备上的插座连接并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并紧件30未与插座锁死前,弯管10的出线方向相对内芯20可0至120度范围调整,非常方便,而且可以减少对电缆的意外伤害,减少出错机会。同时,减少一个螺母,不仅减少了该弯头连接器的整体体积,改善了该弯头连接器的组装结构,而且更加方便组装,且密封性更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上述弯头连接器,该电气设备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明电气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参照图1至图9,该电气设备还包括设备主体(图未示出)及固定在设备主体上的插座(图未示出),所述弯头连接器的内芯20与所述插座插接连接,且通过所述弯头连接器的并紧件30与所述插座连接固定,以将所述内芯20与所述插座锁紧并密封。

其中,设备主体优选为电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