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切装置以及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8407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对锂离子电池等电池所使用的隔离件进行分切的分切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分切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分切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以提供一种在分切工序中不易产生孔、破裂等缺陷的电池用隔离件的分切方法为目的,因此,其着眼于对分切后的隔离件施加的张力。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273684号公报(2002年9月25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电池用隔离件作为在分切后卷绕于芯体的卷绕体而被供给到电池的制造工序。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会将从卷绕体卷开的隔离件与另外同样地从卷绕体卷开的正电极膜以及负电极膜进行重叠。但是,若从在对隔离件进行卷绕时产生了褶皱、缠绕偏移的卷绕体将隔离件卷开,则该卷开的隔离件变得容易蜿蜒曲折。若隔离件蜿蜒曲折,则会导致与正负电极膜的层叠不良。因此,对于隔离件的卷绕体而言,褶皱、缠绕偏移的降低要求较高。另外,褶皱、缠绕偏移的降低要求虽然在正负电极膜中也同样被谋求,但在隔离件中该要求尤其高。原因是隔离件由于在其制造工序中实施拉伸处理的关系,因而容易产生膜厚的偏差,该膜厚偏差可能成为褶皱、缠绕偏移的主要原因。此外,多孔质的隔离件很柔软,因而容易产生褶皱。如上所述,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为了在分切工序中不易产生孔、破裂等缺陷而着眼于对分切后的隔离件施加的张力,关于抑制褶皱、缠绕偏移的产生的对策并未公开。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在对分切后的隔离件进行卷绕时抑制褶皱、缠绕偏移的产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分切装置具备:分切部,其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部,其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接触辊,其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以便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和卷绕辅助辊,其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并根据所述接触辊的位移而进行位移。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分切装置具备:分切部,其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部,其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接触辊,其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以便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卷绕辅助辊,其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和辊安装部,其设置为能够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多个距离中进行选择,并用于安装所述卷绕辅助辊。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分切装置具备:分切部,其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和卷绕部,其具有将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于所保持的多个芯体的1个旋转轴,进而,所述分切装置针对所述1个旋转轴具备根据在所述多个芯体上形成的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以便向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多个隔离件的多个接触辊。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切工序,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工序,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按压工序,通过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的接触辊,来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和输送工序,通过根据所述接触辊的位移而进行位移的卷绕辅助辊,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切工序,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工序,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按压工序,通过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的接触辊,来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和输送工序,通过卷绕辅助辊,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所述卷绕辅助辊安装于设置为能够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多个距离中进行选择的辊安装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切工序,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工序,将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于保持在1个旋转轴上的多个芯体;和按压工序,通过根据在所述多个芯体上形成的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的、针对所述1个旋转轴设置的多个接触辊,来向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多个隔离件。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抑制在隔离件中的褶皱、缠绕偏移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剖面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详细构成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另一构成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对隔离件进行分切的分切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分切装置的切断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主视图。图6是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切装置将图4中的范围C放大表示的图。图7是将上述分切装置中的与第1接触辊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相关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8是将上述分切装置中的与第1接触辊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相关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上述分切装置中的与第1接触辊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相关的部分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卷绕辅助辊的配置的图。图11是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分切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12是表示臂的辊安装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3是表示臂具有长孔的辊安装部的情况下的卷绕辅助辊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基本构成〕按顺序对锂离子二次电池、隔离件、耐热隔离件、耐热隔离件的制造方法、分切装置、切断装置进行说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所代表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能量密度高,因此当前作为在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等设备、汽车、航空器等移动体中使用的电池、或者有助于电力的稳定供给的固定用电池而被广泛使用。图1是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剖面构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阴极11、隔离件12和阳极13。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外部,在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连接外部设备2。而且,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充电时电子向方向A移动,在放电时电子向方向B移动。(隔离件)隔离件12配置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正极即阴极11和其负极即阳极13之间,并夹在阴极11和阳极13之间。隔离件12是将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进行分离、并且能够使锂离子在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移动的多孔膜。隔离件12的材料包含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详细构成的示意图,(a)表示通常的构成,(b)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升温时的情况,(c)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时的情况。如图2(a)所示,隔离件12中设有许多的孔P。通常,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锂离子3能够经由孔P而往来。在此,例如,有时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过充电或外部设备的短路而引起的大电流等,锂离子二次电池1会升温。在该情况下,如图2(b)所示,隔离件12熔解或变柔软,孔P会堵塞。然后,隔离件12会收缩。由此,锂离子3的移动会停止,因此上述的升温也会停止。但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的情况下,隔离件12急剧收缩。在该情况下,如图2(c)所示,隔离件12有时会被破坏。然后,锂离子3从被破坏的隔离件12泄漏,因而锂离子3的移动不会停止。因此,升温会持续。(耐热隔离件)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另一构成的示意图,(a)表示通常的构成,(b)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时的情况。如图3(a)所示,隔离件12可以是具备多孔膜5和耐热层4的耐热隔离件。耐热层4层叠于多孔膜5的阴极11侧的一面。另外,耐热层4也可以层叠于多孔膜5的阳极13侧的一面,还可以层叠于多孔膜5的两面。而且,在耐热层4也设有与孔P同样的孔。通常,锂离子3经由孔P和耐热层4的孔而移动。耐热层4的材料包含例如全芳香族聚酰胺(芳族聚酰胺树脂)。如图3(b)所示,即使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多孔膜5熔解或变柔软,也会由于耐热层4辅助多孔膜5,因而可维持多孔膜5的形状。因此,多孔膜5熔解或变柔软,孔P堵塞。由此,锂离子3的移动停止,因而上述的过放电或过充电也停止。这样可抑制隔离件12的破坏。(耐热隔离件的制造工序)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耐热隔离件的制造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进行。以下,假设作为多孔膜5的材料而主要包含聚乙烯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是,即使在多孔膜5包含其他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制造工序来制造隔离件12。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在热塑性树脂中添加增塑剂来进行薄膜成型之后,用适当的溶剂来去除该增塑剂。例如,在多孔膜5由包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聚乙烯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来制造。该方法包括:(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碳酸钙等无机填充剂进行混炼来得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混炼工序;(2)使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来成型为薄膜的压延工序;(3)从由工序(2)所得到的薄膜中去除无机填充剂的去除工序;以及(4)对由工序(3)所得到的薄膜进行拉伸而得到多孔膜5的拉伸工序。通过去除工序,在薄膜中设置许多的微细孔。通过拉伸工序拉伸后的薄膜的微细孔成为上述的孔P。由此,形成具有给定厚度和透气度的聚乙烯微多孔膜即多孔膜5。另外,在混炼工序中,也可以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0重量份、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万以下的低分子量聚烯烃5~200重量份和无机填充剂100~400重量份进行混炼。然后,在涂敷工序中,在多孔膜5的表面形成耐热层4。例如,在多孔膜5上,涂敷芳香聚酰胺/NMP(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涂敷液),形成芳香聚酰胺耐热层即耐热层4。耐热层4可以仅设置于多孔膜5的一面,也可以设置于两面。此外,作为耐热层4,也可以涂敷包含氧化铝/羧甲基纤维素等填料的混合液。将涂敷液涂敷于多孔膜5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均匀地湿涂的方法即可,并无特别限制,可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毛细管涂法、旋涂法、狭缝模涂法、喷涂法、浸涂法、辊涂法、丝网印刷法、苯胺印刷法、棒涂法、凹板印刷式涂法、模涂法等。耐热层4的厚度能够通过调节涂敷湿膜的厚度、涂敷液中的固体成分浓度来控制。另外,作为在进行涂敷时对多孔膜5进行固定或者输送的支撑体,可以使用树脂制薄膜、金属制传送带、卷筒等。如上所述,能够制造将耐热层4层叠于多孔膜5的隔离件12(耐热隔离件)。所制造出的隔离件缠绕于圆筒形状的芯体。另外,通过以上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出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耐热隔离件。该制造方法也可以不包括涂敷工序。在该情况下,所制造出的对象是不具有耐热层的隔离件。(分切装置)优选耐热隔离件或不具有耐热层的隔离件(以下称为“隔离件”)具有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1等应用产品的宽度(以下称为“产品宽度”)。但是,为了提高生产性,将隔离件制造成其宽度为产品宽度以上。而且,一旦制造之后,将隔离件切断(分切)成产品宽度。另外,所谓“隔离件的宽度”意味着,相对于隔离件的长边方向和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隔离件的长度。以下,将分切前的宽幅的隔离件称为“原片”,将分切后的隔离件特别称为“分切隔离件”。此外,所谓分切意味着,将隔离件沿着长边方向(制造中的薄膜的流动方向,MD:Machinedirection)切断,所谓切割意味着,将隔离件沿着横切方向(TD:transversedirection)切断。所谓横切方向(TD)意味着,相对于隔离件的长边方向(MD)和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图4是表示对隔离件进行分切的分切装置6的构成的示意图,(a)表示整体构成,(b)表示对原片进行分切前后的构成。如图4(a)所示,分切装置6具备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圆柱形状的放卷辊(unwindroll)61、辊62~69和多个缠绕辊70U/70L。在分切装置6中,还设有后述的切断装置7。(分切前)在分切装置6中,将缠绕了原片的圆筒形状的芯体c嵌入到放卷辊61。如图4(b)所示,从芯体c向路径U或L卷开原片。所卷开的原片经由辊63~67而向辊68输送。在输送的工序中,原片被分切成多个隔离件。(分切后)如图4(b)所示,多个分切隔离件的一部分分别被缠绕到嵌入于缠绕辊70U的圆筒形状的各芯体u(绕轴)。此外,多个分切隔离件的另一部分分别被缠绕到嵌入于缠绕辊70L的圆筒形状的各芯体1(绕轴)。另外,将被缠绕成辊状的隔离件称为“隔离件卷绕体”。(切断装置)图5是表示图4(a)所示的分切装置6的切断装置7的构成的图,(a)是切断装置7的侧视图,(b)是切断装置7的主视图。如图5(a)、(b)所示,切断装置7具备支架71和刀72。支架71固定于分切装置6所具备的框体等。而且,支架71保持着刀72使得刀72与所输送的隔离件原片的位置关系固定。刀72通过被研磨得锋利的边缘对隔离件的原片进行分切。〔实施方式1〕图6是将图4的分切装置中的范围C放大表示的图。图6中的箭头表示隔离件的流动以及臂的活动。分切装置6具备辊66~69、第1接触辊81U、第2接触辊81L、第1臂82U、第2臂82L、第1卷绕辅助辊83U、第2卷绕辅助辊83L、第1缠绕辊70U、第2缠绕辊70L以及多个切断装置7。辊66~69对隔离件进行输送。第1接触辊81U以及第2接触辊81L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固定)于第1臂82U以及第2臂82L的一端。第1臂82U以及第2臂82L能够分别以位于另一端的旋转轴84U、84L(shaft)为中心进行转动。第1卷绕辅助辊83U配置在第1接触辊81U与第1臂82U的旋转轴84U之间,可旋转地固定于第1臂82U。第2卷绕辅助辊83L配置在第2接触辊81L与第2臂82L的旋转轴84L之间,可旋转地固定于第2臂82L。所输送的长条的隔离件12的原片例如在辊66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由切断装置7(分切部)分切成多个分切隔离件(分切工序)。将并列的多个分切隔离件之中的第奇数个分切隔离件称为第1隔离件12a,将第偶数个分切隔离件称为第2隔离件12b。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b经由辊67被输送到辊68。辊68的抱角在第1隔离件12a和第2隔离件12b不同。在此,抱角意味着,在辊上隔离件所接触的圆弧的相对于辊的轴的角度。即,辊的前后的隔离件的输送方向改变与该辊的抱角相应的量。辊68将第1隔离件12a的输送方向向第1缠绕辊70U侧进行转换,并将第2隔离件12b的输送方向向第2缠绕辊70L侧进行转换(方向转换工序)。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b在辊68处,输送方向被分开。在第1缠绕辊70U(卷绕部),根据第1隔离件12a的数量,可拆装地安装1个或多个芯体u。同样地,在第2缠绕辊70L(卷绕部),根据第2隔离件12b的数量,可拆装地安装1个或多个芯体1。通过辊68向第1缠绕辊70U侧输送的第1隔离件12a由辊69来输送。第1隔离件12a从辊69经由第1卷绕辅助辊83U以及第1接触辊81U来输送(输送工序),并导入到卷绕面。通过将第1隔离件12a卷绕于芯体u,从而形成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第1缠绕辊70U通过与芯体u一起旋转来对第1隔离件12a进行卷绕(卷绕工序)。芯体能够与缠绕于其上的隔离件卷绕体一起从缠绕辊取下。通过辊68向第2缠绕辊70L侧输送的第2隔离件12b经由第2卷绕辅助辊83L以及第2接触辊81L来输送(输送工序),并导入到卷绕面。通过将第2隔离件12b缠绕于芯体1,从而形成第2隔离件卷绕体12L。第2缠绕辊70L通过与芯体1一起旋转来对第2隔离件12b进行卷绕(卷绕工序)。另外,第1以及第2接触辊81U、81L将分别卷绕的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b向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12U、12L的卷绕面(表面)按压(按压工序)。在此,第1以及第2接触辊81U、81L分别通过各自的自重来按压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b。通过第1以及第2接触辊81U、81L来按压,由此抑制在所卷绕的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b产生褶皱等。另外,根据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12U、12L的外径的变化,第1以及第2接触辊81U、81L的位置发生变化(位移)以便与卷绕面接触。第1缠绕辊70U以及第2缠绕辊70L配置于彼此错开的位置,使得缠绕于芯体u、1的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12U、12L彼此不接触。由于通过将1个隔离件原片进行分切而形成第1隔离件12a以及第2隔离件12b,因此在彼此相邻的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12U、12L之间,在横切方向(TD)上实质上没有间隙。若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12U、12L的侧面(与轴垂直的面)彼此接触,则在该侧面可能产生划痕或起毛。因此,第1缠绕辊70U以及第2缠绕辊70L隔开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12U、12L的侧面彼此不会接触的程度来配置。在此,第1缠绕辊70U以及第2缠绕辊70L设置为在分切装置6中彼此成为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配置为上下的位置关系,能够使分切装置6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变小。第1缠绕辊70U以及第2缠绕辊70L无需沿铅直方向排列,所谓上下的位置关系只要不是水平排列的位置关系即可。第1缠绕辊70U以及第2缠绕辊70L隔开给定距离来配置。由于该配置限制,从辊69到第1接触辊81U的辊间距离或从辊68到第2接触辊81L的辊间距离变得比较长。在此,所谓辊间距离意味着,在隔离件的输送路径中相邻的2个辊的、从隔离件离开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辊的位置到隔离件与下游侧的辊接触的位置的距离。若从接触辊之前最近的辊到接触辊的辊间距离变长,则隔离件容易变形或蜿蜒曲折,其结果,容易产生在所卷绕的隔离件中的褶皱或缠绕偏移。在此,所谓褶皱意味着,例如在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接触辊所接触的曲面)产生的褶皱。所谓缠绕偏移意味着,一部分的隔离件在圆柱状的隔离件卷绕体的轴方向上发生偏离。若产生缠绕偏移,则在隔离件卷绕体的侧面(与轴垂直的面)会产生凹凸。另外,将耐热层等的层涂敷于多孔膜而成的隔离件(例如耐热隔离件)在横切方向上容易卷曲。因此,为了抑制卷曲所引起的褶皱的出现,也需要缩短到接触辊为止的辊间距离。此外,若隔离件的厚度较薄,则容易出现褶皱。(接触辊的位置变化)图7是将分切装置6中的与第1接触辊81U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83U相关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在图7中,以虚线表示将第1隔离件12a开始缠绕于芯体u时的第1接触辊81U、第1卷绕辅助辊83U以及第1臂82U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路径中在辊69与第1接触辊81U之间,设置第1卷绕辅助辊83U以缩短到第1接触辊81U的辊间距离。第1卷绕辅助辊83U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不接触。第1卷绕辅助辊83U由于固定于第1臂82U,因此会根据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接触的第1接触辊81U的位移而进行位移。即,第1卷绕辅助辊83U与第1接触辊81U之间的距离不取决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的外径而保持固定不变。另外,在此,第1臂82U构成为以其旋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但第1臂82U也可以构成为根据第1接触辊81U的位移而平行移动(位移)。第1隔离件12a在第1卷绕辅助辊83U上通过上侧(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相反的一侧),通过第1卷绕辅助辊83U与第1接触辊81U之间,并通过第1接触辊81U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之间而被卷绕。即,对于包含第1接触辊81U的旋转轴和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旋转轴的平面而言,第1隔离件12a在第1卷绕辅助辊83U上通过一侧,在第1接触辊81U上通过另一侧。从第1卷绕辅助辊83U输送的第1隔离件12a在接触卷绕面之前先与第1接触辊81U接触。将第1隔离件12a一边在第1接触辊81U上进行输送一边在使褶皱舒展开的状态(没有褶皱的状态)下按压到卷绕面。第2卷绕辅助辊83L也与第1卷绕辅助辊83U为同样的构成。另外,辊68、69、第1以及第2缠绕辊70U、70L与第1以及第2接触辊81U、81L独立。即,在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中,辊68、69、第1以及第2缠绕辊70U、70L的位置不取决于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12U、12L的外径而是固定的。通过在第1接触辊81U之前最近处设置根据第1接触辊81U的位移而进行位移的第1卷绕辅助辊83U,从而能够缩短第1接触辊81U与其之前最近的辊之间的辊间距离。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中的褶皱或缠绕偏移的产生。另外,第1接触辊81U也可以构成为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的横侧或下侧将第1隔离件12a按压到卷绕面。在该情况下,例如,为了对第1臂82U施加力,可以在分切装置6中设置弹簧或气缸等机构。关于第2接触辊81L也是同样的。(卷绕辅助辊的安装位置)图8是将分切装置6中的与第1接触辊81U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83U相关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8示出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多个安装位置。第1臂82U具备用于安装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多个辊安装部85a~85c。辊安装部85a~85c可以是可旋转地支撑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轴承或对轴承进行固定的孔等。用户在从多个辊安装部85a~85c中预先选择的1个辊安装部,设置第1卷绕辅助辊83U。由此,用户能够从多个从第1接触辊81U到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距离中进行选择。在图8中,将第1卷绕辅助辊83U被安装于辊安装部85a的状态和第1卷绕辅助辊83U被安装于辊安装部85c的状态一起进行了表示。通过改变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安装位置,能够变更第1接触辊81U与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辊间距离、以及第1隔离件12a与第1接触辊81U接触的位置。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状态(褶皱或缠绕偏移的状态)也可能根据隔离件的特性(物性)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变更第1接触辊81U与第1卷绕辅助辊83U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的卷绕状态。另外,第2臂82L也可以是与第1臂82U同样的构成。(多个接触辊的配置)图9是从上方观察分切装置6中的与第1接触辊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相关的部分的俯视图。图中的单点划线表示轴。另外,因为关于第2接触辊以及第2卷绕辅助辊等也同样,所以在此仅对第1接触辊等进行说明。多个第1隔离件12a分别卷绕为第1隔离件卷绕体12A~12C。图9中的箭头表示3个系列A~C的第1隔离件12a的流动。针对1个旋转轴84U,设置多个第1臂82A~82C。第1臂82A~82C分别能够以旋转轴84U为中心独立并单独地转动。第1臂82A~82C分别包含配置于第1接触辊81A~81C的两侧的1对臂部件。在第1臂82A~82C,分别可旋转地固定了第1接触辊81A~81C、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83A~83C。第1缠绕辊70U是保持多个芯体的1个旋转轴(shaft)。第1缠绕辊70U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等来使其旋转。1个第1缠绕辊70U和固定于第1缠绕辊70U的多个芯体成为一体地旋转。在多个芯体上分别形成第1隔离件卷绕体12A~12C。对应于多个第1隔离件卷绕体12A~12C,配置多个第1接触辊81A~81C。这样,针对1个第1缠绕辊70U,配置多个第1接触辊81A~81C。第1臂82A~82C能够分别单独地转动,所以多个第1接触辊81A~81C分别根据多个第1隔离件卷绕体12A~12C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在横切方向(TD)上隔离件原片的厚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有时在多个第1隔离件卷绕体12A~12C的外径产生差异。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1接触辊81A~81C也根据各第1隔离件卷绕体12A~12C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因此,能够防止在第1接触辊与第1隔离件卷绕体之间产生间隙(空间)。由此,能够通过各第1接触辊将多个第1隔离件按压到各卷绕面。如图9所示,也可以按照每个第1臂,使第1卷绕辅助辊83A~83C的安装位置不同。在隔离件原片的厚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在第1卷绕辅助辊83A上通过的第1隔离件12a和在第1卷绕辅助辊83B上通过的第1隔离件12a有可能厚度不同。此外并不限于厚度,也有可能其他的物性不同。用户通过根据各系列A~C的状态来变更第1卷绕辅助辊83A~83C的位置,能够调整各系列中的第1隔离件卷绕体12A~12C的卷绕状态。通过本实施方式来抑制褶皱或缠绕偏移的产生的效果对于电池所使用的隔离件特别有效。对于隔离件(尤其是涂敷了层的隔离件)而言,由于膜厚的分布容易变得不均匀,因此其具有在卷绕时容易产生褶皱或缠绕偏移的性质。另一方面,若在隔离件卷绕体产生了褶皱或缠绕偏移,则在电池制造工序中卷开隔离件时,隔离件变得容易蜿蜒曲折。若隔离件蜿蜒曲折,则会导致与夹住其的正负电极膜的层叠不良。这样在隔离件卷绕体中,由于褶皱以及缠绕偏移的降低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设置卷绕辅助辊。无论是不具有耐热层的单层的隔离件还是具有耐热层的耐热隔离件,均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图12是表示臂的辊安装部的变形例的图。在此,虽然举例说明第1臂82U但第2臂82L也是同样的。图12中,将在某部位配置了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状态和在另一部位配置了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状态一起进行了表示。在图12(a)所示的示例中,第1臂82U具备作为长孔的1个辊安装部85f来取代多个辊安装部。通过在辊安装部85f的长孔的范围内将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轴86进行固定,来决定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位置。即,用户能够从多个从第1接触辊81U到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距离中进行选择。另外,第1卷绕辅助辊83U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轴86进行旋转。这样,通过使用长孔,从而能够对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位置进行微调整。在图12(b)所示的示例中,第1臂82U具备多个作为长孔的辊安装部85f。在此,2个辊安装部85f在相对于长孔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第1卷绕辅助辊83U固定于任意一个辊安装部85f的任意的位置。在图12(c)所示的示例中,第1臂82U具备多个作为长孔的辊安装部85f。在此,2个辊安装部85f在长孔的长轴方向上排列。第1卷绕辅助辊83U固定于任意一个辊安装部85f的任意的位置。图13是表示臂具有长孔的辊安装部的情况下的卷绕辅助辊的变形例的图。图13(a)以及图13(c)是从上方观察与第1臂、第1接触辊以及第1卷绕辅助辊相关的部分的俯视图。在辊安装部是长孔的情况下,如图13(a)所示,有可能在第1卷绕辅助辊83A的轴相对于第1接触辊81A的轴等倾斜的状态下,将第1卷绕辅助辊83A固定于第1臂82A。为了防止第1卷绕辅助辊的轴倾斜的情况,第1卷绕辅助辊83D可以在其两端部,具备相比于对隔离件进行引导的辊部分直径更大的凸缘(图13(c))。由于凸缘沿着第1臂82A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第1卷绕辅助辊83D倾斜。另外,凸缘既可以与第1卷绕辅助辊83D一起旋转,也可以与第1卷绕辅助辊83D的轴一起进行固定。也可以将图13(b)所示的间隔件83Ea配置(插入)在第1卷绕辅助辊83E的端部。间隔件83Ea为将圆板的一部分(与轴相对应的位置)切除的形状。通过在第1卷绕辅助辊83E与第1臂82B之间配置1个以上的间隔件83Ea,能够防止第1卷绕辅助辊83E的轴倾斜。间隔件83Ea的直径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第1卷绕辅助辊的直径。通过间隔件83Ea来填补第1卷绕辅助辊83E与第1臂82B之间的间隙,由此防止轴的倾斜。另外,间隔件83Ea也可以与第1卷绕辅助辊83E的轴一起进行固定。〔实施方式2〕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卷绕辅助辊与固定有接触辊的臂独立配置。因为关于第2卷绕辅助辊等也同样,所以在此仅对第1卷绕辅助辊等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辅助辊的配置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分切装置在与第1臂82U不同的部位,具备多个辊安装部85d~85e。多个辊安装部85d~85e例如形成于被固定在分切装置的框体或框架上的部件。用户能够从多个辊安装部85d~85e中选择安装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部位。由于辊安装部85d~85e相对于分切装置(或第1缠绕辊70U)被固定,因此在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中,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位置不取决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的外径而是固定的。通过这样的构成,也能够调整到第1接触辊81U的辊间距离。在图10中,以虚线表示将第1隔离件12a开始缠绕于芯体u时的第1接触辊81U以及第1臂82U的位置。此外,在图10中,以虚线表示安装于辊安装部85e的情况下的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位置。因为第1隔离件12a的输送路径根据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位置以及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的外径而发生变化,所以在图10中将它们一起进行了表示。在此,在将第1卷绕辅助辊83U安装于辊安装部85e的情况下,若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的外径增大一定程度,则第1隔离件12a会在接触到第1接触辊81U之前先接触到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也可以构成为,不取决于第1隔离件卷绕体12U的外径,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上端(第1隔离件12a通过的位置)相比于第1接触辊81U的下端(第1隔离件12a通过的位置)而处于上侧。当然,也可以如图9那样,针对1个第1缠绕辊70U设置多个第1接触辊81U以及多个第1卷绕辅助辊83U。〔实施方式3〕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11是如图6所示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分切装置6a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分切装置6a具备辊66、68U、68L、69U、69L、第1接触辊81U、第2接触辊81L、第1臂82U、第2臂82L、第1缠绕辊70U、第2缠绕辊70L、多个切断装置7。与第1臂82U以及第2臂82L相关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输送的隔离件12的原片例如在辊66的上游侧,由切断装置7(分切部)分切成多个分切隔离件(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b)。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b在辊66处,输送方向被分开。第1隔离件12a经由辊68U、69U向第1卷绕辅助辊83U输送。第2隔离件12b经由辊68L、69L向第2卷绕辅助辊83L输送。(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以及第2卷绕辅助辊83U、83L可以是反凸面轧辊那样的凹型辊。凹型辊是设为辊的横切方向(TD)的中央部的外径小于两端部的外径的形状的辊。由此,使在进行旋转的凹型辊的两端部所输送的隔离件向外侧伸展,能够使在输送中在隔离件产生的褶皱伸展。因为需要在使褶皱舒展开的状态下进行卷绕,所以优选第1以及第2接触辊81U、81L之前最近的辊(第1以及第2卷绕辅助辊83U、83L)为凹型辊。凹型辊的外径既可以像两端部的直径渐渐变大那样为曲线状或直线状,也可以是两端部的直径阶段性地变大。但是,优选针对1个第1隔离件12a以及1个芯体u,设置1个凹型的第1卷绕辅助辊83U。在如图9所示第1隔离件12a以及芯体u的组并列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应于多个组设置多个凹型的第1卷绕辅助辊83U。另外,作为多个第1卷绕辅助辊83U,也可以将凹型辊和并非凹型的平坦的圆柱辊混合来使用。或者,在1个第1卷绕辅助辊83U输送多个第1隔离件12a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1卷绕辅助辊83U的表面,在与多个第1隔离件12a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凹型形状。关于第2卷绕辅助辊83L也同样。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辊的表面材质可以任意。作为一例,接触辊的表面可以是树脂,其之前最近的卷绕辅助辊的表面可以是金属。在接触辊的表面为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卷绕时的振动所引起的隔离件卷绕体与接触辊的碰撞,能够降低该碰撞所伴随的褶皱(尤其是阶梯状的褶皱)的产生。在卷绕辅助辊的表面为金属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卷绕辅助辊的磨耗,能够降低该磨耗所引起的褶皱或缠绕偏移的产生。尤其是在卷绕辅助辊与隔离件的包含填料的耐热层接触的情况下,该磨耗很显著,故优选将卷绕辅助辊的表面设为金属。〔总结〕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分切装置具备:分切部,其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来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部,其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接触辊,其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以便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和卷绕辅助辊,其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并根据所述接触辊的位移而进行位移。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所引起的接触辊与其之前最近的卷绕辅助辊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变小。因此,能够使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状态均匀,而不取决于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由此,能够抑制在隔离件卷绕体中的褶皱、缠绕偏移的产生。此外,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不取决于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是固定的。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所引起的、隔离件与接触辊接触的位置的变化变小。因此,能够使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状态均匀。此外,上述分切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设置为能够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多个距离中进行选择的、用于安装所述卷绕辅助辊的多个辊安装部。根据上述构成,用户通过变更接触辊与卷绕辅助辊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状态。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卷绕部具备保持对所述多个隔离件进行卷绕的多个所述芯体的1个旋转轴,上述分切装置针对所述1个旋转轴,具备根据多个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的多个所述接触辊。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隔离件原片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单独进行位移的各接触辊也能够将多个隔离件适当地按压到各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分切装置具备以能够转动或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的臂,所述接触辊以及所述卷绕辅助辊固定于所述臂。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接触辊与卷绕辅助辊的距离保持固定。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臂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卷绕辅助辊配置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臂的所述旋转轴之间。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将卷绕辅助辊高效地配置于接触辊与臂的旋转轴之间,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从所述卷绕辅助辊输送的所述隔离件在接触到所述卷绕面之前先接触到所述接触辊。根据上述构成,隔离件一边在接触辊上进行输送(一边使褶皱舒展开)一边被按压到卷绕面。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接触辊之前最近的卷绕辅助辊上,使隔离件的褶皱舒展开。因此,能够在使褶皱舒展开的状态下对隔离件进行卷绕。此外,所述接触辊的表面可以是树脂,所述卷绕辅助辊的表面可以是金属。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隔离件在所述卷绕辅助辊上通过与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相反的一侧,通过所述卷绕辅助辊与所述接触辊之间,并通过所述接触辊与所述隔离件卷绕体之间。根据上述构成,隔离件在即将由接触辊按压之前,以描绘S字的方式进行输送。由此,能够在使褶皱舒展开的状态下对隔离件进行卷绕。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分切装置具备:分切部,其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部,其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接触辊,其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以便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卷绕辅助辊,其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和多个辊安装部,其设置为能够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多个距离中进行选择,并用于安装所述卷绕辅助辊。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分切装置具备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的分切部、和具有将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于所保持的多个芯体的1个旋转轴的卷绕部,进而针对所述1个旋转轴具备根据在所述多个芯体上形成的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以便向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多个隔离件的多个接触辊。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切工序,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工序,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按压工序,通过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的接触辊,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和输送工序,通过根据所述接触辊的位移而进行位移的卷绕辅助辊,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不取决于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是固定的。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卷绕辅助辊也可以安装于设置为能够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多个距离中进行选择的多个辊安装部的其中之一。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卷绕工序中,将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于保持在1个旋转轴上的多个所述芯体,在所述按压工序中,通过根据在所述多个芯体上形成的多个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的、针对所述1个旋转轴所设置的多个所述接触辊,向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多个隔离件。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接触辊以及所述卷绕辅助辊固定于以能够转动或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的臂。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臂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卷绕辅助辊配置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臂的所述旋转轴之间。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构成为,从所述卷绕辅助辊输送的所述隔离件在接触到所述卷绕面之前先接触到所述接触辊。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接触辊的表面可以是树脂,所述卷绕辅助辊的表面可以是金属。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隔离件在所述卷绕辅助辊上通过与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相反的一侧,通过所述卷绕辅助辊与所述接触辊之间,并通过所述接触辊与所述隔离件卷绕体之间。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切工序,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工序,将所述隔离件卷绕于芯体;按压工序,通过根据在所述芯体上形成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进行位移的接触辊,来向所述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隔离件;和输送工序,通过卷绕辅助辊,在所述接触辊之前最近处对所述隔离件进行输送,所述卷绕辅助辊安装于设置为能够从所述接触辊与所述卷绕辅助辊之间的多个距离中进行选择的多个辊安装部的其中之一。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切工序,通过将电池用隔离件原片沿着长边方向进行分切而切分成多个隔离件;卷绕工序,将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于保持在1个旋转轴上的多个芯体;和按压工序,通过根据在所述多个芯体上形成的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外径的变化而单独进行位移的、针对所述1个旋转轴设置的多个接触辊,来向所述多个隔离件卷绕体的卷绕面按压所述多个隔离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分切装置、隔离件卷绕体的制造方法等。符号说明1锂离子二次电池4耐热层5多孔膜6、6a分切装置7切断装置(分切部)12、12a、12b隔离件、第1以及第2隔离件12A~12C、12U、12L第1以及第2隔离件卷绕体70U、70L第1以及第2缠绕辊(卷绕部、旋转轴)81A~81C、81U、81L第1以及第2接触辊82A~82C、82U、82L第1以及第2臂83A~83E、83U、83L第1以及第2卷绕辅助辊85a~85f辊安装部1、u芯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