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97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4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8929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被引用至该说明书中。本说明书公开了与具备电流切断装置的蓄电装置有关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蓄电装置被过充电或蓄电装置的内部发生短路时,将在电极端子间(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流动的电流切断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开发正在推进。电流切断装置配置于电极端子与电极之间(正极端子与正极之间或者负极端子与负极之间)。电流切断装置在蓄电装置的壳体内的压力上升时将电极端子与电极之间的导通切断。国际公开WO2013/154166A1的电流切断装置具备与电极端子连接的第一通电部件、与电极连接的第二通电部件。以下将国际公开WO2013/154166A1称为专利文献1。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空开间隔配置。第一变形部件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第一变形部件的端部与第一通电部件连接,第一变形部件的中央部与第二通电部件连接。并且,相对于第二通电部件在与第一变形部件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第二变形部件。第二变形部件上设置有突起。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配置第一密封部件,相对于外部确保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气密。另外,在第一通电部件与壳体之间配置第二密封部件,相对于外部确保壳体的内部气密。

专利文献1的蓄电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第二变形部件向第一通电部件侧移动,突起将第二通电部件损坏。第一变形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变为非连接,切断电极端子与电极之间的导通。第二变形部件在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超过规定值时被调整为向第一通电部件侧移动。然而,在蓄电装置产生异常时若壳体内的压力不适当地上升,则第二变形部件不向第二通电部件侧移动,会导致无法切断电极端子与电极之间的导通。即电流切断装置的灵敏度降低。本申请说明书提供抑制电流切断装置的灵敏度降低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蓄电装置具有在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将电极端子与电极之间的导通切断的电流切断装置。此外,上述电极被收纳于上述壳体内。另外,上述电极端子固定于上述壳体并且在与上述电极之间交换电力。上述电流切断装置具备第一通电部件、第二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第二变形部件、第一密封部件。上述第一通电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并且与电极端子连接。上述第二通电部件在与上述第一通电部件空开间隔而与上述第一通电部件对置的位置配置。上述第二通电部件与电极连接。上述第一变形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一通电部件与上述第二通电部件之间。上述第一变形部件的端部与上述第一通电部件连接,上述第一变形部件的中央部与上述第二通电部件连接。上述第一变形部件在上述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与上述第二通电部件成为非导通。上述第二变形部件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二通电部件而言与上述第一变形部件相反的一侧。在上述第二变形部件的上述第二通电部件侧设置有向上述第二通电部件突出的形状的突起。上述第一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一通电部件与上述第二通电部件之间。上述第一密封部件确保上气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相对于上述电流切断装置的外部气密密封。第二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壳体与上述第一通电部件之间。第二密封部件确保上述壳体的内部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外部气密密封。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蓄电装置中被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密封的上述壳体与上述第一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在被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密封的上述第一通电部件与上述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以下。

上述蓄电装置中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的部分的透气性(第二透气性)在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的部分的透气性(第一透气性)以下。因此,上述蓄电装置能够防止在壳体内部的气体(电流切断装置的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而向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移动前,该气体通过壳体与第一通电部件之间而向壳体的外部移动。更具体而言,第二变形部件通过电流切断装置的内外的压力差而动作。因此,第一密封部件被设计为将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密封直到电流切断装置的内外的压力差达到使第二变形部件动作的压力差为止。因此,若使第二透气性在第一透气性以下,则不管蓄电装置是否产生异常,都能够防止气体从壳体与第一通电部件之间逸出而不使电流切断装置动作的情况。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电流切断装置的灵敏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蓄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2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蓄电装置中使用的电流切断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记载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蓄电装置的若干技术特征。此外,以下记载的事项分别独立并具有技术实用性。

蓄电装置具备壳体、电极组装体、电极端子、电流切断装置。电极组装体可以收纳于壳体内且具备正极以及负极。电极端子可以贯穿壳体的内外。即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位于壳体的外部,电极端子的另一部分位于壳体的内部。另外,电极端子可以固定于壳体。电极端子可以在与电极(正极或者负极)之间交换电力。电流切断装置可以与负极端子在负极连接。在该情况下,电流切断装置配置于负极端子与负极的通电路径上,在壳体的内压超过规定值时,将负极端子与负极从导通状态切换为非导通状态。电流切断装置也可以与正极端子在正极连接。在该情况下,电流切断装置配置于正极端子与正极的通电路径上,在壳体的内压超过规定值时,将正极端子与正极从导通状态切换为非导通状态。

电流切断装置可以具备第一通电部件、第二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第二变形部件、第一密封部件。第一通电部件可以固定于蓄电装置的壳体。第一通电部件可以与电极端子连接。或者第一通电部件可以是电极端子的一部分。第一通电部件可以具备位于壳体内的扩径部、和从设置于壳体的贯通孔通过并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突出部。另外,在该突出部设置有螺栓部。可以在设置于突出部的螺栓部紧固螺母,由此将第一通电部件固定于壳体。扩径部的尺寸可以比设置于壳体的贯通孔大。即扩径部的一部分可以与壳体对置。第一通电部件的电极组装体侧的端面可以与第二通电部件对置。在该端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向与第二通电部件相反的一侧凹的凹陷部。

第二通电部件可以与第一通电部件空开间隔并在与第一通电部件对置的位置配置。第二通电部件可以与电极连接。第二通电部件的中央部的厚度可以比端部的厚度薄。可以在第二通电部件的中央部设置有当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作为断裂的起点的断裂槽。断裂槽在第二通电部件的中央部中连续或者断续地绕一圈。此外,断裂槽是在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作为断裂的起点的脆弱部即可,可以局部地设置于第二通电部件的中央部。

第一变形部件可以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第一变形部件的端部可以与第一通电部件连接,第一变形部件的中央部可以与第二通电部件连接。第一变形部件的中央部可以通过由断裂槽围起的位置固定于第二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可以在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与第二通电部件变为非导通。第一变形部件可以在与第二通电部件导通时是中央部向第二通电部件突的状态,在与第二通电部件非导通时变形为中央部向第一通电部件突的状态。

第二变形部件可以配置在相对于第二通电部件而言与第一变形部件相反的一侧。第二变形部件可以固定于第二通电部件。第二变形部件可以设置在第二通电部件与电极组装体之间。第二变形部件可以将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与外部隔开。即第二变形部件构成电流切断装置的外侧面,壳体内的压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第二变形部件。可以在第二变形部件的第二通电部件侧的中央部设置有向第二通电部件突出的形状的突起。突起可以在远离第二通电部件的状态下与第二通电部件的由断裂槽围起的部分对置。突起也可以为绝缘性。

第二变形部件可以在壳体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时是中央部朝远离第二通电部件的方向突出的状态,在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中央部向第二通电部件移动而上述突起与第二通电部件接触。上述突起可以与第二通电部件接触,使第二通电部件断裂,使第一变形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非接触。第二变形部件可以具有与第一变形部件相同的构造。第二变形部件可以是金属制,也可以是非金属制。

第一密封部件可以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第一密封部件可以为绝缘性。第一密封部件的材质例如可以是树脂、橡胶。第一密封部件可以将由第一密封部件、第一通电部件以及第二通电部件围起的空间(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空间)与电流切断装置的外部空间隔离。即第一密封部件可以确保电流切断装置的内部空间相对于外部气密密封。第一密封部件可以在第一变形部件的外侧将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密封。

在壳体的内部,第二密封部件可以配置于壳体的内壁与第一通电部件之间。第二密封部件可以配置于壳体的内壁与上述扩径部之间。第二密封部件可以确保壳体的内部相对于壳体的外部气密密封。第二密封部件可以为绝缘性。第二密封部件的材质例如可以是树脂、橡胶。第二密封部件的材质可以与第一密封部件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同。

壳体的气密性可以为电流切断装置的气密性以上。即被第二密封部件密封的壳体与第一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以下称为第二透气性)可以为被第一密封部件密封的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以下称为第一透气性)以下。在该情况下,作为第二密封部件的材质可以使用透气性比第一密封部件的材质小的材质,第一密封部件以及第二密封部件的材质可以相同,在构造上第二透气性可以被调整为第一透气性以下。

在第一密封部件以及第二密封部件的材质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密封部件的宽度(位于壳体的内侧的面与位于外侧的面的距离)可以为第一密封部件的宽度(位于电流切断装置的内侧的面与位于外侧的面的距离)以上。或者可以使第二密封部件与壳体以及第一通电部件部的接触面积为第一密封部件与第一通电部件以及第二通电部件的接触面积以上。也可以使第二密封部件的周向长度比第一密封部件的周向长度短。此外,壳体的气密性可以比电流切断装置的气密性大。

作为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举出二次电池、电容器等。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极组装体的一个例子,可举出层叠多个具有经由隔离物对置的电极对(负极以及正极)的单元而得的层叠型的电极组装体、具有经由隔离物对置的电极对的片状的单元被加工为螺旋状而得的卷绕型的电极组装体。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蓄电装置例如搭载于车辆,能够向马达供给电力。以下说明蓄电装置的构造。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电流切断装置与负极端子在负极连接的蓄电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电流切断装置与正极端子在正极连接的蓄电装置。

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说明蓄电装置100的构造。蓄电装置100具备壳体18、电极组装体52、正极端子2、负极端子30、电流切断装置50。壳体18为金属制,近似长方体形状。壳体18具备盖部18a和主体部18b。在壳体18的内部收纳有电极组装体52和电流切断装置50。电极组装体52具备正极和负极(图示省略)。正极接片16固定于正极,负极接片20固定于负极。壳体18的内部注入有电解液。

正极端子2与负极端子30贯穿壳体18的内外。正极端子2与负极端子30沿壳体18的一个方向配置。即正极端子2与负极端子30双方相对于电极组装体52配置于相同的方向(设置有盖部18a一侧)。正极端子2具备螺栓部8。此外,螺栓部8是指正极端子2中为了紧固螺母10而被攻丝的部分。在螺栓部8紧固螺母10,由此将正极端子2固定于壳体18。正极端子2的一端位于壳体18的外部,另一端位于壳体18的内部。同样,负极端子30具备螺栓部36。螺栓部36是指负极端子30中为了紧固螺母38而被攻丝的部分。在螺栓部36紧固螺母38,由此将负极端子30固定于壳体18。负极端子30的一端位于壳体18的外部,另一端位于壳体18的内部。

在正极端子2连接有正极导线14。正极导线14与正极接片16连接。正极端子2经由正极导线14与正极接片16电连接。即正极端子2与电极组装体52的正极电连接。正极导线14通过绝缘片12与壳体18绝缘。正极端子2以及螺母10通过绝缘部件58与壳体18绝缘。在壳体18内,在正极端子2与壳体18之间配置有绝缘性的密封部件56。密封部件56为树脂制。正极端子2与壳体18的间隙被密封部件56密封。此外,汇流条4通过汇流条螺栓6固定于正极端子2。

电流切断装置50与负极端子30连接。电流切断装置50的详细结构后述。电流切断装置50经由金属制的连接部件26与负极导线24连接。负极端子30经由负极导线24与负极接片20电连接。即负极端子30与电极组装体52的负极电连接。负极导线24通过绝缘片22与壳体18绝缘。负极端子30以及螺母38通过绝缘部件28与壳体18绝缘。在壳体18内,在负极端子30与壳体18之间配置有绝缘性的第二密封部件42。第二密封部件42为树脂制。负极端子30与壳体18的间隙被第二密封部件42密封。第二密封部件42为绝缘性的O型环。第二密封部件42与上述密封部件56相同。通过密封部件56、42,确保壳体18的内部相对于壳体18的外部气密密封。此外,汇流条32通过汇流条螺栓34固定于负极端子30。

在蓄电装置100中,在壳体18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时,负极端子30与负极接片20经由电流切断装置50电连接。即负极端子30与负极之间导通。若壳体18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则电流切断装置50将负极端子30与负极接片20的导通切断,防止电流流向蓄电装置100。

参照图2,说明电流切断装置50。电流切断装置50具备负极端子30、金属制的断裂板88、金属制的第一变形部件80、金属制的第二变形部件93。负极端子30具备扩径部37a和突出部37b。扩径部37a位于壳体18内,突出部37b从设置于壳体18的贯通孔通过并向壳体18的外部突出。突出部37b是负极端子30中向壳体18的上侧突出的部分。螺栓部36设置于突出部37b。螺栓部36是突出部37b中为了紧固螺母38而在表面设置有切削螺纹的部分。负极端子30是第一通电部件的一个例子。

扩径部37a的一部分与壳体18对置。第二密封部件42配置于扩径部37a与壳体18之间。在扩径部37a的断裂板88侧设置有槽92和凹陷86。凹陷86设置于槽92的内侧。扩径部37a的断裂板88侧的端面35与断裂板88对置,并向中央凹陷。具体而言,端面35以随着从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断裂板88的方式倾斜。此外,“槽”是指具有由两个侧壁围起的底面的形态。而且“凹陷”仅是高度比周围低的形态,具有阶梯差的形态也包含于“凹陷”中。

断裂板88在与扩径部37a空开间隔而与扩径部37a对置的位置配置。断裂板88是第二通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在电极组装体52(参照图1)与壳体18之间,在电极组装体52的上方,按顺序配置有第二变形部件93、断裂板88、第一变形部件80、扩径部37a。在断裂板88的扩径部37a侧的端面设置有槽96。槽96在与槽92对置的位置设置。在断裂板88固定有连接部件26。断裂板88经由连接部件26、负极导线24与负极接片20导通(参照图1)。断裂板88的中央部88a的厚度比端部88b的厚度薄。另外,在扩径部37a的相反的一侧,断裂槽90设置于中央部88a。断裂槽90在中央部88a连续地绕一圈。在断裂板88的与扩径部37a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凹陷89。凹陷89设置于断裂板88的端部88b。

第一密封部件84配置于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之间。第一密封部件84是绝缘性的O型环。第一密封部件84的材质是橡胶。第一密封部件84将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绝缘,并且确保电流切断装置50的内部气密。即第一密封部件84将扩径部37a和断裂板88之间密封,将电流切断装置50的内部的空间与电流切断装置50的外部的空间(壳体18内的空间)切断。作为第一密封部件84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EPDM(乙丙橡胶)。第一密封部件84的直径比第二密封部件42的直径大。即第一密封部件84的周向的长度比第二密封部件42的周向的长度长。此外,在蓄电装置100中,壳体18与扩径部37a之间的透气性(第二透气性)为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之间的透气性(第一透气性)以下。更具体而言,第二密封部件42的透气性被调整为第一密封部件84的透气性以下。即这里所述的“保持气密”是指保持成为规定的透气性以下。

绝缘部件94配置于扩径部37a(负极端子30)与断裂板88之间。绝缘部件94配置于第一密封部件84的内侧。绝缘部件94为环状。绝缘部件94维持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的间隔。绝缘部件94防止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接触且两者直接导通的情况发生。绝缘部件94的两端部位于槽92、96内。因此,绝缘部件94被限制向第一变形部件80以及第一密封部件84移动。另外,绝缘部件94的移动被限制,所以即使第一密封部件84向第一变形部件80侧移动,第一密封部件84与绝缘部件94接触也不会进一步向内侧移动。

第一变形部件80配置于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之间。第一变形部件80是金属制的隔板。第一变形部件80的端部80b固定于扩径部37a。更具体而言,在使第一变形部件80的外周缘与扩径部37a的凹陷86的侧壁抵接的状态下,将第一变形部件80的端部80b焊接于扩径部37a。第一变形部件80的中央部80a以远离扩径部37a的方式突出。换言之,第一变形部件80随着从端部80b朝向中央部80a而接近断裂板88。第一变形部件80的中央部80a在断裂槽90的内侧固定于断裂板88。更具体而言,中央部80a在由断裂槽90围起的范围内熔接于断裂板88。

第二变形部件93配置在相对于断裂板88而言与第一变形部件80相反的一侧。即断裂板88配置于第一变形部件80与第二变形部件93之间。第二变形部件93是金属制的隔板。第二变形部件93的端部93b固定于断裂板88。更具体而言,在第二变形部件93的外周缘与断裂板88的凹陷89的侧壁抵接的状态下,将第二变形部件93的端部93b焊接于断裂板88。

在第二变形部件93的断裂板88侧设置有绝缘性的突起95。突起95配置于第二变形部件93的中央部93a,是向断裂板88突出的形状。突起95与断裂板88的中央部88a对置。更具体而言,在俯视(从突出部37b延伸的方向即负极端子30的轴向观察)电流切断装置50时,突起95位于由断裂槽90围起的范围内。第二变形部件93以随着从端部93b朝向中央部93a而远离断裂板88的方式突出。

支承部件78支承负极端子30的扩径部37a和断裂板88。支承部件78具备金属制的外侧部72、绝缘性的第一内侧部74、绝缘性的第二内侧部75。第一内侧部74配置于外侧部72的内侧,并配置于第二内侧部75的上方(壳体18侧)。第二内侧部75配置于外侧部72的内侧,并配置于第一内侧部74的下方(电极组装体52侧)。利用外侧部72定位扩径部37a和断裂板88。具体而言,在将第一内侧部74和第二内侧部75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后,通过铆接外侧部72,将断裂板88固定于扩径部37a。此外,内侧部74、75将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绝缘。

在壳体18的内压为规定值以下时负极端子30经由第一变形部件80、断裂板88、连接部件26、负极导线24、负极接片20与负极导通。在壳体18的内压为规定值以下时,在突起95与断裂板88之间设置有间隙。

例如,若蓄电装置100成为过充电状态,则壳体18的内压上升,超过规定值。若壳体18的内压超过规定值,则在电流切断装置50的内部与外部产生压力差。其结果是,壳体18内(电流切断装置50的外部)的压力施加于第二变形部件93,第二变形部件93朝向断裂板88而变形。即中央部93a向断裂板88的中央部88a移动。换言之,第二变形部件93以端部93b为支点反转。突起95与断裂板88接触,断裂板88以断裂槽90为起点断裂。第一变形部件80与断裂板88分离,断裂板88与第一变形部件80成为非导通。负极端子30与负极成为非导通,所以能够防止在蓄电装置100为过充电状态时电流流向正极端子2与负极端子30(参照图1)之间。

此外,若断裂板88断裂,则第一变形部件80的中央部80a从断裂板88侧向扩径部37a侧移动。换言之,第一变形部件80反转。此外,如上所述,扩径部37a的端面35凹下,所以第一变形部件80的反转不被扩径部37a(负极端子30)妨碍。能够防止在断裂板88断裂后,第一变形部件80与断裂板88再次导通。即能够防止在壳体18内的压力上升而电流切断装置50动作后,电流再次流向正极端子2与负极端子30之间。

另外,若第二变形部件93反转,则突起95的一部分位于断裂板88的上方。换言之,突起95通过断裂板88的中央部分。突起95限制第一变形部件80向下方(断裂板88侧)移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一变形部件80与断裂板88再次导通。

说明蓄电装置100的优点。如上所述,若壳体18的内压上升而超过规定值,则第二变形部件93变形,使第一变形部件80与断裂板88非导通。第二变形部件93因电流切断装置50的内部与外部存在压力差而变形。第一密封部件84将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的间隙密封由此产生电流切断装置50的内外的压力差。在蓄电装置100中,壳体18与扩径部37a之间的透气性(第二透气性)为扩径部37a与断裂板88之间的透气性(第一透气性)以下。第一透气性被调整为在壳体18的内压上升时,气体不从第二变形部件93动作之前的电流切断装置50的外部向内部移动。因此,使第二透气性为第一透气性以下,由此能够防止在第二变形部件93动作前气体从壳体18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因此,在蓄电装置100产生异常时,电流切断装置50能够可靠地动作。

以下说明蓄电装置100的其它优点。如上所述,第一密封部件84的周向的长度比第二密封部件42的周向的长度长。因此,由于第一密封部件84,壳体18内(电流切断装置50的外部)的与气体接触的面积比第二密封部件42小。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壳体18内的气体向壳体18外泄漏。

在蓄电装置100中,例如由于电解液的分解等,在通常状态(没有产生异常的状态)时也会产生气体。然而,第一密封部件84的材质为橡胶。因此,在壳体18内产生的气体逐渐通过第一密封部件84的内部,能够抑制壳体18的内压上升。此外,在蓄电装置100产生异常时壳体18的内压迅速上升。因此,通常状态下产生的气体能够逐渐通过第一密封部件84的内部,所以在蓄电装置100产生异常时在壳体18内产生的气体在壳体18的内压到达规定值前通过第一密封部件84的内部,电流切断装置50的内外的压力差不会降低。

绝缘部件94的两端部位于槽92、96内,限制绝缘部件94向第一变形部件80以及第一密封部件84移动。绝缘部件94与第一变形部件80接触,能够防止缩小第一变形部件80的可动范围,第一变形部件80的形状变形。另外,绝缘部件94与第一密封部件84接触,也能够防止缩小第一密封部件84的存在空间。若第一密封部件84的存在空间缩小,则第一密封部件84的填充率增大,会引起第一密封部件84破损等不良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电流切断装置经由连接部件连接于负极导线的方式。然而,连接部件与负极导线可以是一体的部件。即电流切断装置可以与连接于负极接片的部件(负极导线)直接连接。另外,在电流切断装置配置于正极端子与正极之间的情况下,电流切断装置可以与连接于正极接片的部件(正极导线)直接连接。

上述蓄电装置可以是在电极端子(第一通电部件)与壳体之间设置橡胶制的密封部件由此使壳体内的气体向壳体外逐渐移动的构造。因此,电流切断装置的构造以及构成蓄电装置的部件的材质可以使用各种材质。以下例示作为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构成蓄电装置的部件的材质。

说明电极组装体。电极组装体具备正极、负极、夹装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位置的隔离物。正极具有正极用金属箔、形成于正极用金属箔上的正极活物质层。正极接片相当于没有涂覆正极活物质层的正极用金属箔。负极具有负极用金属箔、形成于负极用金属箔上的负极活物质层。负极接片相当于没有涂覆负极活物质层的负极用金属箔。此外,活物质层所含的材质(活物质、粘合剂、导电助剂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蓄电装置等电极所用的材质。

作为正极用金属箔,可以使用铝(Al)、镍(Ni)、钛(Ti)、不锈钢或者它们的复合材质。特别优选铝或者包含铝的复合材质。另外,作为正极导线的材质,可以使用与正极用金属箔相同的材质。

正极活物质是锂离子能够侵入以及脱离的材质即可,可以使用Li2MnO3、Li(NiCoMn)0.33O2、Li(NiMn)0.5O2、LiMn2O4、LiMnO2、LiNiO2、LiCoO2、LiNi0.8Co0.15Al0.05O2、Li2MnO2、LiMn2O4等。另外,作为正极活物质可以使用锂、钠等碱金属,或者硫黄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采用2种以上来使用。正极活物质根据需要与导电材、粘着剂等一起被涂覆于正极用金属箔。

作为负极用金属箔,可以使用铝、镍、铜(Cu)等或者它们的复合材质等。特别优选铜或者包含铜的复合材质。另外,作为负极导线的材质,可以使用与负极用金属箔相同的材质。

作为负极活物质,使用锂离子能够侵入以及脱离的材质。可以使用锂(Li)、钠(Na)等碱金属、包含碱金属的过度金属氧化物、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高取向性石墨、硬碳、软碳等碳材料、硅单体或者含硅合金或者含硅氧化物。此外,负极活物质提高电池容量,所以特别优选不含锂(Li)的材质。负极活物质根据需要与导电材、粘着剂等一起被涂覆于负极用金属箔。

隔离物使用具有绝缘性的多孔质。作为隔离物,可以使用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多孔质膜片,或者由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甲基纤维素等构成的织物或者无纺布。

电解液优选使载体盐(电解质)溶解于非水系的溶剂的非水电解液。作为非水系的溶剂,可以使用含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链酯的溶剂、乙酸乙酯、丙酸甲酯等溶剂或者它们的混合液。另外,作为载体盐(电解质),例如可以使用LiPF6、LiBF4、LiAsF6等。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这些仅是例示,并非限定专利权利要求书。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包含将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多种变形、改变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单独或者通过各种组合发挥技术的实用性,不限定于申请时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组合。另外,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例示的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实现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具有技术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