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1166发布日期:2019-05-17 21:0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离子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大气中放电产生离子并使离子向室内扩散的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得到森林浴效应,已知释放负离子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为了得到除菌、除臭效果,已知释放负离子和正离子的等离子簇(注册商标)离子发生装置等各种离子发生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照明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22195号公报(2004年1月22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使用轴流风扇并且在相对于轴流风扇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负离子发生装置,因此存在轴向上的装置尺寸变大的问题。因此,例如在设置于天花板等情况下,与天花板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变大而带给周围的人压迫感,或者空间的利用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厚度薄且紧凑的离子发生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具备:风扇,其将从沿着旋转轴方向的第1方向吸引的空气向径向外侧输送;电机,其使上述风扇旋转;以及离子发生部,其在由上述风扇输送的空气中产生离子,上述离子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以上述电机的旋转轴为中心按同心圆状避免重叠地配置上述电机、上述离子发生部以及控制基板,上述控制基板至少控制驱动上述风扇的电机和上述离子发生部。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风扇罩,上述风扇罩具有:将从上述风扇输送的空气沿径向引导的第1风路部;以及使由上述第1风路部引导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向上述第1方向侧变化的第2风路部,上述离子发生部形成上述第1风路部的作为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离子发生部而构成离子发生单元,上述离子发生单元相对于上述风扇罩能一体地装拆。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收纳上述风扇罩的箱体部,上述风扇罩相对于上述箱体部能装拆,上述风扇罩以装配有上述离子发生单元的状态相对于上述箱体部能装拆。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风扇罩在上述第1方向侧在与上述风扇相对的位置具有用于收入外部气体的吸入口,上述离子发生装置具备:下部罩,其安装于上述风扇罩的上述第1方向侧,具有与上述吸入口对应的形状的开口部;过滤器,其以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以及底板部,其位于上述下部罩的上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上述下部罩、上述过滤器和上述底板部相对于上述风扇罩能一体地装拆。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比上述风扇靠上方的上述第2方向侧的位置具备用于将该离子发生装置连接到配线管的管插头。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以驱动风扇的电机的旋转轴为中心避免重叠地按同心圆状配置控制基板和离子发生部,因此能使离子发生装置的厚度变薄,能将离子发生装置实现紧凑化。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以重量最重的电机为中心将控制基板和离子发生部以同心圆状配置,因此易于取得离子发生装置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能使重量最重的电机与作为悬挂部的管插头接近配置,形成即使在离子发生装置被悬挂的状态下左右振动时也不易对管插头施加大的转矩且耐受振动强的结构。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离子发生部在包围风扇的风扇罩中形成将从风扇输送的空气沿该风扇的径向引导的第1风路部的、与风扇的空气吸入侧(第1方向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一部分。由此,与相对于风扇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设置离子发生装置的情况相比,能较短地设定风路而使离子发生装置实现紧凑化。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能相对于风扇罩将离子发生部作为离子发生单元一体地拆下,从而提高了离子发生部的清扫或更换等的维护性。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具备覆盖风扇罩的箱体部,能与上述离子发生单元一体地将风扇罩从上述箱体部拆下,从而提高了清扫等的维护性。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与上述风扇罩的吸入口对应的下部罩、过滤器和底板部能相对于上述风扇罩一体地装拆,从而提高了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外观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d)是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第1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内部部件配置的图。

图5(a)是表示连接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的配线管的构成的说明图,(b)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连接到(a)的配线管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从风扇排出的空气的风路与离子发生部的关系的说明图,(b)和(c)是表示其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截面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所具备的底板部的构成的说明图,(b)和(c)是表示其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离子发生装置的风扇罩与下部罩的抵接部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离子发生装置安装于配线管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所具备的离子发生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的外观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d)是立体图。另外,图2是离子发生装置1的截面图,图3是离子发生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第1方向观看离子发生装置1的内部的部件配置图,是表示拆下了风扇的状态下的部件的配置的图。

如上述各图所示,离子发生装置1具备:上部罩(箱体部)10、管插头20、控制基板30、电机(风扇驱动部)31、基板收纳部32、风扇(离心风扇)33、PCI单元(离子发生单元)40、离子发生部41、风扇罩50、过滤器60、下部罩70和底板部80。

上部罩10是构成离子发生装置1的上面和侧面的外壳的部件,具备:第1顶面部10a,其为大致圆板状;第1周面部10b,其为圆环状,从第1顶面部10a的周端部向下方延伸;第2顶面部10c,其为圆环状,从第1周面部10b的下端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以及第2周面部10d,其为圆环状,从第2顶面部10c的周端部向下方延伸。第1顶面部10a、第1周面部10b、第2顶面部10c和第2周面部10d包括板状的部件,被上述各部包围的空间成为空洞。此外,上部罩10的各部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是树脂,也可以是金属。

管插头20以从上部罩10的第1顶面部10a的中心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安装于该第1顶面部10a。另外,在管插头20的前端,如图2所示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0a和从突出部20a的一部分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圆板状的卡合部20b。

图5(a)是表示安装于天花板的配线管11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配线管110具有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具备与管插头20的突出部20a和卡合部20b相应的形状的槽部110a和110b。由此,管插头20的突出部20a、卡合部20b插入配线管110的槽部110a、110b,如图5(b)所示,离子发生装置1在悬挂并支撑于配线管110的状态下能沿着配线管110的延伸方向移动并被配线管110支撑。

另外,在配线管110和管插头20中设置有电接点(未图示),在管插头20插入配线管110时两者的电接点接触,从外部电源(例如商用电源等)经由配线管110向离子发生装置1供应电力。配线管110和管插头20均是一般使用的部件,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基板收纳部32包括中空的大致圆盘状的形状,收纳于上部罩10中的被第1顶面部10a和第1周面部10b包围的空间,固定于上部罩10。

在基板收纳部32的内部收纳有具有控制离子发生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基板30和电机31。

电机31配置于在控制基板30的中心部设置的贯通孔,具备向下方突出的电机轴31a。另外,在电机轴31a安装有风扇33。由此,电机31根据上述控制部的指示使电机轴31a旋转,从而使风扇33以电机轴31a为旋转轴旋转。

风扇33是涡轮风扇(离心风扇),将从下方(沿着旋转轴方向的第1方向)吸引的空气向径向外侧输送。风扇33不限于离心风扇,只要是能将从下方吸引的空气沿径向送出的风扇即可。

PCI单元40具有大致环型圆筒形状,配置于基板收纳部32的外周面与上部罩10的第1周面部10b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另外,在PCI单元40中,沿着周向按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离子发生部41。

图12是表示离子发生部41的构成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离子发生部41具备电极部(放电电极、放电部)41a、保护臂41b以及主体部41c,电极部41a和保护臂41b以从PCI单元40的下端面突出的方式设置。电极部41a是具有针状的前端的突起,并且通过对电极部41a施加高电压而从前端部产生离子。

PCI单元40的内径设定为比风扇33的直径大。风扇33将吸入的空气向径向外侧吹出,因此离子发生部41的电极部41a配置于比风扇33的外周部靠下风的位置。通过这样设置,能不拆下风扇33地拆下PCI单元40,实现离子发生部41的清扫等的维护性的提高。另外,离子发生部41的电极部41a位于比风扇33靠下风的位置,从而使由电极部41a产生的离子随着气流送出。

PCI单元40支撑并收纳离子发生部41,是有助于离子发生部41的清扫或更换的结构体,但也可以是未必一定将离子发生部41直接安装于风扇罩50的结构。

离子发生部41通过放电将称为等离子簇(注册商标)离子的正离子H+(H2O)m(m是任意的自然数)和负离子O2(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向空气中释放。已知等离子簇离子具有除菌效果、除臭效果、病毒的作用抑制效果和静电抑制效果。此外,离子发生部41只要能向空气中释放等离子簇离子或者负离子即可,没有特别限定,能使用以往以来公知的构成。

另外,还能使用代替离子发生部41的产生带电的细微水滴的静电雾化装置。

风扇罩50是大致圆盘形状的中空部件,在内部收纳风扇33而保护风扇33,并且将通过风扇33输送的空气向径向外侧引导,并从离子发生装置1的径向的端部附近向下方排出。

风扇罩50具备:上面部50a,其是外径与上部罩10的第1周面部10b的内径大致相同程度的圆环状;侧面部50b,其从上面部50a的周端部向下方(第1方向)侧倾斜;以及底面部50c,其相对于上面部50a隔着规定的间隔相对。另外,侧面部50b的下端部的外径是与上部罩10的第2周面部10d的内径大致相同程度,风扇罩50收纳于被第2周面部10d包围的空间。

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和底面部50c隔着风扇33与风扇33的径向大致平行地相对配置,作为提高风扇33送出的空气的压力的压力容器发挥功能。在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设置有用于使离子发生部41的电极部41a和保护臂40b露出到风扇罩50的内部的开口部52a,该开口部52a被离子发生部41的主体部41c以与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的内表面成为齐平的方式埋住。

另外,在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装配PCI单元40的多个卡合部(未图示),在PCI单元40的与上述各卡合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上述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未图示)。由此,PCI单元40装配于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而与其实现一体化并能相对于上面部50a装拆,离子发生部41构成上面部50a的一部分。

另外,在上部罩10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装配风扇罩50的多个装配部(未图示),在风扇罩50中的与上述各装配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装配于上述各装配部的被装配部(未图示)。由此,如图6所示,形成一体化的PCI单元40和风扇罩50装配于上部罩10的内侧。另外,在将PCI单元40和风扇罩50从上部罩10拆下时,也是在PCI单元40与风扇罩50形成一体化的状态下从上部罩10拆下。

此外,上述卡合部和上述被卡合部的构成只要是能将PCI单元40装配于风扇罩50的构成即可,例如能使用钩挂爪状的部件的构成、使公部与母部嵌合的构成、用螺钉紧固的构成等以往以来公知的构成。同样地,上述装配部和上述被装配部的构成只要是能将形成一体化的PCI单元40和风扇罩50装配于上部罩10的构成即可。

另外,在风扇罩50的底面部50c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风扇罩50内的吸入口51,在风扇罩50的底面部50c与侧面部50b之间设置有沿着周向按等间隔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排出口54(开口部)。此外,在吸入口51中如图6所示形成有具有多个开口部的格子结构(网眼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如下结构:离子发生部41的数量设为与排出口54的数量相同,各离子发生部41以配置于将吸入口51的中心与排出口54连接的虚拟直线上的方式嵌入PCI单元40而设置于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由离子发生部41产生的离子附着于周围的部件来抑制离子量减少。

由此,从风扇33排出的空气被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与底面部50c之间的第1风路部52向风扇33的径向外侧引导。另外,经过了第1风路部52的空气被侧面部50b与底面部50c之间的第2风路部53向下方(第1方向侧)变换流动方向而从排出口54送出。此外,侧面部50b以将空气的流动方向向下方且各排出口54的方向引导的方式成为一边沿着风扇33的周向扭曲一边相对于风扇33的径向向下方倾斜的形状。

图7(a)是表示从风扇33排出的空气的风路的说明图。图中空白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如该图所示,在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与底面部50c之间形成将从风扇33输送的空气向径向外侧引导的第1风路部52。在侧面部50b与底面部50c之间形成将用第1风路部52引导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向比风扇33的径向靠下方(第1方向)侧变化的第2风路部53。流动方向通过第2风路部53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变化的空气经由侧面部50b的下端与底面部50c之间的排出口54向离子发生装置1的下方排出。另外,在上面部50a装配有PCI单元40,PCI单元40所具备的离子发生部41构成上面部50a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1风路部52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离子发生部41设置于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因此只要确保为了使风扇33发挥功能所需的最小限度的区域即可,无需如以往那样设置用于将排出口54与风扇部分连接的长的送风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离子发生部41具备前端尖锐的针状的电极部41a,电极部41a的前端以朝向下方、即与风扇33的旋转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电极部41a的前端以从上面部50a向第1风路部52内突出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在从风扇33排出的气流中混合并送出离子。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风扇33的外周部附近设置离子发生部41时,除了从风扇33朝向排出口54送出的气流以外,以附着于风扇33的周缘部的方式沿着风扇33的旋转方向流动的气流也在风扇33的旋转方向上碰到离子发生部41的电极部41a。因此,由电极部41a产生的离子被大量搬送,从排出口54送出的离子量也增加。

此外,在图7(a)所示的构成中,将离子发生部41配置于上面部50a的内径侧(基板收纳部32的附近)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如图7(b)所示配置于上面部50a的外径侧(侧面部50b的附近)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上面部50a的径向的中央部。另外,在图7(a)所示的构成中,以电极部41a的前端从上面部50a向第1风路部52内突出的方式配置,但不限于此,如图7(c)所示,电极部41a的前端也可以配置于比离子发生部41内的上面部50a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离子发生部41的构成不限于具备前端尖锐的电极部41a的构成,只要是能释放等离子簇离子或者负离子的构成即可。

下部罩70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具有:周缘部73,其从上面侧向下面侧凹陷;凹部71,其为大致圆形,配置于周缘部73的内径侧,从下面侧向上面侧凹陷;以及开口部72,其设置于凹部71的中心。开口部72以与风扇罩50的吸入口51相应的形状设置于与吸入口51连通的位置。

底板部80是外径比下部罩70的凹部71的外径稍小、比开口部72和过滤器60的外径大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底板部80在与规定凹部71的周端部的侧壁部71a和凹部71的底面71b之间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装配于下部罩70。装配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是钩挂爪部的构成,也可以是使公部与母部嵌合的构成,也可以用螺钉紧固等。

另外,下部罩70在以覆盖开口部72的方式安装有过滤器60的状态下装配于风扇罩50。装配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是钩挂爪部的构成,也可以是使公部与母部嵌合的构成,也可以用螺钉紧固。

由此,在风扇33旋转时,通过风扇33的吸引力从底板部80与下部罩70之间的间隙吸引空气,被吸引的空气经过下部罩70的开口部72、过滤器60和风扇罩50的吸入口51吸入风扇33。在图2中用黑箭头示出气流的流动。另外,被风扇33吸入的空气从风扇33向径向外侧排出,经过第1风路部52和第2风路部53从排出口54向下方排出。此时,在配置于风扇33与排出口54之间的第1风路部52设置有离子发生部41,因此从排出口54排出包含由离子发生部41生成的离子的空气。

另外,由于在底板部80没有通常设置的空气吸入用的开口部,因此在滞留于过滤器60的下表面的尘埃由于重量或振动剥落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向室内直接落下。而且,从底板部80的周缘部吸入的气流朝向底板部80的中心方向,因此还能防止从过滤器60剥落的尘埃从底板部80的周缘部向室内落下。

如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具备风扇罩50,上述风扇罩50具有:第1风路部52,其将从风扇33输送的空气向风扇33的径向外侧引导;以及第2风路部53,其将被第1风路部52引导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向比上述径向靠下方侧变化,离子发生部41以构成第1风路部52的上面侧、即风扇罩50的上面部50a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由此,与在相对于风扇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设置离子发生部的情况相比,能使离子发生装置在风扇的轴向上的厚度变薄而实现小型化。另外,具有离子发生部41的PCI单元40本身构成风路的一部分,因此能有效地进行风路设计,能设计损失少的风路。另外,与单独形成构成风路的部件和PCI单元40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部件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离子发生部41一体地形成于PCI单元40。由此,在为了进行清扫或维护等而将离子发生部41从离子发生装置1拆下时,只要拆下一体化状态的PCI单元40即可,因此无需逐一个别地拆下各离子发生部41,能从离子发生装置1安全且容易地拆下各离子发生部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与风扇33的径向平行的方向配置有控制基板30和离子发生部41。由此,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在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进一步变薄,能将离子发生装置1进一步紧凑化。

将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中的控制基板30、电机31、PCI单元40、离子发生部41的位置关系在图4中示出。是为了了解内部结构而从离子发生装置1的第1方向观看的图。在图中,是拆下了风扇33、过滤器60、下部罩70、底板部80的状态,而且,基板收纳部32成为透明。此外,控制基板30和离子发生部41的配置可以在风扇33的径向上进行替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具有离子发生部41的PCI单元40与风扇罩50实现一体化的状态下,将风扇罩50和PCI单元40相对于上部罩10一并装拆。由此,在清扫或维护等时,能将PCI单元40和风扇罩50从离子发生装置1安全且容易地拆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相对于风扇罩50能一体地装拆,底板部80的外径大于过滤器60的外径。由此,能抑制在将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从风扇罩50拆下时附着于过滤器60的尘埃等向周围落下。

[实施方式2]

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除了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1的构成以外,还具备朝向离子发生装置1的下方的区域出射照明光的照明部件90。照明部件90只要具有发光功能即可,例如能使用灯泡、LED、有机EL、荧光灯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下部罩70和底板部80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在从下方观看离子发生装置1时在下部罩70或者底板部80的成为里面的位置配置有多个照明部件90。不过,照明部件90的配置数量或配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照明部件90可以露出到离子发生装置1的外部。

由此,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兼具离子释放功能和照明功能。

[实施方式3]

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所具备的底板部80的截面图。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大致圆板形状的底板部80,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周缘部81向上方折曲的形状的底板部80。由此,能有效地抑制附着于过滤器60的尘埃等向周围落下。

此外,底板部80的周缘部81的折曲角度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如图9(a)所示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折曲,也可以如(b)所示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倾斜的方向折曲。另外,不限于使周缘部81折曲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如图9(c)所示使底板部80的周缘部81向上方弯曲。

[实施方式4]

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0(a)-(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的风扇罩50与下部罩70的抵接部分的构成的说明图。如图10所示,在下部罩70设置有在安装于风扇罩50时与竖直方向平行配置的被引导面74,在风扇罩50的与被引导面7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引导部件50d,上述引导部件50d在将下部罩70相对于风扇罩50装拆时在沿着竖直方向的方向上限制下部罩70的移动方向。

由此,在将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相对于风扇罩50一体地装拆时,即使用户不特意地也能使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沿着竖直方向笔直地移动,因此能有效地抑制附着于过滤器60的尘埃等向周围落下。

此外,在图10中,将被引导面74设置于下部罩70的外缘部附近,但被引导面74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只要是能限制下部罩70的移动方向的位置即可。

[实施方式5]

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连接到配线管110的状态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除了管插头20以外,还具备经由连接部21a安装于上部罩10的2个虚设管插头21,以管插头20和虚设管插头21的合计3处安装于配线管110。

虚设管插头21的与配线管110的连接部的形状与管插头20同样成为与配线管110的槽部110a、110b相应的形状。由此,与仅通过管插头20连接到配线管110的情况同样,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沿着配线管110的延伸方向移动。不过,离子发生装置1与外部电源的经由配线管110的电连接是通过管插头20进行的,虚设管插头21不参与与配线管110的电连接。

由此,能将离子发生装置1以多个部位连接到配线管110,因此与仅通过1个管插头20将离子发生装置1连接到配线管110的情况相比,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稳定地支撑于配线管110。因而,能提高离子发生装置1对左右摇晃等的耐久性,能实现更可靠的落下防止。

另外,由于虚设管插头21省略了管插头20的电接点,所以能将虚设管插头21设为与管插头20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能降低设置虚设管插头21所导致的外观上的不协调感。

另外,为了防止落下无需进行将离子发生装置1用螺钉紧固于墙壁或天花板等的对策,因此能不降低用户的便利性或者有损既存设备的外观地实现落下防止。

此外,连接部21a的材质或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是树脂或金属等部件,也可以是带或线状的部件。另外,连接部21a既可以固定于上部罩10,也可以相对于上部罩10能装拆。另外,虚设管插头21既可以固定于连接部21a,也可以相对于连接部21a能装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2个虚设管插头21的构成,但虚设管插头21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1具备:风扇33,其将从沿着旋转轴方向的第1方向吸引的空气向径向外侧输送;以及离子发生部41,其在通过风扇33输送的空气中产生离子,上述离子发生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从上述第1方向侧观看内部结构时,以对风扇33进行旋转驱动的电机31为中心按同心圆状避免重叠地配置有控制基板30和离子发生部41。

根据上述构成,以电机31为中心按同心圆状避免重叠地配置有控制基板30和离子发生部41,因此能使离子发生装置的厚度变薄,能使离子发生装置实现紧凑化。

本发明的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1具备:风扇33,其将从沿着旋转轴方向的第1方向吸引的空气向径向外侧输送;以及离子发生部41,其在由风扇33输送的空气中产生离子,上述离子发生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风扇罩50,上述风扇罩50具有:第1风路部52,其将从风扇33输送的空气沿径向引导;以及第2风路部53,其使由第1风路部52引导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向第1方向侧变化,离子发生部41形成有第1风路部52的作为与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侧的面(上面部50a)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构成,离子发生部41配置于将从风扇33输送的空气沿风扇33的径向引导的第1风路部52的与空气吸入侧(第1方向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即上面部50a的一部分。由此,与在轴向上与风扇相对的位置设置离子发生部的情况相比,能使离子发生装置的厚度变薄,能使离子发生装置实现紧凑化。

本发明的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中,离子发生部41沿着风扇33的周向按每一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构成,以重量大的电机31为中心将离子发生部41沿着风扇33的周向按每一规定间隔配置,从而能向空气中均匀地产生从离子发生装置1排出的离子。另外,将离子发生部41按每一规定间隔配置,从而易于以电机31为中心取得重量平衡,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的重心稳定。

本发明的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2中,具备多个上述离子发生部41形成一体化的离子发生单元40,上述离子发生单元40相对于风扇罩50能以离子发生部41形成一体化的状态装拆。

根据上述构成,在进行清扫或维护等时,能将离子发生部41形成一体化的状态下的离子发生单元40从风扇罩50安全且容易地拆下。

本发明的方式4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3中,具备收纳上述风扇罩50的箱体部(上部罩10),上述风扇罩50相对于上述箱体部(上部罩10)能装拆,上述风扇罩50在装配有上述离子发生单元40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箱体部(上部罩10)装拆。

根据上述构成,在进行清扫或维护等时,能将装配有离子发生部41形成一体化的离子发生单元40的风扇罩50从箱体部(上部罩10)安全且容易地拆下。

本发明的方式5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至4中的任一个中,具备向上述第1方向侧出射光的照明部件90。

根据上述构成,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兼具作为照明装置的功能。

本发明的方式6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至5中的任一个中,具备:控制基板30,其具有用于控制风扇33和离子发生部41的动作的控制部;以及电机31,其驱动风扇33,控制基板30相对于风扇33配置于上述第2方向侧的位置,电机31安装于在控制基板30的中心部设置的贯通孔,离子发生部41相对于控制基板30配置于在与风扇33的径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离子发生部41也可以是,具备前端尖锐的针状的电极部41a,以电极部41a的前端朝向与风扇33的旋转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构成,能沿着与风扇33的径向平行的方向按同心圆状避免重叠地配置控制基板30、电机31和离子发生部41。由此,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在风扇33的轴向上的厚度进一步变薄,能使离子发生装置1进一步实现紧凑化。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以重量最重的电机为中心按同心圆状配置控制基板、离子发生部,因此易于取得离子发生装置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另外,电机与作为悬挂部的管插头20接近配置,从而在离子发生装置向左右方向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减小施加于管插头20的卡合部20b的转矩,能设为还耐受振动强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使PCI单元40的内径大于风扇33的外形,从而在进行离子发生部41的清扫或更换等时,能不拆下风扇33地将PCI单元40安全且容易地拆下。

本发明的方式7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至6中的任一个中,风扇罩50在第1方向侧在与风扇33相对的位置具有用于收入外部气体的吸入口51,上述离子发生装置1具备:下部罩70,其安装于风扇罩50的第1方向侧,具有与吸入口51对应的形状的开口部72;过滤器60,其以覆盖开口部72的方式配置;以及底板部80,其以与下部罩70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入外部气体的间隙的状态安装于下部罩70的第1方向侧的位置,底板部80与过滤器60相比外径较大,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相对于风扇罩50能一体地装拆。

根据上述构成,能将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相对于风扇罩50一体地装拆,另外,在比过滤器60靠下方具备与过滤器60相比外径较大的底板部80,因此能抑制装拆时附着于过滤器的尘埃等向周围落下。

本发明的方式8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7中,底板部80的周缘部81向第1方向侧弯曲或者折曲。

根据上述构成,上述底板部80的周缘部81向上述第1方向侧弯曲或者折曲,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附着于过滤器60的尘埃等向周围落下。

本发明的方式9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7或者8中,在风扇罩50或者下部罩70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引导部件50d,上述引导部件50d规定将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装拆于风扇罩50时的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的移动方向。

根据上述构成,能利用引导部件50d规定将下部罩70、过滤器60和底板部80装拆于风扇罩50时的上述各部件的移动方向,能更有效地抑制附着于过滤器60的尘埃等向周围落下。

本发明的方式10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至9中的任一个中,在比风扇33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具备用于将该离子发生装置1连接到配线管110的管插头20。

根据上述构成,能用管插头20将离子发生装置1连接到配线管110。

本发明的方式11的离子发生装置1是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0中,管插头20连接到配线管110并能通电,经由配线管110接受该离子发生装置1的驱动电力,还具备以非通电状态连接到配线管110的虚设管插头21。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用虚设管插头21,能使配线管110与离子发生装置1的连接状态比仅用管插头20连接时更稳定。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用虚设管插头21,能使配线管110与离子发生装置1的卡合状态比仅用管插头20连接时更提高悬挂力。由此,在离子发生装置1由于地震等振动的情况下,能降低落下的危险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而且,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组合,也能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应用于离子发生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离子发生装置

10 上部罩(箱体部)

20 管插头

21 虚设管插头

30 控制基板

31 电机(风扇驱动部)

32 基板收纳部

33 风扇 (离心风扇)

40 PCI单元(离子发生单元)41 离子发生部

50 风扇罩

50a 上面部

50b 侧面部

50c 底面部

50d 引导部件

51 吸入口

52 第1风路部

53 第2风路部

54 排出口

60 过滤器

70 下部罩

72 开口部

73 周缘部

74 被引导面

80 底板部

81 周缘部

90 照明部件

110 配线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