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312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开关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图9是被广泛使用于手机、音频装置等电子设备中的按钮开关100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图。按钮开关100具有中央接点112、外侧接点114、壳体120、触摸弹簧160、按压构件170以及保护片180。中央接点112和外侧接点114由金属板构成,并以在壳体120的内侧的表面上露出的状态被固定。壳体120通过树脂成型来构成,在内侧具有容纳触摸弹簧160的凹部125。触摸弹簧160是凸型的圆顶形状的金属薄板,以其端部与外侧接点114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凹部125内。按压构件170被配置于触摸弹簧160和保护片180之间,将被施加于按钮开关100的操作负荷传达至触摸弹簧160。保护片180由可挠性的绝缘树脂片构成,其端部与壳体120的上表面端部粘结,将触摸弹簧160和按压构件170封入至凹部125内。

如果按钮开关100从保护片的上方被按压的话,由于该操作负荷,触摸弹簧160的圆顶形状反转。如此,中央接点112和外侧接点114导通,开关变为on。此外,如果操作负荷消失的话,触摸弹簧160的圆顶形状恢复原状,中央接点112和外侧接点不导通,开关变为off。

在按钮开关100的制造时,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首先,通过嵌入成型使壳体120和中央接点112以及外侧接点114一体成型。而且,在这之后,安装触摸弹簧160、按压构件170以及保护片180。在嵌入成型时,通过从符合壳体120的形状的金属模具200朝上方突出的销210,使形成中央接点112以及外侧接点114的金属板(引线框)从下侧被支承,销210和未图示的上侧的销之间夹有金属板而被固定,在此基础上树脂被注入金属模具200内。在这样与金属板一体成型的壳体120中,与销210对应的部分(推杆痕迹)成为贯通孔121,金属板从此处露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914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10所示,在壳体120中形成有贯通孔121时,在嵌入成型之后进行的回流焊安装中所使用的助焊剂或者用于去除助焊剂而被使用的清洗液等溶剂300,从贯通孔121进入金属板和成型树脂的界面。这样的话,例如由于助焊剂是绝缘物,助焊剂附着的部分不导通,会产生接触不良。此外,在助焊剂在图案表面析出的情况下,也存在发生腐蚀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这样的溶剂的渗入,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考虑在壳体120的底面覆盖黏着性的绝缘片。然而,在该情况下,由于成型树脂和绝缘片通过粘接剂而被固定,因此对于溶剂的耐性很弱,依然会残留有溶剂从金属板和成型树脂的界面渗入的可能性。此外,采用薄片进行覆盖的话,在回流焊安装时,贯通孔121内的空气膨胀,绝缘片鼓起,因此也存在制品的平坦度受损,引起安装不良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及其制造方法,与不具有本构成的情况相比较,更可靠地防止来自外部的溶剂渗入。

提供一种开关,所述开关具有:第1成型树脂,其通过嵌入成型与多个固定接点一体地成型;可动构件,其被配置于第1成型树脂的上部,使多个固定接点彼此接触分离;以及第2成型树脂,其以堵住第1成型树脂的贯通孔的方式成型,所述贯通孔通过在嵌入成型时支承多个固定接点的销而形成。

优选的是,第2成型树脂从第1成型树脂的下方堵住贯通孔,并且覆盖第1成型树脂的侧面,由此与第1成型树脂一起形成在内部容纳可动构件的壳体。

优选的是,在壳体的侧面上没有第1成型树脂和第2成型树脂的边界线。

此外,提供一种开关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嵌入成型使第1成型树脂与多个固定接点一体地成型的工序;将使多个固定接点彼此接触分离的可动构件配置于第1成型树脂的上部的工序;以及以堵住第1成型树脂的贯通孔的方式使第2成型树脂成型的工序,其中,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所述贯通孔通过在嵌入成型时支承多个固定接点的销而形成。

根据上述的开关及其制造方法,与不具有本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来自外部的溶剂渗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按钮开关1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按钮开关1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按钮开关1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按钮开关1的iv-iv线截面图。

图5是按钮开关2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按钮开关2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按钮开关2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按钮开关2的viii-viii线截面图。

图9是按钮开关100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来自壳体120的贯通孔121的溶剂300的渗入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开关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是,想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没有限定于附图或者下文所记载的实施方式。

图1~图4分别是按钮开关1的俯视立体图、仰视立体图、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的iv-iv线截面图。按钮开关1具有引线框10、第1成型树脂20、第2成型树脂30、触摸弹簧60、按压构件70以及保护片80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按钮开关1是在操作部位附有由按压构件70形成的突起部的轻触开关,例如具有平面为3mm×2mm,高度为1mm的大小。

如图3所示,引线框10通过包含相当于中央接点12以及电极13的部分的金属板,和包含相当于外侧接点14以及电极15的部分的金属板构成。中央接点12是固定于第1成型树脂20的凹部25内的中央的圆板状的金属片。另一方面,外侧接点14是以包围中央接点12的方式,沿着凹部25内的第1成型树脂20的内壁固定于第1成型树脂20内的大致コ字形的金属片。中央接点12和外侧接点14是多个固定接点的一例,通过触摸弹簧60变为相互导通或者非导通的状态。如图1~图3所示,中央接点12与从按钮开关1的侧面朝外侧突出的矩形的金属片即电极13连接,并且外侧接点14与从相反一侧的按钮开关1的侧面朝外侧突出的矩形的金属片即电极15连接。按钮开关1经由电极13、15与外部设备连接。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1成型树脂20在中央具有容纳有触摸弹簧60的大致矩形的凹部25,并以中央接点12和外侧接点14在凹部25的底面上露出的方式,通过嵌入成型而成型。第1成型树脂20的底面在与凹部25的四角和中央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在嵌入成型时通过金属模具的销形成的共计5个圆形的贯通孔21。其中,图3示出了2个贯通孔21,图4示出了中央的1个贯通孔21。此外,第1成型树脂20的底面根据被嵌入成型时的金属模具的形状,在与凹部25的各边的中央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共计4个圆柱状的突出部22。其中,图3示出了1个突出部22,图4示出了2个突出部22。

第2成型树脂30以堵住第1成型树脂20的贯通孔21的方式成型,所述第1成型树脂20的贯通孔21通过在第1成型树脂20被嵌入成型时支承引线框10的销而形成。即,第2成型树脂30以如下方式成型:在第1成型树脂20成型之后,朝第1成型树脂20的下部灌入和第1成型树脂20相同的树脂,由此掩埋贯通孔21。如图3所示,第2成型树脂30具有5个圆柱状的突出部31,所述突出部31对应于第1成型树脂20的贯通孔21的位置,朝上方突出,并堵住贯通孔21。此外,第2成型树脂30具有对应于第1成型树脂20的突出部22的位置的、供突出部22嵌入的4个圆形的贯通孔32。

第2成型树脂30被嵌入至第1成型树脂20的下部,由此与第1成型树脂一起形成在内部容纳触摸弹簧60的壳体。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按钮开关1中,在该壳体的四个侧面以及底面上形成有第1成型树脂20和第2成型树脂30的树脂边界s。

如图3及图4所示,触摸弹簧60是圆形的、且具有凸型的圆顶形状的金属薄板,以其端部与外侧接点114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第1成型树脂20的上部(凹部25的底面上)。触摸弹簧60是可动构件的一例,通过被施加操作负荷而变形,并使中央接点12和外侧接点14接触分离。即,如果触摸弹簧60被施加操作负荷而被按下的话,以圆顶形状的弯曲压塌的方式变形,至少触摸弹簧60的中央部分反转而与中央接点12接触。如此,中央接点12与外侧接点14导通,开关变为on。此外,如果操作负荷消失的话,触摸弹簧60恢复成原来的圆顶形状。如此,中央接点12与外侧接点14不导通,开关变为off。也可以仅是触摸弹簧60的中央部分变形为凹形,也可以是触摸弹簧60整体变形为凹形。

按压构件70是用于按压触摸弹簧60的树脂制的构件(传动装置),如图4所示,被配置于触摸弹簧60和保护片80之间,并通过它们被固定(夹住)。按压构件70的功能如下:在未图示的按压件(押し子)被按下时,将该按压力(操作负荷)传达至触摸弹簧60。

保护片80是可挠性的绝缘树脂片,其端部与第1成型树脂20的上表面端部粘结并覆盖凹部25。保护片80将触摸弹簧60、按压构件70和第1成型树脂20以及第2成型树脂一起封入(密封)至凹部25内。

第2成型树脂30被嵌入至第1成型树脂20的下部,由此第1成型树脂20的贯通孔21被全部堵住,按钮开关1的底面变为平坦的面。如此,例如在嵌入成型之后所进行的回流焊安装时,防止助焊剂等溶剂从贯通孔21渗入至按钮开关1的内部,贯通孔21是由嵌入成型的销的痕迹而形成的。

图5~图8分别是按钮开关2的俯视立体图、仰视立体图、分解立体图以及图5的viii-viii线截面图。按钮开关2具有引线框10、第1成型树脂40、第2成型树脂50、触摸弹簧60、按压构件70以及保护片80作为主要构成要素。按钮开关2仅仅是第1成型树脂40和第2成型树脂50的形状与按钮开关1不同。因此,以下对于按钮开关2,以第1成型树脂40和第2成型树脂50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这以外的构成要素省略重复说明。

如上文所述,在按钮开关1中,在该壳体的四个侧面上形成有第1成型树脂20和第2成型树脂30的树脂边界s。由于第1成型树脂20和第2成型树脂30是相同的树脂,因此密合性优异,但是如果在按钮开关1的操作时,在垂直方向上施加操作负荷(应力)的话,特别是在壳体侧面的树脂边界s上,存在由于应力的影响产生裂纹(剥离)的可能性。因此,在按钮开关2中,通过第2成型树脂50来覆盖第1成型树脂40的侧面,由此使壳体侧面的树脂边界消失,强化了对于应力的抗性。

如图7及图8所示,第1成型树脂40在中央具有容纳有触摸弹簧60的大致矩形的凹部45,并以中央接点12和外侧接点14在凹部45的底面上露出的方式,通过嵌入成型而成型。第1成型树脂40的底面在与凹部45的四角和中央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在嵌入成型时通过金属模具的销形成的共计5个圆形的贯通孔41。其中,图7示出了4个贯通孔21,图8示出了中央的1个贯通孔21。此外,第1成型树脂40的底面根据被嵌入成型时的金属模具的形状,在与凹部45的各边的中央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共计4个圆柱状的突出部42。其中,图7示出了1个突出部42,图8示出了2个突出部42。进而,在按钮开关2中,在第1成型树脂40的上表面,在凹部45的外侧的四角上具有用于与第2成型树脂50连接的共计4个圆柱状的树脂凸起43。

第2成型树脂50以堵住第1成型树脂40的贯通孔41,并且覆盖第1成型树脂40的四个侧面的方式成型,所述第1成型树脂40的贯通孔41通过在第1成型树脂40被嵌入成型时支承引线框10的销而形成。即,第2成型树脂50以如下方式成型:在第1成型树脂40成型之后,朝第1成型树脂40的下部以及侧方灌入和第1成型树脂40相同的树脂,由此掩埋贯通孔41,且形成按钮开关2的四面的侧壁。

如图7所示,第2成型树脂50具有5个圆柱状的突出部51,所述突出部51对应于第1成型树脂40的贯通孔41的位置,朝上方突出,并堵住贯通孔41。此外,第2成型树脂50具有对应于第1成型树脂40的突出部42的位置的、供突出部42嵌入的4个圆形的贯通孔52。突出部51和贯通孔52被形成于与第1成型树脂40的凹部45对应的第2成型树脂50的凹部55内。进而,在按钮开关2中,第2成型树脂50的上表面在凹部55的外侧的四角上具有供第1成型树脂40的树脂凸起43嵌入的共计4个圆形的贯通孔53。另外,图5示出了通过保护片80来覆盖嵌入至贯通孔53的树脂凸起43的状态。但是树脂凸起43的上表面也可以不通过保护片80覆盖。

第2成型树脂50以包围第1成型树脂40的方式成型,由此与第1成型树脂40一起形成内部容纳有触摸弹簧60的壳体。如图5、图6及图8所示,在按钮开关2中,仅在该壳体的上表面和底面上形成有第1成型树脂40和第2成型树脂50的树脂边界s,在壳体的四个侧面上没有形成树脂边界。

树脂边界例如由于热导致的收缩以及膨胀能够产生微小的间隙,但是在按钮开关2中,由于在壳体侧面上没有树脂边界s,因此防止了来自壳体侧面的溶剂等的渗入。因此,按钮开关2相比按钮开关1更加可靠地防止了例如在回流焊安装时助焊剂渗入至壳体内部的情况。此外,由于在壳体侧面没有树脂边界,由此按钮开关2相比按钮开关1,从树脂边界到引线框10为止的距离变长,因此即使假设渗入发生,所渗入的溶剂等也难以到达引线框10。进而,在按钮开关2中,由于第2成型树脂50以包围第1成型树脂40的方式而成型,因此成为对于垂直方向的应力的抗性强于按钮开关1的结构,从而也抑制了应力导致的树脂边界s中的裂纹的产生。

另外,可动构件也可以不必是凸型的圆顶形状的弹簧。此外,固定接点的形状及配置也能够根据可动接点进行适当变更,而不限定于上文所述。此外,上述的第1成型树脂20、40以及第2成型树脂30、50的构成能够也能够适用于可以切换2级以上的状态的多级的按钮开关中,进一步地,不限定于在纵向上按压的按钮开关,也能够适用于在横向操作的滑动式开关。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成型树脂,其通过嵌入成型与多个固定接点一体地成型;

可动构件,其被配置于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上部,使所述多个固定接点彼此接触分离;以及

第2成型树脂,其以堵住贯通孔的方式成型,所述贯通孔通过在所述嵌入成型时支承所述多个固定接点的销而形成在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底面,

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底面具有根据所述嵌入成型的金属模具的形状形成的突出部,

所述第2成型树脂具有供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突出部嵌入的贯通孔,

在底面上形成有所述第1成型树脂和所述第2成型树脂的树脂边界,该底面是平坦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成型树脂从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下方堵住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贯通孔,并且覆盖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侧面,由此与所述第1成型树脂一起形成在内部容纳所述可动构件的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没有所述第1成型树脂和所述第2成型树脂的边界线。

4.一种开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嵌入成型使第1成型树脂与多个固定接点一体地成型的工序;

将使所述多个固定接点彼此接触分离的可动构件配置于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上部的工序;以及

以堵住贯通孔的方式使第2成型树脂成型的工序,所述贯通孔通过在所述嵌入成型时支承所述多个固定接点的销而形成在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底面,

在使所述第1成型树脂成型的工序中,根据所述嵌入成型的金属模具的形状在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底面形成有突出部,在使所述第2成型树脂成型的工序中,在所述第2成型树脂上形成有供所述第1成型树脂的突出部嵌入的贯通孔,在底面形成所述第1成型树脂和所述第2成型树脂的树脂边界,由此该底面变为平坦的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