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356发布日期:2018-11-02 21:27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电子设备等的各种输入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检测对操作轴的旋转操作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特别是,内置有按键开关的旋转型电气部件适合用作例如用于进行机动车的空调的温度、音响系统的音量等的调节的旋转型编码器,该按键开关检测对操作轴进行的按压操作。

例如,内置有按键开关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图21是表示以往的旋转型电气部件900的分解立体图。图22是表示以往的旋转型电气部件900的剖视图。操作轴902例如为金属制且下端部成为嵌入驱动体906中的驱动体卡止部902A。另外,在驱动体卡止部902A的略靠上方部分形成有防脱凹部。主体930通过在绝缘壳体904的上部组合轴承构件903而构成,在内部具有旋转体收纳部904B。轴承构件903例如由铝压铸件(Aluminum die cast)形成且形成为圆筒状。在轴承构件903中形成有小径圆筒部903A与大径圆筒部903B。旋转体905能够旋转地配设在旋转体收纳部904B内。旋转体905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为空心的圆盘状。操作轴902以穿过状态嵌合于小径圆筒部903A,通过将环910嵌入防脱凹部,从而由小径圆筒部903A的下缘部防止操作轴902脱落。在旋转操作轴902时驱动体906也旋转,借助驱动体906而使得旋转体905旋转。旋转体905的上部与驱动体906一起嵌合于大径圆筒部903B,旋转体905被大径圆筒部903B的内壁面引导而旋转。绝缘壳体904上埋设有一对固定触点构件911、912与三根滑动触点构件913、914、915。橡胶件909由橡胶材料形成,且在受到按压时向下方弹性变形使得按压部909B按压可动触点构件916。

一对固定触点构件911、912借助可动触点构件916而导通、非导通,由此构成了开关机构。当旋转体905旋转时滑动触点构件913、914、915的接触部与设于旋转体905的下表面的导电图案接触分离,使得滑动触点构件913、914、915的端子部间导通、非导通,从而输出脉冲信号。

为了能够对操作轴902进行按压操作以及旋转操作,操作轴902的上部被轴承构件903的前端部支承,下部借助驱动体906以及旋转体905被轴承构件903间接地支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0507号公报

然而,在操作轴(轴构件)的下部借助驱动体以及旋转体而被轴承构件支承,因此存在因各个部件的尺寸公差而导致轴构件的晃动变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因轴构件的晃动损害了旋转型电气部件的操作触感从而导致质量下降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轴构件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品质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备:轴承构件,其具有筒状部;轴构件,其由该轴承构件保持为能够旋转;以及旋转检测机构,其对该轴构件的旋转动作进行检测,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构件具有:第一轴承部,其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前端侧;和第二轴承部,其在所述轴构件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比该第一轴承部靠下部的位置,所述轴构件具备:第一轴部,其与所述第一轴承部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和第二轴部,其与所述第二轴承部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且所述轴构件被所述轴承构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根据该结构,通过轴承构件直接将轴构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轴构件与轴承构件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小轴构件的晃动。因此,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品质得到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构件的所述第二轴承部的下方侧设有与所述轴构件一起旋转的旋转构件,所述轴承构件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位于比所述第二轴承部靠下方的位置且将所述旋转构件保持为能够旋转,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一轴承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第二轴承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该结构,通过轴承构件的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能够可靠地将轴构件引导为能够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构件的所述第一轴部的剖面形状呈圆形状,所述第一轴承部的内表面的剖面形状呈具有多个边的多边形状,所述第一轴部被所述第一轴承部的与构成所述多边形状的多个边对应的部分引导为能够旋转。

通过压铸等模具铸造法等将轴承构件的第一轴承部与第二轴承部这两个部位同时加工成正圆是较为困难的,与这样的圆相比多角形状容易提高精度。因此,通过将两个轴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一轴承部设为多边形状,能够提高第一轴承部与第二轴承部的尺寸精度,进一步减少轴构件的晃动,且能够将轴构件支承能够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轴构件的下方设有随着沿所述轴线方向的按压操作而驱动的按键开关,所述轴承构件将所述轴构件支承为能够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至少在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一轴承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第二轴承部之间设有润滑剂。

根据该结构,第一轴承部的与第一轴部相接的多边形状的边部成为将轴构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部分。由此,第一轴承部的多边形状的角部与轴构件之间的间隙变大,因此能够将该部分设为轴构件与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之间的空间的连通部。因此,即使在第一轴承部与第一轴部之间以及第二轴承部与第二轴部之间设置润滑剂,也不会妨碍轴构件的按压操作的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轴承部与所述第二轴承部之间的位置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以使所述轴构件的所述第一轴承部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轴构件的所述第二轴承部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轴构件上设有:细轴部,其能够穿过所述台阶部的下部侧;和粗轴部,其能够穿过所述筒状部的所述第一轴承部侧且比所述细轴部粗,并且在所述细轴部与所述粗轴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台阶部对置的抵接部,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设有润滑剂,在沿所述轴线方向对所述轴构件进行按压操作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台阶部抵接。

在对轴构件进行按压操作时,轴构件的抵接部与台阶部接触而使得轴构件的移动停止,这时会产生抵接声,然而通过在台阶部与抵接部之间设置润滑剂能够减少该抵接声。另外,能够将台阶部以及抵接部设置在与筒状部的第一轴承部分离的位置,因此润滑剂不易向外部流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轴承构件中,在所述第二轴承部的下部设有形成得比所述第二轴承部大的收容部,在所述收容部的顶部设有具有平坦面的承接部,所述轴构件的下端部位于所述收容部内并且固定有防脱构件,所述防脱构件与所述承接部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配置,在所述防脱构件与所述承接部之间设有润滑剂。

根据该结构,按键开关被驱动后,轴构件恢复初始状态时防脱构件与承接部抵接,然而能够通过润滑剂减小此时产生的声音。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所述防脱构件由具有环状的板状部的金属件构成,在所述承接部上以从与所述板状部对置的所述平坦面向上方凹陷的方式设有凹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于承接部的凹部能够防止防脱构件贴在承接部的平坦面上。另外,能够将凹部用作润滑剂的积存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轴承部对应的轴环状部,所述轴环状部构成所述第一轴部,并且,所述轴承构件的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突出壁与所述第二轴部对应地设置,所述突出壁构成所述第二轴承部。

根据该结构,轴承构件以及轴构件的轴支承的部分一定,因此通过提高该部位的尺寸精度能够进一步抑制晃动。另外,将轴环状部与突出壁设于不同的构件,因此模具的结构不会复杂化,能够容易地加工。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构件的下方设有随着沿所述轴线方向的按压操作而驱动的按键开关,所述轴承构件将所述轴构件支承为能够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在所述突出壁形成有与位于所述第一轴承部和所述第二轴承部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贯通部,至少在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一轴承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第二轴承部之间设有润滑剂。

根据该结构,即使位于第一轴承部与第二轴承部之间的部分由于润滑剂而成为封闭的空间,该空间的空气也能够经由形于突出壁的贯通部出入,因此不会影响驱动按键开关时的按压操作,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具备:旋转构件,其由合成树脂件构成,且具有供所述轴构件的下方侧的前端部穿过的顶壁;和驱动体,其由合成树脂件构成,且在穿过该旋转构件的所述轴构件的所述前端部固定,所述驱动体在周向上与所述旋转构件卡合,将所述轴构件的旋转动作向所述旋转构件传递,并且所述驱动体能够与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顶壁抵接,限制所述轴构件向上方侧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按键开关驱动后轴构件恢复初始状态时,驱动体猛烈地与旋转构件的顶壁抵接,由于旋转构件以及驱动体由合成树脂件构成,因此也能够减小两者的碰撞声。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所述旋转检测机构具备:与所述轴构件一起旋转的滑动件;和供该滑动件滑动接触的固定触点。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简单的结构构成旋转检测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轴承构件的第一轴承部与第二轴承部直接将轴构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轴构件与轴承构件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小轴构件的晃动。因此,可提供能够减小轴构件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品质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剖面内沿轴线方向对轴构件进行按压操作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轴承构件的外观图,图7的(a)是俯视图,图7的(b)是仰视图。

图8是表示轴构件的外观图,图8的(a)是侧视图,图8的(b)是仰视图。

图9是表示防脱构件的外观图,图9的(a)是俯视图,图9的(b)是主视图。

图10是沿图4的X-X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主视图。

图16是沿图14的XVI-XV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5的XVII-XVI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与图17相同的剖面内向轴线方向对轴构件进行按压操作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轴承构件的外观图,图19的(a)是俯视图,图19的(b)是仰视图。

图20是表示轴构件的外观图,图20的(a)是侧视图,图20的(b)是仰视图。

图21是表示以往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表示以往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旋转型电气部件

2 旋转型电气部件

10 轴构件

10a 轴线

10b 卡合轴部

10c 限制部

10d 细轴部

10e 粗轴部

10f 抵接部

10g 轴环状部

11 第一轴部

12 第二轴部

13 操作部

14 卡合部

15 驱动体

16 防脱构件

16a 板状部

16b 卡台片

20 轴承构件

20b 引导部

21 第一轴承部

22 第二轴承部

23 台阶部

24 承接部

24a 平坦面

24b 凹部

25 筒状部

25a 前端部

26 凸缘部

27 收容部

27a 顶部

28 突出壁

28a 贯通部

30 旋转检测机构

31 旋转构件

31a 顶壁

31b 凹凸部

31c 突起

31d 凸部

32 滑动件

33 导电构件

33a 固定触点

33b 端子部

34 导电构件

34a 固定触点

34b 端子部

35 导电构件

35a 固定触点

35b 端子部

36 弹簧构件

40 按键开关

41 可动触点构件

41a 可动触点部

41b 支承部

42 固定触点构件

42a 固定触点部

42b 端子部

43 支承构件

43a 支承触点部

43b 端子部

45 弹性构件

45a 中央部

45b 圆顶部

50 壳体部件

51 第一壳体构件

52 第二壳体构件

53 盖

61 润滑剂

62 润滑剂

63 润滑剂

75 驱动体

75a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适当地变更了附图的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主视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剖面内向轴线10a方向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轴承构件20的外观图,图7的(a)是俯视图,图7的(b)是仰视图。图8是表示轴构件10的外观图,图8的(a)是侧视图,图8的(b)是仰视图。图9是表示防脱构件16的外观图,图9的(a)是俯视图,图9的(b)是主视图。图10是沿图4的X-X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具备轴构件10、轴承构件20、旋转检测机构30、以及按键开关40,且装入壳体构件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的说明,将图1的Z1侧设为上方,将Z2侧设为下方。

轴构件10由铝等金属件通过例如切削加工构成,且具有剖面为圆形状的第一轴部11及第二轴部12、和形成为比第一轴部11大的形状的操作部13。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轴构件10在轴构件10的轴线10a方向上形成为上方侧较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部11构成比第二轴部12粗的粗轴部10e,第二轴部12构成细轴部10d。如图3所示,在细轴部10d与粗轴部10e之间通过台阶而形成抵接部10f。该抵接部10f具有与轴线10a正交的平坦面。另外,在轴构件10的下端部侧形成有非圆形状的卡合部14。并且,轴构件10在第二轴部12与卡合部14之间具有卡合轴部10b与限制部10c。需要说明的是,卡合轴部10b形成为圆形状。另外,限制部10c由与轴线10a正交的平坦面形成。

轴承构件20为金属制,例如由锌压铸件构成,如图1~图4所示,具有筒状部25、和在该筒状部25的下方侧设置的矩形状的凸缘部26。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件20在筒状部25的前端部25a侧设有第一轴承部21。另外,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轴构件10的轴线10a方向上具有位于比第一轴承部21靠下部的位置的第二轴承部22。而且,在筒状部25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轴承部21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台阶部23,该台阶部23以使轴构件10的第一轴承部21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轴构件10的第二轴承部22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方式形成。台阶部23的上表面成为与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对应的平行的面。并且,在轴承构件20上的第二轴承部22的下部设有形成得比第二轴承部22大的收容部27。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27的顶部27a形成得平坦,在该顶部27a上设有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承接部24上以从平坦面24a向上方凹陷的方式设有凹部24b。如图7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承接部24上设置的凹部24b设有多个(8个)。另外,轴承构件20具有位于比第二轴承部22靠下方的位置且将后述的旋转构件31保持为能够旋转的引导部20b。需要说明的是,轴构件10的旋转中心轴与轴线10a一致。

驱动体15通过成形合成树脂件而成。如图2所示,驱动体15形成供轴构件10的卡合部14嵌合的形状。另外,驱动体15在外周具有凹凸形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在轴线10a方向上与后述的旋转构件31滑动接触的形状。通过压入的方式使驱动体15与轴构件10的卡合部14嵌合,由此能够使轴构件10相对于旋转构件31进行所期望的动作。

防脱构件16由具有弹性的金属件构成,如图2、图3以及图9所示,具备:环状的板状部16a、和与板状部16a的内缘侧相连地形成的多个卡合片16b。在环状的板状部16a与轴构件10的限制部10c抵接的状态下,具有弹性的卡合片16b与轴构件10的卡合轴部10b卡合,从而将防脱构件16固定在轴构件10的下端部。由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防脱构件16安装于轴构件10。

轴构件10的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且被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如后文所述,轴构件10被支承为在对操作部13进行按压操作时能够向轴线10a方向移动。

而且,轴构件10的下端部位于轴承构件20的收容部27内,且嵌入驱动体15以及防脱构件16。由此,能够防止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脱出,并且在操作部13未受到按压操作时能够保持为防脱构件16的板状部16a与收容部27的顶部27a的承接部24抵接的初始状态。另外,防脱构件16相对于轴构件10的安装位置由限制部10c来决定,因此能够抑制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突出的量的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承接部24与板状部16a之间设有润滑剂61。承接部24具有凹部24b,因此由凹部24b来保持润滑剂61。另外,能够将凹部24b用作润滑剂61的积存部。另外,在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有润滑剂62。润滑剂61以及润滑剂62适合使用润滑脂等润滑油。另外,虽未图示,然而在收容部27的引导部20b也设有润滑剂61。需要说明的是,润滑剂61与润滑剂62使用相同的润滑剂。

旋转检测机构30用于检测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具备:能够以轴构件10的轴线10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构件31;固定在旋转构件31上的滑动件32;以及具有固定触点33a、34a、35a的导电构件33、34、35。旋转构件31由合成树脂件构成,且在收容驱动体15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具有突起31c,该突起31c在驱动体15向下方移动时能够使驱动体15移动,并且在驱动体15以轴线10a为中心旋转时使旋转构件31与驱动体15一体地旋转。由此,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经由驱动体15而向旋转构件31传递。滑动件32通过对金属的板簧进行加工而成。另外,在旋转构件31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凸部31b。而且,金属制的弹簧构件36以能够与该凹凸部31b弹性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轴承构件20。

导电构件33、34、35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成。导电构件33、34、35固定于后述的第一壳体构件51,导电构件33、34、35的固定触点33a、34a、35a沿圆周方向分割配置。另外,导电构件33、34、35具备从第一壳体构件51向外部露出的端子部33b、34b、35b。

按键开关40具备可动触点构件41、固定触点构件42、支承构件43、以及弹性构件45。可动触点构件41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可动触点部41a、和将可动触点部41a支承为能够弹性变形的支承部41b。固定触点构件42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且固定于后述的第一壳体构件51,具有作为切换固定触点的固定触点部42a与端子部42b。支承构件43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且固定于后述的第一壳体构件51,具有作为共通固定触点的支承触点部43a与端子部43b。弹性构件45例如通过将硅橡胶成形为圆顶状而成,能够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该弹性构件45是借助驱动体15使轴构件10恢复成按压操作前的初始状态的施力构件(恢复构件)。即,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40具备使轴构件10恢复成初始状态的作为恢复构件的弹性构件45。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可动触点的结构,也可以使可动触点构件具有恢复构件的功能。

壳体构件50包括:对导电构件33、34、35、固定触点构件42以及支承构件43进行保持的第一壳体构件51;和将第一壳体构件51以及轴承构件20保持为一体的盖53。

第一壳体构件51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过将导电构件33、34、35、固定触点构件42以及支承构件43一体地镶嵌成形而成。

盖53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成。盖53以夹持轴承构件20的凸缘部26与第一壳体构件51的方式折弯。

旋转型电气部件1能够进行轴构件10的旋转操作与按压操作。通过安装在旋转构件31上的滑动件32的三个触点部与导电构件33、34、35的固定触点33a、34a、35a滑动接触,从而旋转检测机构30能够检测旋转构件31的旋转。通过轴构件10的旋转操作使得旋转构件31旋转,从而导电构件33、34、35的固定触点33a、34a、35a与滑动件32的触点部接触分离,切换导电构件33、34、35之间的导通状态。由此,向导电构件33、34、35的端子部33b、34b、35b输出与滑动件32的滑动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像这样,能够根据输出的信号的变化来检测旋转操作。此时,弹簧构件36固定在轴承构件20上,且与旋转构件31的凹凸部31b弹性接触。由此,旋转构件31的旋转所需的负载随着旋转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通过使用了电阻图案的角度传感器来构成旋转检测机构30。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按键开关40配置为,可动触点构件41的可动触点部41a在初始状态下不与固定触点部42a接触。支承构件43配置在不与固定触点构件42接触的位置,支承触点部43a支承可动触点构件41的支承部41b。弹性构件45的圆顶部45b的下部配置为与可动触点构件41的支承部41b抵接,如图5所示,弹性构件45的中央部45a在初始状态下与可动触点部41a分离。

如图6所示,按键开关40通过轴构件10的沿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来驱动。在从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起对操作部13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弹性构件45的裙状(末端展开状)的圆顶部45b以屈曲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弹性构件45的中央部45a对可动触点部41a进行按压。由此,可动触点构件41的可动触点部41a与固定触点构件42的固定触点部42a接触。像这样,固定触点构件42的端子部42b与支承构件43的端子部43b借助可动触点构件41而导通。因此,能够检测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另外,当按压操作状态解除时,如图5所示,弹性构件45恢复成初始状态,并且可动触点部41a从固定触点部42a分离。因此,能够检测出返回了非按压操作状态。

旋转型电气部件1装入电子设备等而用于其各种输入。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于电子设备等的状态下的轴线10a方向例如可以是水平方向。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特征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轴构件10具备:第一轴部11,其与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和第二轴部12,其与轴承构件20的第二轴承部22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第一轴部11以及第二轴部12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如图7的(a)所示,轴承构件20的第二轴承部22的内周面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如图5以及图6所示,能够减小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第一轴承部21的内表面的剖面形状呈具有多个边的多边形状,更具体而言,如图2以及图7的(a)所示,具有将正八边形的角部设置成圆角的剖面形状。由此,如图10所示,第一轴部11被第一轴承部21的与构成多边形状的多个边对应的部分引导为能够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轴承部21的内表面形成剖面形状具有多个边的多边形状,通过压铸等模具铸造法等而容易提高精度。通过压铸等模具铸造法等将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与第二轴承部22这两个部位同时加工成正圆是较为困难的,而通过将至少一方的第一轴承部21设为多边形状,能够提高第一轴承部21与第二轴承部22的尺寸精度。由此,能够减小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旋转构件31与引导部20b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由此,引导部20b处的旋转构件31的旋转动作不会影响轴构件10,而通过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能够可靠地将轴构件10引导为能够旋转。需要说明的是,配置在轴承构件20的收容部27内的各构件处于固定或施加有弹力的状态,从而不会发生晃动。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通过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直接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轴构件10与轴承构件20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小轴构件10的晃动。并且,通过将第一轴承部21的剖面形状设为多边形状,从而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同时减小,能够减少轴构件10的晃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第二轴承部22的内表面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然而只要是不妨碍第二轴部12的旋转动作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轴承构件20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至少在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设有润滑剂62。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较小,且设有润滑剂62,因此在欲使轴构件10沿轴线方向移动时会妨碍空气的移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轴承部21的多边形状的角部与轴构件10之间的间隙也变大。因此,能够将第一轴承部21的角部分设为轴构件10与第一轴承部21和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空间的连通部。因此,即使在第一轴承部21与第一轴部11之间以及第二轴承部22与第二轴部12之间设置润滑剂62,也能够进行空气的移动,从而不会妨碍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的动作。

如图5所示,与轴承构件20的台阶部23对置的抵接部10f形成于轴构件10,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有润滑剂62。而且,当沿轴线方向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如图6所示,在按键开关40被驱动后抵接部10f与台阶部23抵接。在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与台阶部23接触而使得轴构件10的移动停止,这时会产生抵接声,然而通过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润滑剂62能够减少该抵接声。经考察,根据这样的结构,会产生缓冲轴构件10的运动的制动力。另外,能够将台阶部23以及抵接部10f设置在与筒状部25的第一轴承部21分离的位置,因此润滑剂62不易向外部流出。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在收容部27的顶部27a设有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而且,防脱构件16配置于收容部27,并且具有与承接部24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配置的板状部16a。因此,在解除按压操作而利用弹性构件45的作用力(复原力)恢复初始状态时,如图5所示,板状部16a与承接部24抵接。并且,在轴承构件20的承接部24与防脱构件16的板状部16a之间设有润滑剂61,因此能够减小板状部16a与承接部24抵接时的声音。

另外,在承接部24上形成有凹部24b,因此能够防止防脱构件16通过润滑剂61而贴在承接部24的平坦面24a上。另外,能够将凹部24b用作润滑剂61的积存部。并且,在承接部24上形成有多个凹部24b,而且如图5所示,在未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的初始状态下,凹部24b由板状部16a覆盖。这样一来,能够减少润滑剂61从凹部24b流出,能够长期保持润滑剂61而进行声音的抑制。需要说明的是,凹部24b不限定于图6以及图7的(b)所示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在周向上连续的一个环状槽。另外,只要是凹部24b的一部分被板状部16a覆盖的形状即可,而无需使凹部24b的整体被板状部16a覆盖。

以下,对设置成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具备:具有筒状部25的轴承构件20;由该轴承构件20保持为能够旋转的轴构件10;以及对该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机构30。而且,轴承构件20具有:位于筒状部25的前端侧的第一轴承部21;和在轴构件10的轴线10a方向上位于比该第一轴承部21靠下部的位置的第二轴承部22。并且,轴构件10具备:与第一轴承部21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的第一轴部11;和与第二轴承部22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的第二轴部12,轴构件10被轴承构件20支承为能够旋转。

根据该结构,通过轴承构件20直接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轴构件10与轴承构件20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少轴构件10的晃动。因此,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品质得到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在轴承构件20的第二轴承部22的下方侧设有与轴构件10一起旋转的旋转构件31,轴承构件20具有位于比第二轴承部22靠下方的位置且将旋转构件31保持为能够旋转的引导部20b。旋转构件31与引导部20b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

根据该结构,通过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能够可靠地将轴构件10引导为能够旋转。

另外,轴构件10的第一轴部11的剖面形状呈圆形状,第一轴承部21的内表面的剖面形状呈具有多个边的多边形状,第一轴部11被第一轴承部21的与构成多边形状的多个边对应的部分引导为能够旋转。

通过压铸等模具铸造法等将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与第二轴承部22这两个部位同时加工成正圆是较为困难的,与这样的圆相比多边形状容易提高精度。因此,通过将两个轴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一轴承部21设为多边形状,能够提高第一轴承部21与第二轴承部22的尺寸精度,进一步减少轴构件10的晃动,且能够将轴构件10支承能够旋转。

并且,在轴构件10的下方设有随着沿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而驱动的按键开关40,轴承构件20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沿轴线10a方向移动。而且,至少在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设有润滑剂62。

根据该结构,第一轴承部21的与第一轴部11相接的多边形状的边部成为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部分。由此,第一轴承部21的多边形状的角部与轴构件10之间的间隙变大,因此能够将该部分设为轴构件10与第一轴承部21和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空间的连通部。因此,即使在第一轴承部21与第一轴部11之间以及第二轴承部22与第二轴部12之间设置润滑剂62,也不会妨碍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的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在轴承构件20上的第二轴承部22的下部设有形成得比第二轴承部22大的收容部27,在收容部27的顶部27a设有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而且,轴构件10的下端部位于收容部27内并且固定有防脱构件16,防脱构件16与承接部24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配置,且在防脱构件16与承接部24之间设有润滑剂61。

根据该结构,按键开关40被驱动后,轴构件10恢复初始状态时防脱构件16与承接部24抵接,然而能够通过润滑剂61减小此时产生的声音。需要说明的是,润滑剂61也可以与润滑剂62相同。另外,润滑剂61与润滑剂62也可以涂布展开成连续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防脱构件16由金属件构成,且具备:环状的板状部16a、和与板状部16a的内缘侧相连地形成且能够与轴构件10卡合的多个卡合片16b。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防脱构件16安装于轴构件10。

另外,在承接部24上以从与板状部16a对置的平坦面24a向上方凹陷的方式设有凹部24b。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防脱构件16贴在承接部24的平坦面24a上。另外,能够将凹部24b用作润滑剂61的积存部。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旋转检测机构30具备:与轴构件10一起旋转的滑动件32;和供该滑动件32滑动接触的固定触点33a、34a、35a。根据该结构,能够由简单的结构构成旋转检测机构30。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包括:具有筒状部25的轴承构件20;被该轴承构件20保持为能够旋转的轴构件10;固定于该轴构件10的下部而防止该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脱出的防脱构件16;对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机构30;以及设于轴构件10的下方且随着轴构件10的沿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而驱动的按键开关40,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轴承构件20具有:将轴构件10引导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轴承部22;和在该第二轴承部22的下部形成得比该第二轴承部22大的收容部27,在收容部27的顶部27a设有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防脱构件16配置在收容部27内,并且与承接部24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的板状部16a,在承接部24与板状部16a之间设有润滑剂61。

根据该结构,在轴承构件20的承接部24与防脱构件16的板状部16a之间设有润滑剂61,因此在解除了轴构件10的沿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而恢复成初始状态时,能够减小板状部16a与承接部24抵接时的声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轴构件10具有:在下端部侧与防脱构件16的卡合片16b卡合的卡合轴部10b;和与板状部16a的上侧抵接的限制部10c,防脱构件16以板状部16a与限制部10c抵接的状态固定于轴构件10。

根据该结构,防脱构件16相对于轴构件10的安装位置确定,因此能够抑制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突出的量的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在承接部24上以从与板状部16a对置的平坦面24a向上方凹陷的方式设有凹部24b,凹部24b中保持有润滑剂61。

根据该结构,在承接部24上形成有凹部24b,因此能够防止防脱构件16通过润滑剂61而贴在承接部24的平坦面24a上。另外,能够将凹部24b用作润滑剂61的积存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在未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的初始状态下,凹部24b由板状部16a覆盖。

根据该结构,对润滑剂61进行保持的凹部24b在初始状态下由板状部16a覆盖,因此能够减少润滑剂61从凹部24b流出,能够长期保持润滑剂61而进行声音的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在筒状部25的内表面上的前端部25a与收容部27之间的位置设有台阶部23,该台阶部23以使前端部25a侧的与轴构件10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收容部27侧的与轴构件10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方式形成,在轴构件10上设有:能够穿过台阶部23的下部侧的细轴部10d;和能够穿过筒状部25的前端部25a侧且比细轴部10d粗的粗轴部10e,并且在细轴部10d与粗轴部10e之间形成有与台阶部23对置的抵接部10f,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有润滑剂62,当沿轴线方向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抵接部10f会与台阶部23抵接。

根据该结构,在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与台阶部23接触而使得轴构件10的移动停止,这时会产生抵接声,然而通过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润滑剂62能够减少该抵接声。另外,能够将台阶部23以及抵接部10f设置在与筒状部25的前端部25a分离的位置,因此润滑剂62不易向外部流出。

如上述那样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像以下那样变形而实施本发明,它们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构件16具备板状部16a与卡合片16b,然而也可以将与卡合轴部10b卡合的卡合片16b变更为利用螺纹紧固等其他卡止方法的结构。

(2)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收容部27设有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即可,顶部27a也可以在承接部24以外的位置具有台阶。另外,承接部24以外的壁面也可以为圆顶状。

(3)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与轴构件10的第一轴部11滑动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第一轴承部21的内表面具有多边形状的剖面形状,以能够与第二轴部12滑动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第二轴承部22的内表面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然而不限定于此。例如,在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的轴承构件中,以能够与轴构件10的第一轴部11滑动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第一轴承部的内表面可以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且设有螺旋状的退避槽。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立体图。图12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表示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主视图。图16是沿图14的XVI-XV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17是沿图15的XVII-XVI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在与图17相同的剖面内向轴线10a方向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轴承构件20的外观图,图19的(a)是俯视图,图19的(b)是仰视图。图20是表示轴构件10的外观图,图20的(a)是侧视图,图20的(b)是仰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大致相同的外观。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构成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各构件的形状与旋转型电气部件1略微不同,但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功能、相同的材质的构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1~图17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具备:轴构件10、轴承构件20、旋转检测机构30、以及按键开关40,且装入壳体构件50。而且具备:旋转构件31、和在穿过该旋转构件31的轴构件10的前端部固定的驱动体75。

轴构件10由铝等金属件通过例如切削加工构成,且具有剖面为圆形状的细轴部10d以及粗轴部10e、和形成为比粗轴部10e大的形状的操作部13。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轴构件10在轴构件10的轴线10a方向上形成为上方侧较粗,在本实施方式中,细轴部10d构成第二轴部12。在比第二轴部12粗的粗轴部10e设有轴环状部10g,圆形状的轴环状部10g的外周构成第一轴部11。如图13以及图20所示,在细轴部10d与粗轴部10e之间形成有抵接部10f。另外,在轴构件10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卡合部14。

轴承构件20为金属制,例如由锌压铸件构成,如图11~图15所示,具有筒状部25、和在该筒状部25的下方侧设置的矩形状的凸缘部26。如图12以及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件20在筒状部25的前端部25a侧设有第一轴承部21。另外,如图13以及图17所示,在轴承构件20上,从筒状部25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突出壁28在轴构件10的轴线10a方向上设于比第一轴承部21靠下部的位置,突出壁28的圆形状的内周面构成第二轴承部22。而且,通过突出壁28,而在筒状部25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轴承部21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台阶部23,该台阶部23以使轴构件10的第一轴承部21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轴构件10的第二轴承部22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轴承构件20上的第二轴承部22的下部设有形成得比第二轴承部22大的收容部27。另外,轴承构件20具有位于比第二轴承部22靠下方的位置且将后述的旋转构件31保持为能够旋转的引导部20b。

轴构件10的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轴构件10被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如后文所述,轴构件10被支承为在对操作部13进行按压操作时能够沿轴线10a方向移动。而且,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至少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有润滑剂63。需要说明的是,该润滑剂63以薄膜状延伸,且设置在第一轴承部21至第二轴承部22范围内的筒状部25内表面上。另外,虽未图示,然而在收容部27的引导部20b也设有润滑剂63。

驱动体75通过成形合成树脂件而成。如图12所示,驱动体75形成供在轴构件10的前端部设置的卡合部14嵌合的形状。如图16所示,通过将轴构件10的卡合部14压入驱动体75而使得卡合部14的前端部(下端部)变形,从而驱动体75无法轻易从卡合部14脱出。驱动体75相对于轴构件10的旋转而成为一体地旋转。另外,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驱动体75具备与后述的旋转构件31在上下方向上滑动接触的形状。另外,驱动体75的外周侧的凹部75a具备与旋转构件31的收容壁的凸部31d在周向上卡合的形状。通过使驱动体15与轴构件10的卡合部14嵌合,从而能够将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向旋转构件31传递,使轴构件10相对于旋转构件31进行所期望的动作。

旋转检测机构30用于检测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具备:能够以轴构件10的轴线10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构件31;安装在旋转构件31上的滑动件32;和具有固定触点33a、34a、35a的导电构件33、34、35。旋转构件31由合成树脂件构成,且在形成有贯通孔的顶壁31a的下方具备收容驱动体75的收容壁。该收容壁具有凸部31d,从而呈在驱动体75向下方移动时能够使驱动体15移动、且在驱动体75以轴线10a为中心旋转时使旋转构件31与驱动体75一体地旋转的形状。滑动件32通过对金属的板簧进行加工而成。另外,在旋转构件31上形成有凹凸部31b。而且,金属制的弹簧构件36以能够与该凹凸部31b弹性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轴承构件20。

导电构件33、34、35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成。导电构件33、34、35固定于后述的第一壳体构件51,导电构件33、34、35的固定触点33a、34a、35a沿圆周方向分割配置。另外,导电构件33、34、35具备从第一壳体构件51向外部露出的端子部33b、34b、35b。

按键开关40具备可动触点构件41、固定触点构件42、支承构件43、以及弹性构件45。可动触点构件41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具备:可动触点部41a、和将可动触点部41a支承为能够弹性变形的支承部41b。固定触点构件42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且固定于后述的第二壳体构件52,具有作为切换固定触点的固定触点部42a与端子部42b。支承构件43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且固定于后述的第二壳体构件52,具有作为共通固定触点的支承触点部43a与端子部43b。弹性构件45例如通过将硅橡胶成形为圆顶状而成,能够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需要说明的是,该弹性构件45具有使进行了按压操作的轴构件10恢复成初始状态的恢复构件(施力构件)的功能。

壳体构件50包括:对导电构件33、34、35进行保持的第一壳体构件51;对固定触点构件42以及支承构件43进行保持的第二壳体构件52;和将第一壳体构件51、第二壳体构件52以及轴承构件20保持为一体的盖53。

第一壳体构件51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通过将导电构件33、34、35一体地镶嵌成形而成。另外,第二壳体构件52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件构成,通过将固定触点构件42以及支承构件43一体地镶嵌成形而成。

盖53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成。盖53以夹持轴承构件20的凸缘部26、第一壳体构件51、以及第二壳体构件52的方式折弯。

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相同的功能,能够进行轴构件10的旋转操作与按压操作,能够得到与该操作相应的输出。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特征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通过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直接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轴构件10与轴承构件20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小轴构件10的晃动。而且,轴构件10设有与第一轴承部21对应的轴环状部10g,轴环状部10g构成第一轴部11。轴承构件20的从筒状部25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突出壁28与第二轴部12对应地设置,突出壁28的内周面构成第二轴承部22。轴承构件20以及轴构件10的轴支承的部分一定,因此通过提高该部位的尺寸精度能够进一步抑制晃动。另外,将轴环状部10g与突出壁28设于不同的构件,因此用于制作轴承构件20的模具的结构不会复杂化,能够容易地加工。

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中,旋转构件31与引导部20b之间的间隙也大于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由此,引导部20b处的旋转构件31的旋转动作不会影响轴构件10,而通过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能够可靠地将轴构件10引导为能够旋转。需要说明的是,配置在轴承构件20的收容部27内的各构件处于固定或施加有弹力的状态,从而不会发生晃动。

并且,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与轴承构件20的台阶部23对置的抵接部10f形成于轴构件10,且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有润滑剂63。而且,构成为当沿轴线方向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如图18所示,在按键开关40被驱动后抵接部10f与台阶部23抵接。在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与台阶部23接触而使得轴构件10的移动停止,这时会产生抵接声,然而通过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润滑剂63能够减少该抵接声。经考察,根据这样的结构,会产生缓冲轴构件10的运动的制动力。另外,能够将台阶部23以及抵接部10f设置在与筒状部25的第一轴承部21分离的位置,因此润滑剂63不易向外部流出。

另外,如图16以及图19所示,在轴承构件20的突出壁28形成有与位于第一轴承部21和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贯通部28a,在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设有润滑剂63。即使位于第一轴承部21和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部分由于润滑剂而成为封闭的空间,该空间的空气也能够经由形成于突出壁28的贯通部28a出入。

驱动体75受到弹性构件45的作用力,从而如图1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能够与旋转构件31的顶壁31a与抵接,限制轴构件10向上方侧的移动。并且,旋转构件31以及驱动体75由合成树脂件构成,因此驱动体75与顶壁31a抵接时产生的碰撞声与金属之间的碰撞声不同。因此,即使在从按键开关40驱动后的图18所示的按压操作状态起,通过弹性构件45而使得轴构件10恢复成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初始状态时,驱动体75猛烈地与旋转构件31的顶壁31a抵接,也能够减小碰撞声。另外,使轴构件10恢复成初始状态的动能的一部分向与驱动体75抵接的旋转构件31传递,且被对旋转构件31施力的弹簧构件36吸收,因此碰撞声进一步变小。

以下,对设置成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具备:具有筒状部25的轴承构件20;由该轴承构件20保持为能够旋转的轴构件10;以及对该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机构30。而且,轴承构件20具有:位于筒状部25的前端侧的第一轴承部21;和在轴构件10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比该第一轴承部21靠下部的位置的第二轴承部22。并且,轴构件10具备:与第一轴承部21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的第一轴部11;和与第二轴承部22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的第二轴部12,轴构件10被轴承构件20支承为能够旋转。

根据该结构,通过轴承构件20直接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轴构件10与轴承构件20之间未夹设有其他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少轴构件10的晃动。因此,旋转型电气部件2的品质得到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在轴承构件20的第二轴承部22的下方侧设有与轴构件10一起旋转的旋转构件31,轴承构件20具有位于比第二轴承部22靠下方的位置且将旋转构件31保持为能够旋转的引导部20b。旋转构件31与引导部20b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

根据该结构,通过轴承构件20的第一轴承部21以及第二轴承部22能够可靠地将轴构件10引导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中,在筒状部25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轴承部21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台阶部23,该台阶部23以使轴构件10的第一轴承部21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轴构件10的第二轴承部22侧的与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轴构件10上设有:能够穿过台阶部23的下部侧的细轴部10d;和能够穿过筒状部25的第一轴承部21侧且比细轴部10d粗的粗轴部10e,并且在细轴部10d与粗轴部10e之间形成有与台阶部23对置的抵接部10f。优选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有润滑剂63,当沿轴线10a方向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抵接部10f会与台阶部23抵接。

在对轴构件10进行按压操作时,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与台阶部23接触而使得轴构件10的移动停止,这时会产生抵接声,然而通过在台阶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润滑剂63能够减少该抵接声。另外,能够将台阶部23以及抵接部10f设置在与筒状部25的第一轴承部21分离的位置,因此润滑剂63不易向外部流出。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中,轴构件10设有与第一轴承部21对应的轴环状部10g,轴环状部10g构成第一轴部11。轴承构件20的从筒状部25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突出壁28与第二轴部12对应地设置,突出壁28构成第二轴承部22。

根据该结构,轴承构件20以及轴构件10的轴支承的部分一定,因此通过提高该部位的尺寸精度能够进一步抑制晃动。另外,将轴环状部10g与突出壁28设于不同的构件,因此模具的结构不会复杂化,能够容易地加工。

并且,在轴构件10的下方设有随着沿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而驱动的按键开关40,轴承构件20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沿轴线10a方向移动,在突出壁28形成有与位于第一轴承部21和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贯通部28a。而且,至少在第一轴部11与第一轴承部21之间、以及第二轴部12与第二轴承部22之间设有润滑剂63。

根据该结构,即使位于第一轴承部21和第二轴承部22之间的部分由于润滑剂63而成为封闭的空间,该空间的空气也能够经由形成在突出壁28中的贯通部28a出入,因此不会影响驱动按键开关40时的按压操作,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具备:具有供轴构件10的下方侧的细轴部10d穿过的顶壁31a的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旋转构件31;和在穿过该旋转构件31的轴构件10的前端部固定的由合成树脂件构成的驱动体75。并且,驱动体75在周向上与旋转构件31卡合,将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向旋转构件31传递,并且驱动体75能够与旋转构件31的顶壁31a抵接,限制轴构件10向上方侧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按键开关40驱动后轴构件10恢复初始状态时,驱动体75猛烈地与旋转构件31的顶壁31a抵接,由于旋转构件31以及驱动体75由合成树脂件构成,因此也能够减小两者的碰撞声。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中,旋转检测机构30具备:与轴构件10一起旋转的滑动件32;和供该滑动件32滑动接触的固定触点33a、34a、35a。根据该结构,能够由简单的结构构成旋转检测机构30。

如上述那样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2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像以下那样变形而实施本发明,它们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体75与轴构件10的卡合部14嵌合,然而也可以设为将像第一实施方式的防脱构件16那样的固定构件装配在驱动体75的下方侧的结构。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出壁28形成有贯通部28a,然而可以根据需要变更其形状、个数。另外,也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轴承部21那样将突出壁28的内表面的剖面形状设为多边形状,在其角部分形成贯通部。

(3)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设有随着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而驱动的按键开关40的旋转型电气部件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定于此。即使在不具备按键开关40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通过轴承构件20直接将轴构件10支承为能够旋转,也能够减小轴构件10的晃动,因此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品质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