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电磁继电器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9121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电磁继电器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静音电磁继电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电子元件,其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工业控制、电力系统、通讯装置等领域。电磁继电器在工作时,由于衔铁和电磁铁的吸合撞击以及动、静触点的闭合撞击,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目前市面上的电磁继电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普遍都在70dB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噪音,同时不降低其原有负载能力的静音电磁继电器及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音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外罩壳和电磁继电器,所述的电磁继电器设置在所述的外罩壳与所述的底座之间,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插接有辅助引出脚组,所述的辅助引出脚组中的各个辅助引出脚的下端向下穿出所述的底座,所述的辅助引出脚组中的各个辅助引出脚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中相应的引出脚一一固定,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与所述的底座、所述的外罩壳之间均设置有隔音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引出脚组包括辅助动引出脚、辅助静引出脚和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所述的辅助动引出脚、辅助静引出脚和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的上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中的动引出脚、静引出脚和两个线圈引出脚固定。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的辅助线圈引出脚之间并联有电阻,作用是抑制线圈断电逆向放电,保护电磁继电器以外的元器件免受继电器冲击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动引出脚和所述的辅助静引出脚的上端一体设置有水平的插槽片,所述的插槽片中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插槽,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中的动引出脚和静引出脚分别对应滑入所述的辅助动引出脚和所述的辅助静引出脚上端插槽片的插槽中且焊锡固定,两个所述的辅助线圈引出脚的上端一体设置有水平的插孔片,所述的插孔片中设置有插孔,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中的两个线圈引出脚分别一一对应插入两个所述的辅助线圈引出脚上端插孔片的插孔中且焊锡固定;该结构使得电磁继电器中的各个引出脚与各个辅助引出脚之间的安装定位准确,装配方便,固定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孔片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卡槽,所述的电阻嵌在所述的底座中,所述的电阻的两个连接脚分别卡入两个所述的辅助线圈引出脚上端插孔片的卡槽中且焊锡固定;该结构使得电阻与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之间的连接装配方便,固定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静引出脚包括辅助常开静引出脚和辅助常闭静引出脚,所述的辅助常开静引出脚和所述的辅助常闭静引出脚位于同一侧,所述的辅助动引出脚位于相对的一侧,所述的辅助常开静引出脚或所述的辅助常闭静引出脚上一体设置有水平的插槽片,所述的插槽片中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罩壳中设置有PCB连接板,所述的辅助动引出脚的上端、所述的辅助静引出脚的上端和两个所述的辅助线圈引出脚的上端、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中的动引出脚、静引出脚和两个线圈引出脚分别插入所述的PCB连接板中且焊锡固定,所述的辅助动引出脚、所述的辅助静引出脚和两个所述的辅助线圈引出脚的上端分别通过所述的PCB连接板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中的动引出脚、静引出脚和两个线圈引出脚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阻设置在所述的PCB连接板上,所述的电阻的两个连接脚分别与两个所述的辅助线圈引出脚的上端焊锡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隔音层的材料为多孔低密度聚乙烯、软质硅橡胶或软质环氧固化胶。

所述的一种静音电磁继电器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将辅助常开静引出脚、辅助常闭静引出脚和辅助动引出脚分别插接到底座上,将电阻嵌在底座中,并在底座上放置隔音层;

(2)、将电磁继电器倒置后从正面滑到底座上,电磁继电器上的动引出脚、常开静引出脚或常闭静引出脚分别一一对应地滑入辅助动引出脚、辅助常开静引出脚或辅助常闭静引出脚上端插槽片的插槽中且焊锡固定;

(3)、将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插接到底座上,电磁继电器的两个线圈引出脚分别一一对应地插入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上端插孔片的插孔中且焊锡固定;

(4)、将电阻的两个连接脚分别一一对应地卡入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上端插孔片的卡槽中且焊锡固定;

(5)、将下端开口的隔音罩套在电磁继电器外,最后将外罩壳套在隔音罩外,并与底座密封固定,完成整个静音电磁继电器的组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在电磁继电器与外罩壳之间设置隔音层,同时将电磁继电器的各个引出脚通过相应的辅助引出脚引出底座,在不需要对原有电磁继电器进行任何结构改动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全新的静音电磁继电器,使得该静音电磁继电器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低于50dB,同时又不降低电磁继电器的原有负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去掉外罩壳、隔音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底座与电阻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装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去掉外罩壳、隔音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静音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外罩壳2、电磁继电器3和电阻10,电磁继电器3设置在外罩壳2与底座1之间,底座1上固定插接有辅助引出脚组,辅助引出脚组中的各个辅助引出脚的下端向下穿出底座1,辅助引出脚组包括辅助动引出脚4、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和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和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位于同一侧,辅助动引出脚4位于相对的一侧,辅助动引出脚4的上端和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的上端一体设置有水平的插槽片8,插槽片8中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插槽81,电磁继电器3中的动引出脚和常开静引出脚分别对应滑入辅助动引出脚4和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上端插槽片8的插槽81中且焊锡固定,电磁继电器3中的常闭静引出脚与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的上端焊锡固定,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的上端一体设置有水平的插孔片9,插孔片9中设置有插孔91,电磁继电器3中的两个线圈引出脚分别一一对应插入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上端插孔片9的插孔91中且焊锡固定,电阻10嵌在底座1中,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上端的插孔片9上分别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卡槽92,电阻10的两个连接脚分别卡入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上端插孔片9的卡槽92中且焊锡固定,电磁继电器3与底座1、外罩壳2之间均设置有隔音层11。

上述实施例一中,根据电磁继电器3的类型也可以省略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而且辅助动引出脚4、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三者的位置根据电磁继电器3中相应引出脚的实际位置进行排布,同时根据辅助动引出脚4、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三者的位置分布情况,也可在辅助动引出脚4、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和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的上端均一体设置水平的插槽片8,并在插槽片8中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插槽81,以方便电磁继电器3的安装。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静音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外罩壳2、电磁继电器3、电阻10和PCB连接板12,电磁继电器3设置在外罩壳2与底座1之间,底座1上固定插接有辅助引出脚组,辅助引出脚组中的各个辅助引出脚的下端向下穿出底座1,辅助引出脚组包括辅助动引出脚4、辅助静引出脚13和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PCB连接板12设置在外罩壳2中,辅助动引出脚4的上端、辅助静引出脚13的上端和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的上端、电磁继电器3中的动引出脚、静引出脚和两个线圈引出脚分别插入PCB连接板12中且焊锡固定,辅助动引出脚4、辅助静引出脚13和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的上端分别通过PCB连接板12一一对应地与电磁继电器3中的动引出脚、静引出脚和两个线圈引出脚电连接,电阻10设置在PCB连接板12上,电阻10的两个连接脚分别与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的上端焊锡固定,电磁继电器3与底座1、外罩壳2之间均设置有隔音层11。

上述实施例二中,辅助静引出脚13根据电磁继电器3的类型可以为辅助常开静引出脚,也可以包括辅助常开静引出脚和辅助常闭静引出脚。

上述实施例一、二中,隔音层11的材料可以为多孔低密度聚乙烯、软质硅橡胶或软质环氧固化胶,也可以将电磁继电器3与外罩壳2之间的隔音层连接形成一个下端开口的隔音罩;此外,根据静音电磁继电器的实际使用需要,也可以将电阻10省略;电磁继电器3为目前所使用的常规电磁继电器。

上述实施例一的静音电磁继电器的组装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将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和辅助动引出脚4分别插接到底座1上,将电阻10嵌在底座1中,并在底座1上放置隔音层11;

(2)、将电磁继电器3倒置后从正面滑到底座1上,电磁继电器3上的动引出脚和常开静引出脚分别一一对应地滑入辅助动引出脚4、辅助常开静引出脚5上端插槽片8的插槽81中且焊锡固定,并将电磁继电器3上的常闭静引出脚与辅助常闭静引出脚6的上端焊锡固定;

(3)、将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插接到底座1上,电磁继电器3的两个线圈引出脚分别一一对应地插入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上端插孔片9的插孔91中且焊锡固定;

(4)、将电阻10的两个连接脚分别一一对应地卡入两个辅助线圈引出脚7上端插孔片9的卡槽92中且焊锡固定;

(5)、将下端开口的隔音罩套在电磁继电器3外,最后将外罩壳2套在隔音罩外,并与底座1密封固定,完成整个静音电磁继电器的组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