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7021阅读:18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设计涉及的领域为电子信息传感系统,可用于雷达、通信、导航等增益较高、定向性强的天线中,为一种高效率的收发双圆极化阵列天线,通过扩展,还可用于电子波束扫描的圆极化相控阵天线。



背景技术:

在电子信息系统中,传统圆极化阵列或者相控阵天线的形式有多种,但每一种天线形式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缺点,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1、微带圆极化天线。微带圆极化天线为谐振型天线,圆极化实现方式为微扰、电桥与多端口馈电配合等方式。其中微扰方式容易实现,只需要在制作印制板时一体化完成,无需额外的配电部件,但其驻波比和轴比带宽较窄,辐射损耗大,不利于实现双圆极化和高效辐射;电桥和多端口馈电结合的圆极化实现方式可实现较大的辐射带宽,轴比特性好,但由于引入了额外的元器件,其制作相对复杂,也引入了额外的插入损耗。

2、单端口辐射波导圆极化天线,这种天线非常适合进行圆极化信号的产生,且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轴比较小,实现方法简单,加工容易,但对于端口辐射方式不利于实现宽带特性和收发隔离,如果要实现,往往采用收发天线分置或者反向馈电实现,其复杂度大。

3、利用极化栅实现圆极化。该种方式的圆极化信号实现技术较为简单,但这种方式引入了极化栅的插入损耗,且由于极化栅为谐振形式,不利于实现宽带轴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具有完全不同于上述几种圆极化宽波束阵列天线的实现思路,提供一种高效率、低损耗的双圆天线,克服以上天线中存在的各种缺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单元,包括辐射腔体5、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第一波导腔体11、第二波导腔体12、第一馈电端口7、第二馈电端口8和金属墙;辐射腔体5的上部且在内壁中心线上设置有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

金属墙包括主隔离墙9、两个副隔离墙6和金属块10,主隔离墙9位于辐射腔体5的两相对面之间且主隔离墙的长度与辐射腔体5的馈电端口长度相同;两个副隔离墙6位于主隔离墙9的同一侧且均与主隔离墙9相垂直,两个副隔离墙6的一端分别与主隔离墙9的两端一一对应相连接,两个副隔离墙6的另一端均与辐射腔体5的内壁相连接;两个副隔离墙6之间设置有金属块10,金属块10与主隔离墙9构成台阶状,金属块10的长度与两个副隔离墙6之间的距离相同;

金属墙将辐射腔体5的下部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第一波导腔体11和第一馈电端口7,另一部分为第二波导腔体12和第二馈电端口8;金属块10、两个副隔离墙6和辐射腔体5的下部内壁围合形成第二波导腔体12;主隔离墙9与辐射腔体5的下部内壁围合形成第一波导腔体11;

主隔离墙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金属块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其长度相同的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

其中,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和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均为金属块状的金属隔板,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的最大高度低于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的底端;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的底端长度与金属块10相同。

其中,所述的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位于辐射腔体5的中心线上,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位于其辐射腔体的中心线上;所述的辐射腔体由主隔离墙9、两个副隔离墙6和辐射腔体5的下部内壁围合形成。

其中,每个副隔离墙6靠近辐射腔体5内壁的一侧均设置有凹槽。

其中,第一圆极化辐射器3的顶端到主隔离墙9上表面的高度为0.67倍波长;第二圆极化辐射器4的顶端到第二馈电端口8的高度为1倍波长。

其中,辐射腔体5的空腔中填充有介质。

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包括m×n个双圆极化天线单元2和馈电网络,其中m,n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的馈电网络为双层微带或双层波导形式,每一层分别与第一馈电端口7和第二馈电端口8一一对应相连接。

本发明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金属波导有利于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2、本发明利用不同的金属隔板进行移相,且圆极化端口可自由选择,可根据不同的极化需求进行设计。

3、本发明设计的天线阵列,不仅仅可以用于阵列天线,也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在金属波导内部填充介质,进行小型化,实现宽角波束扫描的相控阵天线,具有强的定向性,良好的天线波束、驻波比以及轴比性能。

4、天线阵列的实现方式可多样化,机械加工、焊接、注塑、铸造等均可以实现该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两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的单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的单元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的单元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4,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1,包括m×n个双圆极化天线单元2和馈电网络,其中m,n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双圆极化天线单元2包括辐射腔体5、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第一波导腔体11、第二波导腔体12、第一馈电端口7和第二馈电端口8和金属墙。

辐射腔体5内部设置有金属墙,金属墙包括主隔离墙9、两个副隔离墙6和金属块10,主隔离墙9、两个副隔离墙6和金属块10的底面均与辐射腔体5的辐射端口相持平;主隔离墙9位于辐射腔体5的两相对面之间且主隔离墙的长度与辐射腔体5的馈电端口长度相同;两个副隔离墙6位于主隔离墙9与对应的辐射腔体5的内壁之间,两个副隔离墙6的一端分别与主隔离墙9的两端一一对应相连接,两个副隔离墙6的另一端均与辐射腔体5的内壁相连接;两个副隔离墙6之间设置有金属块10,金属块10与主隔离墙9构成台阶状,金属块10的长度与两个副隔离墙6之间的距离相同。

金属墙将辐射腔体5的下部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第一波导腔体11和第一馈电端口7,另一部分为第二波导腔体12和第二馈电端口8;金属块10、两个副隔离墙6和辐射腔体5的下部内壁围合形成第二波导腔体12;主隔离墙9与辐射腔体5的下部内壁围合形成第一波导腔体11。

每个副隔离墙6靠近辐射腔体5内壁的一侧均设置有凹槽。

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为一个台阶状的金属隔板,其最大高度低于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的底端。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位于金属块10的上表面且在其辐射腔体的中心线上,其长度相同与金属块10的长度相同。第二圆极化波导辐射器4台阶状外壁的下方设有第二辐射口8。

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为多个金属台阶组成的金属膜片。第一圆极化波导辐射器3位于主隔离墙9的上表面且在辐射腔体5的中心线上。

馈电网络为双层微带或波导形式,每一层分别与第一馈电端口7和第二馈电端口8相连接。

将上述研制的双圆极化天线单元2进行组阵后,通过后端的馈电网路将其进行信号合成,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实施矩形或者三角形排布,就可以实现阵列的设计和研制。

以某频段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为例,说明该技术发明的创新性。设计的天线方案覆盖高低两个频段,倍频程为1.5,其中,辐射腔体5的口面尺寸为0.73倍波长相对于低频段,第一圆极化辐射器3为低频段的右旋圆极化信号形成部件,第二圆极化辐射器4为高频段的左旋圆极化信号形成部件,第一圆极化辐射器3的金属隔板的顶端到副隔离墙6的高度为0.67倍的波长相对于低频段,第二圆极化辐射器4金属隔板的顶端到第二馈电端口8的高度为1倍波长相对于高频段。采用该技术后可以将整个频段的信号通过一个辐射口输出,同时生成双圆极化,圆极化的轴比特性在法向波束时小于1.5dB,交叉极化低于25dB,既节省了天线设计的空间,又提高了天线辐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后端馈电方式的实现。

工作原理

以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为例,阐述该发明的工作原理。该天线既可以工作在发射状态,又可以工作在接收状态。

当发射信号时,发射机产生的信号进入双层馈电网络,分别进入第一馈电端口7和第二馈电端口8。其中,经过第一馈电端口7的信号,在波导腔内传输,到达第一圆极化辐射器3时,将线极化信号转化为圆极化信号,由辐射腔体5辐射到空间中。经过第二馈电端口8的信号,在波导腔内传输,到达第二圆极化辐射器4时,将线极化信号转化为圆极化信号,由辐射腔体5辐射到空间中。

当接收信号时,空间来的圆极化极化信号经过如图2所示的辐射腔体5,经过第一圆极化辐射器3的信号,极化形式由圆极化转化为线极化,通过波导腔体,由第一馈电端口7进入其连接的馈电网络,实现信号的接收功能。经过第二圆极化辐射器4的信号,极化形式由圆极化转化为线极化,通过其波导腔体,由第二馈电端口8进入其连接的馈电网络,进而实现信号的接收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