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装安全的壁式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37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拆装安全的壁式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装安全的壁式面板,属于家用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已经越来越被普通老百姓所认知和接受,智能家居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的智能、健康和安全。但是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安装方式都不统一,用户一旦装修完成,相应更换功能非常困难,尤其是开关面板类的智能控制产品,用户需要通过螺丝刀等工具才能拆解原有的开关面板,而且需要重现接电,对于不同电工知识的普通用户来说,这是非常危险和麻烦的事情。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便于快速替换,且不要用户接触市电的面板装置。

故市面上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壁式面板,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替换模块,用户需要切换壁式面板功能时,更换相应功能的替换模块即可,基座不用拆卸,但是这种更换方式也存在问题,由于基座是嵌装在墙体内,用户从基座上拆卸替换模块时,不是很方便,如果是螺钉紧固的方式,还容易触发触电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拆装安全的壁式面板,能自动弹出插接模块,拆卸更换更方便,也保证了用户在拆卸插接模块时的人身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拆装安全的壁式面板,包括基座和设在基座内可拆装替换的插接模块,所述基座内设有基座腔,所述插接模块通过卡扣方式卡装在所述基座腔内,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在拆卸时将所述插接模块从基座腔内顶出的驱动组件。

有益效果:基座上设有用于在拆卸时将所述插接模块从基座内顶出的驱动组件,由于插接模块与基座之间是通过卡扣方式可拆连接,驱动组件只要对插接模块施加一定作用力,便能将插接模块弹出,从而让用户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轻松将插接模块取出,从而达到轻松更换插接模块的目的,非常方便,而且在拆装时,没有其他紧固件,也不用其他金属工具等,避免了触电的危险,保证用户在拆装时的人身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在基座上的活动开关和设在基座内的顶杆,活动开关被按压时,驱动所述顶杆朝插接模块的拆离方向移动,所述顶杆移动时顶触所述插接模块。利用顶杆直接顶出,结构简单,作用力更直接。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内设有穿孔,所述活动开关为活动内置在穿孔中的活动推杆,所述基座内设有用于锁紧顶杆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朝向活动推杆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活动推杆被按压时,活动推杆一端与导向斜面相抵,推动所述推动块侧向移动以使推动块脱离所述顶杆的侧部。利用推动块的侧向移动来实现对顶杆的锁紧与松开,稳定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顶杆的侧壁上设有锁定槽,所述推动块朝向顶杆侧壁的一端定位在所述锁定槽内,利用锁定槽与推动块配合来实现锁紧和松开,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推杆上设有折弯部,所述穿孔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折弯部往基座前侧过度伸出的限位筋。该设计能防止活动推杆从前侧脱离穿孔。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模块上设有第一卡筋,所述基座腔内设有用于扣合所述第一卡筋的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的位置与所述折弯部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预留孔与折弯部配合刚好可以对第一卡筋实现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腔内设有转接壳体,转接壳体上设有控制电路板,插接模块安装到基座腔后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耦合,所述转接壳体上设有避让所述顶杆的避让槽,顶杆顶出时,穿过所述避让槽后抵触所述插接模块。转接壳体方便控制电路板与基座连接,而且在转接壳体上设置避让槽后可避免顶杆接触到转接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模块上设有与所述顶杆位置对应的定位槽。设计定位槽能有效减少对基座腔的前后方向的深度要求,节省基座腔的内部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的前侧安装有用于遮盖所述活动开关的盖板。设置盖板后防止误触碰到活动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模块包括开关模块、音频模块、插座模块、传感器模块、旋钮调节模块中任意一种。插接模块可以任意选择,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安装。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壁式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壁式面板第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壁式面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壁式面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壁式面板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壁式面板中控制电路板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壁式面板中控制电路板中第二控制部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壁式面板中控制电路板中第二控制部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施例是一种壁式面板,通常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整个拆装安全的壁式面板,总体上包括基座1和安装在基座1上的功能模块,本实施例中基座1是嵌装在墙体内部的,基座1内设有与电力总线4连接的取电端11,这里所指的电力总线4,可以是供电用的供电线路,也可以是供数据传输的信号线路,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电力总线4是两者的结构,即包括了供电用的供电线路和供数据传输的信号线路,取电端11是与电力总线4连接的,所以取电端11也相应具有供电的作用和数据传输的作用。功能模块是与取电端11电耦接的,即功能模块通过取电端11取电,而且通过取电端11对室内的电器设备进行电力控制和数据传输控制。

传统的功能模块,通常包括插接模块和与插接模块对应的单一功能电路板,插接模块与单一功能电路板是一体结构,单一功能电路板与取电端11电耦接,拆装或者更换时,插接模块3与单一功能电路板一并更换,这意味着一旦用户需要对功能模块进行更换时,需要将整个功能模块拆下,包括其自带的单一功能电路板,但是其中很多单一功能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都是通用,比如一些电感、电容、稳压件等,这样其实在更换时,这类电子元器件都是被重复更换,对于客户而言,显然是增加了不必要的更换成本。

故,本实施例中,将功能模块进行拆分,拆设成独立的插接模块3,需要说明的是,功能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是统称,其实质可以是由同种类的多个插接模块组成,比如包括3个按压式开关模块;也可以是不同类型功能的单个插接模块,比如是单个音频旋钮开关或者单个空调旋钮开关;甚至是不同种类的多个插接模块,比如一个基座1内同时插装了音频旋钮开关和空调旋钮开关,而且这些插接模块3内部并没有控制电路。

针对于这类内部没有控制电路,但是却有着不同种类功能的插接模块3,本实施例在基座1内部设置了转接件2,转接件2包括控制电路板22,该控制电路板22能够识别嵌入到基座1内的不同种类功能的插接模块3,并能控制该插入的插接模块3与取电端11之间形成电力通路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上述识别功能主要通过设在控制电路板22上的识别单元来实现,识别单元的工作原理具体在下文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2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转接壳体21和上述的控制电路板22,控制电路板22与所述取电端11电耦接,转接壳体21可为控制电路板22提供一个安装基础,起到稳定和保护控制电路板22的作用,具体结构如下:

基座1为盒状的壳体,其中基座1内部设有基座腔101,基座腔101设有开口,开口位于基座1的前部,基座1在开口的外围设有外框102,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壳体是板状壳体,控制电路板22安装在转接壳体21上,本实施例中的插接模块3直接与基座1通过卡扣方式可拆连接,并没有通过转接壳体21,插接模块3与控制电路板22之间实现耦合。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基座腔101的内周侧壁是包括了基座腔左侧壁1011、基座腔右侧壁、基座腔顶壁和基座腔底壁1014,而靠近基座1背部的为基座腔内壁1015,同样,插接模块3的外周侧壁是包括插接模块3的左侧壁、右侧壁、顶壁、底壁,同理下文出现的外周侧壁和内周侧壁也采用这种定义理解。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插接模块3与基座1之间的卡扣结构,包括设在插接模块3上的第一卡筋37,和设在基座腔101的内周侧壁上的第一扣槽18。

第一卡筋37为三角形凸起,将第一卡筋37设置成三角形凸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插入或拔出时,三角形凸起的两个斜面在双向都能产生一定的导向、阻尼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筋37的形状、位置只是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第一卡筋37、第一扣槽18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第一卡筋的形状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三角形凸起。

另外,为了让插接模块3安装到基座1时更具有导向性,插接模块3的外周侧壁上设有第一导轨32,所述基座腔101的内周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槽13,插接模块3嵌装到基座腔101内时,第一导轨32沿第一导向槽13滑入,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卡筋37凸设在第一导轨32上,第一扣槽18设在第一导向槽13内,这样当第一导轨32沿第一导向槽13滑入一定距离后,第一卡筋37自动卡入到第一扣槽18内,而且这样设计也更加节省基座腔101的内部空间。

控制电路板22与取电端11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取电端11在结构上设置成在基座腔内壁1015上的凸条,凸条上设有取电插槽,取电插槽由多个插孔110组成,控制电路板22朝基座腔内壁1015方向延伸有取电插头,取电插头也有多个插柱27组成,插柱27的数量、位置与取电插槽上的插孔的数量、位置相对应,由于视角问题,插柱在图1中未示出,可参见图3或图4,当取电插头插入取电插槽时,控制电路板22实现从取电端11取电,同时又与取电端11之间实现数据传输。

另外,本实施例中转接壳体21的背部还设有与所述凸条结构匹配的凹槽202,由于视角问题,转接壳体21与基座1配合安装时,基座1的凸条也同时卡装到凹槽202内,取电插头设置在凹槽202内,而控制电路板22上的稳压元件等可以设置在凹槽202的上下两侧,这样让控制电路板22上的电子元件布局更加合理。

第一卡筋37、第一扣槽18的匹配扣合,是插接模块3与基座1在机械结构上的连接,而插接模块3与控制电路板22之间的耦合连接,则是通过耦合连接机构实现,本实施例中的耦合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2上的触针插槽222,插接模块3上设有电触针,电触针由于视角问题在图1中未示出,当然触针插槽222和电触针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互换,在安装时,当第一卡筋37与第一扣槽18扣合时,电触针也同时插入到触针插槽222内,电触针插入到触针插槽222后,控制电路板22和插接模块3之间实现电力通路和/或数据传输,即插接模块3在实现结构上嵌装到基座腔101内时,也同步实现了插接模块3与控制电路板22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触针与触针插槽222在安装时通常是需要对准操作的,而且当插接模块3嵌装到基座腔101内部时,对准操作是较难实现的,故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32和第一导向槽13还有额外的效果,即当插接模块3上的第一导轨32滑入到第一扣槽13的同时,已经实现了电触针与触针插槽222的对准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触针与触针插槽的结构是耦合连接机构的一个优选方案,为电耦合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耦合连接机构并不局限于这种技术方案,也可是通过光耦合方式,比如利用红外、蓝牙控制耦合,或者是通过通讯信号的方式实现耦合,这几种耦合方式,插接模块3与控制电路板22可以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模块3自身也是可拆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插接模块3为单个的空调旋钮开关,所述插接模块3包括插接壳体301、衬板302和前面板303,其中衬板302上设有调节用的调节电路板33,前面板303上则设有操控用的旋钮34,插接壳体301上设有与调节电路板33电连接用的电插口35,其中,衬板302与插接壳体301之间可拆连接。

具体而言:包括设在插接壳体301上的第三卡筋36和设在衬板302上的第三扣槽,第三扣槽由于视角问题在图1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32其中前半段321设在衬板302的侧壁上,其后半段322设在插接壳体301的侧壁上,其中第三卡筋36设在插接壳体301的侧壁上,且刚好位于前半段321和后半段322相接位置处,第三扣槽设在第二导轨32的前半段321上,其中前半段321由衬板302往插接壳体301延伸出一定长度,而第三扣槽刚好位于该延伸的一段上。

将上述插接模块3也相应设置了可拆结构,首先方便了插接模块3自身的安装和拆卸,另外一点,插接模块3上的前面板303和插接壳体301,在实际生产时可作为通用件,比如插接模块3是音频调节旋钮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前面板303和插接壳体301,在组装时,只需将空调调节对应的调节电路板更换成音频调节对应的调节电路板即可,这样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

以上则是本实施例中插接模块3、转接件2、基座1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转接壳体21与控制电路板22是预先组装成一整体,形成一个转接件2,在实际组装时,可以先将转接件2卡装到基座1内,然后再将插接模块3卡装到转接件2内。而在拆卸更换时,转接件2一般情况下是不随插接模块3一起更换,只有在转接件2已经损坏或者需要更新升级的情况,才会取出进行更换。

为了方便用户拆卸更换插接模块3,本实施例在基座1上设有用于在拆卸时将所述插接模块3从基座1内顶出的驱动组件,而且利用驱动组件,可以避免用户在拆装时触碰到导线,提高安全性。

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包括部分显露在基座1外的活动开关和设在基座1内的顶杆14,所述活动开关被按动时,所述顶杆14顶触所述插接模块3,将插接模块3顶出。

具体结构:所述基座1的左、右侧壁的壁内均设有穿孔103,所述活动开关为一根活动推杆15,活动推杆15穿入穿孔103内,并可在穿孔103内沿前后方向活动,活动推杆15靠近中间位置上设有三角形状的折弯部151,折弯部151的形状与第一卡筋形状匹配,所述基座腔左侧壁1011和基座腔右侧壁分别与穿孔103贯通有第一预留孔104,第一预留孔104形成所述第一扣槽18,第一预留孔104与折弯部151的位置对应,活动推杆15的前端伸出基座1的外框102。

所述顶杆14凸出于基座腔内壁1015,靠近活动推杆15的后端,基座1背部的壁内设有空腔105,顶杆14容置在空腔105内,顶杆14的背部与空腔内壁1051之间设有弹簧,顶杆14与活动推杆15的后端之间设有推动块16,推动块16设在活动推杆15的后端,同时推动块16也设置在顶杆14的侧方,推动块16靠近活动推杆15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161,顶杆14的侧壁上则设有供推动块16插入用的锁定槽141,推动块16的侧壁与空腔侧壁1052之间也设有弹簧。

由于本实施例中插接模块3与基座腔内壁1015之间有转接壳体21,为了避免顶杆14顶出时接触到转接壳体21,在转接壳体21上设置了避让槽25,本实施例中,顶杆14包括顶杆主体140和设在顶杆主体140前侧的两根前侧凸起1401,两个前侧凸起1401位于顶杆主体140的两个边角处,同时在转接壳体21的边角处设有避让所述前侧凸起1401的避让槽25,即前侧凸起1401是穿过该避让槽25直接与插接模块3发生作用,用户在按动活动推杆15时,前侧凸起1401穿过所述避让槽25用于直接顶出插接模块3。

以图2为参照进行描述,当用户朝右侧方向按动活动推杆15时,活动推杆15往右侧移动,此时活动推杆15的右端与推动块16的导向斜面161相抵,使得上方的推动块16往上移动,下方的推动块16往下移动,从而使得推动块16从锁定槽141中脱离,此时的顶杆14在弹簧的作用下被顶出,使得顶杆14往左侧移动,顶杆14往左移动时,其前侧凸起1401抵触卡装在基座1内的插接模块3,由于插接模块3是通过第一卡筋37扣合在第一扣槽18内,所以在活动推杆15往右移动、顶杆14又往左移动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卡筋37能轻松从第一扣槽18内挤出并脱离,从而将插接模块3从基座1内弹出。

作为本实施例细化的优选特征,所述穿孔103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筋17,限位筋17刚好可以对活动推杆15的折弯部151进行限位,以防止活动推杆15从穿孔103中过度伸出,同时限位筋17还能起到对活动推杆15在伸缩过程中的稳定作用,防止其晃动。另外,顶杆14的背部边缘处设有导向锥面142,设置导向锥面142的好处在于,当顶杆14被弹出后,等到插接模块3、转接壳体2重新卡入时,会推动顶杆14往右侧移动,此时利用导向锥面142,可以将推动块16从顶杆14的背部导向滑到顶杆14的侧壁,并最终重新卡入到锁定槽141内完成锁定。

另外,为了防止误按到活动推杆15,尤其是小孩,容易无意当中触碰到活动推杆15,本实施例中在基座1的外框102底部铰接了一块盖板5,当转接壳体21、插接模块3全部安装到位后,盖板5合上,不仅起到美化作用,而且还能将活动推杆15遮蔽住,以免误按到活动推杆15,等到需要更换插接模块3时,再将盖板5打开,按动活动开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顶杆14的结构、位置只是一种优选方案的举例,在具体实施时,其结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将顶杆14设置在基座腔内壁1015中间位置等,只要是用于直接抵触插接模块3的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首先本实施例中的插接模块3为单个的音频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音频模块为音响,该音响上设有音响开关3031。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内安装了两个插接模块3,分别为传感器模块和开关模块,这两个插接模块3同时卡装在一个基座1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插接模块3是左右并列排布,为了方便让两个左右并列的插接模块3在组装时中间不留缝隙,同时又保证每个插接模块3与基座1都能稳定扣合,插接模块3上的第一卡筋37优选是设置在插接模块3的顶壁和底壁上,与之扣合的则是基座腔顶壁和基座腔底壁1014上的第一扣槽18,第一扣槽18数量有多个,如图4中显示,基座腔底壁1014上设有三个第一扣槽18,顶壁也相应设有三个,由于视角问题,基座腔顶壁上的三个第一扣槽18没有示出。

同时,两个插接模块3其中一个侧壁也是设有第一卡筋37的,其中一个设在左侧壁上,另一个设在右侧壁上,基座腔左侧壁1011和基座腔右侧壁上也相应设有第一扣槽18,这样能进一步保障两个插接模块3的扣合稳定性。

本实施例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基座腔101自身预留了很多第一扣槽18,每个插接模块3都能对应卡装到基座腔101内,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将多种或多个插接模块3自由组合安装到基座1内。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三的结构基本一致,只是本实施例中将插接模块3更换成了弱电接口模块和插座模块,其中弱电接口模块上设有USB接口3032,着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插座模块上,在背部的边角处设有与顶杆14位置对应的定位槽38,该定位槽38有两个作用:

其一,由于顶杆14自身从基座腔内壁1015延伸出一定距离,如果直接与插接模块3的背部顶触,这样对基座腔101的前后距离的有一定要求,设置定位槽38后,顶杆14从基座腔内壁1015上延伸出的那部分可以收纳在定位槽38中,这样整体上减少了对基座腔101的空间距离要求,可以进一步减少基座1的整体体积;

其二,设置定位槽38后,也能保证插接模块3与基座1之间的定位更稳定,起到稳定作用。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槽的结构可以使用在实施一、二、三中,不作一一举例。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插座模块是一种直接取电的模块,插座模块的背部设有金属柱39,控制电路板22上设有供金属柱39插接用的插孔26,当控制电路板22识别出插接模块3为插座模块时,金属柱39与插孔26的电力相通,相当于插座模块直接从基座1的取电端11取电。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推动块为一根转动连接在空腔内的转动杆,类似一根杠杆,当活动推杆往右推动时,杠杆的一端往右,另一端往左,往左的那端推动顶杆往左侧移动。

参照图6至图8,前述实施例一、二、三、四、五中的控制电路板22包含了:

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实现基座1向上述插接模块3的电力通路转换。一般来说,电力通路转换表示电源电压的变换,例如从220V交流电降为12V直流电,也可表示为了实现某些插接模块3的功能电路对基座1内的原本通路转换,例如对基座1内的电力通路通过插拔方式增加旁路来短接该原本通路;

耦接该电源电路的识别单元,被配置为识别所述的电力通路转换并适配对应的直流电压给插接模块3。

如图6所示,识别单元可包括布置在控制电路板22内的第一控制部,插接模块3内设有第二控制部。第一控制部可包括取样电路,是采用接入电源电路提供的直流电压VCC的电阻R1,R3,R4,其中在该取样电路上并接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可以为三端稳压开关U1,该三端稳压开关U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和电容C接地。三端稳压开关U1的一端连接至节点N1,用于采样处于节点N1的电压。其中,节点N1、N2是表示每一插接模块3与控制电路板22之间的插接接口。

另外,取样电路的电压会随着插接模块3插接该控制电路板22时产生变化。这种可使用阻抗元件来实现,诸如可变电阻R2,当每一种插接模块3耦接该第一控制部时,通过三端稳压开关U1检测节点N1点的电压值Vref,应当满足:

<mrow> <msub> <mi>V</mi> <mrow> <mi>r</mi> <mi>e</mi> <mi>f</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V</mi> <mrow> <mi>C</mi> <mi>C</mi> </mrow> </msub> <mo>&times;</mo> <mfrac> <mrow> <msub> <mi>R</mi> <mn>2</mn> </msub> <mo>/</mo> <mo>/</mo> <msub> <mi>R</mi> <mn>4</mn> </msub> <mo>+</mo> <msub> <mi>R</mi> <mn>3</mn> </msub> </mrow> <mrow> <msub> <mi>R</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R</mi> <mn>2</mn> </msub> <mo>/</mo> <mo>/</mo> <msub> <mi>R</mi> <mn>4</mn> </msub> <mo>+</mo> <msub> <mi>R</mi> <mn>3</mn> </msub> </mrow> </mfrac> </mrow>

当电阻R2与R4并接后,取样电路上的电压将发生改变,应当理解,在不插接插接模块3下,节点N1点的电压值Vref,应当满足:

<mrow> <msub> <mi>V</mi> <mrow> <mi>r</mi> <mi>e</mi> <mi>f</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V</mi> <mrow> <mi>C</mi> <mi>C</mi> </mrow> </msub> <mo>&times;</mo> <mfrac> <mrow> <msub> <mi>R</mi> <mn>3</mn> </msub> <mo>+</mo> <msub> <mi>R</mi> <mn>4</mn> </msub> </mrow> <mrow> <msub> <mi>R</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R</mi> <mn>3</mn> </msub> <mo>+</mo> <msub> <mi>R</mi> <mn>4</mn> </msub> </mrow> </mfrac> </mrow>

因此,在可变电阻R2并接至取样电路后,根据电阻R2的阻值不同,三端稳压开关U1采样的电压Vref值可发生变化,如此,结合预先存储的电阻R2阻值与功能电路的对应关系,可以令三端稳压开关U1可识别接入的每一种插接模块3的电压类型。另外,为了使得该三端稳压开关U1更准确地识别该电压类型,可在该取样电路与三端稳压开关U1之间连接误差比较器U2,当控制电路板22连接有不同的插接模块3时,由于插接模块3中电阻R2的阻值不同,因此使得在R1、R4以及R3的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节点N1处的分压值发生变化,从图6中可以看出,该节点N1处同时作为比较器U2的输入端,因此节点N1处分压的变化会进一步使得比较器U2指向三端稳压开关U1的输出值发生变化,即将采样电路中的采样值反馈至三端稳压开关U1,完成插接模块3的识别。综合而言,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比较器、稳压电路,所述比较器根据两个输入值生成一个输出值,并传输至所述稳压电路,使得所述稳压电路识别嵌装到基座内的插接模块,两个输入值分别为上述状态机向比较器发送的值和节点N1处的分压值。

综合而言,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比较器、稳压电路,所述比较器根据两个输入值生成一个输出值,并传输至所述稳压电路,使得所述稳压电路识别嵌装到基座内的插接模块,两个输入值分别为状态机向比较器发送的值和节点N1处的分压值。

使得在电压类型的区别不显著的情况下增加三端稳压开关U1的识别特性(诸如,5V与6V电压的供给不能够被第一控制部准确地识别)。应当理解,对于每一种插接模块3的电压类型的识别主要根据可变电阻R2来确定,另外根据前述关系式可知的,对电压类型的识别还收到电阻R1、R4和R3的阻值分配的影响,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选择合适的阻值或阻值量级是困难的,通过本实施例的方式可通过该第一控制部来准确地识别。在另一方面,如果仅通过电源电路的电压VCC提供给插接模块3电力,则可通过对节点N1、N2处的电压取样利用三端稳压开关U1进行稳压,以确保电路稳定工作。

另外,控制电路板22还包含了状态机U3,被配置为根据稳压电路的取样电压Vref来改变电源电路电压VCC。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三端稳压开关U1采样到该取样电压Vref后传递给状态机U3,如此,状态机U3可通过对第二控制部内电路中的部分电路元件以选择性通断的方式对电压VCC进行调节,例如分压/变压。

对于每一个插接模块3来说,可变电阻R2耦接至其中的功能电路,耦接方式可以按照图6中所示的节点N3和N4表示。电阻R4可用作保护电阻,避免在插接可变电阻R2时出现取样电路的短路。

第二控制部的主要电路示意图可参照图7。第二控制部设有用于对来自节点N3和N4的电流加以设定的电容C1和与之串接的限流电阻R1,用于供给上述功能电路以例如直流电+VCC和-VCC。其中,对限流电阻R1并接双向开关TR1,例如双向可控硅开关,开关TR1进一步连接至状态机U4,该状态机U4被配置为根据上述电压Vref产生一个对应阈值VTHD,用于在满足该阈值下将开关TR1短路从而关断限流功能。

另外,对于直流电通路来说,分别供给直流电+VCC和-VCC的通路上设置极性相反的整流二极管D2和D3,整流二极管D2和D3分别连接至滤波电容C3和C4并进一步接地。在节点N3和N4之间又连接有电容C2,用于将电容C3,C4和开关TR1接地,从而使电流流过开关TR1以短路限流电阻R1。如此,对功能电路的电压调节可自动实现。另外与电容C2并还接有钳位元件Z4,钳位元件可以成对设计的齐纳二极管,用于稳定节点N3和N4上的输入电流。

第二控制部的电路示意图还可参照图8中,同理地可通过电容C1和电阻R1调节供给功能电路的电压。可通过耦接双向开关TR1的钳位元件Z4和电阻R2来钳位额定电流。优选的,还设有MOS开关Q1和与之耦接的状态机U5,所述状态机U5被配置为根据上述电压Vref产生一个对应阈值VTHD,如此,当输出给上述功能电路的电压VCC达到临限值后短路电容C2,从而通过MOS开关Q1对C2进行短路并使之放电。另外,电阻R1的通断可通过开关TR1与MOS开关Q1和整流二极管D3组成的回路来控制。

在以上实施例中,状态机U3,U4,U5可以是指同一个器件或器件接口,也可以是单独分立的器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设置方式可多样性。另外,第一、第二控制部也可同时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2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