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3443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工具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尤其是一种电动工具与电池包适配组合,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工具朝大功率、多规格方向发展迅速,不仅直流电动工具有了无刷与有刷之分,额定电压覆盖了低压(17-20V)、中压(51-60V)、高压(100-120V),而且还出现了交直流两用的电动工具。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专利号为US9406015B2的美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系统,包括第一动力工具——具有额定低压的第一动力工具;第二动力工具——具有高于低压额定中压的第二动力工具;第三动力工具——具有高于中压额定高压的第三动力工具;

低压第一电池包——具有相应于第一电动工具额定低压的低压第一电池包,转换电池包——可以第一设置和第二设置进行操控的转换电池包,在此第一设置情况下,可转换电池包具有相应于第一动力工具额定电压的第一转换电池包额定电压;在第二设置情况下,可转换电池包具有相应于第二动力工具额定电压的第二转换电池包额定电压;第一电池包可与第一动力工具适配使其得以操作,转换电池包可以第一设置与第一动力工具适配使其得以操作,转换电池包可以第二设置与第二动力工具适配使其得以操作,并且一组转换电池包可以其第二设置与第三动力工具适配使其得以操作。

另外,公开号为US2016/0126533A1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一壳体;多个位于壳体内的成组电池单元,每组电池单元具有一正极和一负极;一组从壳体上延伸出的电池包端子;一电池包端子组中从壳体上延伸出的第一端子,与一电动装置适配,且与第一组电池单元的正极电连接;一电池包端子组中从壳体上延伸出的第二端子,与该电动装置适配,且与第二组电池单元的正极电连接;一电池包端子组中从壳体上延伸出的第三端子,与该电动装置适配,且与第一组电池单元的负极电连接;一电池包端子组中从壳体上延伸出的第四端子,与该电动装置适配,且与第二组电池单元的负极电连接;从而使第一组电池单元与第二组电池单元相互绝缘。

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虽可以解决满足多规格以及大功率输出需求的问题,但由于从电池包侧进行改进完善,因而不仅使电池包的通用性欠佳,而且还因电池组各端子之间需要借助开关器件切换,容易误触发,不够可靠,长期使用之后存在失效的可能和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采用通用电池包获得所需不同电压、且安全可靠的电动工具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一为包括:

第一动力工具,其具有额定低电压,所述第一动力工具具有第一插接部;

第二动力工具,其具有高于所述额定低电压的额定高电压,所述第二动力工具具有第二插接部;

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插接端,所述电池包至少含有两组串联电池单元构成的电池串,各电池串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插接端对应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接部具有第一外插端和第一内接端,所述第一外插端含有与电池包插接端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分别对应的正输入极和负输入极,所述第一内接端具有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所述第一外插端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并联后分别与第一内接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插接部具有第二外插端和第二内接端,所述第二外插端含有与电池包插接端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分别对应的正输入极和负输入极,所述第二内接端具有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所述第二外插端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按序串联后两端分别与第二内接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连接。

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二为包括:

第一动力工具,其具有额定低电压,所述第一动力工具具有第一插接部;

第二动力工具,其具有高于所述额定低电压的额定高电压,所述第二动力工具具有第二插接部;

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插接端,所述电池包至少含有两组串联电池单元构成的电池串,各电池串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插接端对应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下插接部及第一上插接部的低压适配器和具有第二下插接部及第二上插接部的高压适配器;

所述第一下插接部与电池包的插接端相配,且具有与电池包插接端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分别对应的正输入极和负输入极的第一下插接端;所述第一上接插部与所述第一动力工具的第一插接部相配,且具有含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的第一上插接端;所述第一下插接端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并联后分别与第一上插接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下插接部与电池包的插接端相配,且具有与电池包插接端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分别对应的正输入极和负输入极的第二下插接端;所述第二上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动力工具的第二插接部相配,且具有含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的第二上接插端,所述第二下接插端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按序串联后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接插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连接。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电池包以及电动工具的接插部均可以标准化,只要电动工具插接部的外插端与内接端之间酌情采用所需的电连接方式,即可从通用的电池包获取不同的额定电压,由于无需开关切换,因此更安全可靠,且成本经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动工具系统框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与图2所示电动工具直接适配的电池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拆去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电池包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电池包与低压动力工具的接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电池包与高压动力工具的接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动工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额定低电压的低压动力工具和具有额定高电压的高压动力工具,需要同一电池包E分别提供相应的低电压和高电压。两动力工具的基本结构均如图2所示,在其握柄B的底部具有插接部CJ’。与之相配的电池包E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具有插接端CJ,电池包内含有五个一组串联电池单元构成的三组电池串e1、e2、e3,各电池串的两端分别通过金属片与设置在插接端CJ对应的正输出极插口簧片端子B1+、B2+、B3+和负输出极插口簧片端子B1-、B2-、B3-电连接。正输出极插口簧片端子B1+、B2+、B3+和负输出极插口簧片端子B1-、B2-、B3-之间品字形分布三个信号插口。

动力工具插接部CJ’的外插端WC’具有与电池包E插接端正输出极插口簧片端子B1+、B2+、B3+和负输出极插口簧片端子B1-、B2-、B3-分别对应的三个正输入极插头zc和三个负输入极插头fc,其内接端NJ’具有电源正极e+和电源负极e-。外插端WC’的三个正输入极插头zc和三个负输入极插头fc之间品字形分布三个信号插头x。

两动力工具的区别在于,低压动力工具如图6所示,其外插端WC’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通过内部线路并联后分别与其内接端NJ’的电源正极e+和电源负极e-电连接。而高压动力工具则如图7所示,其外插端WC’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通过内部线路按序串联后两端分别与其内接端NJ’的电源正极e+和电源负极e-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系统具有如下优点:可以采用标准电池包满足多规格以及大功率输出的需求,不同的动力工具可以从通用电池包获得各自所需的额定电压,而无需借助开关器件切换,更加安全可靠,且成本经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系统如图8和图9所示,也包括具有额定低电压的低压动力工具和具有额定高电压的高压动力工具,需要同一电池包E分别提供相应的低电压和高电压。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低压适配器和高压适配器S。该适配器具有分别与相应动力工具接插部和电池包接插端相配的上插部SC和下插部XC,下插部XC具有与电池包E插接端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分别对应的正输入极和负输入极的下插端,上插部SC具有含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的上插端;低压适配器下插端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并联后分别与上插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连接;而高压适配器下插端的各正输入极和各负输入极按序串联后两端分别与上插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连接。这样,也可以实现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的功能,并适于原有动力工具采用新的通用电池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