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296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10kV和35kV配网电缆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电网中用量庞大且直接向用户供电,其停电运维检修及故障修复时间直接影响最终用户的用电质量。但由于中低压电缆附件生产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准入门槛低,造成了附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部分地区大量使用的进口10kV冷缩电缆终端中依然采用应力管形式,应力管主要依靠材料特性对半导电断口处的电场进行控制,其性能极为依赖收缩的硅橡胶套包覆提供应力管与半导电断口处的握紧力,而10kV电缆冷缩终端往往一种型号对应多种电缆截面,因此在应用于电缆截面较小的电缆或者终端因储存条件不佳、运行时间较长时造成硅橡胶弹性不足时,则无法提供足够的界面握紧力,进而导致在竣工试验中即可检出明显的终端局部放电,而长期带局部放电运行,则会严重威胁电缆终端的绝缘性能,造成线路故障,进而导致电缆终端运行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旨在解决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不足导致的电缆终端运行可靠性低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绝缘带绕包步骤,在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的应力管外绕包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半导电带绕包步骤,在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防水带绕包步骤,在半导电带外绕包防水带。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中,绝缘带的绕包、半导电带的绕包和防水带的绕包均为半重叠绕包。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绝缘带绕包过程中,绝缘带的拉伸率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拉伸率。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绝缘带绕包步骤中,绕包体为纺锤状绕包体。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中,在绝缘带绕包步骤之前还包括:清洁步骤,对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进行清洁。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半导电带绕包步骤中,半导电带完全包覆绝缘带。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防水带绕包步骤中,防水带完全包覆半导电带。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中,半导电带绕包过程,半导电带的拉伸率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拉伸率。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中,在防水带绕包步骤之后还包括:试验步骤,对完成绕包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进行检测试验,包括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进一步地,上述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中,在试验步骤之后还包括:送电步骤,将试验后的完成绕包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接入电缆线路。

本发明利用绝缘带、半导电带和防水带等常见电缆附件安装辅材,并采用人工绕包的方式加固和修复电缆终端,提升了电缆终端的握紧力,进而提高了电缆终端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因硅橡胶外层握紧力不足带来电缆线路运行隐患风险,同时,也避免因不必要更换电缆终端而造成的运维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中,绝缘带的绕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的应力管外绕包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

具体地,参见图2,图2示出了绝缘带的绕包示意图。首先,使电缆退出运行且不带电。然后,在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1的应力管11外绕包一定长度的绝缘带2,形成绕包体。具体实施时,绝缘带2可以为23#绝缘带,绝缘带2绕包时可以采用连续多层绕包。绝缘带2的长度应完全包覆应力管11。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

具体地,从距离绕包体下端(图2所示的下端)一定距离的位置开始,在绝缘带2外侧绕包半导电带(图中未示出),并在距离绕包体上端(图2所示的上端)一定距离的位置停止,例如,从距离绕包体下端5cm的位置开始,在第一绝带绕包半导电带,并在距离绕包体上端5cm的位置停止。具体实施时,半导电带可以为自粘硅橡胶带,半导电带绕包时可以采用连续多层绕包,例如,绕包2~3个来回。

防水带绕包步骤S3,在半导电带外绕包防水带。

具体地,在半导电带外侧绕包防水带(图中未示出),进而形成电缆终端1外部机械保护及阻水结构层。具体实施时,防水带可以为2228#防水带,防水带绕包时可以采用连续多层绕包,例如,绕包2~3个来回。

本实施例中,利用绝缘带2、半导电带和防水带等常见电缆附件安装辅材,并采用人工绕包的方式加固和修复电缆终端1,提升了电缆终端1的握紧力,进而提高了电缆终端1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因硅橡胶外层握紧力不足带来电缆线路运行隐患风险,同时,也避免因不必要更换电缆终端1而造成的运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绝缘带的绕包、半导电带的绕包和防水带的绕包均为半重叠绕包。也就是说,绝缘带2、半导电带和防水带均采用螺旋环绕包覆,并且,在进行绕包时,带材要有一半左右的宽度搭在上一圈绕包好的带材上,这样重叠向前缠绕包覆,从而使各带材的包覆更加紧密,保障了电缆终端1的电气功能的正常使用。此外,各带材绕包完成后会相互粘黏形成一个密封体,不仅提升强度,也会提升绕包体在密封和阻水上的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材料老化。

上述实施例中,绝缘带2绕包过程中,可以持续拉紧绝缘带2,使绝缘带2的拉伸率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拉伸率,例如,绝缘带2的拉伸率大于等于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拉伸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绝缘带2在绕包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拉伸率,使得绕包完成后绝缘带2的收缩力转化为对电缆终端1的握紧力,有助于加固电缆终端1,此外,绝缘带2和电缆终端1自粘成为一整体也有利于提升电缆终端1的机械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绝缘带绕包步骤S1中,绕包体为纺锤状绕包体。也就是说,对应力管11所在位置绕包更多层的绝缘带2,提升了应力管11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洁步骤S4,对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进行清洁。

具体地,可以采用电缆附件清洁纸对电缆终端1表面进行清洗。具体实施时,电缆附件清洁纸可以是无纺布与酒精相结合,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电缆附件清洁用品,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的应力管外绕包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

防水带绕包步骤S3,在半导电带外绕包防水带。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带绕包步骤S1、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和防水带绕包步骤S3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对电缆终端1表面进行清洗,保证了电缆终端1表面光滑、无杂物附着,有利于绝缘带2的绕包。

上述实施例中,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中,半导电带完全包覆绝缘带2,确保了半导电带与电缆终端1的硅橡胶套(图中未示出)良好的搭接和固定,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电缆终端1的绝缘能力。

上述实施例中,防水带绕包步骤S3中,防水带完全包覆半导电带,进而使电缆终端的机械能力和防水能力更好。

上述实施例中,半导电带绕包过程中,半导电带的拉伸率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拉伸率,例如,半导电带的拉伸率大于等于3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拉伸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半导电带在绕包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拉伸率,使得绕包完成后半导电带的收缩力转化为对电缆终端1的握紧力,有助于加固电缆终端1,此外,半导电带和电缆终端1自粘成为一整体也有利于提升电缆终端1的机械性能。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洁步骤S4,对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进行清洁。

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的应力管外绕包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

防水带绕包步骤S3,在半导电带外绕包防水带。

试验步骤S5,对完成绕包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进行检测试验,包括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具体地,对完成绕包的电缆终端1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以保证完成绕包的电缆终端1无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步骤S4、绝缘带绕包步骤S1、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和防水带绕包步骤S3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对完成绕包的电缆终端1分别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确保了完成绕包的电缆终端1无缺陷,进而保证的电缆线路的安全性。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握紧力加固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洁步骤S4,对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进行清洁。

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的应力管外绕包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

防水带绕包步骤S3,在半导电带外绕包防水带。

试验步骤S5,对完成绕包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送电步骤S6,将试验后的完成绕包的冷缩式应力管型电缆终端接入电缆线路。

具体地,确认了完成绕包的电缆终端1无缺陷之后,就可以将完成绕包的电缆终端1接入电缆线路中,继续输送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步骤S4、绝缘带绕包步骤S1、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防水带绕包步骤S3和试验步骤S5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将完成绕包并且无缺陷的电缆终端1入电缆线路中,进而继续输送电能,保障了用户的用电质量。

综上,本实施例利用绝缘带、半导电带和防水带等常见电缆附件安装辅材,并采用人工绕包的方式加固和修复电缆终端,提升了电缆终端的握紧力,进而提高了电缆终端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因硅橡胶外层握紧力不足带来电缆线路运行隐患风险,同时,也避免因不必要更换电缆终端而造成的运维资源浪费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