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9219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器。



背景技术:

点阵式显示器主要包括:具有薄膜电晶管数组和拉线的基板、显示介质层和导电基板。通常,现有显示器一般利用贴合技术,使薄膜电晶管与显示介质结合。

目前,市面上的显示器主要产品,例如电子标签、电子书和智能卡,大多以玻璃作为支撑基板,其制作方式为:分别制作薄膜电晶管和显示层,然后进行贴合。薄膜电晶管的制作方式为将基板贴合于玻璃,并通过后续相关工艺完成薄膜电晶管。由于玻璃基板本身的胀缩较小,在与显示层贴合后进行可靠度测试时,不会产生贴合缺陷。

但是,显示器的未来趋势是耐用的柔性显示器,现有柔性显示器的生产方式皆为片对片方式,其生产成本、生产速度和产品良率都有待改善。由于现有的显示介质使用贴合方式制成,贴合时需加压与加温才能使显示介质与背板完全贴合,而包覆显示介质的材料易因受热而产生翘曲变形,使对位失去精准,组件特性变差。

此外,现有柔性显示器的显示介质结构中并无支撑结构,结构比较脆弱,在无支撑结构的情形下,长期卷曲或挠曲对于显示特性的可靠度有极大的影响。

如何提供一种可靠的柔性显示器,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是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柔性显示器,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器,其包括设有中间层的薄膜电晶管和依次设置于薄膜电晶管上的显示介质层、透明导电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中间层顶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沟槽,所述显示介质层涂布于薄膜电晶管上并位于两沟槽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介质层通过片对片或卷对卷方式涂布于两沟槽之间,优选通过卷对卷方式,因其相对于片对片方式可有效提升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沟槽的高度为20-2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介质层通过涂布、注入、喷洒、网印或转印涂布于所述薄膜电晶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器内部形成显示介质串联的沟槽,显示介质沿着沟槽延伸的方向涂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器外部的至少一端设有分流道或阻挡结构,分流道的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或梯形,阻挡结构的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或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不同沟槽注入不同颜色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包括双稳态的显示介质和有机发光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薄膜电晶管为上栅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一种改进,所述薄膜电晶管为下栅极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涂布可图案化有机层并固化形成沟槽,使要布满显示介质的区域形成沟渠,再填入显示介质,可使显示介质只布满在需要的区域,无需使用贴合 方式即可将显示介质与背板结合。

其次,流道结构不仅可提升制程特性,制程完成后,流道结构形成类似cellgap的功能,对柔性显示器的应用有显著帮助。由于在显示数组中流道可以隔开每列显示介质,因此分道涂布可设计分别涂布不同位置的显示介质,可适用于彩色化显示介质的制作。

最后,形成显示介质层的方式简易,位置精准性高,不再有形变问题,可提升产品的品质。显示介质为柔性显示器的主要成本之一,只在显示区域填入显示介质,可显著减少显示介质原料的使用,大幅降低成本,非涂布区域可以利用阻挡结构避免污染非涂布区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至图1I是上栅极结构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A至图2I是下栅极结构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显示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的显示区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不同流道注入不同颜色显示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A至图1H所示,为上栅极结构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1:提供基材,通过溅镀方式将导电金属镀在基材上,并在基材上利用黄光制程形成电极(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为导电金属。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基材为柔性基板,可以是塑料(如PET、PEN、PI纳米银、ITO)、金属薄片,也可以是复合材料基板,基板上可以根据需要涂布平坦层或阻水氧层。

S102:涂布有机半导体层并图案化;

S103:使用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并将导电金属溅镀在绝缘层上;

S104:利用黄光制程形成栅极,栅极材料为可导电金属;

S105:涂布中间层材料,利用黄光制程形成一闸道与沟槽,沟槽位于中间层顶部的相对两侧边缘,沟槽的高度约为20-200μm。若有大开口率的要求,则在中间层形成后成长电极层并图案化,然后再形成沟槽。

S106:在显示区域填入电泳式显示介质形成显示介质层,填入的方式可以是涂布、注入、喷洒、网印或转印等等能使显示介质注入的方式;

S107:形成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可以是纳米银、PEDOT或ITO;

S108:在透明导电层外层成长或涂布保护层,保护层可以是有机膜,无机膜,或有机、无机交互形成的多层膜。

根据以上步骤获得的柔性显示器包括:设有中间层的薄膜电晶管(上栅极结构)和依次设置于薄膜电晶管上的显示介质层、透明导电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中间层顶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沟槽,所述显示介质层涂布于薄膜电晶管上并位于两沟槽之间。

优选的,显示器内部形成显示介质串联的沟槽,显示介质沿着沟槽延伸的方向涂布;显示器外部的至少一端设有分流道或阻挡结构,分流道的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或梯形,阻挡结构的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或梯形;不同的沟槽可注入不同颜色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包括双稳态的显示介质或有机发光材料。此外,显示器的每道工艺都能以卷对卷方式生产,不再局限于片对片。

请参照图2A至图2H所示,为下栅极结构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1’:提供基材,通过溅镀方式将导电金属镀在基材上,利用黄光制程形成栅极,栅极材料为可导电金属。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基材为柔性基板,可以是塑料(如PET、PEN、PI)、金属薄片,也可以是复合材料基板,基板上可以根据需要涂布平坦层或阻水氧层;

S102’:使用绝缘材料制作绝缘层,并通过溅镀将导电金属镀在绝缘层上;

S103’:在绝缘层上利用黄光制程形成电极(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为导电金属;

S104’:涂布有机半导体层;

S105’:涂布中间层材料,利用黄光制程形成一闸道与沟渠,沟槽位于中间层顶部的相对两侧边缘,沟槽的高度约为20-200μm。如果有大开口率的要求,则在中间层形成后成长电极层并图案化,然后再形成沟道层

S106’:在显示区域填入电泳式显示介质形成显示介质层,填入的方式可以是涂布、注入、喷洒、网印或转印等等能使显示介质注入的方式;

S107’:制作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可以是纳米银,PEDOT或ITO;

S108’:在透明导电层外层成长或涂布保护层,保护层可以是有机膜,无机膜或有机、无机交互形成的多层膜。

根据以上步骤获得的柔性显示器包括:设有中间层的薄膜电晶管(下栅极结构)和依次设置于薄膜电晶管上的显示介质层、透明导电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中间层顶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沟槽,所述显示介质层涂布于薄膜电晶管上并位于两沟槽之间。

优选的,显示器内部形成显示介质串联的沟槽,显示介质沿着沟槽延伸的方向涂布;显示器外部的至少一端设有分流道或阻挡结构,分流道的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或梯形,阻挡结构的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或 梯形;不同的沟槽可注入不同颜色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包括双稳态的显示介质或有机发光材料。此外,显示器的每道工艺皆能以卷对卷方式生产,不再局限于片对片。

通过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器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涂布可图案化有机层并固化形成沟槽,使要布满显示介质的区域形成沟渠,再填入显示介质,可使显示介质只布满在需要的区域,无需使用贴合方式即可将显示介质与背板结合。不再局限于片对片生产工艺。

其次,流道结构不仅可提升制程特性,制程完成后,流道结构形成类似cellgap的功能,对柔性显示器的应用有显著帮助。由于在显示数组中流道可以隔开每列显示介质,因此分道涂布可设计分别涂布不同位置的显示介质,可适用于彩色化显示介质的制作。

最后,形成显示介质层的方式变得简易,位置精准性高,不再有形变问题,可提升产品的品质;此外,显示介质为柔性显示器的主要成本之一,只在显示区域填入显示介质,可显著减少显示介质原料的使用,大幅降低成本,非涂布区域可以利用阻挡结构避免污染非涂布区域。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