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22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装插座,属于插座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供电的设备较多,常常需要很多两孔或者三孔的插头,但是生活中使用的拖线板插座常常只有三到四个插头,插孔不够用,且通常插座不能独立控制开关,组合形状不可变。

现有的有关可拆卸插座的相关专利,比如专利号为:CN201420085847.X ,申请者设计的一种链条式可拆卸插座,没有涉及单个插座连接空隙的空间节约问题,不能独立控制单个开关通断;专利号为:CN2013202408791.0,申请者设计的一种可拆卸插座,没有涉及插座组装平铺式连接问题;以上所提及的专利均未涉及用户可根据需要,无缝添加与删减插头问题,不能方便达到插座板增减插头个数,独立开关,占用较少空间,节省能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装插座,实现独立开关控制,可自主设置组合方式,用于同时满足人们对插座板开关可控、灵活组装的需求,为人们学习、工作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途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装插座,包括电源导线1、插座板装置;

所述插座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连接电源导线1的复合插座板2、至少一个的单个插座板3、开关4;

所述复合插座板2包括位于插座板2上端的三孔插孔5、位于插座板2侧面的双孔插座孔6、导线连接端7;

所述单个插座板3包括位于单个插座板3上端的三孔插座孔8、位于单个插座板3侧面的凸出插头9、双孔插座孔10;

所述复合插座板2与单个插座板3通过双孔插孔6与双孔插头9连接,复合插座板2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端7与电源导线1连接;

所述单个插座板3通过凸出插头9与复合插座板2侧边的双孔插孔6连接。

所述复合插座板2的侧边均带有双孔插孔6。

所述开关4位于复合插座板2上。

使用时,将电源导线1接通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端7给复合插座板2供电,复合插座板2上端的三孔插孔5可以给用户提供供电功能;复合插座板2三个侧边的双孔插孔6可与另外的单个插座板3连接,连接方式是将单个插座板3侧边的双孔插头9插入复合插座板2侧边的双孔插孔6中,使用时打开关4即可。

所述复合插座板2与单个插座板3之间通过双孔插头9与双孔插孔6紧密连接,导电性良好;两个插座板中间无缝隙,节省空间;在需要较多插座供电时,可以在复合插座板2的三个侧边均延伸出单个插座板3,且复合插座板2又可通过双孔插头9与双孔插孔6的紧密咬合与另外的复合插座板2进行连接,复合插座板2的三个侧面均可继续延伸出更多的单个插座板3,通过插座的组装和拆卸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达到高效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侧边插孔插头实现插座板的组合和拆卸,满足用户多个插座板供电及插座板形状自主设计的需求,使用方便,应用灵活;各插座板具有独立的开关,能各自供电,避免多个用电设备无法分开供电,解决闲时用电设备独立断电的问题,达到节约能源,安全供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源导线,2-复合插座板,3-单个插座板,4-开关,5-三孔插孔,6-双孔插孔,7-导线连接端,8-三孔插座孔,9-双孔插头,10-双孔插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拆装插座,包括电源导线1、插座板装置;

所述插座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连接电源导线1的复合插座板2、至少一个的单个插座板3、开关4;

所述复合插座板2包括位于插座板2上端的三孔插孔5、位于插座板2侧面的双孔插座孔6、导线连接端7;

所述单个插座板3包括位于单个插座板3上端的三孔插座孔8、位于单个插座板3侧面的凸出插头9、双孔插座孔10;

所述复合插座板2与单个插座板3通过双孔插孔6与双孔插头9连接,复合插座板2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端7与电源导线1连接;

所述单个插座板3通过凸出插头9与复合插座板2侧边的双孔插孔6连接。

所述复合插座板2的侧边均带有双孔插孔6。

所述开关4位于复合插座板2上。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可拆装插座,包括电源导线1、插座板装置;

所述插座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连接电源导线1的复合插座板2、至少一个的单个插座板3、开关4;

所述复合插座板2包括位于插座板2上端的三孔插孔5、位于插座板2侧面的双孔插座孔6、导线连接端7;

所述单个插座板3包括位于单个插座板3上端的三孔插座孔8、位于单个插座板3侧面的凸出插头9、双孔插座孔10;

所述复合插座板2与单个插座板3通过双孔插孔6与双孔插头9连接,复合插座板2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端7与电源导线1连接;

所述单个插座板3通过凸出插头9与复合插座板2侧边的双孔插孔6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