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定向单极化壁挂天线。
背景技术:
现在的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大和密集度越来越高,会严重影响天线通讯在室内的使 用。这样就需要天线室内分布系统改良通信效果。也就是从建筑物的外面将信号引进到室 内,经过信号增强再经过器件分配用馈线引到每个需要覆盖的空间,由室内吸顶天线或室内壁挂天线完成信号覆盖。
目前,在市场上使用中的室内壁挂天线,其在生产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是压铸成型的方式,不仅工艺复杂,制造繁琐,而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方便、成本低的室内定向单极化壁挂天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内定向单极化壁挂天线,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为一由天线罩、面板及盖板共同构成的一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天线罩、面板及盖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
所述天线罩为一上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在天线罩的内腔中安装有铝板振子,所述铝板振子有数块,安装在天线罩内,所述铝板振子上设置有安装孔,在铝板振子上还安装有绝缘板;
所述面板包括一矩形板,在矩形板的四个侧端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为一对相对设置的翻边A及一对相对设置的翻边B,所述翻边A呈凸字形状,翻边B呈矩形状,在矩形板的下端连接有一衬板,该衬板通过铆钉与矩形板相固定;
所述盖板为一下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呈矩形状安装在天线罩内部的四个连接柱,在连接柱的上端开有螺纹孔,同时在面板及盖板上与连接柱相对应的位置均开有容螺钉穿过的通孔,通过螺钉依次穿过盖板、面板上的通孔并与连接柱螺纹连接实现天线罩、面板及盖板之间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外侧具有一圆环状凹槽,该圆环状凹槽与面板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螺钉上还套装有膨胀管。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罩的一侧的外端还具有一定位块,同时在面板其中的一个翻边B上及盖板相对应的侧边上分别具有与定位块相对应的定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壁挂天线,将各个零部件均改为钣金件,在进行加工时,直接采用车床即可加工,在加工完成后,各个部件直接通过连接件连接组装,非常的方便,而且简化了加工工艺,相应的也降低了成本。
通过在连接柱上设置圆环状凹槽,利用该凹槽可实现面板的快速定位组装,方便后续的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天线罩的外端设置定位块,同时在面板及盖板上设置定位凹槽,从而方便面板、盖板与天线罩之间的快速定位组装,方便后续的固定,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定向单极化壁挂天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天线罩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螺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室内定向单极化壁挂天线,包括一壳体。
该壳体为一由天线罩3、面板及盖板1共同构成的一空心长方体结构,天线罩3、面板及盖板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
连接件包括呈矩形状安装在天线罩3内部的四个连接柱20,在连接柱20的上端开有螺纹孔,同时在面板及盖板1上与连接柱20相对应的位置均开有容螺钉12穿过的通孔,通过螺钉12依次穿过盖板1、面板上的通孔并与连接柱20螺纹连接实现天线罩3、面板及盖板1之间的连接固定。
在连接柱20的顶端外侧具有一圆环状凹槽,该圆环状凹槽与面板相对应。通过在连接柱20上设置圆环状凹槽,利用该凹槽可实现面板的快速定位组装,方便后续的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4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在螺钉12上还套装有膨胀管13。
在天线罩3的一侧的外端还具有一定位块21,同时在面板其中的一个翻边B上及盖板1相对应的侧边上分别具有与定位块相对应的定位凹槽。通过在天线罩3的外端设置定位块21,同时在面板及盖板1上设置定位凹槽,从而方便面板、盖板1与天线罩3之间的快速定位组装,方便后续的固定,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天线罩3为一上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在天线罩3的内腔中安装有铝板振子,铝板振子有五块,分别为安装在天线罩3内的铝板振子A4、铝板振子B5、铝板振子C6、铝板振子D7及铝板振子E8,在铝板振子上设置有安装孔22,在铝板振子的上端还安装有绝缘板2,该绝缘板2位于铝板振子与面板之间。
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面板包括一矩形板9,在矩形板9的四个侧端具有一向下延伸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为一对相对设置的翻边A24及一对相对设置的翻边B23,翻边A24呈凸字形状,翻边B23呈矩形状,在矩形板9的下端连接有一衬板10,该衬板10通过铆钉11与矩形板9相固定。
盖板1为一下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