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97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器,它是安全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电的装置,但是由于开关内基本上处于通电的状态(即火线上保持有电压),因此当开关不用时,开关内的线路依旧留有电,当液体进入开关时,由于火线上依旧保持有电压,液体进入的瞬间使开关内的电路短路,导致电器或开关烧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问题。

同时,如果开关长时间处于水汽较高的环境中时,水汽将加速开关内电路的老化和氧化,导致开关控制失灵。

因此如何阻止液体或者水汽接触开关内的电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液体或者水汽接触开关内的电路的问题,提供安全开关,防水且不易受潮老化,安全性能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安全开关,包括壳体、开关按钮、自动隔绝门结构和用于开关按钮的主弹簧;所述开关按钮包括摁压部和活动触头,摁压部位于壳体外,活动触头后端设有凸部,主弹簧套设于活动触头侧表面;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壳体内设有平行安装于壳体一侧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容腔内,第二接线端子末端设有可与凸部导电连接的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容腔的内壁,活动触头、凸部及主弹簧均位于第二容腔内;所述自动隔绝门结构包括线控、滑轮组和带复位机构的启闭门,活动触头通过滑轮组及线控的配合与启闭门转位连接,所述启闭门位于 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之间;活动触头通过拉扯线控控制启闭门的启闭。

当开关按钮推压活动触头前移并促使主弹簧压缩时,活动触头通过线控拉开所述启闭门,活动触头前端抵压在第一接触部,活动触头上的凸部抵压接触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凸部、活动触头的前端和第一接触部依次连通;当开关按钮复位时,所述活动触头上的凸部离开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启闭门复位并关闭,且开关断开。

启闭门的开启关闭方式可以采用翻转启闭,还可以采用往复滑动来实现启闭。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接触部采用记忆合金材料,第一接触部包括端部、用于同活动触头接触的弧形触部和加热使弧形触部与活动触头分离的弯折部;所述端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两端且与壳体内部固定,所述弯折部位于弧形触部与端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供启闭门伸缩滑动的滑槽,启闭门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于滑槽内且抵压于启闭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朝向活动触头后端的斜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呈带斜面的金属环,金属环的斜面朝向活动触头后端。

优选的,所述开关按钮方向朝下或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共设有两个关于开关按钮中心镜像对称的自动隔绝门结构。

优选的,所述两个启闭门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启闭门底端设有限位底板,所述限位底板与滑槽底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安全开关,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通过自动隔绝门结构可以有效的阻挡液体和水汽侵入开关电路内,当开关按钮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主弹簧将开关按钮弹出,启闭门受到复位机构的作用弹出,将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隔绝开来,有效阻止水汽或液体进入第一接线端子和其第一接触部内,使开关内的电路完全隔绝开来,保证在开关按钮摁下前,开关电路处于绝对断开状态,第一接触部处于完全封闭状态。

当开关按钮受压前移时,主弹簧被压缩,活动触头跟随开关按钮一同前进并通过线控和滑轮组带动启闭门打开,启闭门压迫复位机构并打开,使活动触头能够接触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同时活动触头的凸部接触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第一接触部-活动触头-第二接触部的作用实现电连通。

因此,当开关按钮弹出时,开关安全性高,防液体防水汽,不易损坏和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开关实施例1的剖视图(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开关实施例1的剖视图(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开关实施例1中自动隔绝门结构的剖视图(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开关实施例1中自动隔绝门结构的剖视图(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图5为实施例1中第一接触部与活动触头的连接示意图(正常状态);

图6为实施例1中第一接触部与活动触头的连接示意图(过载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开关实施例2的剖视图(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开关实施例2中第二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0、第一接线端子;100、第一接触部;1000、端部;1001、弧形触部;1002、弯折部;11、第二接线端子;110、第二接触部;20、线控;21、启闭门;210、复位弹簧;211、滑槽;212、限位底板;213、密封圈;214、密封圈;215、密封条;22、滑轮组;3、开关按钮;30、主弹簧;31、活动触头;310、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6所示的安全开关,包括壳体1、开关按钮3、两对自动隔绝门结构和用于开关按钮的主弹簧30,自动隔绝门结构关于开关按钮3中心镜像对称。

开关按钮3包括摁压部和活动触头31,摁压部位于壳体1外,活动触头31后端设有凸部310,主弹簧30套设于活动触头31侧表面。

壳体1设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壳体1内设有平行安装于壳体一侧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接线端子11,第一接线端子10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100,第一接触部100位于第一容腔内,第二接线端子11末端设有可与凸部310导电连接的第二接触部110,第二接触部110位于第二容腔的内壁,活动触头31、凸部310及主弹簧30均位于第二容腔内。

自动隔绝门结构包括线控20、滑轮组22和带复位机构的启闭门21,活动触头31通过滑轮组22及线控20的配合与启闭门21转位连接,启闭门21位于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之间;活动触头31通过拉扯线控20控制启闭门的启闭。

壳体内设有供启闭门21伸缩滑动的滑槽211,启闭门21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 弹簧210,复位弹簧210位于滑槽内且抵压于启闭门21的一端,启闭门21可以在滑槽211内往复滑动,类似于闸门或者推门,复位弹簧210为启闭门21提供复位的弹力。

如图1和图3所示,当开关按钮3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主弹簧30将开关按钮30弹出,启闭门21受到复位弹簧210的作用弹出,两侧的启闭门均向中部闭合并且压紧,将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隔绝开来,有效阻止水汽或液体进入第一接线端子10和其第一接触部100内,使开关内的电路完全隔绝开来,保证在开关按钮摁3下前,开关电路处于绝对断开状态,第一接触部100处于完全封闭状态。

当开关按钮3受压前移时,主弹簧30被压缩,活动触头31跟随开关按钮3一同前进并通过线控20和滑轮组22带动启闭门21打开,启闭门21压迫复位弹簧210并向两侧打开,中部形成一个供活动触头31通过的通道,使活动触头31能够接触第一接线端子10的第一接触部100,同时活动触头31的凸部310接触第二接线端子11的第二接触部110,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接线端子10通过第一接触部100-活动触头31-第二接触部110的作用实现电连通。

第二接触部110设有朝向活动触头31后端的斜面,第二接触部110可以增加其与凸部310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避免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安全性。

开关按钮3方向朝上,则当有液体进来时,受到重力作用会直接通过开关按钮3与第二容腔的间隙进入到第二容腔内,进而进入到自动隔绝门结构的滑轮组22和线控20的空间内,并且威胁第一容腔内的第一接触部100。

因此,开关按钮3方向朝下或水平设置,可以使液体不容易直接受到重力作用进入第二容腔内。

两个启闭门21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密封条215。当启闭门闭合时,密封条215可以有效的提高启闭门的密闭性,防止液体和水汽由第二容腔进入第一容腔内。

启闭门21底端设有限位底板212,限位底板212与滑槽211底壁之间设有密封圈213,通过复位弹簧210对限位底板212施加的压力,限位底板212压紧密封圈213,提高气密性和防水性。

本实施例中的线控20于第二容腔内的出口处位于凸部310位置,因此在出口处设置有密封圈214,当活动触头31在主弹簧30弹力的作用下复位时,凸部310压紧于密封圈214,有效避免第二容腔内的水汽进入滑轮组22和线控20所在的空腔内。

以上三处密封件(密封条215、密封圈213和密封圈214)均是在开关按钮3处于不受力状态,主弹簧30和复位弹簧210的弹力作用使密封件被压缩,从而起到密封效果。

第一接线端子10的第一接触部100采用记忆合金材料,第一接触部100包括端部1000、用于同活动触头接触的弧形触部1001和加热使弧形触部1001与活动触头31分离的弯折部1002;端部1000位于第一接触部100的两端且与壳体1内部固定,弯折部1002位于弧形触部1001与端部1000之间。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记忆合金材料有一个特点,即在第一接触部100温度上升时,弯折部1002的弯折角度会变大,端部1000是用于第一接触部100两端的固定。

如图5和图6所示,当开关元气件的功率过大或过载时,第一接触部100内通过的电流较大,产生的热量变多,第一接触部100整体温度上升,由于端部1000两端是固定的,因此弯折部1002收缩并向两端靠近,弧形触部1001整体向左边偏移,与活动触头31产生间距并与活动触头31断开,此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避免用电器过载,保证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相对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接触部110呈带斜面的金属环, 金属环的斜面朝向活动触头31后端,凸部310呈环形,活动触头30为圆台状。

其对应的效果如下:首先,金属环的环状斜面构成一个锥面,第二接触部110可以增加其与凸部310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避免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安全性。

其次,金属环的锥面配合环形凸部310,可以使凸部310与金属环同心,保证二者的同心率,使触头的顶部可以精确的对准第一接触部100的弧形触部1001,避免未对准时产生的接触不良。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