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感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79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感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配电系统中的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感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0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多抽头电流互感器,但是仅仅是将绕组抽离圆形铁芯,但是仍然在互感器内部,在互感器工作时还是会对调整的电流造成影响。

电流互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气回路中的大电流转换为一定比例的小电流,再将转换的小电流接入电力参数仪表进行测量、运算,从而降低大电流回路测量时带来的危险性;目前的电力参数仪表与互感器均采用电缆连接,以实现电力参数采集,互感器与电度表之间需要较多的连接电缆,尤其是当电度表由于安装空间限制,需要距离互感器较远位置安装时,电缆消耗量随着支路的增加而大大增加,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的不足:(1)需要计量的支路较多时,每个回路均需要对互感器进行布线、接线和固定等工作,安装工序复杂,需要大量的电缆及人工安装成本;(2)电缆在接到电力参数仪表和互感器接线端子上时,接触面积有限,不容易被接线端子压紧的特点,在工作量较大时,安装质量很难保证;(3)电缆压不紧带来的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互感器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互感器连接结构,包括互感螺栓和互感螺栓固定件,所述互感螺栓和互感螺栓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互感螺栓固定件用于固定在互感器的电表上,所述互感螺栓穿过互感螺栓固定件与互感器本体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力仪表电路部分直接通过其上面预留的安装孔,将互感螺栓与互感器本体上自带的互感器固定螺孔进行固定连接,同时通过互感螺栓直接构成电流回路,将电信号直接输入至电力仪表电路部分,从而避免采用大量连接电缆。

(2)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安装过程中布线和接线的工作,有效节省了安装时间及空间,通过拧动互感螺栓,即可完成安装,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互感螺栓固定件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互感器本体;11、互感器固定螺孔;12、互感螺栓;2、互感螺栓固定件;3、电力参数表外壳;31、螺纹孔a;32、螺纹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具体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互感器连接结构,包括互感螺栓12和互感螺栓固定件2,互感螺栓12和互感螺栓固定件2固定连接,互感螺栓固定件2用于固定在互感器的电表上,互感螺栓12穿过互感螺栓固定件2与互感器本体1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省去了传统安装过程中布线和接线的工作,有效节省了安装时间及空间,通过拧动互感螺栓12,即可完成安装,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2

参看图1和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采用本互感器连接结构的互感器,包括电力参数表外壳3、互感螺栓固定件2和互感器本体1,电力参数表外壳3为内中空的凸型结构,电力参数表外壳3与互感螺栓固定件2进行固定连接,互感螺栓固定件2与互感器本体1进行固定连接;互感器本体1上端部设置有六个互感器固定螺孔11,互感螺栓固定件2通过互感螺栓12与互感器本体1上的互感器固定螺孔11进行固定连接。

电力参数表外壳3的四个角落设置有四个螺纹孔a31,互感螺栓固定件2的四个角落设置有四个螺纹孔b32,螺纹孔a31与螺纹孔b32孔径相一致,电力参数表外壳3与互感螺栓固定件2通过螺丝贯穿螺纹孔a31和螺纹孔b32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力仪表电路部分直接通过其上面预留的安装孔,将互感螺栓12与互感器本体1上自带的互感器固定螺孔11进行固定连接,同时通过互感螺栓12直接构成电流回路,将电信号直接输入至电力仪表电路部分,从而避免采用大量连接电缆。

互感螺栓固定件2可以采用电路板或者连接件,互感螺栓固定件2的结构根据参数表外壳3的底端部结构而定;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安装过程中布线和接线的工作,有效节省了安装时间及空间,通过拧动互感螺栓12,即可完成安装,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