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996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结构化制程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后续电池片的制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进行表面制绒是太阳能电池最常用的表面结构化方法。

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在进行表面制绒时,通常是通过测量硅片的减薄量来衡量制绒效果的好坏,现在产线上的做法是人工测量硅片的前重,经过制绒后,测量同一硅片的后重,前重和后重的差值即为硅片的减薄量。

然而,上述做法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不能对生产工艺进行实时监控,无法保证工艺的稳定性;第二,人和硅片会发生接触,造成硅片表面污染,浪费原料;第三,人为计算容易出现计算错误以及伪造数据等不良情况;第四,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使得人工成本较高。

因此,开发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能够实时监控并计算硅片的减薄量,以节省操作和人工,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包括控制终端、传送部和设于传送部上的两条平行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按传送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区、机台内部槽体区和下料区,

所述上料区中位于两条传送带之间设有第一电子秤和第一光电感应器,所述第一电子秤下方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位于第一电子秤靠近机台内部槽体区的一侧,并使得:当上料区的硅片刚好挡住第一光电感应器时,硅片平稳的支撑于第一电子秤上;

所述下料区中位于两条传送带之间设有第二电子秤和第二光电感应器,所述第二电子秤下方设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位于第二电子秤远离机台内部槽体区的一侧,并使得:当下料区的硅片刚好挡住第二光电感应器时,硅片平稳的支撑于第二电子秤上;

所述传送部、第一电子秤、第一光电感应器、第一升降机构、第二电子秤、第二光电感应器和第二升降机构均连接到控制终端并由控制终端集中控制。

优选地,所述控制终端为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为液压顶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位于两条传送带所在的平面内且垂直于传送带的第一直线上,所述上料区的硅片的中心与第一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第一光电感应器的灵敏度,所述上料区的硅片的中心与第一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可能会略有变化,一般是略小于硅片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到上料区的硅片的中心的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位于两条传送带所在的平面内且垂直于传送带的第二直线上,所述下料区的硅片的中心与第二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第二光电感应器的灵敏度,所述下料区的硅片的中心与第二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可能会略有变化,一般是略小于硅片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到下料区的硅片的中心的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秤的精度不低于0.01g。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通过传送带带动硅片依次经过上料区、机台内部槽体区和下料区,分别通过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秤测得制成前后硅片的重量并将数据发送到控制终端计算得出硅片的减薄量,实现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功能,避免了人为计算带来的计算错误以及为找数据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在线流水操作,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成本,同时避免了人为接触对产品造成的污染,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快捷,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扩展应用示意图。

其中:1、传送带;2、上料区;3、机台内部槽体区;4、下料区;5、第一电子秤;6、第一光电感应器;7、硅片;8、第二电子秤;9、第二光电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2所示,一种在线测试硅片减薄量的装置,包括控制终端、传送部和设于传送部上的两条平行的传送带1,所述传送带上按传送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区2、机台内部槽体区3和下料区4,

所述上料区中位于两条传送带之间设有第一电子秤5和第一光电感应器6,所述第一电子秤下方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位于第一电子秤靠近机台内部槽体区的一侧,并使得:当上料区的硅片7刚好挡住第一光电感应器时,硅片平稳的支撑于第一电子秤上;

所述下料区中位于两条传送带之间设有第二电子秤8和第二光电感应器9,所述第二电子秤下方设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位于第二电子秤远离机台内部槽体区的一侧,并使得:当下料区的硅片刚好挡住第二光电感应器时,硅片平稳的支撑于第二电子秤上;

所述传送部、第一电子秤、第一光电感应器、第一升降机构、第二电子秤、第二光电感应器和第二升降机构均连接到控制终端并由控制终端集中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终端为计算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可以为气缸、液压顶杆或是其它能够实现电子秤升降的机械部件。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制程前后硅片的重量,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位于两条传送带所在的平面内且垂直于传送带的第一直线上,所述上料区的硅片的中心与第一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位于两条传送带所在的平面内且垂直于传送带的第二直线上,所述下料区的硅片的中心与第二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这样不仅能够防止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秤被升起时硅片掉落,还能确保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秤的表面与硅片完全接触,确保测量的准确度。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到上料区的硅片的中心的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到下料区的硅片的中心的距离为硅片长度的一半,即第一光电感应器和第二光电感应器位于两根传送带的正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秤的精度不低于0.01g,水平度可调,且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同步校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硅片通过自动上料进入上料区并被传送带向前传送,此时,第一、第二光电感应器处于开启状态,当硅片被传送至刚好挡住第一光电感应器时,硅片位于第一电子秤的正上方,控制终端控制传送部暂停传送带的传送,并同时控制第一升降机构举起第一电子秤至硅片完全脱离传送带,第一电子秤测得硅片质量M之后,控制终端控制第一升降机构落下至硅片回到传送带上,第一电子秤归位,第一光电感应器关闭,并控制传送部开启传送带继续向前传送;硅片被传送到机台内部槽体区内进行相应制程(如制绒),制程结束后硅片被传送至下料区;当硅片被传送至刚好挡住第二光电感应器时,硅片位于第二电子秤的正上方,控制终端控制传送部暂停传送带的传送,并控制第二升降机构举起第二电子秤至硅片完全脱离传送带,第二电子秤测得硅片质量m之后,控制终端控制第二升降机构落下至硅片回到传送带上,第二电子秤归位,第二光电感应器关闭,并控制传送部开启传送带继续向前传送;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秤分别将制程前后硅片的重量M和m发送至计算机中计算得出硅片的减薄量为,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依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扩展为多道并列的流水线组,计算机显示器上能够直接读取每一道流水线上硅片的减薄量,此外,计算机还能保存多组测量数据,可供随时调用,通过软件分析对应流水线机台制程的稳定性,并给出评价,还能根据需要设置成定时测试或定量测试提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