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模具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99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模具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模具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生产过程中,leadframe经上料架进入模具时,入位十分重要。现有的设计虽然理论上能让其快速入位,但实际生产过程中,成型牙齿顶部的拐角形成瓶颈,加上leadframe加工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生毛刺,极大的造成入位问题,致使现有模具造成leadframe变形,压伤,甚至报废,而且长期使用中,模具成型牙齿会压踏,大大的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的风险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解决入位问题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模具成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模具成型装置,由装置本体和设置在装置本体上的若干均布的成型齿组成,在装置本体两端设置定位块,中间设置定位孔,所述成型齿的齿牙边与装置本体的垂直线之间设置有2°~3°倾角,在齿牙顶部两边设置65~85°,半径0.05~0.07mm的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齿相邻的两个齿牙的齿牙边齿顶部端点相距10mm。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齿的齿牙边与装置本体的垂直线之间设置倾角为2.686°。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长度为240.0mm,误差为0~-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本体以及成型齿的设计,控制了入料位置,同时由于将成型齿的齿牙边与装置本体的垂直线之间设置倾角为2.686°,以及齿牙顶部两边设置65~85°,半径0.05~0.07mm的倒角,彻底解决了毛刺等造成的入位问题,本申请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成型齿,3、定位块,4、定位孔,5、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模具成型装置,由装置本体1和设置在装置本体上的若干均布的成型齿2组成,在装置本体1两端设置定位块3,中间设置定位孔4,所述成型齿2的齿牙边与装置本体的垂直线之间设置有2°~3°倾角,在齿牙顶部两边设置65~85°,半径0.05~0.07mm的倒角5。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所述成型齿2相邻的两个齿牙的齿牙边齿顶部端点相距10mm。

所述成型齿2的齿牙边与装置本体1的垂直线之间设置倾角为2.686°。

所述装置本体1的长度为240.0mm,误差为0~-0.005。

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以及成型齿的设计,控制了入料位置,同时由于将成型齿的齿牙边与装置本体的垂直线之间设置倾角为2.686°,以及齿牙顶部两边设置65~85°,半径0.05~0.07mm的倒角,彻底解决了毛刺等造成的入位问题,使得leadframe的入位十分顺畅,即使上料后不能马上入位,也能通过晃动上料架,使之滑落。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模具备件成本。这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已经得到客户的认可。

本申请结构简单,加工方法十分简单,在机械加工工序最后阶段,在平面磨床上加工即可,制作成本低,防止现有设备生产风险的发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解释,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简单变更,依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