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69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内部,由于主板上空间有限或者移动终端整体尺寸限制,无法将移动终端的所有电子元件安装于主板上,此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不能直接安装于主板上的电子元件安装于柔性电路板上,再将柔性电路板安装于主板,以实现与主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例如:智能手机的侧键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于主板,智能手机的喇叭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于主板等。

然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图2所示,主板1上安装有连接器2,当柔性电路板3插入连接器2时,需要通过柔性电路板3上的丝印线31与连接器2的压板21的边缘进行对位,以判断是否插入到位。但是,由于柔性电路板3本身体积较小,丝印线31通常设置的不明显,在压合压板21的过程中,通过肉眼进行对位经常发生对位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引发接触不良导致柔性电路板3上的电子元件无法与主板1之间实现电性连接,影响了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而且,丝印线31的设置增加了柔性电路板3的制备工序,也不利于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在将连接头插入连接座时,方便通过对位部的定位而实现可靠连接;且对位方式简单、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本体、连接座、连接头以及由连接头延伸出来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座固定于电路板本体;柔性电路板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电路板本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对位部;连接头连接在连接座中,且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对位部,电路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对位部,在将连接头插入连接座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的重合进行对位校准,以使连接头的信号连接部能够与连接座内的信号接脚完全接触以实现可靠连接,且对位方式简单、易于实现;同时,无需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丝印线进行对位,简化了柔性电路板的制备工序,降低了经济成本。

另外,电路板本体上具有至少一对照线;对照线与柔性电路板的边沿贴合。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进行重合进行对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照线辅助定位,使对位更加精准。

另外,对照线有两个;两个对照线分别与柔性电路板的两边边沿贴合。两个对照线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两边,对位效果更精准。

另外,对照线由电路板本体的露铜区形成,即,可以在电路板本体上直接以露铜方式设置对照线,无需增设其它元件,且工艺简单。

另外,第一对位部为通孔,第二对位部为通孔或者露铜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的优选的实现方式。

另外,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连接座为零插拔力连接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未插入连接器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插入连接器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板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板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头插入连接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本体4、连接座5、连接头6以及由连接头6延伸出来的柔性电路板7。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连接头6与连接座5为插入式配合,其中,连接座5可以为零插拔力连接座;本实施例中,以连接头6完全插入连接座5时柔性电路板7与电路板本体4的相对位置限定出第一对位部71与第二对位部41,且第一对位部71与第二对位部41的形状相同,以使二者能够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5固定于电路板本体4;柔性电路板7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71,电路板本体4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对位部41;由于柔性电路板7由连接头6延伸出来,所以当连接头6插入连接座5的过程中,当柔性电路板7上的第一对位部71与电路板本体4上的第二对位部41相重合时,说明连接头6与连接座5可靠连接,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判断柔性电路板7与电路板本体4之间的可靠连接。

优选的,第一对位部71可以为通孔,第二对位部41可以为通孔或者露铜区。例如,当第一对位部71与第二对位部41均为通孔时,在将连接头6插入连接座5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对位部71观察两个通孔是否重合,当两个通孔重合时,即实现连接头6与连接座5的有效连接。或者,当第一对位部71为通孔,第二对位部41为露铜区,且露铜区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相同,在将连接头6插入连接座5的过程中,当露铜区完全露出柔性电路板7上的通孔时,即露铜区与通孔相重合,从而实现连接头6与连接座5的有效连接。

优选的,第一对位部71与第二对位部41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对位部71与第二对位部41的具体数目不作限制,为了提高柔性电路板7的对位的准确性,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对位部71与多个第二对位部41,且二者数目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或者用户需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将连接头插入连接座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的重合进行对位校准,使连接头的信号连接部能够与连接座内的信号接脚完全接触以实现可靠连接;而且,对位方式简单、易于实现;另外,无需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丝印线进行对位,简化了柔性电路板的制备工序,降低了经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第二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4、图5所示,电路板本体4上具有至少一对照线42;对照线42能够与柔性电路板7的边沿贴合。

本实施方式中,以连接头6完全插入连接座5时,柔性电路板7的边沿在电路板本体4上的位置,限定出对照线42的位置。

具体地,将连接头6插入连接座5的过程中,在通过第一对位部71与第二对位部41相重合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照线42辅助柔性电路板7进行对位,即,观察对照线42与柔性电路板7的边沿是否贴合,若对照线42与柔性电路板7的边沿贴合,则表示连接头6与连接座5可靠连接;若对照线42与柔性电路板7的边沿未贴合,则表示连接头6与连接座5连接不可靠。

优选的,对照线42可以有两个;两个对照线42分别与柔性电路板7的两边边沿贴合。两个对照线42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7的相对两个边沿,定位更准确,以保证连接头6与连接座5之间的有效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对照线42可以由电路板本体4的露铜区形成。在设置对照线42时,只需使电路板本体4上对应于柔性电路板本体7的相对两边边沿处露铜即可,无需额外制备工艺,也无需添加其他部件,实现方式简单易行。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通过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相重合使柔性电路板对位于电路板本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对照线,用以辅助柔性电路板的对位,提高对位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板组件,请参考图3。

实际上,柔性电路板7上安装有电子元件,连接头6插入连接座5时,使第一对位部41与第二对位部71相重合,实现柔性电路板7在电路板本体4上的对位,使连接头6的信号连接部与连接座5内的信号接脚完全接触,实现电性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板本体7由连接头6延伸形成,且连接头6的信号连接部通过信号走线连接于柔性电路板7上的电子元件,从而使电子元件与电路板本体4之间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分别在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本体上设置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当柔性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本体时,通过第二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的重合,使柔性电路板精准对位于电路板本体,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以使连接头的信号连接部能够与连接座内的信号接脚完全接触,实现有效电性连接,且对位方式简单、易于实现;同时,无需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丝印线,简化了柔性电路板的制备工序,降低了经济成本。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