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30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天线工参一般安装在天线的顶部,以实现对天线水平方位、下倾角、经纬度等的远程监控。

现有技术中,天线上一般配置好了相应的工参,而将工参固定在天线上的安装支架也相应设置,因此其只能适应固定规格的天线,适用范围较小,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框,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上的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上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夹设固定于所述天线,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可夹设距离;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夹设固定于所述天线,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可夹设距离。

其中,所述安装框为方形,所述安装框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穿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穿设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外侧和第三侧面外侧的第一夹块和第三夹块;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杆,并且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外侧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还包括能够固定安装于所述天线上的第四夹块;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相对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三夹块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相对转动使得所述第二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相对靠近或远离。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进一步包括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至少一第一导杆,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进一步包括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至少一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三夹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夹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杆。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外侧的部分具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外侧的部分具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夹块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上,所述第二夹块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上。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外侧的部分具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三夹块套设在所述第三螺纹上,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三螺纹的旋向相反。

其中,所述安装框顶面用于固定所述天线工参。

其中,所述第一夹块具有第一主体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一紧固柱,所述第一主体部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夹持部插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能够朝远离所述安装框底面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面,所述第一紧固柱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夹块具有第二主体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二紧固柱,所述第二主体部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夹持部插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能够朝远离所述安装框底面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面,所述第二紧固柱使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对固定;所述第三夹块具有第三主体部、第三夹持部和第三紧固柱,所述第三主体部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三夹持部插设于所述第三主体部,能够朝远离所述安装框底面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面,所述第三紧固柱使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外侧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手柄,所述第一导杆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开口销,转动所述第一手柄以卡置或离开所述第一开口销;所述第二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外侧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二手柄,所述第二导杆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开口销,转动所述第二手柄以卡置或离开所述第二开口销。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导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两侧;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导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杆两侧。

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框,设置在安装框上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一调节机构上的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第二调节机构上的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夹设固定于天线,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固定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可夹设距离;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夹设固定于天线,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固定机构在第二方向上的可夹设距离。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能够将天线工参安装于不同规格的天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将天线工参安装于天线上的示意图;

图3是天线工参安装于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上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中第一手柄离开第一开口销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杆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使用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将天线工参安装于天线上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安装支架100一侧固定有天线工参200,另一侧则安装在天线300上,由此天线工参200通过安装支架100安装在天线300上。安装支架100包括第一调节机构11、第二调节机构12、第一固定机构 13、第二固定机构14以及安装框15。

其中,安装框15用于固定天线工参200,第一固定机构13和第二固定机构14则用于固定天线300。为了适应于不同规格的天线,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调节机构11和第二调节机构12分别对第一固定机构13 和第二固定机构14进行调节。

具体来说,第一调节机构11和第二调节机构12设置在安装框15 上,第一固定机构13设置在第一调节机构11上,第二固定机构14设置在第二调节机构12上。

第一固定机构13能够在第一方向X上夹设固定于天线300,第一调节机构11则用于调节第一固定机构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可夹设距离。第二固定机构14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夹设固定于天线300,第二调节机构12用于调节第二固定机构14在第二方向Y上的可夹设距离。

第一方向X上第一固定机构13夹设于天线300的两相对位置,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固定机构夹设于天线300的另外两相对位置,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不同使安装支架100能够在四个不同的位置夹设于天线300上,可设置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使得夹设更为稳定。

第一调节机构11和第二调节机构12对于可夹设距离的调节,则可使得第一固定机构13适应天线30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第二固定机构14适应天线300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

因此,本实施方式安装支架100能够将天线工参200安装于不同尺寸的天线300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未安装工参的天线,例如已使用较长时间,在最初安装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安装工参的天线,都可以采用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100将天线工参安装在该天线上。

进一步的,结合图1、图2,请同时参阅图3,图3是天线工参安装于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上的示意图。

其中,安装框15为方形,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151和第三侧面153,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二侧面152和第四侧面154。安装框15的顶面155用于固定天线工参200,天线300则位于安装框15的底面156一侧。在图1中,为了方便看到安装框15内部的结构,省去了底面156。

第一调节机构11穿设于第一侧面151和第三侧面153,具体包括转动穿设于第一侧面151和第三侧面153的第一调节杆111。

对应第一固定机构13设置于第一侧面151和第三侧面153的外侧,其包括套设于第一调节杆11,并且分别位于第一侧面151外侧和第三侧面153外侧的第一夹块131和第三夹块133。

其中,第一调节杆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因此通过套设在第一调节杆111上的第一夹块131和第三夹块133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夹设固定于天线300。

第一调节杆111和第一固定机构13的相对转动能够使第一夹块131 和第三夹块133相对靠近或远离,调节第一夹块131和第三夹块133之间的距离,即调节第一方向X上的可夹设距离。

具体来说,第一调节杆111位于第一侧面151外侧的部分具有第一螺纹1111,第一夹块131套设在第一螺纹1111上;第一调节杆111位于第三侧面153外侧的部分具有第三螺纹1113,第三夹块133套设在第三螺纹1113上,第一螺纹1111和第三螺纹1113的旋向相反。

在使得第一调节杆111和第一夹块131、第三夹块133相对转动时,螺纹连接,能够使得第一夹块131和第三夹块133相互靠近或远离。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第一调节杆111同时调节第一夹块131和第三夹块 13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不设置第三螺纹,首先将第三夹块133 固定在天线300上,然后仅通过调节第一夹块131实现两夹块之间的靠近或远离。

为了使第一夹块131和第三夹块133在螺纹上的移动更稳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机构11进一步包括固定穿设于第一侧面151和第三侧面153的至少一第一导杆112,第一夹块131和第三夹块133套设于第一导杆112。具体来说第一导杆112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调节杆 111两侧。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杆111位于第一侧面151外侧的端部连接第一手柄161,用于控制第一调节杆111的转动。可结合参阅图5,图5 是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中第一手柄离开第一开口销的示意图。

为了方便第一手柄161的放置,在第一调节杆111旁边的第一导杆 112上还设置第一开口销1121,其位于第一导杆112上在第一侧面151 外侧的端部。第一手柄161转动连接于第一调节杆111的端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卡置或离开第一开口销1121。同样在第一调节杆111 位于第三侧面153外侧的端部连接还可连接第三手柄163,具体不再赘述。

对于第一夹块131,具体可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夹块131包括第一主体部1311、第一夹持部1312和第一紧固柱1313,第一主体部1311套设于第一调节杆111,第一夹持部1312插设于第一主体部1311,能够朝远离安装框15的底面156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底面156,由此可以在第三方向Z上调节第一夹持部1312可适应的距离,以卡合在天线300上。一般来说,本实施方式安装支架是卡合在天线300的上端盖上,因此第三方向Z上的调节可适应不同厚度的上端盖。在调节好第一夹持部1312后,通过第一紧固柱1313使第一夹持部1312与第一主体部1311相对固定,第一紧固柱1313一般为锁紧螺钉。

同样第三夹块133也包括第三主体部1331、第三夹持部1332和第三紧固柱1333,第三主体部1332套设于第一调节杆111,第三夹持部 1332插设于第三主体部1331,能够朝远离安装框15的底面156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底面156,第三紧固柱1333使第三夹持部1332与第三主体部1331相对固定。

对于第二调节机构12和第二固定机构14,与上述第一调节机构11 和第一固定机构13基本相似。

第二调节机构12穿设于第二侧面152和第四侧面154;具体包括转动穿设于第二侧面152和第四侧面154的第二调节杆121,和固定穿设于第二侧面152和第四侧面154的至少一第二导杆122。

对应的第二固定机构14设置于第二侧面152和第四侧面154的外侧,其包括套设于第二调节杆12和第二导杆122,并且位于第二侧面 152外侧的第二夹块142,第二固定机构14还包括能够固定安装于天线 300上的第四夹块144。

其中,第二调节杆121沿第二方向Y延伸,因此第二调节杆121和第二固定机构14的相对转动使得第二夹块142和第四夹块144相对靠近或远离。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夹块144直接固定在天线300上,在第二方向 Y上进行调节时,第四夹块144不会发生运动,第二调节杆121仅仅调节第二夹块142。第二调节杆121位于第二侧面152外侧的部分具有第二螺纹1212;第二夹块142套设在第二螺纹1212上。

同样,第二调节杆121位于第二侧面152外侧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二手柄162,第二导杆122位于第二侧面152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开口销 1221,转动第二手柄122以卡置或离开第二开口销1221。

第二夹块142具有第二主体部1421、第二夹持部1422和第二紧固柱1423,第二主体部1421套设于第二调节杆121,第二夹持部1422插设于第二主体部1421,能够朝远离安装框15的底面156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底面156,第二紧固柱1423使第二夹持部1422与第二主体部1421 相对固定。

对于第四夹块144,安装过程中,其直接固定在天线300上,因此第四夹块144可与安装框15为一体结构,且无需套设在第二导杆122 上。第二导杆122则通过垫圈和挡圈固定在第四侧面154上。具体可参阅图6,图6是图1所示天线工参的安装支架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杆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框,设置在安装框上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一调节机构上的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第二调节机构上的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夹设固定于天线,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固定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可夹设距离;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夹设固定于天线,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固定机构在第二方向上的可夹设距离。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能够将天线工参安装于不同规格的天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