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346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磁芯。



背景技术:

磁芯是指由各种氧化铁混合物组成的一种烧结磁性金属氧化物。目前的磁芯包括磁芯本体、和磁芯本体连接的上条体、下条体及中间体,中间体置于上条体及下条体之间。上述结构当中,上条体、下条体及中间体用于铜线的绕线,故而受到铜线的长时间的挤压,导致中间体与磁芯本体的连接处产生裂痕,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而且铜线在绕线的过程中跑动进而磨损磁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中间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强度大、连接稳定,铜线绕线稳定的用于高频变压器的磁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磁芯,包括磁芯本体、和磁芯本体连接的上条体、下条体及中间体,中间体置于上条体及下条体之间,磁芯本体和上条体的连接处上构成有第一限位槽,磁芯本体和下条体的连接处上构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中间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处上构成有加强部,加强部包括主连接部及分别置于主连接部两侧的支撑部,支撑部的外壁呈弧形状且弧度为π/3,支撑部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的两侧沿壁分别与中间体及磁芯本体连接,固定部呈斜面状且相对于磁芯本体的倾斜角度为60°;

第一限位槽的深度为0.5mm-1mm,第二限位槽的槽深为1mm-2mm, 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的槽壁均呈弧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线在对磁芯的绕线的过程中,通过将铜线绕于第一限位槽后在绕至第二限位槽,为了配合铜线绕线后的牵引拉出故而将第二限位槽的槽深设置是第一限位槽的2倍,可以使得铜线绕于第二限位槽的圈数增大,进而提高了铜线安装的稳定性,也防止了铜线的跑动对磁芯造成磨损,而且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当中的槽壁呈弧形状,为了配合铜线的外壁,降低了磨损。

中间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处上设置加强部,上条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处上设置第二加强部,下条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处上设置第三加强部,加强部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中间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第二加强部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上条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第三加强部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下条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

加强部的结构包括主连接部及置于连接部两侧的支撑部,支撑部的设置增大了加强部和中间体及磁芯本体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了中间体个磁芯本体的连接稳定性及连接强度,而且支撑部的结构为π/3的弧形结构,会产生很强的内力,当中间体受力时,受外力传导至加强部时,加强部当中的支撑部会产生很强的内力来抵消外力对其造成的影响,故而降低外力对磁芯本体的影响力,也使得外力对上条体及下条体的影响力很低。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部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故而在支撑部上设置了固定部,固定部的两侧沿壁分别和中间体及磁芯本体连接。固定部采用的两端配合弧形结构设置,主体端面呈斜面状,该结构相当于外加设置的加强三角结构,进而大大提高了加强部的抗压能力,故而提高了中间体和磁芯本体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降低了中间体受力对磁芯本体的影响,同理受力时也降低了对上条体及下条体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条体和下条体的宽度相等,中间体的宽度和上条体的宽度比值为1.2-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间体的宽度和上条体的宽度比值为1.2-1.5时,针对铜线的绕线过程中磁芯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最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体的一侧内壁和上条体的内壁之间构成为第一绕线开口,中间体的另一侧内壁和下条体的内壁之间构成为第二绕线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绕线开口的宽度和第一绕线开口的宽度比值为1.1-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绕线开口的宽度和第一绕线开口的宽度比值为1.1-1.3时,铜线绕与磁芯上的稳定效果最优,而且绕线的效率最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用于高频变压器的磁芯为一体式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磁芯,包括磁芯本体1、和磁芯本体1连接的上条体2、下条体4及中间体3,中间体3置于上条体2及下条体4之间,用于高频变压器的磁芯为一体式结构。

磁芯本体1和上条体2的连接处上构成有第一限位槽101,磁芯本体1和下条体4的连接处上构成有第二限位槽102,所述中间体3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处上构成有加强部5,加强部5包括主连接部51及分别置于主连接部51两侧的支撑部51,支撑部51的外壁呈弧形状且弧度为π/3,支撑部51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部5a,该固定部5a的两侧沿壁分别与中间体及磁芯本体1连接,固定部5a呈斜面状且相对于磁芯本体1的倾斜角度为60°;

第一限位槽101的深度为0.5mm-1mm,第二限位槽102的槽深为1mm-2mm, 第一限位槽101及第二限位槽102的槽壁均呈弧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线在对磁芯的绕线的过程中,通过将铜线绕于第一限位槽101后在绕至第二限位槽102,为了配合铜线绕线后的牵引拉出故而将第二限位槽102的槽深设置是第一限位槽101的2倍,可以使得铜线绕于第二限位槽102的圈数增大,进而提高了铜线安装的稳定性,也防止了铜线的跑动对磁芯造成磨损,而且第一限位槽101和第二限位槽102当中的槽壁呈弧形状,为了配合铜线的外壁,降低了磨损。

中间体3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处上设置加强部5,上条体2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处上设置第二加强部5,下条体4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处上设置第三加强部5,加强部5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中间体3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第二加强部5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上条体2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第三加强部5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下条体4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

加强部5的结构包括主连接部51及置于连接部两侧的支撑部51,支撑部51的设置增大了加强部5和中间体3及磁芯本体1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了中间体3个磁芯本体1的连接稳定性及连接强度,而且支撑部51的结构为π/3的弧形结构,会产生很强的内力,当中间体3受力时,受外力传导至加强部5时,加强部5当中的支撑部51会产生很强的内力来抵消外力对其造成的影响,故而降低外力对磁芯本体1的影响力,也使得外力对上条体2及下条体4的影响力很低。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部51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故而在支撑部51上设置了固定部5a,固定部5a的两侧沿壁分别和中间体3及磁芯本体1连接。固定部5a采用的两端配合弧形结构设置,主体端面呈斜面状,该结构相当于外加设置的加强三角结构,进而大大提高了加强部5的抗压能力,故而提高了中间体3和磁芯本体1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降低了中间体3受力对磁芯本体1的影响,同理受力时也降低了对上条体2及下条体4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条体2和下条体4的宽度相等,中间体3的宽度和上条体2的宽度比值为1.2-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间体3的宽度和上条体2的宽度比值为1.2-1.5时,针对铜线的绕线过程中磁芯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最优。

若中间体3的宽度和上条体2的宽度比值小于1.2-1.5时,中间体3的宽度变小,导致中间体3的抗压能力降低,进而使得中间体3受力结构发生变形。

若中间体3的宽度和上条体2的宽度比值大于1.2-1.5时,中间的结构增大,铜线所以绕线的路径提高,进而使得磁芯缠绕铜线圈数减少,使得变压器的变频能力降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体3的一侧内壁和上条体2的内壁之间构成为第一绕线开口11,中间体3的另一侧内壁和下条体4的内壁之间构成为第二绕线开口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绕线开口12的宽度d2于第一绕线开口11d1的宽度比值为1.1-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绕线开口12的宽度d2和第一绕线开口11d1的宽度比值为1.1-1.3时,铜线绕与磁芯上的稳定效果最优,而且绕线的效率最佳。

将第二绕线开口12的宽度d2设置大于第一绕线开口11的宽度d1为的是配合在第二绕线开口12内的第二限位槽102而设置的。方便铜线多股卡于第二限位槽10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