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短路一体式Type‑CPLUG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283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防短路一体式Type‑C PLUG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防短路一体式Type-C PLUG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上的USB2.0及USB3.0接口远远不能满足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USB 3.1是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提升可至速度10Gbps。与USB 3.0技术相比,新USB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它完全向下兼容现有的USB连接器与线缆。

USB3.1有三种连接介面,分别为Type-A(Standard-A)、Type-B(Micro-B)以及Type-C,Type-C大幅缩小了实体外型,更适合用于短小轻薄的手持式装置上。

Type-C具有以下特点:a.最大数据传输速度达到10Gbit/秒,也是USB 3.1的标准; b. Type-C接口插座端的尺寸约为8.3mm×2.5mm纤薄设计; c. 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可承受1万次反复插拔;d. 配备Type-C连接器的标准规格连接线可通过3A电流,同时还支持超出现有USB供电能力的“USB PD”,可以提供最大100W 的电力。

现有的Type-C PLUG(插头座)连接器,主要为金属端子与塑胶体射包成一体结构,并与屏蔽片、隔栏塞等通过中夹片组装在一起。现有的Type-C PLUG连接器在组装时,易出现金属端子平整度不良以及变形的问题,进而导致短路现象。现有的Type-C PLUG连接器结构对于短路、端子变形等组装过程中易发生的不良现象的管控能力不佳,且由于一般的结构为上下射包件组装,在整体结构上,其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隐患,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受到外界的挤压力,很容易导致金属端子出现变形、短路等不良问题。

目前市场中的Type-C PLUG连接器中的外露金属端子在与PCB板对配时,外露端子前端与PCB板实现平行对插焊接,在实际焊接中,会出现外露金属端子将锡膏向两侧挤压,导致出现空焊、虚焊以及假焊等焊接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短路一体式Type-C PLUG连接器,可以有效的预防端子变形以及短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短路一体式Type-C PLUG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塑胶外壳单元、端子组件单元和中屏蔽片,所述端子组件单元包括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所述上端子模块包括上绝缘塑胶体以及与上绝缘塑胶体连接为一体的上端子排,所述下端子模块包括下绝缘塑胶体以及与下绝缘塑胶体连接为一体的下端子排,上端子排和下端子排均包括多个PIN端子,所述中屏蔽片设置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所述绝缘塑胶外壳单元包括绝缘塑胶主外壳、绝缘塑胶上插外壳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和中屏蔽片形成第一组合体,该第一组合体插入到绝缘塑胶主外壳内,所述上绝缘塑胶体的侧部和下绝缘塑胶体的侧部设有卡台,绝缘塑胶主外壳的后端上设有与所述卡台配合的限位槽,绝缘塑胶上插外壳插设于绝缘塑胶主外壳的上侧,绝缘塑胶下插外壳插设于绝缘塑胶主外壳的下侧,绝缘塑胶外壳单元与第一组合体形成第二组合体,第二组合体插装于金属屏蔽壳体内。

进一步的,上绝缘塑胶体和下绝缘塑胶体上均设有定位柱,所述中屏蔽片上设有定位孔,上绝缘塑胶体和下绝缘塑胶体均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与所述中屏蔽片组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塑胶主外壳上设有多个嵌合槽,上端子排和下端子排的每个PIN端子的前部分别对应嵌合于绝缘塑胶主外壳的嵌合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塑胶主外壳上设有卡槽,绝缘塑胶上插外壳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上均设有与绝缘塑胶主外壳上的卡槽配合的卡片。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塑胶主外壳的前端设有插槽,绝缘塑胶上插外壳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上均设有与绝缘塑胶主外壳的插槽相配合的插片。

进一步的,上端子排和下端子排的每个PIN端子的后端分别为弯角结构。

进一步的,上端子排的每个PIN端子的前端为向下折弯的结构,下端子排的每个PIN端子的前端为向上折弯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塑胶主外壳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件单元中的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均为一体式结构,并配以一体式的绝缘塑胶主外壳,且绝缘塑胶主外壳的表面采用封闭结构,从而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有效的预防端子变形以及短路等问题,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上端子模块中的上绝缘塑胶体和下端子模块中的下绝缘塑胶体上均设有卡台,绝缘塑胶主外壳上设有限位槽,从而在组装时,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上的卡台与绝缘塑胶主外壳的限位槽配合,在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下,PIN端子的前端会翘起卡入绝缘塑胶主外壳的嵌合槽中,保证了PIN端子在组装时不会出现变形,而且极大的避免了PIN端子之间的短路,使得产品良率大幅度提升,也可以使得分体式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另外,实用新型中的金属屏蔽壳体、绝缘塑胶外壳单元、端子组件单元和中屏蔽片组装在一起,每个结构模块可更换,更换每个结构模块可延伸出另一款结构的Type-C PLUG连接器,以满足客户PCB LAYOUT的不同设计,延伸出每一款新机种,能降低新机种开发周期,且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部分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拆除金属屏蔽壳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绝缘塑胶主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绝缘塑胶主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防短路一体式Type-C PLUG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1、绝缘塑胶外壳单元、端子组件单元和中屏蔽片4,所述端子组件单元包括上端子模块2和下端子模块3,所述上端子模块2包括上绝缘塑胶体202以及与上绝缘塑胶体202连接为一体的上端子排201,所述下端子模块3包括下绝缘塑胶体302以及与下绝缘塑胶体302连接为一体的下端子排301,上端子排201和下端子排301均包括多个PIN端子8,所述中屏蔽片4设置于上端子模块2和下端子模块3之间。中屏蔽片4的后端设有接地端子401。所述绝缘塑胶外壳单元包括绝缘塑胶主外壳5、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上端子模块2、下端子模块3和中屏蔽片4形成第一组合体,该第一组合体插入到绝缘塑胶主外壳5内。所述上绝缘塑胶体202的侧部和下绝缘塑胶体302的侧部设有卡台9,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后端上设有与所述卡台9配合的限位槽501。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插设于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上侧,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插设于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下侧,绝缘塑胶外壳单元与第一组合体形成第二组合体,第二组合体插装于金属屏蔽壳体1内。

上绝缘塑胶体202和下绝缘塑胶体302上均设有定位柱10,所述中屏蔽片4上设有定位孔402,上绝缘塑胶体202和下绝缘塑胶体302均通过定位柱10和定位孔402的配合与所述中屏蔽片4组装在一起。

绝缘塑胶主外壳5上设有多个嵌合槽502,上端子排201和下端子排301的每个PIN端子8的前部分别对应嵌合于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嵌合槽502中。

绝缘塑胶主外壳5上设有卡槽503,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上均设有与绝缘塑胶主外壳5上的卡槽503配合的卡片11。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通过其卡片11和绝缘塑胶主外壳5上侧上的卡槽503的配合插设于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上侧上,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通过其卡片11和绝缘塑胶主外壳5下侧上的卡槽503的配合插设于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下侧上

进一步说,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前端设有插槽504,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上均设有插片12。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的插片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的插片均插入到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插槽504中。

上端子排201和下端子排301的每个PIN端子的后端分别为弯角结构。弯角结构可以更有利于PIN端子和PCB板焊接,焊接质量好。上端子排201的每个PIN端子的前端为向下折弯的结构,下端子排301的每个PIN端子的前端为向上折弯的结构。

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上均设有插接头13,金属屏蔽壳体1的上侧和下侧上设有插入口101,从而在将金属屏蔽壳体1与第二组合体组装时,绝缘塑胶上插外壳6和绝缘塑胶下插外壳7上的插接头13分别对应插入到金属屏蔽壳体1的插入口101中。

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二中,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非封闭式的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中,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封闭结构,嵌合槽位于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内部。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表面采用封闭结构,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更有效的预防端子变形以及短路等问题,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端子组件单元中的上端子模块2和下端子模块3均为一体式结构,并配以一体式的绝缘塑胶主外壳5,且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表面采用封闭结构,从而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有效的预防端子变形以及短路等问题,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上端子模块2中的上绝缘塑胶体202和下端子模块3中的下绝缘塑胶体302上均设有卡台,绝缘塑胶主外壳5上设有限位槽,从而在组装时,上端子模块2和下端子模块3上的卡台9与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限位槽501配合,在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下,PIN端子8的前端会翘起卡入绝缘塑胶主外壳5的嵌合槽中,保证了PIN端子在组装时不会出现变形,而且极大的避免了PIN端子之间的短路,使得产品良率大幅度提升,也可以使得分体式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屏蔽壳体、绝缘塑胶外壳单元、端子组件单元和中屏蔽片组装在一起,每个结构模块可更换,更换每个结构模块可延伸出另一款结构的Type-C PLUG连接器,以满足客户PCB LAYOUT的不同设计,延伸出每一款新机种,能降低新机种开发周期,且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