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3.1信号传输导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35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3.1信号传输导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传输导线,特别涉及一种USB3.1信号传输导线。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计算机外部连接设备也相继被发明制造出来,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传输路径是使用USB数据传输导线,目前,USB数据传输技术已经从最初的USB1.1发展到USB3.0,USB3.0具有信号传输速度快以及传输性能稳定的优点,但是USB3.0的接口太大,因此普及型不广,同时,现有的USB2.0接口只能支持单方向的插接,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计算机使用者希望有一种传输数据快、插接方便的数据线接口实现计算机与打印机、存储硬盘、手机等设备的快速连接和数据传输,这也是相关科技人员致力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USB3.1信号传输导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算机同外部连接设备之间的USB导线传输数据慢且接口不方便插入等缺点,通过设有USB-AM接口,方便插入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的读取,通过设有含双绞线的数据传输导线,可以大幅提高数据也传输效率,数据传输导线的外围包覆设有屏蔽层,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对传输信号的影响,USB-CM接口的第二PCB基板的两面各自设有电接触点以及设有贴片电阻,令USB-CM接口的两个方向都可以导通数据和电流,不仅更加方便人们插拔使用,而且增加了电流和数据的传导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USB3.1信号传输导线,包括USB-AM接口、数据传输导线和USB-CM接口,所述USB-AM接口包含第一PCB基板,所述第一PCB基板的一端依次排列设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USB-AM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导线的一端,所述数据传输导线包含CoreA1线、CoreA2线、CoreB线、CoreC1线和CoreC2线,所述数据传输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USB-CM接口,所述USB-CM接口包含第二PCB基板,所述第二PCB基板A面的一端依次排列设有第一GND触点、TX+触点、TX-触点、RX-触点、RX+触点和第二GND触点,所述第二PCB基板A面的另一端依次排列设有A1至A12共十二个触点,所述第二PCB基板B面的一端依次固定排列设有VBUS触点、CC触点D+触点、D-触点、VCOM触点、和第三GND触点,所述第二PCB基板B面的中部固定设有三个贴片电阻,所述第二PCB基板B面的另一端固定设有B1至B12共12个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SB-AM接口的内部包含微型线路板,微型线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微型线路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导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CoreA1线、所述CoreA2线、所述CoreB线、所述CoreC1和所述CoreC2线的外部包覆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围包覆设有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CoreA1线、所述CoreA2线和所述CoreB线是双绞线。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算机同外部连接设备之间的USB导线传输数据慢且接口不方便插入等缺点,通过设有USB-AM接口,方便插入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的读取,通过设有含双绞线的数据传输导线,可以大幅提高数据也传输效率,数据传输导线的外围包覆设有屏蔽层,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对传输信号的影响,USB-CM接口的第二PCB基板的两面各自设有电接触点以及设有贴片电阻,令USB-CM接口的两个方向都可以导通数据和电流,不仅更加方便人们插拔使用,而且增加了电流和数据的传导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USB-CM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导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USB-AM接口;2、数据传输导线;3、USB-CM接口;4、第一PCB基板;5、第一触点;6、第二触点;7、第三触点;8、第四触点;9、CoreA1线;10、CoreA2线;11、CoreB线;12、CoreC1线;13、CoreC2线;14、第二PCB基板;15、第一GND触点;16、TX+触点;17、TX-触点;18、RX-触点;19、RX+触点;20、第二GND触点;21、VBUS触点;22、CC触点;23、D+触点;24、D-触点;25、VCOM触点;26、第三GND触点;27、贴片电阻;28、屏蔽层;29、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3.1信号传输导线,包括USB-AM接口1、数据传输导线2和USB-CM接口3,USB-AM接口1包含第一PCB基板4,第一PCB基板4的一端依次排列设有第一触点5、第二触点6、第三触点7和第四触点8,USB-AM接口1的一端连接数据传输导线2的一端,数据传输导线2包含CoreA1线9、CoreA2线10、CoreB线11、CoreC1线12和CoreC2线13,数据传输导线2的另一端连接USB-CM接口3,USB-CM接口3包含第二PCB基板14,第二PCB基板14A面的一端依次排列设有第一GND触点15、TX+触点16、TX-触点17、RX-触点18、RX+触点19和第二GND触点20,第二PCB基板14的A面的另一端依次排列设有A1至A12共12个触点,第二PCB基板(14)B面的一端依次固定排列设有VBUS触点(21)、CC触点(22)、D+触点(23)、D-触点(24)、VCOM触点(25)和第三GND触点(26),第二PCB基板(14)B面的中部固定设有三个贴片电阻(27),第二PCB基板(14)B面的另一端固定设有B1至B12共12个触点。

进一步,USB-AM接口1的内部包含微型线路板,微型线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5、第二触点6、第三触点7和第四触点8,微型线路板的另一端连接数据传输导线2。

CoreA1线9、CoreA2线10、CoreB线11、CoreC112和CoreC2线13的外部包覆设有屏蔽层28,可以有效屏蔽外部的电磁噪音信号,减少信号噪音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屏蔽层28的外围包覆设有绝缘层29。

CoreA1线9、CoreA2线10和CoreB线11是双绞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通过设有USB-AM接口1,方便插入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的读取,通过设有含双绞线的数据传输导线2,可以大幅提高数据也传输效率,数据传输导线的外围包覆设有屏蔽层28,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对传输信号的影响,USB-CM3接口的第二PCB基板14的两面各自设有电接触点以及设有贴片电阻27,令USB-CM接口的两个方向都可以导通数据和电流,不仅更加方便人们插拔使用,而且增加了电流和数据的传导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算机同外部连接设备之间的USB导线传输数据慢且接口不方便插入等缺点,因此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