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开关触点的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89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开关触点的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开关触点的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电器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漏电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产品的动触头主要是由铜片和铆接在铜片上的银触点组成,触头接触时的接触压力是来自于铜片自身的材料弹性,这类型的漏电电器保护开关经常出现开关触头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漏电保护开关起不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现有中,生产开关触点的环境往往噪音大,且灰尘多,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降噪防尘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加工开关触点的降噪结构,其能够降低加工开关触点时所产生的噪音,同时能够降低外部的灰尘进入到所述罩体内的可能,避免尘埃污染到开关触点,提高开关触点的加工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工开关触点的降噪结构,包括罩体和降噪门,所述罩体顶部的后半部设有顶导轨,所述罩体前方的下部设有下导轨;

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均从所述罩体的左侧延伸至右侧;

所述降噪门包括内降噪门和外降噪门;

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均为双层结构;

所述内降噪门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所述外降噪门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所述外降噪门能容纳所述内降噪门,使得所述外降噪门和内降噪门做直线运动时能够相互叠合;

所述罩体的顶部设有上下料口,所述上下料口位于所述顶导轨的前方,所述外降噪门和内降噪门通过移动,能够罩住所述上下料口。

进一步,所述外降噪门包括第一顶板、第一斜板和第一前板;

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一前板的一端均设有U型开口,并且在该端通过所述第一斜板连接;

所述第一顶板的另一端和第一前板的另一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

所述U型开口设有透明材质的密封板。

进一步,所述内降噪门包括第二顶板、第二斜板和第二前板;

所述第二顶板设有采光口,其上设有透明材质的密封板;

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二斜板与所述第二前板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前板的另一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

进一步,所述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均为L型板,且它们的L型端均可滑动安装于所述下导轨。

进一步,所述罩体包括横向设置的支撑板,其位于所述罩体的顶部;

所述顶导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前方。

进一步,所述U型开口和采光口上设的透明材质的密封板为玻璃材质或透明胶板材质其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罩体还包括辅助罩;

所述辅助罩包括前罩板、斜罩板和顶罩板;

所述前罩板位于所述下导轨的上方,且所述前罩板、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三者互相平行;

所述斜罩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三者互相平行;

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顶罩板三者相互平行;

所述顶罩板横向设置于所述罩体的顶部并从所述罩体的左侧延伸至所述上下料口左侧的边缘,所述前罩板从所述的左侧延伸至所述罩体的右侧;

所述前罩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斜罩板与所述顶罩板的一端连接;

所述内降噪门通过在移动,能将所述辅助罩容纳在其内侧。

进一步,所述罩体的右侧设有限位板;

所述顶导轨的右端紧贴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面;

所述限位板下部的两端角和靠近于所述第一斜板的那个端角设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内降噪门和外降噪门的接合处设有隔音棉;

所述隔音棉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海绵隔音层、膨体聚四氟乙烯层、熔喷高聚物纤维层、膨体聚四氟乙烯层、海绵隔音层、铝箔层,各层之间通过胶黏剂粘接;

所述铝箔层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用于加工开关触点的降噪结构,其能够降低加工开关触点时所产生的噪音,同时能够降低外部的灰尘进入到所述罩体内的可能,避免尘埃污染到开关触点,提高开关触点的加工质量。

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均从所述罩体的左侧延伸至右侧,能够增加所述内降噪门和外降噪门的移动行程,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均为双层结构,所述内降噪门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所述外降噪门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和下导轨,能够保证所述内降噪门和外降噪门各自能够独立地移动,当加工开关触点时,只需要将所述内降噪门和外降噪门向右移动,便能降低加工时的噪音;所述外降噪门和内降噪门做直线运动时能够相互叠合,增加它们移动时的机动性能。

加工开关触点时,会产生刺耳的噪音,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所以在加工时,将加工开关触点的设备放在所述罩体内,再把把开关触点从上下料口放置到所述罩体即可,操作简单快捷,然后将所述内降噪门和外降噪门合上,能够降低加工时产生的噪音,能够很好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同时能够降低外部的灰尘进入到所述罩体内的可能,避免尘埃污染到开关触点,提高开关触点的质量。

当加工完成后,将所述内降噪门和外降噪门和打开,便能轻易地从所述上下料口中将加工好的开关触点取下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罩体1、顶导轨11、下导轨12、上下料口13、支撑板14、辅助罩15、前罩板151、斜罩板152、顶罩板153、限位板16、降噪门2、U型开口201、L型端202、内降噪门21、第二顶板211、第二斜板212、第二前板213、外降噪门22、第一顶板221、采光口2211、第一斜板222、第一前板223、隔音棉3、铝箔层31、海绵隔音层32、膨体聚四氟乙烯层33、凸起34、熔喷高聚物纤维层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加工开关触点的降噪结构,包括罩体1和降噪门2,所述罩体1顶部的后半部设有顶导轨11,所述罩体1前方的下部设有下导轨12;

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均从所述罩体1的左侧延伸至右侧;

所述降噪门2包括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

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均为双层结构;

所述内降噪门21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所述外降噪门22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所述外降噪门22能容纳所述内降噪门21,使得所述外降噪门22和内降噪门21做直线运动时能够相互叠合;

所述罩体1的顶部设有上下料口13,所述上下料口13位于所述顶导轨11的前方,所述外降噪门22和内降噪门21通过移动,能够罩住所述上下料口13。

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均从所述罩体1的左侧延伸至右侧,能够增加所述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的移动行程,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均为双层结构,所述内降噪门21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所述外降噪门22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能够保证所述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各自能够独立地移动,当加工开关触点时,只需要将所述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向右移动,便能降低加工时的噪音;所述外降噪门22和内降噪门21做直线运动时能够相互叠合,增加它们移动时的机动性能。

加工开关触点时,会产生刺耳的噪音,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所以在加工时,将加工开关触点的设备放在所述罩体1内,再把把开关触点从上下料口13放置到所述罩体1即可,操作简单快捷,然后将所述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合上,能够降低加工时产生的噪音,能够很好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同时能够降低外部的灰尘进入到所述罩体1内的可能,避免尘埃污染到开关触点,提高开关触点的质量。

当加工完成后,将所述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和打开,便能轻易地从所述上下料口13中将加工好的开关触点取下操作简单快捷。

进一步,所述外降噪门22包括第一顶板221、第一斜板222和第一前板223;

所述第一顶板221和第一前板223的一端均设有U型开口201,并且在该端通过所述第一斜板222连接;

所述第一顶板221的另一端和第一前板223的另一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

所述U型开口201设有透明材质的密封板。

所述外降噪门22包括第一顶板221、第一斜板222和第一前板223,结构简单耐用;所述第一顶板221和第一前板223的一端均设有U型开口201,当加工开关触点时,即使所述外降噪门22关上了,也能通过所述U型开口201观察加工情况,以把控其加工质量;所述U型开口201设有透明材质的密封板,其既能够阻隔噪音,又不会影响工作人员通过所述U型开口201所述降噪结构内部的开关触点的加工情况;所述U型开口201还具有采光作用,能够增加所述降噪结构内部的亮度,能够节省用电。

进一步,所述内降噪门21包括第二顶板211、第二斜板212和第二前板213;

所述第二顶板221设有采光口2211,其上设有透明材质的密封板;

所述第二顶板211的一端通过第二斜板212与所述第二前板213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顶板2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前板213的另一端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导轨11和下导轨12。

所述内降噪门21包括第二顶板211、第二斜板212和第二前板213,结构简单耐用;所述第二顶板221设有采光口2211,当加工开关触点时,即使所述内降噪门21关上了,也能通过所述采光口2211观察加工情况,以把控其加工质量;所述采光口2211设有透明材质的密封板,其既能够阻隔噪音,又不会影响工作人员通过所述采光口2211所述降噪结构内部的开关触点的加工情况,所述采光口2211还具有采光作用,能够增加所述降噪结构内部的亮度,能够节省用电。

进一步,所述第一前板223和第二前板213均为L型板,且它们的L型端202均可滑动安装于所述下导轨12。

所述第一前板223和第二前板213通过他们的L型端202可滑动安装于所述下导轨12,这样会安装得更加稳固;由于所述第一前板223和第二前板213均为L型板,所以所述外降噪门22和内降噪门21做直线运动时能够相互叠合会更加容易。

进一步,所述罩体1包括横向设置的支撑板14,其位于所述罩体1的顶部;

所述顶导轨11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4的前方。

所述支撑板14横向设于所述罩体1的顶部,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撑所述顶导轨11,避免所述降噪门2移动时脱轨。

进一步,所述U型开口201和采光口上设的透明材质的密封板为玻璃材质或透明胶板材质其中的一种。

玻璃材质和透明胶板材质的密封板的价格便宜,在保证所述降噪结构透光性能和密封降噪性能的同时能降低所述降噪结构的制作成本。

进一步,所述罩体1还包括辅助罩15;

所述辅助罩15包括前罩板151、斜罩板152和顶罩板153;

所述前罩板151位于所述下导轨12的上方,且所述前罩板151、第一前板223和第二前板213三者互相平行;

所述斜罩板152、第一斜板222和第二斜板212三者互相平行;

所述第一顶板221、第二顶板211和顶罩板153三者相互平行;

所述顶罩板153横向设置于所述罩体1的顶部并从所述罩体15的左侧延伸至所述上下料口13左侧的边缘,所述前罩板151从所述的左侧延伸至所述罩体15的右侧;

所述前罩板151的一端通过所述斜罩板152与所述顶罩板153的一端连接;

所述内降噪门21通过在移动,能将所述辅助罩15容纳在其内侧。

通过所述前罩板151、斜罩板152和顶罩板153的设置,能够提高所述降噪结构的降噪性能;所述前罩板151位于所述下导轨12的上方,且所述前罩板151、第一前板223和第二前板213三者互相平行,所述斜罩板152、第一斜板222和第二斜板212三者互相平行,所述第一顶板221、第二顶板211和顶罩板153三者相互平行,使得所述外降噪门22和内降噪门21在开合时能够顺利地叠合,避免发生位置的干涉;所述顶罩板153横向设置于所述罩体1的顶部并从所述罩体15的左侧延伸至所述上下料口13左侧的边缘,所述前罩板151从所述的左侧延伸至所述罩体15的右侧,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降噪的效果;所述前罩板151的一端通过所述斜罩板152与所述顶罩板153的一端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简单耐用;所述内降噪门21通过在移动,能将所述辅助罩15容纳在其内侧,使得所述上下料口13能够最大程度地被打开,使得上下料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罩体1的右侧设有限位板16;

所述顶导轨11的右端紧贴于所述限位板16的内侧面;

所述限位板16下部的两端角和靠近于所述第一斜板222的那个端角设有倒角。

所述顶导轨11的右端紧贴于所述限位板16的内侧面,降低所述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在移动时脱轨的可能;所述倒角的设置既能节省所述限位板16的加工材料,降低其加工成本,也能避免刮伤工作人员。

进一步,所述内降噪门21和外降噪门22的接合处设有隔音棉3;

所述隔音棉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31、海绵隔音层32、膨体聚四氟乙烯层33、熔喷高聚物纤维层35、膨体聚四氟乙烯层33、海绵隔音层32、铝箔层31,各层之间通过胶黏剂粘接;

所述铝箔层3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的凸起34。

所述隔音棉3的设置能使进一步地降低加工开关触点时的噪音;所述海绵隔音层32的厚度为0.08-0.17mm,海绵隔音层32为三聚氰胺海绵,三聚氰胺海绵它开孔率高,具有较好的减震和吸音效果;所述铝箔层3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的凸起34,凸起4为圆弧形,凸起34对声音具有较好的发射效果,使铝箔层31的隔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海绵隔音层32为三聚氰胺海绵,所述熔喷高聚物纤维层35为熔喷聚丙烯纤维薄层,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层33为防油防水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层33。

所述熔喷高聚物纤维层35为熔喷聚丙烯纤维薄层,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层33为防油防水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层。熔喷高聚物超细纤维(PP聚丙烯或PET聚酯)随机熔喷分布粘结在一起形成薄层微孔间隙材料,外观洁白、平整、软硬适中,材料纤维细度为1~10μm,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隙率(>75%)超细纤维随机分布提供了纤维间更多的热粘合机会。将此熔喷高聚物超细纤维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薄膜(微孔径在0.01~20μm,每平方厘米上有几亿微孔透气间隙)复合。熔喷高聚物超细纤维层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薄膜复合后,它的结构是:材料中具有大量的、互相贯通的、从表到里的微孔,也即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多微孔质吸音材料的吸音原理为振动空气从狭孔中进出时,空气分子与材料和自身摩擦,把声能变换成热能,消耗掉了。孔越多越密,吸音能力更强,形成了一种高性能的高效全频吸音的特殊功能新材料,当声波入射到此多微孔新材料表面时,引起微孔中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空气的黏滞阻力以及热传导作用,将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音响声压在全频范围内降低了4~6dB,全频吸音效果十分明显。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