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39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其广泛应用于家电、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在控制电路中起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带动机械部件相对运动而产生预定响应的继电器,它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轭铁、带有触点的簧片等组成。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电磁力,衔铁被吸引,从而使得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簧片的静触点接触;当线圈中电流消失时,电磁力随之消失,衔铁复位,从而使得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簧片的静触点分离。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吸合或分离,达到导通或切断电路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是采用两组桥式触点,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814658A所披露的,这种结构的电磁继电器是将四个静触点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四个动触点也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同一边的两个动触点形成桥式连接,这样,同一边的两个静触点就形成了一组,相当于组成了一种两组并列的桥式触点结构,这种电磁继电器存在的弊端是:1、由于四个静触点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四个动触点也设置在一条直线上,造成体积较大,且不同组触点间的爬电距离不足;2、处在中间的两个触点的跟踪、压力、触点间隙不易校正;3、静触点组零件结构复杂,中间的两个静触点需要引到侧边,浪费材料,且零件制造工艺复杂;4、由于两组桥式触点靠近线圈部分,不能在动触点的背后再增加一组辅助触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通过对桥式触点的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方便地对处在中间的两个触点的跟踪、压力、触点间隙进行校正,另一方面,制作产品的模具结构简单,零件制造容易,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由四个静触点、四个动触点和二个桥式动簧片所组成的两组桥式触点结构;所述四个动触点和四个静触点分别对应配合;所述四个动触点中,处在中间的两个动触点之间连接一桥式动簧片,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之间连接另一桥式动簧片,从而使得中间的两个静触点形成一组输入/输出,外侧的两个静触点形成另一组输入/输出;中间的两个动触点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间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中间的两个静触点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静触点间的连线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的中间的两个动触点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间的连线互相平行;所述的中间的两个静触点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静触点间的连线互相平行。

所述的中间的两个动触点和中间的两个静触点之间的间隙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和外侧的两个静触点之间的间隙大致相同。

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四个静触点分别通过对应的静簧片装在底座上,且四个静触点相对于底座处在同一水平面处。

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磁路部分,磁路部分装在底座上,所述的四个静触点分别设置成朝向磁路部分的方向;相对于磁路部分,中间的两个静触点比外侧的两个静触点处在更远的位置。

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与磁路部分相配合的衔铁,所述二个桥式动簧片分别为U形形状,二个桥式动簧片分别通过塑料接头与衔铁相连接,以通过衔铁的动作带动二个桥式动簧片动作,实现桥式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点相接触或相分离,所述二个桥式动簧片还通过塑料接头相互隔离。

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由增加的二个静触点、二个动触点和共用的一个连接于所述中间的两个动触点的U形桥式动簧片所组成的第三组桥式触点结构;所述增加的二个动触点分别连接在该共用的一个U形桥式动簧片的两端,并分别处在中间的两个动触点的背面,该增加的二个动触点与所述四个动触点的朝向相反,所述增加的二个静触点与增加的二个动触点呈常闭型相配合。

所述增加的二个静触点分布在所述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区域中。

所述桥式动簧片和动触点之间为一体结构。

所述桥式动簧片和动触点为分立的零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四个动触点中,处在中间的两个动触点之间连接一桥式动簧片,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之间连接另一桥式动簧片,从而使得中间的两个静触点形成一组输入/输出,外侧的两个静触点形成另一组输入/输出;并且让中间的两个动触点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间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中间的两个静触点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静触点间的连线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是设计成两组常开桥式触点,两组桥式触点互相平行且间隔一定的距离,中间的输入/输出成一对,外侧的输入/输出成一对,中间桥式动触点与外侧桥式动触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互相平行,中间桥式静触点与外侧桥式静触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互相平行,由于动簧片设计在两层,相互存在一定的距离,便于校正中间一组的动簧片跟踪、压力和间隙;由于中间成一组,外侧成一组,外侧静簧片展开尺寸相同,压弯方向相反,中间静簧片展开尺寸相同,压弯方向相反,使得模具结构简单,零件制造容易,节省材料。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由增加的二个静触点、二个动触点和共用的一个连接于所述中间的两个动触点的U形桥式动簧片来组成第三组桥式触点结构,可以利用该第三组桥式触点结构作为辅助触点,来实现辅助触点的功能,将增加的二个静触点设置分布在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区域中,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四个动触点和四个静触点分别对应配合而留出的空间来设置辅助触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桥式动簧片、衔铁相连接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桥式动簧片、衔铁相连接的主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桥式动簧片、衔铁相连接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的分布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的分布(转动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桥式动簧片、衔铁相连接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桥式动簧片、衔铁相连接的立体构造(翻转一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由四个静触点11、12、13、14、四个动触点21、22、23、24和二个桥式动簧片31、32所组成的两组桥式触点结构,四个静触点11、12、13、14和四个动触点21、22、23、24分别顺序排列;所述四个动触点和四个静触点分别对应配合,即,静触点11和动触点21处在相配合的位置,静触点12和动触点22处在相配合的位置,静触点13和动触点23处在相配合的位置,静触点14和动触点24处在相配合的位置;所述四个动触点中,处在中间(即内侧)的两个动触点22、23之间连接一桥式动簧片31,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21、24之间连接另一桥式动簧片32,从而使得中间的两个静触点12、13形成一组输入/输出,外侧的两个静触点11、14形成另一组输入/输出;中间的两个动触点(即动触点22、动触点23)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即动触点21、动触点24)间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中间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2、静触点13)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1、静触点14)间的连线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的两个动触点(即动触点22、动触点23)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即动触点21、动触点24)间的连线互相平行;所述的中间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2、静触点13)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1、静触点14)间的连线互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的两个动触点(即动触点22、动触点23)和中间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2、静触点13)之间的间隙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即动触点21、动触点24)和外侧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1、静触点14)之间的间隙大致相同。

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底座4,所述四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1、12、13、14)分别通过对应的静簧片51、52、53、54装在底座4上,静触点11装在静簧片51上,静触点12装在静簧片52上,静触点13装在静簧片53上,静触点14装在静簧片54上,且四个静触点11、12、13、14相对于底座4处在同一水平面处。

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磁路部分6,磁路部分6装在底座4上,磁路部分6包括轭铁、铁芯、线圈等部件,所述的四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1、12、13、14)分别设置成朝向磁路部分6的方向;相对于磁路部分,中间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2、静触点13)比外侧的两个静触点(即静触点11、静触点14)处在更远的位置。

电磁继电器还包括与磁路部分6相配合的衔铁7,所述二个桥式动簧片31、32分别为U形形状,二个桥式动簧片31、32分别通过塑料接头8与衔铁7相连接,以通过衔铁7的动作带动二个桥式动簧片31、32动作,实现桥式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点相接触或相分离,即实现桥式动簧片31上的动触点22、23与静触点12、13相接触或相分离,桥式动簧片32上的动触点21、24与静触点11、14相接触或相分离;所述二个桥式动簧片31、32还通过塑料接头8相互隔离,即桥式动簧片31和桥式动簧片32在塑料接头8中是相互隔离的。

本实施例中,桥式动簧片和动触点为分立的零件,即动触点是单独的零件固定在桥式动簧片上,当然,桥式动簧片和动触点之间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组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四个动触点21、22、23、24中,处在中间的两个动触点22、23之间连接一桥式动簧片31,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21、24之间连接另一桥式动簧片32,从而使得中间(即内侧)的两个静触点12、13形成一组输入/输出,外侧的两个静触点11、14形成另一组输入/输出;并且让中间的两个动触点22、23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动触点21、24间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中间的两个静触点12、13间的连线与外侧的两个静触点11、14间的连线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是设计成两组常开桥式触点,两组桥式触点互相平行且间隔一定的距离,中间的输入/输出成一对,外侧的输入/输出成一对,中间桥式动触点与外侧桥式动触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互相平行,中间桥式静触点与外侧桥式静触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互相平行,由于动簧片(即桥式动簧片31、桥式动簧片32)设计在两层,相互存在一定的距离,便于校正中间一组的动簧片跟踪、压力和间隙;由于中间成一组,外侧成一组,外侧静簧片(即静簧片51、静簧片54)展开尺寸相同,压弯方向相反,中间静簧片(即静簧片52、静簧片53)展开尺寸相同,压弯方向相反,使得模具结构简单,零件制造容易,节省材料。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桥式触点的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由增加的二个静触点15、16、二个动触点25、26和共用的一个连接于所述中间的两个动触点的U形桥式动簧片31所组成的第三组桥式触点结构;所述增加的二个动触点25、26分别连接在该共用的一个U形桥式动簧片31的两端,并分别处在中间的两个动触点22、23的背面,该增加的二个动触点25、26与所述四个动触点21、22、23、24的朝向相反,所述增加的二个静触点15、16与增加的二个动触点25、26呈常闭型相配合。

所述增加的二个静触点15、16分布在所述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21、24之间的区域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增加的二个静触点15、16、二个动触点25、26和共用的一个连接于所述中间的两个动触点的U形桥式动簧片31来组成第三组桥式触点结构,可以利用该第三组桥式触点结构作为辅助触点,来实现辅助触点的功能,将增加的二个静触点15、16设置分布在处在外侧的两个动触点21、24之间的区域中,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四个动触点21、22、23、24和四个静触点11、12、13、14分别对应配合而留出的空间来设置辅助触点。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