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塞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24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安全塞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塞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由于USB接口可以实现热插拔,而且传输速度较高,所以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设备的接口上。目前,一些公司的电脑主机属于涉密设备,这些电脑主机在平时是不允许插接外部设备的,一旦插接外部设备就在电脑主机中留下插接记录,这样在检查机关通过该USB接口对电脑主机进行检查,就会发现该电脑主机内出现过插接记录,这样就会影响检查结果。

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透明胶带将USB接口封堵,或通过不同的塞子将USB接口堵住。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USB接口的封堵方法简单,导致公司的一些外部人员或不知情人员也容易破坏封堵,在电脑主机的USB接口插接USB设备,对涉密主机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塞和电子设备,避免出现USB接口误插现象,保证了USB接口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塞,包括:

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插接部用于插入到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内,所述第二端靠近于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覆盖所述USB接口的引脚,所述连接面由绝缘材质制成。

可选地,上述安全塞还可以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插接部的第二端,用于将所述插接部拔出所述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接部第二端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用于将所述插接部拔出所述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螺栓杆,所述螺栓杆与所述螺栓孔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栓杆能够连接在所述螺栓孔内,所述螺栓杆用于通过所述螺栓孔将所述插接部拔出所述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接部第二端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用于将所述插接部拔出所述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钩,所述连接钩能够钩在所述连接环内,用于通过所述连接环将所述插接部拔出所述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插接部均由绝缘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插接部为矩形平板状。

可选地,上述安全塞,还可以包括: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用于覆盖固定在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USB接口和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安全塞,所述安全塞中的插接部能够插接到所述USB接口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塞和电子设备,所述安全塞的插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插接部用于插入到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内,所述第二端靠近于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覆盖所述USB接口的引脚,所述连接面由绝缘材质制成。所述安全塞通过所述插接部可完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使用者难以轻易地将安全塞从USB接口中拔出,避免了由于用透明胶带或不同的塞子封住所述USB接口,外部人员容易破坏封堵导致误插涉密设备的USB接口问题,实现了对涉密设备的USB接口的保护,提高了所述USB接口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栓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安全塞包括:插接部1。

所述插接部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插接部1用于插入到USB接口内,所述第二端12靠近于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所述插接部1还包括连接面13,所述连接面13用于覆盖所述USB接口的引脚,所述连接面由绝缘材质制成。

所述插接部1可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在所述插接部1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后,所述插接部1的所述第一端11能够完全进入所述USB接口内,而所述插接部1的所述第二端12远离所述USB接口的内部,也就是所述第二端12位于靠近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由于所述插接部1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使得所述USB接口无法连接其它的电子设备,同时由于所述插接部1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使用者无法轻易将其从USB接口中拔出。

而且,所述插接部1还包括所述连接面13,所述插接部1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后,所述插接部1的所述连接面13朝向于所述USB接口内部的连接引脚,所述连接面13覆盖于所述USB接口内部的连接引脚上,为避免对所述USB接口内部的多个连接引脚造成短路的现象,所述连接面13可以由绝缘材质制成,在所述连接面13覆盖于所述USB接口内部的多个引脚上时,所述连接面13可对所述USB接口的多个引脚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所述插接部1在插接上所述USB接口时而引起的插接记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塞,所述安全塞包括所述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插接部用于插入到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内,所述第二端靠近于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覆盖所述USB接口的引脚,所述连接面由绝缘材质制成。所述安全塞通过所述插接部可完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使用者难以轻易地将安全塞从USB接口中拔出,避免了由于用透明胶带或不同的塞子封住所述USB接口,外部人员容易破坏封堵导致误插涉密设备的USB接口问题,实现了对涉密设备的USB接口的保护,提高了所述USB接口的安全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示出,可选地,所述安全塞,还包括:连接部2。

所述连接部2设置于所述插接部1的第二端12,用于将所述插接部1拔出所述USB接口。

其中,在对所述USB接口封堵时,可以将所述插接部1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使所述安全塞完全隐匿于所述USB接口内,在不通过工具的情况下,难以将所述安全塞从所述USB接口内取出,为了方便内部人员能将安全塞从USB接口内拔出,通过在插接部1的第二端12设置有连接部2,通过所述连接部2能够将所述插接部1从所述USB接口内拔出。可选地,所述连接部2可以为环状结构或者孔状结构。在需要将所述安全塞从所述USB接口内取出时,通过所述连接部2可以将所述安全塞从所述USB接口中取出,恢复所述USB接口的使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安全塞上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插接部的第二端,在USB接口需要使用时,通过所述连接部可以顺利地将所述安全塞拔出所述USB接口。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示出,可选地,所述连接部2包括螺栓孔21。

所述螺栓孔21设置于所述插接部1的第二端12,所述螺栓孔21用于将所述插接部1拔出所述USB接口。

其中,所述螺栓孔21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栓孔21位于所述插接部1的第二端12,所述螺栓孔21靠近于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在所述插接部1完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时,所述螺栓孔21也完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隐匿在所述USB接口内,可以避免他人因误操作而将所述安全塞拔出,从而导致所述USB接口被误插的现象。

在需要使用USB接口时,通过具有外螺纹的工具,与螺栓孔配合使用,即可将所述安全塞从USB接口中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螺栓孔,在USB接口需要使用时,通过所述螺栓孔可以顺利地将所述安全塞拔出所述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2还包括螺栓杆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栓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螺栓杆22与所述螺栓孔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栓杆22能够连接在所述螺栓孔21内,所述螺栓杆22用于通过所述螺栓孔21将所述插接部拔出所述USB接口。

其中,所述连接部2包括所述螺栓杆22和设置于所述插接部1的第二端12的所述螺栓孔21,所述螺栓杆22与所述螺栓孔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需要拔出所述插接部1时,所述螺栓杆22能够连接在所述螺栓孔21内,通过拔出所述螺栓杆22同时带出所述插接部1。在封堵所述USB接口后,所述螺栓杆22与所述螺栓孔21处于分开状态,设置有所述螺栓孔21的所述插接部1插接到所述USB接口内,而所述螺栓杆22可以存储在其他位置,当所述插接部1需要拔出时,可以将所述螺栓杆22与所述插接部1上的所述螺栓孔21连接,并通过所述螺栓杆22将所述插接部1拔出所述USB接口。

其中,可选地,所述螺栓杆22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螺栓杆22的一端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能够与所述螺栓孔21内的内螺纹相互匹配连接,而所述螺栓杆22的另一端可以具有防滑部,该防滑部可以由橡胶材质制成,且该防滑部具有防滑作用,使用户更易把持所述螺栓杆22,用户转动所述螺栓杆22时,使其能够与所述插接部1的所述螺栓孔21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安全塞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孔相配套的所述螺栓杆,在USB接口需要使用时,通过所述螺栓孔和螺栓杆可以顺利地将所述安全塞拔出所述USB接口。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示出,可选地,所述连接部2包括连接环31。

所述连接环31设置于所述插接部1的第二端12,所述连接环31用于将所述插接部1拔出所述USB接口。

其中,所述连接环31位于所述插接部1的第二端12,所述连接环31靠近于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在所述插接部1完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时。所述连接环31可隐匿于所述USB接口内或所述连接环31的尺寸可以很小,使其他用户在不使用此设备时是注意不到所述连接环31的。可以避免他人因误操作而将所述安全塞拔出,从而导致所述USB接口被误插的现象。

在需要使用USB接口时,通过具有钩状结构的工具,与连接环31配合使用,即可将所述安全塞从USB接口中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连接环,在USB接口需要使用时,通过所述连接环可以顺利地将所述安全塞拔出所述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2还包括连接钩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钩32能够钩在所述连接环内,用于通过所述连接环将所述插接部拔出所述USB接口。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所述连接钩32和设置于所述插接部第二端的所述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连接钩32为可拆卸装置。在所述USB接口需要封堵时,可将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连接钩32之间进行连接,将所述插接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在将所述插接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后,可将所述连接钩32放置在其他位置,避免其他人误用所述连接钩32取出所述插接部。在所述插接部需要拔出时,可以通过将所述连接钩32钩在所述连接环上,将所述插接部从所述USB接口内拔出。

其中,所述连接钩32可以为杆状结构,所述连接钩32的一端具有弯钩,通过所述弯钩可以将所述连接钩32钩在所述连接环上,使所述连接钩32与所述插接部之间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安全塞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相配套的所述连接钩,在USB接口需要使用时,通过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连接钩可以顺利地将所述安全塞拔出所述USB接口。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所述安全塞还包括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用于覆盖且固定在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在使用所述安全塞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所述插接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由于所述插接部完全插入到所述USB接口内,所以在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还可以具有一定的空间,再将所述防尘盖覆盖在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由于所述插接部与所述防尘盖之间相互分开,所述插接部与所述防尘盖之间并不连接,当外部人员想使用所述USB接口时,只能够将外部的所述防尘盖打开,而无法将所述USB接口内的所述插接部1取出,能够起到安全保护所述USB接口的作用,而又由于所述防尘盖覆盖于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外部的灰尘由于所述防尘盖的阻挡,无法进入到所述USB接口内,起到防尘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安全塞设置配套的防尘盖,在所述安全塞插入到所述电子设备上的USB接口内后,将所述防尘盖覆盖并固定在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实现了所述防尘盖对所述USB接口的安全保护,同时实现了所述防尘盖的防尘作用。

可选地,所述插接部与所述USB接口的形状、尺寸相互匹配。可选地,所述插接部可以为矩形平板状,矩形平板状结构与所述USB接口的容置空间型匹配,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USB接口时,所述插接部为矩形平板状时不会出现所述插接部在所述USB接口内转动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插接部由绝缘材质制成,例如:所述插接部可由塑料材质制成。可选地,所述插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包括:USB接口102和安全塞101。所述安全塞101中的插接部能够插接到所述USB接口102内。其中,安全塞101可以采用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塞的结构,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安全塞101的所述插接部与所述USB接口102的内壁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插接到所述USB接口102内时,就可以与所述USB接口102紧密连接,并使所述安全塞101固定在所述USB接口102内,这样所述USB接口102发生倾斜等现象时,所述USB接口102内的所述安全塞101就不容易从所述USB接口102内掉出来,保证了所述USB接口102使用时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