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能佳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186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性能佳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性能佳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源设备、监视器、主板机等电子设备上。随着电子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感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其体积小、效率高、噪音小,生产成本低,又要求其散热效果好,能抗电磁干扰,而目前使用的电感器,普遍采用密封的形式抗电磁干扰,因此其散热性能比较低,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能佳的电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性能佳的电感器,包括:

电感器主体,其包括一根内中空的圆柱状的骨架和固定套设在所述骨架上的三个圆环状的磁芯,每个所述磁芯上均缠绕有一匝线圈,三个所述磁芯上缠绕的线圈通过串联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所述骨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冷却水进口和一冷却水出口;

外壳,其包括基座和与所述基座上表面形成封闭的空腔的屏蔽箱体,所述基座为空腔结构,其上表面上向下凹陷形成一个第一凹槽及与所述第一凹槽垂直交叉的三个相同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被设置为恰好能将所述骨架的下半部分放入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被设置为恰好能将所述磁芯的下半部分放入其中,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及其侧壁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散热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分别穿过所述屏蔽箱体的两边侧壁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均缠绕于所述磁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外的上半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芯粘合为一体,粘合方式为点胶式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为石墨材料制成的内中空的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为铜制基座,所述屏蔽箱体为铜制屏蔽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性能佳的电感器,通过对电感器的磁芯和线圈的分拆能有效增大电感器的散热效率,将电感器主体嵌入基座的设置形式能改善因屏蔽箱体的设置而带来的散热方面的弊端,同时,在骨架中设置冷却回路,能加快电感器与外界的热交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可较大程度改善电感器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感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结构示意图,

其中,1、骨架,2、磁芯,3、线圈,4、冷却水进口,5、冷却水出口,6、基座,7、屏蔽箱体,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性能佳的电感器,包括:

电感器主体,其包括一根内中空的圆柱状的骨架(1)和固定套设在所述骨架(1)上的三个圆环状的磁芯(2),每个所述磁芯(2)上均缠绕有一匝线圈(3),三个所述磁芯(2)上缠绕的线圈(3)通过串联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所述骨架(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冷却水进口(4)和一冷却水出口(5);

外壳,其包括基座(6)和与所述基座(6)上表面形成封闭的空腔的屏蔽箱体(7),所述基座(6)为空腔结构,其上表面上向下凹陷形成一个第一凹槽(8)及与所述第一凹槽(8)垂直交叉的三个相同的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8)的形状被设置为恰好能将所述骨架(1)的下半部分放入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凹槽(9)的形状被设置为恰好能将所述磁芯(2)的下半部分放入其中,所述基座(6)的下表面及其侧壁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散热通孔(10)。

所述冷却水进口(4)和所述冷却水出口(5)分别穿过所述屏蔽箱体(7)的两边侧壁与外界连通。

所述线圈(3)均缠绕于所述磁芯(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9)外的上半部分。

所述线圈(3)与所述磁芯(2)粘合为一体,粘合方式为点胶式粘合。

所述骨架(1)为石墨材料制成的内中空的圆柱体。

所述基座(6)为铜制基座,所述屏蔽箱体(7)为铜制屏蔽箱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电感器的磁芯(2)和线圈(3)的分拆能有效增大电感器的散热效率,将电感器主体嵌入基座(6)的设置形式能改善因屏蔽箱体(7)的设置而带来的散热方面的弊端,同时,在骨架中设置冷却回路,能加快电感器与外界的热交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可较大程度改善电感器的散热性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