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模块化弹簧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79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机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模块化弹簧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是当前最重要的电力输变电及控制设备之一,使用量十分巨大,且真空断路器的操控性能也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所使用的真空断路器中,为了提高真空断路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真空断路器操作的劳动强度等要求,均在真空断路器中设置了用于驱动分合闸操作的操作机构,其中弹簧操作机构是当前最常用的设备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当前使用的弹簧操作机构虽然可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但其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设备结构固定,零部件的模块化、集成化程度不高,从而一方面造成当前的弹簧操作机构生产、使用及日常维护难度大成本高,另一方面导致当前的弹簧操作机构的零部件故障排除率、更换率相对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了弹簧操作机构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弹簧操作机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模块化弹簧操作机构。该实用新型系统构成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弹簧操作机构的生产、使用及维护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降低生产和使用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故障排除率,提高零部件的替换率,从而有效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资源回收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模块化弹簧操作机构,包括定位装置、弹簧储能装置、分合闸操控单元、传动装置和机械连锁单元。其中定位装置包括承载侧板、强化筋、连接滑轨、定位槽。承载侧板至少两个并相互平行分布,相互平行分布的两承载侧板之间通过强化筋相互连接。强化筋与承载侧板内表面垂直连接。承载侧板、强化筋共同构成框架结构的承载腔。承载腔所对应的承载侧板内表面上均布若干连接滑轨。弹簧储能装置、分合闸操控单元和机械连锁单元均通过连接滑轨嵌于承载腔内并与承载侧板滑动连接。其中弹簧储能装置与分合闸操控单元之间通过传动装置相互连接。分合闸操控单元设至少一条驱动轴和至少一条传动轴位于定位装置外部。分合闸操控单元通过位于定位装置外部的驱动轴与机械连锁单元连接。分合闸操控单元通过位于定位装置外部的传动轴分别与传动装置、机械连锁单元和弹簧储能装置相互连接。传动装置和机械连锁单元均安装在承载侧板外表面上。定位槽安装在承载侧板外表面上并与承载侧板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承载侧板内表面设硬质陶瓷绝缘层。

进一步的,定位槽与承载侧板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

进一步的,弹簧储能装置至少一个且当弹簧储能装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弹簧储能装置间均相互平行分布且至少一个弹簧储能装置备用。

进一步的,分合闸操控单元位于定位装置外部的驱动轴上设驱动手柄、驱动手轮及驱动电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本实用新型系统构成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弹簧操作机构的生产、使用及维护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降低生产和使用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故障排除率,提高零部件的替换率,从而有效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资源回收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模块化弹簧操作机构,包括定位装置1、弹簧储能装置2、分合闸操控单元3、传动装置4和机械连锁单元5。其中定位装置1包括承载侧板11、强化筋12、连接滑轨13、定位槽14。承载侧板11至少两个并相互平行分布,相互平行分布的两承载侧板11之间通过强化筋12相互连接。强化筋12与承载侧板11内表面垂直连接。承载侧板11、强化筋12共同构成框架结构的承载腔。承载腔所对应的承载侧板11内表面上均布若干连接滑轨13。弹簧储能装置2、分合闸操控单元3和机械连锁单元5均通过连接滑轨13嵌于承载腔内并与承载侧板11滑动连接。其中弹簧储能装置2与分合闸操控单元3之间通过传动装置4相互连接。分合闸操控单元3设至少一条驱动轴和至少一条传动轴位于定位装置1外部。分合闸操控单元3通过位于定位装置1外部的驱动轴与机械连锁单元5连接。分合闸操控单元3通过位于定位装置1外部的传动轴分别与传动装置4、机械连锁单元5和弹簧储能装置2相互连接。传动装置4和机械连锁单元5均安装在承载侧板11外表面上。定位槽14安装在承载侧板11外表面上并与承载侧板11平行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侧板11内表面设硬质陶瓷绝缘层6。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槽14与承载侧板11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储能装置2至少一个且当弹簧储能装置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弹簧储能装置2间均相互平行分布且至少一个弹簧储能装置2备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合闸操控单元3位于定位装置1外部的驱动轴上设驱动手柄、驱动手轮及驱动电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将定位装置1组装完成,然后将定位装置1安装到电路系统中的指定位置上,然后将弹簧储能装置2、分合闸操控单元3安装到定位装置1内并将传动装置4和机械连锁单元5安装到定位装置1外,通过传动装置4和机械连锁单元5实现弹簧储能装置2、分合闸操控单元3连接即可。当进行日常维护或零部件更换时,仅需将出现故障的模块拆除更换即可,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弹簧操作机构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故障修复率并延长弹簧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系统构成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弹簧操作机构的生产、使用及维护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降低生产和使用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故障排除率,提高零部件的替换率,从而有效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弹簧操作机构的资源回收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